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開發區規劃圖

經濟開發區規劃圖

發布時間:2020-11-29 19:26:06

㈠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2年7月1日起,經濟區與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離,開始獨立運行。根據並發[2002]36號文件的規定,經濟區總體控制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北起太原市南過境高速公路,南至南環鐵路線北側,西起大運路,東至南畔村以東。總體規劃分三期實施,起步區9.6平方公里,北起新華街,南至化章街,西起大運路,東至大發路,用3至5年的時間完成。二期開發20平方公里,三期再開發20平方公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太原市東南方向,不僅空氣質量好,而且發展空間廣闊,交通十分便利。區中心距飛機場2公里,火車站3公里,市中心10公里。區內大運公路貫穿南北,208和307國道穿越東西,有太原市南高速環路入口,鄰西南鐵路環線,是投資辦廠的理想之地。經濟區的周邊,北鄰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接小店鎮,東臨榆次經濟技術開發區,處於太原市南移西進戰略及兩市三區合作開發的中心地帶。

㈡ 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建成區:建成區是吳中經濟開發區得到批准成立首期開發建設的區域,四橫、三縱的路網構架成建成區的主要格局。規劃面積為7.81平方公里。是吳中區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學校、幼兒園、醫院、居住小區等配套設施完備。 河東工業園:河東工業園規劃面積約7.8平方公里。東至蘇嘉杭高速,南至吳淞江,西至京杭大運河,北至河道。於2001年3月開始建設,於2001年3月開始建設,工業園有污水處理廠相配套,區內道路與蘇嘉杭高速公路、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滬高速公路、205省道相連。目前該園工業用地項目招商基本完成,入駐企業125家,主要產業為化工工業企業、電子企業。 東吳工業園:東吳工業園是建成區的延伸,東吳工業園規劃面積約5.3平方公里。東至227省道,南至繞城高速,西至西塘河,北至東吳南路。於2002年初投入建設,目前園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並建有幼兒園、小學、衛生院、居住小區等配套設施;工業用地項目招商已全部完成;入駐國內外企業129家。已成為開發區電子產品、精密機械、生物醫葯的生產基地。 旺山工業園:旺山工業園總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於2003年3月開工,同年10月正式開園。一期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含天鵝盪居住區2平方公里。東至龍翔路、蘇震桃一級公路,南至東太湖路,西至蘇旺路,北至吳中大道、繞城高速。一期地塊項目引進基本到位。二期規劃面積約4平方公里。東至蘇旺路;南至東太湖路,西至木東公路,北至吳中大道。二期部分地塊項目進區。截止目前,旺山高科技工業園集聚了百餘家電子信息、新能源和科研製造企業。 越溪城市副中心: 越溪城市副中心於2004年11月3日正式經蘇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是體現蘇州四角山水和現代化的新城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12萬人。蘇州市吳中越溪城市副中心整個規劃的形態可概括為「一軸、二心、六片」的規劃結構。「一軸」為東西貫通的綠化景觀軸,包括0.4平方公里的綠地公園、廣場,是城市的一條發展方向軸,實現東西兩側在空間景觀上的銜接。「二心」分別為友新路兩側的公共設施用地,位於中心部位。主要集中行政辦公、文化娛樂、醫療衛生、體育設施、商業金融等。行政辦公保留了開發區管委會、海關大樓、太湖漁管會等行政管理用地。商業片區目前規劃建設南蘇州生活廣場、新天廣場、商務中心等。「六片」即為六個居住片區,以建設多層住宅為主和低層、小高層住宅為輔,新建高標准越溪小學、已建成越溪中學、瑞華醫院、公共綠地等配套服務設施。越溪城市副中心將建設成為蘇州城南一個嶄新的集行政、商貿、金融、居住、教育、文化、休閑、娛樂等城市綜合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城市片區中心。 尹山湖生態商圈:尹山湖生態商圈規劃面積8.84平方公里,按照「現代、精巧、生態、休閑、宜居」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行政商務、居住生活、商業金融和運動休閑等四大功能區,全面形成一個融自然風光、人文勝跡和都市景觀於一體的綠色生態城市次中心。尹山湖生態商圈以創造和諧、有序的綠色生態背景,構築生態休閑商務宜居中心,提供現代多樣的城市活動空間,成為區域發展的催化劑與動力。 東太湖濱湖新城:東太湖濱湖新城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總體布局分為「一核、雙軸、兩帶」,將建設成為融國際商務、文化旅遊、休閑度假等特色於一體的現代化新城區。 吳中科技園:吳中科技園與蘇州國際教育園相鄰,具有吳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自然優美的太湖山水風光優勢,他北靠石湖風景區和旺山、南臨東太湖,環境優美;區內交通便捷,與吳中大道、東太湖路、蘇州繞城高速等主幹道相通。吳中科技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由研發基地、產業基地和綜合配套區三個部分組成,通過引進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服務外包等高新技術研發企業,成為自主研發新平台和高科技產業示範區。近年來,相繼獲得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範區、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省級軟體和信息服務產業園。科技園合理設置配套服務設施,包括中介商務辦公、科技交流展示中心、商業街、文化娛樂設施、配套公寓如專家公寓、白領公寓、單生公寓等,及適量一般居住生活配套、科技城物業管理辦公、科技會所等設施配套等。科技園將成為蘇州城南工業帶的亮點和熱點,並進一步優化吳中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創新,全面提高吳中區區域核心競爭力。 吳中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是2005年6月唯一經國務院批准在區內設立的加工區,總體規劃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區內將重點引進電子資訊、光電一體、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出口加工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建成吳中區的「境內關外」。蘇州繞城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蘇滬高速公路均在此設有互通和出口,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快速。出口加工區以電子咨詢產業、光機電一體化產生、生物科技與精細化工產業、精密機械產業等為主要發展方向。

