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鐵路建設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我國目前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保證國民生產總值的持續增長是必須要實現的重點,因此鐵路的發展之於國家來說有著及其重要的戰略地位:
一是發展高速鐵路可以解決運輸能力不足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國鐵路網的規模和質量嚴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尤其是繁忙干線的運輸能力極度緊張,不僅客運能力十分短缺,而且貨物運輸受到極大制約。發展高速鐵路,可以實現鐵路繁忙干線的客貨分線運輸,減小客貨干擾,把既有線的能力騰出來,發展貨物的重載運輸,極大地釋放既有線貨運能力,能夠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二是發展高速鐵路能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高速鐵路對於保證城鎮人口的大量流動,實現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鎮的合理布局,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相鄰城市的「同城 」效應,具有重要作用。高速鐵路可以大大縮短各區域間和城鄉間的時空距離,我國東西間,南北間將不再遙遠,中部地區也必定更加通達,將促進區域間、城鄉間勞動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動,帶動相關產業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的轉移,增強農村經濟 「造血 」功能;
三是發展高速鐵路是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的綜合交通體系的需要。由於鐵路發展相對滯後,目前部分國家重點資源性戰略物資運輸依靠其他運輸方式,既增加了社會運輸成本,對石油等能源資料的消耗也大幅增長。鐵路運輸方式在佔地、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加強鐵路在資源性物資和中長距離運輸的骨乾地位以及經濟發達地區旅客運輸的比較優勢,對於實現綜合交通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意義重大。
鐵路貨物運輸是現代運輸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構成陸上貨物運輸的兩個基本運輸方式之一。它在整個運輸領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並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鐵路運輸由於受氣候和自然條件影響較小,且運輸能力及單車裝載量大大,在運輸的經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據了優勢,再加上有多種類型的車輛,使它幾乎能承運任何商品,幾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積的限制,而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運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
『貳』 渝貴鐵路的開通對於經濟發展有何促進意義
據報道,1月25日渝貴鐵路就將開通,重慶至貴陽的車程將由現在的9小時縮短為2小時左右,通過渝貴鐵路,重慶始發的高鐵動車將開進昆明、南寧、廣州、上海等地,重慶鐵路正加速融入國家高鐵網,市民出行將更加便捷。
通過渝貴鐵路,重慶始發的高鐵動車將開進昆明、南寧、廣州、上海等地,重慶至昆明的車程將由12小時縮短至5小時、至南寧的車程將由19小時縮短至8小時、至廣州的車程將由12小時縮短至7小時、至長沙的車程將由13小時縮短至4小時、至西安的車程將由10小時縮短至5小時、至太原的車程將由20小時縮短至9小時、至福州的車程將由25小時縮短至13小時。
『叄』 鐵路被稱為國民經濟的什麼
鐵路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部門,被稱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在所有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物流方式中,鐵路的運能與費用的價格比是最大的,也就是說,通過鐵路運輸可以實現運費省,速度快的特點。
在所有的運輸中,通過鐵路運輸的乘客人數、里程,通過鐵路運輸的貨物都是占絕優勢的。所以說鐵路中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中國第一條鐵路建於上海,由英國人興建,後被清朝地方官員買回並拆毀。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條鐵路和蒸汽機車則是由李鴻章興辦的開灤公司煤礦所建。鐵路總公司確認將追加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鐵路營業里程也將有所增長。
追加後,2013年計劃安排固定資產投資6600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5300億元。預計到2013年底,新增鐵路營業里程5500公里,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突破10萬公里,高速鐵路里程將突破1萬公里。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3月,鐵路實行政企分開後,鐵路改革、建設和運營態勢良好。客運和貨運改革促進了客貨運輸全面增長。2013年1月至7月,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完成12.2億人,同比增加1.2億人,增長10.9%。
(3)經濟發展鐵路擴展閱讀:
不同性質的國民經濟資本主義國民經濟同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質和特點。資本主義國民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之上的,它受著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即剩餘價值規律與競爭和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的支配。
資本主義國民經濟是在這些經濟規律的作用下自發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民經濟的發展客觀上所要求的各個部門之間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分配的比例,是在資本家的劇烈競爭中,通過生產的混亂、巨大的波動和經濟危機而強制地實現的。
資本主義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不可克服的對抗性的矛盾,這一矛盾的發展和尖銳化,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沖突,導致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的。
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為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提供了必要和可能。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一種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國民經濟中,不同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之間、企業之間、人們之間的經濟聯系,仍然要通過商品的形式來實現。
所以,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對於正確處理國民經濟各環節、各部門、各企業、各地區之間的矛盾,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搞活社會主義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保證更好地滿足勞動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有著重大的意義。
『肆』 高鐵的建成將給當地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高速鐵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體現在諸多方面:
第一,高速鐵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即高速鐵路的投資效果。
第二,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直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節約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交通安全等對經濟的效果。
第三,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間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產業布局的變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經濟帶的形成等。
第四,高速鐵路建設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人們的收入。
第五,高速鐵路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現代文明和技術進步的體現,能增強一國人民的榮譽感、現代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六,高速鐵路拉近地區之間、城際之間和城鄉之間的距離,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同城化」效應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七,高速鐵路增強沿線地區居民的榮耀感和自信心,帶來人們文化、習俗、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第八,高速鐵路建設節約土地資源,高速鐵路運輸節約能源,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伍』 高鐵經濟的發展狀況
中國高鐵經濟版圖
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擴容,長三角膨脹,高鐵引領中國基礎設施提升至3.0時代。三大經濟圈將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中心與其腹地的空間關系由此發生質變,中國經濟版圖加速融合。不僅於此,預計到2020年,中國200公里及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里程將超過1.8萬公里,佔世界高速鐵路總里程的一半以上。
高鐵時代,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得到體現,鐵路沿線將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於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中國也將由此衍生出新的基礎產業——高速鐵路裝備製造業。尤為重要的是,高鐵提高了國內市場的統一性,各地區域規劃難協調的問題或許將迎刃而解,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從此加速。中國的硬體設施在全球下一輪競爭中將居優勢。
而在2010年前後,中國將有上萬公里的高速鐵路逐步開通,屆時中國1000公里之內的鐵路運輸優勢,將與航空直接競爭。此前,武漢至合肥,成都至重慶的高鐵開通後,兩地的直線航空基本停飛。但是高鐵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丁寧寧認為,高鐵將加快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並幫助中國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到2012年,中國高速鐵路將具規模,屆時從北京出發,8小時可到大部分省會城市.
