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增長變為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變為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9 22:51:58

❶ 說明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什麼是什麼

經濟發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經常方式放過來會影響的經濟發展方式,科學的經濟發展方式為持久的經濟增長方式提供動力,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會優化經濟發展方式,盲目的經濟增長方式會破壞經濟房展的方式,從而削弱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的差別3.1指導觀念不同。經濟增長方式以經濟總量的增長為指導,注重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總量的擴張。它的理論支撐由馬歇爾提出的生產要素創造價值論和當代經濟增長模型(哈羅德一多馬模型、新古典模型、索洛模型)構成。經濟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注重經濟質量的提高與經濟結構的改善。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3.2研究視角不同。經濟學把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由低到高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物本社會,主要強調物質資本積累和財富的增長;第二階段是人本社會,主要強調重視滿足人的需要和公眾福利的增加;第三階段是社會整體綜合發展,包括政治的人權和自由、經濟上的生活質量提升、文化上的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等全面演進過程。3.3理論基礎不同。經濟增長方式的理論依據有馬克思的擴大再生產理論(馬克思的外延與內涵式經濟增長方式、擴大再生產理論和前蘇聯、東歐的一些學者論述),西方經濟學的要素配置與利用理論,非均衡增長理論(佩雷、納克斯等人),增長的涓滴理論等。3.4劃分依據不同。經濟增長方式以生產要素利用的數量和效率為依據,經濟發展方式以發展模式或處理增長問題的方式為依據。美國經濟學家E.R.W.坎佩爾將發展方式稱為「ModelsofDevelopmentStrategy」(發展戰略模式)或「ApproachtoGrowth」(處理增長問題的方式)。經濟增長方式可帶來高速的經濟增長,但高速增長可能帶來有增長無發展問題,從投入與產出的角度分析,是無效益或零效益情況下的經濟增長(最典型的例子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大躍進);從環境經濟學角度分析,是經濟增長以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從福利經濟學角度分析,是人民不能共同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經濟增長;從發展經濟學角度分析,是經濟結構沒有改善甚至惡化的經濟增長。針對有增長無發展的問題,需要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解決。3.5類型不同。經濟增長方式分為粗放型增長和集約型增長兩種類型。經濟發展方式分為制度創新型(科斯、諾斯、施萊弗和維什尼)、知識創新型(熊彼特、舒爾茨、貝克爾、羅默、普雷斯科特和鮑易德、盧卡斯、斯圖爾特)、擴大需求型(凱恩斯、羅賓遜)、福利國家型、經濟結構調整型、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等多種類型。3.6衡量指標不同。經濟增長方式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要素投入的數量及配備比例、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總量實現翻番的時間、人均GDP的數量。經濟發展方式的衡量指標除經濟增長方式的指標外,還包括社會發展指標,如人口總數和凈增率、國內發展指數、城市化水平、三次產業結構、居民居住條件、每千人口醫生數、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政府廉政指數等;教育發展指標,如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比重、國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在校大學生占適齡人口的比重等;社會公平與穩定指標,如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國民幸福指數、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數、收入差距警戒線、收人階層結構標准、貧困發生率、社會保障覆蓋率等;環境指標,如自然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環境污染綜合指數等。

❷ 為什麼黨的十七大報告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做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 黨的十七大報告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改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們黨經濟建設指導理念的升華,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的高增長和高發展,但存在的各種問題也十分明顯。只有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有效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 如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3、調整需求結構,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4、調整產業結構,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拉動向依靠三大產業協同帶動轉變;5、調整要素結構,主要依靠增加物質消耗,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6、加強能源資源節約,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綠色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7、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❸ 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一、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

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二、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有3點不同:

1、兩者的實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實質: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2)經濟增長的實質: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

2、兩者的度量不同:

(1)經濟發展的度量: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T)、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2)經濟增長的度量:度量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度量經濟增長除了測算增長總量和總量增長率之外,還應計算人均佔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有三大要素,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經濟增長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統計數據。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總量對比往年的GDP總量,而得出經濟增長的百分比。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

3、兩者的性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性質: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2)經濟增長的性質: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