㈢ 廣東惠州惠陽經濟開發區的布局規劃

總面積8平方公里,按照「一中兩翼三區」的發展布局,實施「一二三四五」發展戰略。 「一中」指一個行政商貿中心;「兩翼」指東翼碧桂園,西翼振業;「三區」指拾圍、蓮塘面、象嶺三大工業片區。
近年來,開發區廣大幹部群眾堅持解放思想,轉變機關作風,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發展全局,調整發展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優化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提出了「一中兩翼三區」的發展布局,堅持以工業經濟為主,以現代服務業相配套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有序發展。其中,「一中」指一個行政商貿中心,打造成開發區行政、教育、商貿、物流、飲食、文化、休閑的聚集地,提升開發區第三產業檔次;「兩翼」指東翼碧桂園,西翼振業,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三區」指拾圍、蓮塘面、象嶺三大工業片區。目前,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商住、旅遊、教育、商貿、現代服務業全面發展的格局。 堅持一個中心,突出兩大主題,實現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從而進一步掀起經濟開發區新一輪發展潮。
堅持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突出兩大主題——即全力抓好發展和穩定。其中發展的主題就是抓好開發區的總體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加快開發區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步伐;穩定的主題就是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為中心,以解決農民征地歷史遺留問題為重點,全面推進開發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第一步,先用三年左右時間把開發區第一期規劃的10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填滿工業、教育、商宅等項目;第二步,再用三年時間將第二期規劃的35平方公里區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拉通道路、供水、供電網路,基本形成以工業為主的發展雛形;第三步,再用第三個三年時間大力引進高新技術項目和工業項目,把35平方公里區域基本填滿。屆時,整個開發區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60億元左右,工業產值達到200億元左右,稅收達到2億元左右。

㈣ 經濟開發區從規劃公示到公示結束再到出規劃圖 是什麼意思呢

一項規劃要獲得審批,需要經過對社會公開公示的程序,徵求公眾及專家意見,公示的時間不少於30日,公示結束後,對收集到的公示意見,政府需進行規劃的修改,修改完後才能將規劃的成果報給審批機關審批。

