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特朗普美國大選獲勝對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特朗普最終贏得美國
大選 會對中國經濟有
都會有一定的。
只要貿易主義不抬頭就可以。
❷ 美國大選會對全球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鑒於特朗普自競選以來的一些言論,市場對特朗普政策的走向相當擔憂。然而,拋開其是否真的會在上台後付出行動,現實情況在於,他在制定政策的能力方面將受到嚴重束縛。
近期的民調表明,特朗普獲勝並非一個基準情景。然而,考慮到距離大選只有三個月,且最終結果依然難料,有必要評估一下特朗普獲勝後的初步影響。
Zerohedge稱,因擔憂特朗普可能會撕毀或者忽視此前的貿易協議,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公信力將面臨風險。
這或許也可以解釋這樣一種現象:自特朗普支持率從6月的低點反彈以來,金價明顯攀升——同時美元走軟。
Zerohedge指出,眾所周知,特朗普非常熱衷於「杠桿」,他會很樂於大規模借款以為支出項目融資。對於一個早已負債累累的國家而言,這可能被視為實際意義上的為債務貨幣化,因此會利空美元。
另外,對於特朗普上台可能利空美元的一個主要擔憂在於他或許會施壓美聯儲的利率政策。
特朗普一直強調,他傾向於低利率,特別是藉此令美元走軟,從而使美國所背負的債務貶值。特朗普認為低利率是最好的事,加息會嚇壞經濟。
特朗普還曾發出驚人言論,稱如果他當上美國總統,將會換掉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
但Zerohedge表示,美聯儲是獨立運作的機構,而耶倫的任期要到2018年,因此,從中期來看特朗普的影響將非常有限。
❸ 美國大選結果對匯市產生哪些影響
1. 如果奧巴馬獲勝,最初的反應仍然是「溫和」的買入固定收益產品,因為我們認為美聯儲受到鼓舞會延續QE道路,並且這個方針將持續到伯南克任期結束。股市將陷入一場血戰。對於外匯市場,我們認為做空日圓力量將有所減少,盡管中期看這類交易主要與日本有關而不是美國。總體而言可能對美元造成負面影響,盡管立竿見影的效果不會很大。在第一時間的贏家會是加元;在准確定位的情況下日圓也會有所表現。其他的贏家是澳元、紐西蘭元、挪威克朗,而由於股市的關系瑞典克朗的漲幅可能會有滯後。
2. 在奧巴馬獲勝的最初上漲後,財政懸崖將成為焦點(間隔時間可能是幾天到幾周)。我們將特別關注眾議院的組成。在進入選舉前,共和黨有240席,民主黨有190席。選戰之前的預期認為民主黨能奪回幾個席位,但是共和黨仍然將占據多數。假如共和黨維持或者鞏固在眾院的多數席位,他們可能有底氣在財政懸崖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這無疑會對固定收益產品產生正面影響,對風險相關的資產造成負面影響,並且對美元產生矛盾性的正面影響。不過美元上漲是對美國國債避險資產地位的反應,而不是基於美國資產能跑贏大市的看法。如果美國評級出現下調風險,日圓將成為大贏家。加元、澳元、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以及其他風險相關外匯則會因美國評級下調遭到打擊。
❹ 美國大選對美中經濟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經濟已經深刻融入全球經濟之中,歐、美等經濟體的政治經濟變動往往會對中國的對外經濟產生顯著影響。例如當下的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事件,都或多或少對中國有所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現仍處在艱難的「進行時」中,在外貿、資本流動和匯率政策等方面,也仍然承壓。人們習慣用「好不到哪裡,但也壞不到哪裡」來形容中美關系的定勢。目前美國大選透露出的保守右傾和孤立主義的傾向,會對美中經濟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
每次美國大選,都會對美國國內政策有所影響。目前奧巴馬正忙於為其總統生涯畫上盡可能完美的句號,而兩黨總統候選人卻還走在競選的開端。從特朗普和希拉里兩位熱門候選人的演講來看,他們(不論是誰)上位後,會如何修正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無可能重新增加財政刺激,或調整美聯儲候選人並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鴿派基調?這又可能對美國經濟復甦產生怎樣的影響?
