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化危為機的動力是什麼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化危為機的動力是: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是客觀實在的,我國已擁有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能、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應對這次疫情,又充分展示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完全可以相信,疫情撼動不了中國經濟,短期影響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當前我們可以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疫情過後,從中長期著眼,更需要加大力度把我國的消費潛力、產業成長、投資空間、創新後勁、人力資本紅利等更有力地釋放出來。
(1)疫情防控經濟發展債券擴展閱讀:
應對策略:
1、要充分發揮擴大消費的基礎作用
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也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去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這為消費進一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提供了保障。
疫情對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製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促進新舊動能轉化,實現疫情後的消費回補和釋放新興消費潛力。
2、要積極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
要聚焦「新基建」等重點投資領域,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大試劑、葯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葯、醫療設備、5G網路、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加快發展。還要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後堡壘,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釋放廣大農村地區的消費潛能。
3、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補短板強弱項中釋放發展潛力
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城市公共環境治理、國家公共衛生投資、傳染病防治、重大物資儲備等諸方面制度性供給還存在明顯欠缺和不足。補足這方面短板,既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之緊迫,也是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必須,更是推動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貳』 政府發行債券的目的有哪些
政府債券的主要用途是用於國內建設,所以今年政府債券的主要用途就變成了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項目、農林水利、生態環保項目、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同時,結合疫情防控和投資需求變化等適當優化投向,將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單獨列出、重點支持。當然,重點還有新基建。
一般來說,政府發行政府債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近一段時間國內經濟的發展,所以這些錢往往會根據政策而走。比如2020年為了抵抗疫情所帶來的通縮情況,各地都是持續發放消費券用於促進當地的消費,而這個錢,也是來自於政府債券或者是其他收入。
政府債券是政府為籌集資金而向出資者出具並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債務憑證,具體包括國家債券即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和政府擔保債券等。政府債券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強、收益穩定、免稅待遇的特徵。
政府債券的性質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第一,從形式上看,政府債券也是一種有價證券,它具有債券的一般性質。政府債券本身有面額,投資者投資於政府債券可以取得利息,因此,政府債券具備了債券的一般特徵。第二,從功能上看,政府債券最初僅是政府彌補赤字的手段,但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政府債券已成為政府籌集資金、擴大公共開支的重要手段,並且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逐漸具備了金融商品和信用工具的職能,成為國家實施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