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盤錦的經濟發展是怎樣的
近五年,盤錦市經濟發展進入了關鍵且良好的發展時期,東北振興、經濟轉型試點以及五點一線等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使盤錦市工業發展出現了良好的拐點,由徘徊近十年的低速發展步入相對較快發展並出現兩位數發展的態勢。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上升至382戶,比2002年翻了一番,總產值超過800億元,增加值實現375.4億元,比上年增長9.8%,增加值總量在艱難中仍居全省第四位。
2. 如果在盤錦這塊地方,遼河油田油氣資源一旦枯竭後,盤錦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在哪裡
轉身向海!
3. 遼東灣新區的更名意義
遼濱沿海經濟區更名為遼東灣新區意味著要注重港口經濟。縱觀國內外的經濟發展歷程,沿海和臨港地區,往往是區域經濟的起源地和繁榮地。無論是美國大西洋沿岸城市帶、美國太平洋東岸城市帶、歐洲西北部沿海城市帶、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帶,還是我國珠江三角洲、閩東南、長江三角洲、山東半島、京津唐地區,無一不是依託港口的快速發展,而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經濟中心的。全球排名前35位的大城市有31個是靠沿海經濟發展起來的。經濟發展由沿海「起飛」,由港口「登陸」的現實規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遼東灣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有歷史積累的條件和沿海經濟帶納入到國家發展戰略大好契機,努力建設億噸海港,開通沈陽到盤錦港的鐵路,打造向海大道,使盤錦成為東北最近的出海口,讓盤錦樞紐、網路型、功能型的節點優勢進一步凸顯,當是盤錦加入到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中的重要戰略。開發區新建的盤錦港開港通航,是盤錦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邁出的重要步伐。現在,盤錦港30萬噸級原油碼頭已啟動,它的建設標志著盤錦港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向多功能的綜合性億噸大港的行列挺進。
遼濱沿海經濟區更名為遼東灣新區也意味著要自覺承擔起保護遼東灣海洋環境的責任。海洋作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資源,而這個資源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由於歷史上人們海洋生態意識、環保意識淡薄,造成了渤海遼東灣的污染狀況日益嚴峻,這已經成為遼寧沿海區域經濟開發的制約因素,為此,應盡快治理海洋污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不僅要把控制陸源排污作為保護海洋環境的重點,又要著重控制海上排污、傾廢等帶來的污染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盤錦和遼寧沿海經濟帶走上健康發展道路,使海洋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增長極。
如果說過去的遼濱是「潛龍在田」的話,那麼它在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大潮湧動起來的時候,則是「龍行帶水」了。當獵獵的海風吹得人們思緒飛揚的時候,盤錦人踏海逐浪的熱情與渴望從來沒有這樣高漲與迫切,他們要超越土地的束縛、局限和對其的依賴,擁抱不遠處的那片蔚藍,藉以創造出無限光明美好的未來。
遼濱沿海經濟區用渤海三灣(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中的遼東灣為自己冠名,是把自己融入了悠久的華夏海洋文明之中。遼東灣位於渤海北部,系指河北省大清河口到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角以北的海域,是渤海中最大的一個海灣。中國古代人曾把渤海稱「滄海」、「渤澥」,又因地處北方,故而又稱「北海」。大約在漢、晉、唐以後,渤海的海域位置、名稱才逐步確立,遼東灣當是在渤海名字確立之後的海區劃分。但「遼東」作為地名出現得很早,約在春秋戰國時代,主要依據:一是《管子·地數篇》:「燕有遼東之煮」;二是《戰國策·燕策》載蘇秦說「燕東有朝鮮、遼東」。魏晉至唐,遼東作為地域名內涵逐漸擴大,包括整個大同江流域和漢江流域,甚至是高句麗政權的所有轄區。把遼東灣這樣海洋色彩頗濃的名字冠在經濟區頭上,不僅是她的船舶製造、石油煉制、高新技術產業,港口物流、商務金融、濱海旅遊等產業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特徵,名副其實,也與2000年悠久的華夏海洋文化勾連起來,增加了這一稱謂的歷史文化積淀的厚度。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更名為盤錦遼東灣新區是把自己融入了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的大格局之中。冠之以遼東灣,並不是說遼東灣獨屬於自我的疆域,而是我在遼東灣之中,我在遼寧沿海經濟開發帶中。