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9 10:35:50

⑴ 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創新。

科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發展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是發展科學技術。

⑵ 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病句嗎

這是病句,病因有兩個分別是成分殘缺和語序不當
首先完整的句子應包括主語 謂語性動詞 賓語,因此此句中要加入一個主語,其次經濟和社會的位置應該倒置,與 又好又快互相對應
示例修改如下
小康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⑶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____.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

⑷ 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

推動社來會發展的根本自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是指在社會這個有機體的無數矛盾中,起著本源的總制動作用的那個矛盾,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在一切社會中都存在的制約社會其他矛盾及其運動的矛盾。

(4)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這兩對基本矛盾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規定社會的性質和基本結構,貫穿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社會基本矛盾是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新的重要范疇,它對人們從總體上考察社會歷史,全面地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及其發展變化的基本線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⑸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什麼 求解

經濟社會發展的:

1、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

2、根本動力是改革創新。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5)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關於收入差距過大問題:

首先,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具有相對的歷史合理性。眾所周知,1978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收入分配製度。這種收入分配製度在實踐上中導致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導致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等等違背按勞分配原則的後果。

1978年以後的改革正是要糾正這種不合理現象。糾正的結果自然是刺激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由此,增長原點上的差距小本來就不合理,是一種平均主義的「合理性」。而在30年當中收入差距的擴大,某種意義上是對市場經濟意義上的收入差距合理性的回歸。

僅僅以某個系數或指數的歷史比較,是無法說清楚中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合理與否的。借用一種市場經濟理論中經常使用的概念,在市場經濟中,收入分配差距同樣也存在著一個「自然率」。高於或低於這個自然率應當屬於不合理。

⑹ 為什麼要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是基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基於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深切願望,基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基於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履行黨的執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結論

⑺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哈比森在《作為國民財富的人力資源》一書中指出:「人力資源是國民財富的最終基礎,一個國家如果不能發展人民的知識和技能,就不能發展別的任何東西。」

人才和資金,一直是困擾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個瓶頸因素。作為欠發達地區發展經濟,是資金更重要,還是人才更重要?資本固然重要,但比起人才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沒有人才,資本再多,也只是一推廢料,沒有人才的運作,再多的資本也將付之東流。

首先,就人才的本質與作用來說,人才是有知識、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它是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大到一個國家的振興進步,一個地區的快速發展,小到一個企業的興旺發達,一個家庭的發家致富,人才都是最為重要的因素。

古往今來,選賢任能,培育英才,一直是歷代政治家、思想家極為重視的問題。從先秦到近代,諸子百家,有識之士,都深刻論述了「國之興亡,務在得人」的理念。管子指出:「得人者,厚功大業,顯於天下;失人者,失國家、危社稷,滅於天下。」墨子曰:「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荀子》、《呂氏春秋》也都反復強調了「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的道理。說明人才問題直接關乎江山社稷,關繫到國之興亡。漢高祖劉邦深知人才的重要,更是善於選人用人的典範。他就是因為會用人,才使張良、蕭何、韓信等超級人才匯集麾下,靠發揮他們智慧才能取得了天下。而項羽因為妒賢嫉能,目無他人,不信任別人的能力,最終導致慘敗,自刎烏江。

當今社會的競爭,實質上是人的知識能力的競爭。當今國際間的競爭,主要是科技實力的競爭,而其中的核心,還是人才的競爭。在當代,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主要源於第三次技術革命,不管是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空間技術,還是管理技術,都是靠人的智慧和才能來實現的。

其次,就人才與資本的地位與關系來說,人才是本源,是第一位的,起決定作用的;而資本是派生的,從屬性的,是服從於純理性規律的。就本源講,先有人才,是人才創造了資本。人力資源學者研究認為:物力資源在經濟活動中是被動的,物理性的,硬性的,通俗地說,就是「死」的東西;而人力資源則是能動的,感性的,軟性的,就是「活」的。人與資本最大的區別就是它的能動性,主導性,活躍性。毛澤東說過:「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

