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是如何看待實體經濟的發展
現在的實體會拖死一大批曾經的成功者
㈡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就政府如何振興實體經濟提出合理化建議
(1)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核心、關鍵)
(2)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大戰略任務)
(3)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中之重,突出位置)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4)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基本國策)
(5)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㈢ 論當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根基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說必須要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築牢經濟的根基。
㈣ 國家如何發展實體經濟
採取合適的措施,制定相關制度,培養人才,提供好的條件。
㈤ 為什麼要鼓勵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只有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築牢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根基。如果一個國家僅僅是靠虛擬經濟支撐的話,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就會遭受一定的威脅。
㈥ 為什麼要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以及怎樣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因為實體經濟才是一國的根本
製造業的強弱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因此要大力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可以實行政策傾斜
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㈦ 怎樣才能振興實體經濟
我國實體經濟發展遭遇尷尬境況
發展實體經濟之所以得到如此關注,的確是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生存壓力加大,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傳統製造業生產經營不太景氣,實業投資回報率低迷。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工業平均利潤率僅為6%左右,而證券、銀行業的利潤率達到30%。許多大型傳統商業店面受電商沖擊,門可羅雀經營困難,利潤稀薄、虧損倒閉也不在少數。
由於虛擬經濟投資回報率高、回收快,大量資本流入虛擬領域,虛擬經濟不斷膨脹,社會資本「脫實向虛」和企業「棄實投虛」加劇,造成實體經濟存在相當程度的「失血」「抽血」問題。據統計,2016全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合計發布近2.8萬條理財公告,這些上市公司在定增融資實施完畢之後,就立即動用募集資金大手筆購買理財產品。一些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金額甚至超過百億元。
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從2015年的8.5%攀升至9%左右,而美國、英國這一指標僅約7%―8%,日本和歐盟甚至低於5%。虛擬經濟發展快,金融利潤率虛高,必然吞噬實體資本。加上一個時期以來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與泡沫也對實體經濟產生了「虹吸效應」,誘導資本大量湧向房地產市場,抬高了實體經濟生產成本,擠壓了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導致實體經濟「空心化」。
分析可見,影響近年國內實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多多,既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加大,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產業形成巨大沖擊,也有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支撐我國實體經濟30多年快速發展的傳統要素優勢正逐步減弱,要素價格持續上升,實體經濟運營成本剛性上漲,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當然還有長期積累形成的供給質量效率不高等結構性問題、市場環境不完善等機制性障礙,全球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產業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外部壓力等所致。
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虛擬經濟終究是「空中樓閣」,金融業吃掉的不僅是實體經濟的「保命錢」,更是自己的「續命錢」,「虛火」過旺,「虛胖」的經濟體質是難以支撐經濟持續向好的。只有將金融之水重新引流入「實」,我國經濟運行才能繼續平穩向好。因此,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這為實體經濟從業者帶來了利好、帶來了更多新期待。
正確認識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定位
實體經濟從概念上講,是指涉及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和流通的經濟活動,既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商貿物流業、建築業等提供實實在在物質產品生產(主要是製造業)和服務的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信息、藝術等精神產品生產和服務的部門。
在馬克思的《資本論》指出,虛擬資本是在借貸資本和銀行信用制度基礎上產生的,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抵押單等形式,其本身並不具有價值,這與實際資本有根本區別。但虛擬資本的運動體現著資本追逐利潤的本質。從剩餘價值理論看,虛擬資本的利潤是實體經濟產生利潤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存在。馬克思還明確指出,虛擬資本規模一旦超過現實資本過度地發展就會引起資產泡沫。
無論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深層原因,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重新回歸發展製造業、尋求「再工業化」的選擇,都為中國選擇「振興實體經濟」提供了理論注腳。
實體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根基,是創造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同時,實體經濟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根基。只有堅持「以實為本、虛實並舉」的原則,促進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協調發展,既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為虛擬經濟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又按照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穩步推進虛擬經濟有序發展、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助推器」作用,我們才能形成「虛」「實」良性互動的國民經濟運行機制。
振興實體經濟的著力點何在
在前不久中新經緯舉辦的「財經中國V論壇:中國『智』造新機遇」上,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曹和平提出,中國製造正處於新一輪技術變革的關鍵時間窗口期。機遇稍縱即逝,如果抓住了機遇完全可以在諸多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必須看到,當前振興我國的實體經濟是中國經濟虛實力量的一次促進性調整,是新舊動能接續的一次融合性轉化,更是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的戰略性轉變。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心來,發揚一錘一錘釘釘子精神。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今天的中國,振興實體經濟,必須要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形成叫得響的「中國技術」「中國質量」。
向外看,有德國製造4.0,瑞士的鍾表。有報道,日本三菱電機推出的「本炭釜」內膽電飯煲為將各項工序做到極致,其炭膽的生產周期要花5個月時間,最初全炭膽月產量只有50個,看似落後於工業化時代的步伐,但其執著再現「土灶」米飯口感的匠人精神。向內看,我們的華為秉承專注精神,28年堅持只做一件事,別人炒房炒股,華為不為所動。 在2015年,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這意味華為正在向蘋果公司收取數量可觀的專利許可使用費。還有像海爾,堅持不給外國產品做代工,真正做好品牌,走自主品牌之路。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中國雖然是製造大國但很多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中國每年進口晶元的金額多的時候達到2300億美元,進口晶元花費已經超過了石油。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板凳要做十年冷」,必須依靠自主創新和「工匠精神」贏得中國的創新未來。
㈧ 高中課本知識如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如何發展: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營造腳踏實地、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培育工匠精神。
㈨ 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談談應怎樣發展實體經濟
①實體經濟發展既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需要政府科學宏觀調控。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②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③堅持擴大開放,繼續依靠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發揮外資企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④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更加重視優化產業組織,提高大企業素質,在市場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創造條件,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好參與市場公平競爭。
堅持完善我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的發展,重視小微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