❹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途徑

那麼,如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呢?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各國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各國的經驗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經濟集約增長的實質是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而這關鍵取決於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可以改進產品、工程的設計,可以更新機器、設備,降低能耗,提高物資利用率,從而節約物化勞動的投入和使用。同時,科技進步可以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或者在同樣的時間內生產更多的產品,從而降低單位產品的活勞動含量,節約活勞動,提高勞動生產率。此外,科技進步還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值,提高效益,從而實現經濟增長的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益。因此,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的前提。當今業已實現經濟集約化增長的國家和地區,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都具有了較高的科技水平,並且都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例如,1956年,日本政府的《經濟白皮書》提出了把發展科技作為經濟集約化增長的重要戰略方針。1959—1979年,日本從西方其他發達國家引進的技術達33854項,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在引進西方技術的過程中,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充分注意消化、吸收和創新。這正是日本經濟自20世紀60年代後實現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日本的勞動生產率也迅速提高。1955—1966年,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近10%,其中,56%源於設備更新、改造所實現的效率增長,44%則是由於採用新工藝、新產品所致。
第二,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提高勞動者素質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而要提高勞動力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形成和積累的主要途徑。教育的內容要全面,不僅要傳授科學知識和技能,還應加強勞動態度和職業道德的教育。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勞動力受教育的平均時間每增加1年,GDP就會增加9%。從業已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國家和地區看,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時,它們的人口受教育程度都普遍較高。據統計,當時,美國的小學、中學入學率為80%;德國的小學、中學、大學入學率分別為69%、69%、6.1%;日本的這一數字分別為99%、86%、4.7%;新加坡分別為107%、55%、8%;韓國分別為108%、86%、38%。正是這種發達的教育和高素質的勞動力,保證了這些國家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順利轉變。
第三,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
實現集約型經濟增長的微觀基礎是有效的市場競爭,因而完善市場結構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因為,市場結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競爭行為,進而決定市場競爭的效果。只有在合理的市場結構下,才能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在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資源方面的基本功能。可見,市場結構與有效競爭密切相關。

❺ 怎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涉及眾多領域和環節,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一,從認識論的角度說,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先轉變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即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其二,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其三,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前提;二是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只有理性、合格的市場主體,才能有降低成本、追求技術進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內在動力,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載體;三是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動力。有效的科技體制將為科技進步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供體制保障;四是加強環境資源制度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節能環保,構建能源資源等生產要素投入的約束機制,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條件;五是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提供製度與政策環境。優化財稅等政策設計與制度安排,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加快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良好稅收環境。繼續深化銀行業改革,,按照市場經濟原則,完善銀行內部法人治理結構,使其真正成為企業化運作的商業銀行,切實提高銀行自身經營效率,促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❻ 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兩者的定義不相同。

經濟增長方式狹義概念指把GDP增長作為經濟增長的目標與指標的增長方式;廣義指社會財富的增加方式,即價值(包括用貨幣來計算的與不能用貨幣來計算的社會財富,既包括社會財富量,也包括社會財富的質)的增長方式。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指生產要素分配投入組合使用的方式。

區別二、兩者的形式各不相同。

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有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類型模式。經濟發展方式從理論上說,有多種經濟增長方式的組合類型。例如按要素投入劃分,分別有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經濟增長方式等等。

區別三、兩者的原則不相同。

經濟增長方式的選擇應堅持以下三條原則:

(1) 是否有利於持續、協調的經濟增長;

(2) 是否有利於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

(3) 是否有利於滿足社會需要,即有利於經濟結構優化、社會福利改善和使環境得到保護等。

經濟發展方式的原則主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一條道路」、「一個方針」與「三個轉變」。

區別四、兩者的轉變途徑不相同。

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以及完善競爭性市場體系。經濟發展方式主要是增長維持,然後採用好的方法轉變發展方式。

區別五、兩者轉變的意義不相同。

經濟增長方式的意義在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從生產要素配置、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等基礎環節入手,加大治本的力度。經濟發展方式的意義在於轉變差距過大與能耗過高,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尤其是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不能由經濟增長方式或傳統的增長方式來承擔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增長方式

網路-經濟發展方式

❼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是什麼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

經濟發展是隨著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國民收入分配狀況的逐步改善。

2、規模不同:

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發展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存、自尊和自由。生存是人類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健康和保護,倘若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無法維持生存。而要滿足這些需要,那就必須提高收入、消滅貧困、增加就業,與此同時也要減少收入上的不平等。這些就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影響因素不同: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生活水平法人改善和經濟量的提高。

經濟增長的因素是勞動投入數量、資本投入數量、勞動生產率、資本的效率。

❽ 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意義是什麼

過去是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現在是需求更優質的發展,就是經濟質量更高,就有點像以前都是加工廠,現在是鼓勵自主創業,發展自己品牌。現在的發展既要金山銀山 也要青山綠水,由粗放型轉變為細致管理型。

閱讀全文

與經濟增長變為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