『陸』 鐵路發展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原因
鐵路主要立足於國家的鐵路運輸業,鐵路的經濟來源於客運和貨運,現在運輸行業新增了很多新的運輸形式,例如空運,海運,物流的多元化,以及效率的高低直接讓很多旅客或者貨物運輸的需方更願意選擇快捷,高效,從而給鐵路運輸的發展增加了壓力。而且國家對鐵路的政策還不是完全的放開,所以顯得活力差一些。
『柒』 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是哪四條鐵路
主要的大幹線鐵路應該都是,一般以大城市為中心。比如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滬、京廣、京哈等等。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昆、上海到重慶(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以鄭州為中心的京廣和隴海鐵路等等
『捌』 鐵路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鐵路是國家重要的交通設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加快鐵路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方面的共識。這就決定了它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也決定了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骨幹主導地位。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作用,絕對是運輸行業中的中流砥柱。
鐵路運輸具有安全正點的巨大優勢,安全系數遠高於公路,鐵路運輸受氣候影響非常小,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晝夜地進行定期的、有規律的的運轉,鐵路運輸速度越來越快。隨著動車時代的到來,鐵路有著陸地航空的美稱,鐵路運輸量巨大。
鐵路一列貨物列車一般能運送5000噸貨物,一列旅客列車能搭乘旅客2千人,遠遠高於航空運輸和陸路運輸。鐵路運輸能源消耗較低。鐵路運輸耗油約是汽車運輸的二十分之一。
(8)經濟發展鐵路擴展閱讀:
優勢:
我國鐵路系統目前已經達到世界鐵路先進水平,我國發揮後發的優勢,汲取各國之長,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後再創新的方針,在短短的幾年內,我國高速鐵路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高鐵技術最前列。
高速鐵路是高新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它使交通運輸結構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在各項技術經濟及指標中具有明顯優勢。速度是高速鐵路技術水平的最主要標志,最高時速可超過350Km,在100到1000Km范圍內都具有時間優勢。
運輸能力大,輸送能力大是高速鐵路的主要技術優勢之一。目前各國高速鐵路幾乎都能滿足最小時間間隔4分鍾,或者更低。
高速鐵路年客運能力可達1.65億次以上,遠比航空、汽車輸送能力大。此外,通過實現客貨分線運輸時,還可提高既有線貨運能力。安全可靠,高速鐵路在運行過程中,處於全封閉環境,相比於一般鐵路擁有更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統,大大降低了事故發生率,受外界環境影響小。
相比於飛機而言,高速鐵路自主操控性更強,受環境影響更小,准點率更高,即使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由於有先進的設備做保障,高速列車只需要減速運行,而無需停運。此外由於高速鐵路系統的可靠性和較高的運輸組織能力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車極高的正點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主導地位
『玖』 哪幾條鐵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 生命線」
主要的大幹線鐵路應該都是,一般以大城市為中心。比如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滬、京廣、京哈等等。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昆、上海到重慶(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以鄭州為中心的京廣和隴海鐵路等等。
『拾』 鐵路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與意義
鐵路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與安全作用東亞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我國是東亞地區、也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鐵路建設就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
一方面,我國已有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對於資源、物資的輸入輸出,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軍事意義;
另一方面,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交通運輸的鐵路是強化控制和保護領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為亞洲最大的陸權國家,必須從全球發展定位和國家經濟角度、領土完整及國防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鐵路具有的重大現實和戰略意義。
在國際市場經濟一體化進程和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發展理念的戰略層面上,鐵路發展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10)經濟發展鐵路擴展閱讀
分級
根據線路意義及其在整個鐵路網中的作用,劃分為3個等級:Ⅰ級鐵路:保證全國運輸聯系,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和在鐵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800萬噸;
Ⅱ級鐵路: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在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
Ⅲ級鐵路:為某一地區服務,具有地方意義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