㈤ 海寧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開發區分為東區、西區和北區三個產業區塊。 東區是海寧經濟開發區建設起步的搖籃,是海寧皮革產業的發祥地,擁有全國最先進的製革技術和規模最大的製革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已成為以製革企業為主,兼有襪業、紡織染整、機械製造、生物化工等企業的集聚地。
東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優化提升製革行業,穩固發展傳統紡織業,完善現有的綜合性輕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區塊產業層次。加強中小企業間的配套協作,大力提倡企業技術改造,強化節能減排,提升傳統企業綜合發展實力。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堅持環境優先的原則,完善生活服務設施,加快房地產開發建設,實現產業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東區中心主要以商業街形式展開,重點開發以長山河為起點,沿硤川路由西向東至丹楓路的商業街地塊。
東區將加快現有企業搬遷,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居住片區。
在東區杭平申航道西側,長山河北側,將規劃一處規模適宜的倉儲區,以滿足開發區乃至整個海寧市日益增長的倉儲需求。
在東區城東路東側,將合理預留以汽摩配等輕工機械產業為主的發展空間,加快建設輕工機械產業基地。
到2020年,東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8.1平方公里。 西區位於滬杭鐵路、長山河和嘉海公路構成的三角地塊之間,主要由皮革工業園區、襪業園區及目前正在建設中的品牌園區等組成。此外,開發區標准廠房也集中在西區,主要供皮具箱包及其他無污染輕紡類企業入駐。
西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在現有基礎上改進提高皮革製品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強化開發區皮革製品產業在國內的龍頭地位,打造世界皮革之都。加快以襪業為主的紡織企業的集聚發展,發揮集群優勢,提高產品檔次,強化行業品牌建設。完善開發區的配套服務設施,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積極發展生活居住、商貿金融等服務業,完善開發區配套功能。
西區中心主要位於金三角地塊內,通過對原有商貿用地改造提升,強化其商貿服務功能,同時將西區中心的服務功能向西延伸至嘉海公路兩側。
加快西區洛隆路兩側的綜合化開發,逐步擴大商貿服務經濟規模,積極發展休閑購物、公共服務等城市服務業。並做好與周邊農居用地、工業用地的有效銜接,形成整體和諧發展的綜合區塊。
到2020年,西區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9.2平方公里。 北區是距海寧城市最遠的、相對獨立、開發較少的一個區塊,毗鄰滬杭高速公路、滬杭鐵路和長山河,交通便捷,以未開發土地為主。
北區未來的發展策略為:充分利用對外交通優勢,大力發展物流產業。著力發展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新材料及出口加工等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成長型產業。大力完善配套設施建設,高標准建設精品小區,提高居住文化品位。
北區中心主要由文苑路和港口大道交叉口四周用地構成。需具備較強的生活服務功能,以滿足相對獨立發展的功能需求。
北區的西北角將規劃建設一片規模相對較大、功能較全、服務半徑較廣的綜合性物流基地,推進海寧全市物流產業發展
北區將積極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等產業,著力建設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集聚區。
到2020年,北區建設用地控制在4.6平方公里。

㈥ 求黃金山經濟開發區規劃圖

一、項目名稱
《黃石市黃金山工業新區中央景觀帶城市設計》

二、項目概況
黃石地處長江中游,是鄂東南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湖北省有重要影響區域性經濟中心。黃石市在歷史上是我國重要的冶煉基地,也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現轄黃石港區、下陸區、西塞山區、鐵山區、大冶市、陽新縣和經濟開發區,全市國土總面積4630km2,其中市區面積237km2,市區常住人口70.74萬人。市域城鎮化水平49.6%。2006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GDP)406.47億元,財政收入41.33億元。
2006年,為落實黃石市城市總體規劃,實現城市區域一體化發展和經濟發展戰略,加快地方發展速度,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大冶市部分區域劃歸黃石經濟開發區託管,託管區域命名為黃金山工業新區,工業新區所有規劃建設人口行政等事務由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黃金山工業新區范圍東臨西塞山區河口街道辦事處,西至快速路(金山路),南起大冶湖南岸,北至黃荊山南麓,東西長18公里,南北寬5-8公里,區域面積約150平方公里,現狀人口約8萬人。其中工業區起步區的范圍:西至快速路、東至李家坊隧道延伸線、北起黃荊山、南至規劃中的大棋路,面積約19平方公里(基本上屬於2001年總體規劃范圍)。黃金山工業新區包括羅家橋街道辦事處王太村組、東岳街道辦事處寶山等村組、汪仁鎮。2006年,為更好的指導新區發展建設,黃石經濟開發區相繼開展了新區整體概念規劃、新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工業園區詳細規劃、農村居民點詳細規劃、重要區域景觀規劃等一系列重要的規劃設計。
根據新區整體概念規劃,起步區空間結構規劃是:形成「一帶、兩心、三區、多廊」的功能結構
一帶:沿主軸線布局服務於產業和居住的綜合服務中心。
兩心:結合產業園區布置兩個綜合服務副中心。
三區:西部為現代製造業產業園,中部為高科技產業園,東部為綜合產業園。
多廊:多條生態綠廊。
2007年,黃金山工業新區建設已經如火如荼展開,已經完成部分主要幹道建設,進駐新區的企業初步預計有上百家,工業新區已經成為黃石市近年來發展的一片熱土。根據開發區設想,2008年開始啟動一帶即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將其建設成為工業新區重要的中央景觀帶和公共服務帶。為了建設好中央景觀帶和公共服務帶,特舉行本次概念規劃設計徵集活動。

三、規劃范圍
南到大冶湖,北至黃荊山腳,東西各抵達規劃城市道路,區域范圍約6.45平方公里。該區域具有獨特的自然山水風貌和環境特徵,是未來新區行政中心所在地,對城市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根據市委市政府初步考慮,結合新區概念規劃,該區域意向安排的功能包括:市級體育中心(體育公園)、新區行政中心、新區商業服務中心、企業總部中心、文化休閑娛樂設施、生活居住、濱湖旅遊等。