最早研究人力資源的經濟學家奎奈認為:人是創造財富的第一因素,並說:「構成國家強大因素的是人。」古典經濟學的鼻祖威廉。配弟首先提出了「勞動創造價值」的觀點。重商主義經濟學派代表李嘉圖認為:「人的勞動是創造價值以及使價值增值的源泉。」馬歇爾是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他指出:「知識與組織是最有力的生產力。」馬克思在研究了生產過程中人的主導地位與作用後指出:「人的勞動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

這一切事實與理論都雄辯地證明: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是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源泉,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尤其是其中的精華——人才,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最關鍵因素。

第三,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人才問題更是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我們之所以發展緩慢,與東部地區差距拉大,關鍵還在於人的因素,在於人們的思維觀念的解放創新,在於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我們嚴重缺失高知識高技能人才——資料顯示:我國西部占國土資源面積的71%,但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僅為全國總量的15。5%;東部占總面積的11%,卻集中著43。2%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現有的人才,或者說人力資源整體素質不高,發展經濟的能力不足。相較於東部地區,我們西部,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無論幹部,還是群眾,無論行政管理者,還是企業經營者,大多數顯得思想僵化、因循守舊、行動遲緩,不善於抓機遇,不敢闖,不敢幹,等靠要思想嚴重,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和市場,等待觀望,徘徊不前。

大家知道,大邱庄當初也是一片鹽鹼灘,不毛之地。改革開放之初,他們甚至比我們還要貧窮,還要落後,是有名的「光棍村」。正是因為他們有了禹作敏這一能人,帶領大家艱苦創業,勇闖市場,敢為天下先,才創造了讓世界稱奇的「大邱庄神話」。同樣,華西村如果不是吳仁寶,也許不可能成為中國「首富村」。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豪邁地講過:即使你把我的廠房、設備、市場、資金全部拿走,四年後我仍是鋼鐵大王。這說明,環境、資本只是一種外在的因素,而作為世界主宰的人才,才是促使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會發揮作用。

第四,就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人才的爭奪遠勝過對於資本的需求。當今世界已經由資本化進入知本化社會,也就是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新經濟時代,掌握高端知識的人才是真正的掌權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舒爾茨說:「當代財富的構成,主要是人的能力。」西方發達國家新經濟增長的事實證明,在知識被轉化為主要生產力的新經濟里,推動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靠能源資本成為千萬富翁用了50年,而比爾。蓋茨靠人才成為百億富翁只用了十幾年時間。

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那裡人才薈萃,那裡就快速發展。東南沿海為什麼發展比我們快,就是人家搶佔了先機,網羅了全國各地的大批人才,就連我們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也紛紛「孔雀東南飛」。

在知本化時代,我們如果再不重視人才的培養、選拔、開發、引進,即使有再多的資金,就算有再多的資源,我們也將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而被時代遠遠的摔在後頭。

⑻ 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1、拾遺補缺:中小型企業在滿足顧客對某些產品的少量需求或特殊需求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

2、就業蓄水池:中小型企業對於勞動技能和素質的要求不像大型企業那樣嚴格,因此能吸收大量勞動力。

3、對技術革新的推動作用:競爭的壓力促使中小型企業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佔領各種市場縫隙,從而使不少中小型企業成為新技術開發的重要來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激烈,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搞好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工作,規避風險,以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航信軟體與國家涉稅系統進行信息傳遞與要素延續,對企業經營過程涉及的諸多稅種(增值稅、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關稅、出口退稅等)進行業務處理。

既可准確核算各種應納稅金進行申報納稅,提高財稅人員工作效率,也可對企業賬務、票證、經營、核算、納稅情況進行評估,更好幫助企業正確執行國家稅務政策,進行整體經營籌劃及納稅風險防範 ,為企業管理決策獻計獻策,為創利打下堅實基礎。

(8)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擴展閱讀:

中小企業的特點:

1、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強;機制靈活,能發揮「小而專」,「小而活」的優勢: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相對有限,既無力經營多種產品以分散風險,也無法在某一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與大企業競爭,因而,往往將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專注於某一細小產品的經營上來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以求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進而獲得更大的發展。

2、經營范圍的廣泛性,行業齊全,點多面廣;成本較高,提高經濟效益的任務艱巨: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

3、中小企業是成長最快的科技創新力量: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著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著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

閱讀全文

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