處於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城市,大多聚於渤海之濱、黃海之岸,主體聚於遼東灣沿岸,丹東、大連、營口、盤錦,錦州、葫蘆島等6個城市分列於遼東灣,右岸遼東、左岸遼西,曲曲折折,走了一個「N」字形。盤錦位於遼西城市群經濟區、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節點處,可以接受三大經濟板塊的發展輻射,實現資源共享、協調互動,所追求的目標是區域合作、共贏、振興的價值取向,這也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進程中的主旋律,更是東北地區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必然選擇。「珠三角」和「長三角」的成功經驗表明,淡化行政區劃概念,貫徹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觀,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前提條件。當然、按著「增長極」、「點軸」、「網路」經濟理論,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作為一個軸點的盤錦,創造屬於自己的特色產業與品牌,形成新的開放熱點和經濟增長點,從而推動區域的共同發展,當是參與到遼寧沿海經濟帶整體大開發競爭中的應有之意,更是稱盤錦遼東灣新區的應有之意。
4. 遼寧省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典型材料
遼寧省國土資源廳
遼河流域土地利用條件調查項目,是2009年遼寧省國土資源廳在第二次土地調查項目中,下達給遼寧省地質礦產調查院的子課題。該項目在綜合評價遼河流域土地環境質量等級基礎上,開展大比例尺調查試點工作,深入評估盤錦地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條件。該成果為科學利用和開發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以及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了地質地球化學依據。
調查成果表明,盤錦市水稻種植基地區土壤養分充足,有益微量元素均衡,有害重金屬元素含量較低。與遼河流域其他水稻基地對比,盤錦地區水稻田富含有機質、N、P、K、Ca、M、gS、B、Cl、Cu、Mo、F、I、Se、Zn、Fe和Mn等有益元素,尤其是對水稻生長有益的有效態硅是遼河流域最高的。綜合評估盤錦市耕地土壤地球化學質量,88%區域達到優良—優質等級。
水稻是一種富集硅、錳、鎂等多種元素的農作物,對微量元素需求強烈。調查成果顯示,盤錦地區地處遼河三角洲,土壤由海退沉積地質作用形成,土壤中除了富集氯、溴、碘等鹵族元素外,土壤養分物質含量高,各種鹼土元素和微量元素豐富。從理化性質看,遼寧省內地水稻田多為弱酸性,而盤錦地區土壤呈弱鹼性,這種獨特的理化性質,更有利於土壤中全量物質為微生物所利用,更適合種植水稻。
進一步分析大米中元素,發現盤錦大米中富含Na、I、B、Co、Cr、rC、F、Ca、Mg、S、P等多種有益元素,尤其是硅和鐵元素含量達到其他地區稻米的2倍。富含多種有益元素是盤錦大米質量獨特、品質上乘的重要原因,富含多種有益元素也可以成為提升盤錦大米品質和經濟附加價值的重要依據。
綜合考慮土壤、稻米、灌溉水和大氣中有益和有害元素含量特徵,規劃出七處相對集中的特色大米產區。其中,富鐵大米種植規劃區兩處,總面積為29655公頃,占盤錦市耕地的18.63%,大米中鐵的含量大於22.5×10-6;富鋅大米種植規劃區兩處,主要分布在東郭農場—石新鎮、新興農場、西安農場—平安農場一帶,種植規劃區總面積為6124公頃,占盤錦市總面積的3.85%,大米中Zn含量均大於20×10-6;富鈣大米種植規劃區兩處,分布在盤山縣新興農場—陸家鄉一帶和大窪縣王家鄉地區,總面積為2949公頃,占盤錦市耕地的1.85%,大米中鈣含量大於180×10-6;在盤錦市西部的新興農場還規劃一處同時富含鋅、鈣和鐵的稻米種植規劃區,面積2796公頃。
綜合以上特色土壤規劃區,共規劃出41524公頃特色土地,每年可開發出28萬噸特色大米,這些富含有益元素大米的價格往往高出普通大米十幾倍,年增加的潛在經濟價值在幾十億元以上。
2010年9月18日,遼寧省科技廳和遼寧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國內知名院士和地質學、農學、生態環境等領域專家,對該成果進行了驗收和鑒定。與會專家認定「項目研究成果意義重大,項目應用土壤地球化學理論與方法,對研究區域的土壤、作物以及化肥、灌溉水和大氣干濕沉降物等環境質量進行全面調查和評價,其成果為合理管理土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和保護區域生態環境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實現了研究方法的創新。根據地球化學理論,在對各種樣品的多元素高精度測試和數理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與遼河流域農業地質數據資料有機結合,系統提出流域和地區兩個層面的土壤環境和質量、土壤肥力分區和發展特色農業產區;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明確了盤錦地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耕地灌溉條件、特色大米分布區域等一系列土地利用條件指標,為盤錦地區發展特色農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成果的推廣應用將產生巨大的農業經濟效益」。