四、規劃目標、任務
1、系統研究新區中央景觀帶的功能定位以及與老城區、大冶市區及工業園區的互動關系;
2、運用先進理念,對黃石市的自然景觀特色、文化內涵等方面多角度、寬領域、有深度地分析,對黃石市的歷史文化、城市規劃進行調查,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的底蘊和內涵,結合城市發展和工業新區建設的需要,研究確定中央景觀帶的功能布局、建設形態、交通組織、空間景觀形式、規劃管理要求等內容;
3、研究中央景觀帶的景觀特質、構成要素,樹立21世紀新的城市形象,通過城市設計,完善新區的城市形態,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和生活環境。

五、規劃研究內容
1、分析評價黃石市城市現狀,梳理研究本地區的自然、文化、經濟、城市特色內涵,整合本地區的各類自然及歷史文化資源,明確新區功能布局和城市風貌定位;
2、研究空間尺度和自然環境的協調關系,完成新區城市色彩、城市風貌特色研究、建築形態及建築高度、街景景觀、綠化景觀、水景環境、城市文化等各方面的規劃研究,提出城設計規劃技術導則;
3、研究規劃城區城市輪廓線、重要景點的景觀視廓,確定的建築高度分區、建築特色及夜景觀設計,並提出相應的保護控制要求和措施;
4、確定市區內的重要景點和視線通廊,完成重要地區、重點節點規劃研究,提出具體的規劃控制和設計要求;
5、對區域做詳細設計分析和實例研究;
6、在項目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相應規劃對策,優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效地指導新區城市規劃管理和建設。
7、設計單位可根據經驗及需要,增加上述未提及但研究項目需補充的內容。

㈦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總體規劃和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65平方公里地塊的開發,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600家以上,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居住人口20萬左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50億元。屆時一個以現代工業為主、經濟富有活力、城市功能完備、生活環境優美、社會高度文明的現代化城市新區將基本建成。JXEDZ規劃為四個工業區塊和三個商住區塊,工業區塊分為電子信息、食品、輕工紡織和機械、化工四個專業性工業園區。四個工業園區根據不同產業的需求,分別提供各產業所需的專業配套。 中山路行政及商業居住區:規劃面積2.5Km2,發展目標是以行政辦公和配套商住為主的行政商住區。
禾興路中央商務區:規劃面積1.5Km2,發展目標是以商務辦公為主的開發區中央商務區。
東升西路文化、娛樂及高級住宅區:規劃面積2Km2,發展目標是為投資者提供配套的度假村、別墅及高級公寓為主的文化、娛樂及高級住宅區。 規劃面積5.5Km2,位於開發區中部,距市中心3Km,全區分輕工業和紡織工業兩個。輕紡工業是嘉興的傳統產業,具有非常深厚的工業基礎和人力資源優勢。
輕紡工業園區的目標是:通過引進國外資金和技術,不斷提升嘉興市輕紡工業的水平。在5-8年時間內,完成園區的開發,重樹嘉興輕紡工業的優勢。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曉星氨綸(嘉興)有限公司、嘉興林晟化纖有限公司、嘉興宜泰鞋業有限公司、佳事美絲製品(嘉興)有限公司、嘉興埃迪爾絲綢有限公司、全優工藝品(嘉興)有限公司、嘉興天天華商箱包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5Km2,位於開發區東北部,距市中心5Km。機械、化工工業和金屬加工業是嘉興的傳統產業,在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
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發揮嘉興原有人才、技術優勢,引進新技術、新項目,使機械和化工工業、金屬加工業成為嘉興市優勢產業。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韓泰輪胎(嘉興)有限公司、嘉興東方鋼簾線有限公司、東明實業(嘉興)有限公司、三明精密(嘉興)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1.2Km2,位於開發區北部,距市中心3公里,全區分四個生產區:(1)食品原料生產區(2)方便食品生產區(3)功能食品生產區(4)傳統食品生產區。
嘉興市系魚米之鄉,具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擁有中國最富裕的長江三角洲逾7000萬常住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1999年9月由上海輕工設計院完成產業規劃和總體規劃,同期投入建設。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8-10年的建設發展,成為全國食品工業的示範點和新、特、高食品的專業化生產基地。已進區主要企業有:嘉興振華乳業有限公司等。 該園區由開發區管委會、信息產業部第36研究所共同投資建設,規劃面積2.0Km2,位於開發區的南部,距嘉興市中心3公里。園區於2000年開始開發建設,以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為主。
嘉興市擁有電子元器件、材料、整機、工程技術開發以及國家級通信研究所等電子信息企業、科研機構100多家,距園區1公里的國家級電子通信研究所--信息產業部第36研究所擁有中、高級電子技術人才700多人。園區又毗鄰上海、蘇州、無錫、杭州等城市,工業基礎雄厚,產業配套完善,市場容量大,輻射面廣。已進區主要企業有:嘉興和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嘉興加西貝拉壓縮機有限公司科研開發中心、嘉興浙安電子工程有限公司、嘉興埃泰克電池工業有限公司、東方日立鍋爐有限公司、愛斯得電子(嘉興)有限公司、清水電子(嘉興)有限公司等。 該園區規劃面積35Km2,位於開發區的南部,距嘉興市中心5公里。園區於2004年開始開發建設,以發展電子信息、新材料產業、汽車零部件、食品等為主。
該園區的發展目標是:通過5年左右的建設發展,成為浙江省電子信息產品和新材料的主要研發、生產基地。
目前已進區的主要企業有:愛芬食品(嘉興)有限公司、翔茆精密鈑金(嘉興)有限公司、浙江匯信機電有限公司、叄陽精工(嘉興)有限公司、大禾產機(嘉興)有限公司、松村食品(嘉興)有限公司、上品興業氟塑料(嘉興)有限公司、嘉興信仁精密泵有限公司、依格流體技術(嘉興)有限公司、泰成精密(嘉興)有限公司等。 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位於開發區西南部,距市中心3公里。
嘉興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具有非常好的教育基礎。
隨著嘉興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高校園區的開發與建設將為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企業提供持續的人才支持。 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位於開發區西南面,距市中心3公里。發展目標是在北面建設一個以商務辦公、文化休閑為特色的專業性較強,配套齊全的嘉興市商務中心,在南面建設與之配套的高檔住宅區。

㈧ 我國新規劃經濟開發區有哪些

日前,國務院批准天水經濟開發區、紹興袍江工業園區、招商局漳州開發區、日照經濟開發區、錦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襄樊汽車工業園區、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鎮江經濟開發區正、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廣東增城工業園區、井岡山經濟開發區、贛州開發區、九江經濟開發區、東營經濟開發區、岳陽經濟開發區、黃石經濟開發區、馬鞍山經濟開發區、安慶經濟開發區、嘉興經濟開發區、徐州經濟開發區、金昌經濟開發區、湖州經濟開發區等22家省級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截至目前,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數量增至現在的78家

㈨ 沂水經濟開發區的總體規劃

(一)濱河項目區:東至長深高速以西,西至沂河,南至許後路,北至鑫華路,規劃面積38.37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機械電子、紡織服裝、橡膠輪胎、新型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區內建成道路32.9公里,建有水務公司、污水處理廠、熱電公司、燃氣公司、110KV變電站,形成了日供水3萬噸、處理污水8萬噸、供汽4800噸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戶企業101家,總投資158.21億元,其中,投產企業85家(投資105.42億元),在建企業16家(投資52.79億元),投資過億元企業41家。
(二)廬山項目區:東至沂河,西至廬山、榆山山體,南至許姚路,北至富安路,規劃面積22.2平方公里,為專業化工園區,發展重點為能源化工、生物醫葯、精細化工等產業。區內建成道路9.58公里,建有魯洲水廠、第二污水處理廠、110KV變電站、久力城市燃氣公司等,形成了日供水2萬噸、日處理污水8萬噸、年供氣能力13億立方米的配套能力。目前,落戶企業30家,總投資162.82億元,其中,投產12家(投資額29.3億元),在建18家(投資額133.52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企業22家。
(三)城北項目區:東至長安北路,西至沂河,南至北一環路,北至北三環路,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休閑食品、包裝印刷、機械配件等產業。目前,區內建成道路7.2公里,建有110KV變電站1座,落戶企業27家,總投資34.5億元,其中,投產25家(總投資28億元),在建2家(總投資6.5億元),投資過億元企業10家。
(四)河西項目區:東至沂河,西至西二環路,南至長山路,北至北三環路,規劃面積25.1平方公里,發展重點為能源動力、機械製造、家居建材等產業。目前,落戶河西項目區企業9家,總投資額11.95億元,其中投產企業6家(總投資額7.3億元),在建企業3家(總投資額4.65億元)。

㈩ 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審批機關

歸屬哪一級管轄,其規劃就歸其審批。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閱讀全文

與經濟開發區規劃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