經專家組鑒定,遼河流域土地利用條件調查評價項目選題意義重大,技術路線合理,研究方法先進,數據資料翔實齊備,成果達到了同類研究的國際先進水平。
5. 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的發展情況
目前已經規劃出20平方公里的起步區,規劃內容為一港四區,即盤錦港、工業區、商貿區、旅遊觀光區、生活區。其中正在建設的工業區(起步區)面積為3平方公里,位於盤錦港以東的盤營公路兩側,它包括:物流集散園,規劃面積為0.65平方公里;台商投資園,規劃面積為1.2平方公里;石化工業園,規劃面積為1.15平方公里。
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5萬畝得天獨厚的蘆葦資源,2.2萬畝海淡水養殖基地和3.5萬畝沿海灘塗。獨特的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遼濱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
將以親商、安商、富商、為宗旨,向你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本著你發財、我發展、你獲利、我受益的原則,與您攜手共謀發展大計。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遼濱一定會成為北方的深圳,渤海之濱一顆耀眼的新星正在升起。
6. 遼寧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未來發展
目前正是起步階段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位於盤錦市最南部,遼東灣東北部,大遼河入海口右岸,南與東北第二大港口城市營口市隔河相望,是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中心區域。可控面積545平方公里。
2006年6月,遼寧省政府將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納入「五點一線」沿海重點發展區域,2009年7月1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0年10月獲批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建立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遼寧沿海開發開放戰略的現實需要;是盤錦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接續產業的重要載體;遼濱沿海經濟區區位優越,位於遼西城市群經濟區、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節點處,可以接受三大經濟板塊的發展輻射,實現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經濟區傍河臨海,擁有大量的灘塗和荒地,發展空間廣,建設成本低;經濟區擁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線,水深流緩,是發展船舶產業的理想之地;經濟區交通便利,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為盤錦發展臨港經濟提供了優越條件。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的規劃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將其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具有北方濕地水城特色的生態型濱海新城區,並依託河海岸線資源將其建設成為一座世界級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經濟區產業定位是:發展以船舶製造及其配套產業為主的裝備製造業,以石油煉制和石油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石化產業,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以港口物流、商務金融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主題媒體廣場、創意文化產業為基礎的現代文化產業。
遼濱新城規劃結構布局為「一帶、兩軸、兩圈、六區」。其中「一帶」指大遼河入海口與海濱沿岸的綠色濱水生態帶;「兩軸」指南北向城市發展軸,東西向景觀生態軸;「兩圈」指濱海船舶產業圈和內湖商貿經濟圈;「六區」指金帛灣水城、河畔生態水鄉、產業工人新村、濱海特色漁村、新港工業區、臨港產業園。隨著規劃的付諸實施,一座經濟繁榮、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型水城將崛起於渤海之濱。
7. 盤錦經濟發展水平怎麼樣
盤錦經濟發展現狀極不均衡,支柱產業是老型石油化工,高端石油產業滯後,但是遼河油田在遼寧省的納稅額度是前五名的,好像是第二,僅次於鞍鋼,所以單純的石油產業使盤錦其他產業發展稍顯無奈,不過現在政府對新興產業已經加大力度,比如盤山的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很多大型企業入駐,比如興隆台開發區的制葯業等,盤錦的基礎產業農業前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