不管是哪位候選人當選,遇到的首要問題都是如何重振美國經濟。盡管今年美國經濟走勢較好,但仍面臨增速低迷、勞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並未真正復甦。
若從刺激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當前最值得做的事情是增加對基礎設施、教育、研發等的投資。這不僅能在短期內穩定增長勢頭,而且能夠奠定長期持續發展的基石。但這樣的政策很難實施。
從財政政策來看,美國國內反對擴大公共支出的聲音很大:一方面,很多人認為擴大公共支出就等於是政府幹預;另一方面,公眾對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非常擔心,茶黨更是反對一切增稅政策。
從貨幣政策來看,量化寬松政策需要逐步退出。但怎麼退出,誰也沒有良策。美聯儲主席耶倫將於2018年任期結束,在這之前,圍繞著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和任命的博弈將會非常激烈。
希拉里的政策多數只是對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政策的修修補補;特朗普則希望對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動大手術。鑒於希拉里主張更多地干預國際事務,在國內更多維持福利,估計美國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問題會繼續惡化。
從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宣示來看,他傾向於主張壓縮財政支出和赤字,方法是通過收縮海外存在、由盟國分擔軍事保護費等方法減少軍費開支,減少逆向歧視性的福利開支,同時適度增加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裝備方面的投資。這些對美國經濟應該是有好處的,長遠看有助於其減少貿易赤字、提高儲蓄率。而在貨幣政策方面,特朗普的主張尚不十分清晰。
盡管奧巴馬已是跛腳總統,但美國仍運行在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的軌道上。目前,美國和環太平洋的TPP協議進展順利,對歐洲的TTIP雖有波折卻仍在不斷推進。同時,WTO的多哈回合卻仍命運多舛,前景不明。奧巴馬表示,未來貿易規則應由美國書寫。在兩位看來,美國大選之後,會在全球貿易機制領域逐漸偏離WTO而轉向以美國為主導的區域協定嗎?這又會對全球貿易以及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從目前情況來看,TPP能夠順利通過的概率只有50%左右。如果特朗普當選,TPP可能從此夭折;如果希拉里當選,她會推動TPP通過。但由於美國大選之後,政策的變化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匯率波動。總體上看,全球化正在退潮。WTO談判步履維艱,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也會出現頓挫,單邊貿易政策會更為常見。這對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的出口有可能遇到更多的貿易保護政策。
TPP目前確實在美國國內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在競選中所有主要競選人全部公開反對TPP,包括曾經力推TPP的希拉里。奧巴馬力推TPP,重要目的之一是排擠中國參與制定規則過程、排擠中國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以此確保美國對貿易規則的影響力;而其他美國政治領導人則擔憂,這會導致美國貿易赤字更大,並進而影響美元匯率的穩定。
特朗普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尚且極力否定,更不要說TPP了。美國不可能退出WTO,但區域自貿協定是可以舍棄、修訂的。如果特朗普上台,區域自貿協定進展勢頭可能會減緩,甚至停頓。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率先走上了量寬之路,目前已處於放棄量寬和加息的拐點。但歐美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周期和貨幣周期滯後於美國。這是否會使得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匯率政策更有干預之心?近期包括美國財長在內的一些政要,以及特朗普等人甚至用「掠奪性」來指責人民幣匯率政策。兩位覺得在美國大選的政治生態中,人民幣匯率是否仍會成為敏感的靶標?
匯率問題一貫是較為敏感的政治話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的收入彈性大於價格彈性,這意味著影響中國出口的主要是國外的收入增加程度以及購買中國產品的意願程度,而由匯率影響的價格競爭力是相對次要的因素。
美國將始終把匯率當作一個靶標。最近出現的一個新的現象是,「害怕浮動」的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國家也害怕人民幣過度浮動。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處於一種兩難:既要求人民幣更加市場化,又不願讓人民幣大幅貶值。或許,未來的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向一種更為穩定的匯率安排轉變,但這需要重大的改革。
大選期間,美國政治家肯定會更多地拿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匯率說事;同時,由於其他經濟體,特別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在貨幣政策不同步所導致的跨境資本流動逆轉中遭到巨大削弱,美國也就更有能力強迫其他經濟體接受自己的要求。
美國似乎在美元的國際地位、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領域存在一些不安全感。這也許和美國全球戰略焦慮感有關。例如近期美國和沙特之間的矛盾再度尖銳化,就反恐和愛國法案等敏感問題,沙特甚至威脅說不排除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的選項。同樣,美國股市和債市也面臨調整壓力。兩位覺得美國對自身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政策的調整,可能產生怎樣的外溢效應?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恩怨更多地是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美國感到戰線太長,希望有所收縮,於是更多地在中東地區施展「平衡手」策略。沙烏地阿拉伯出於不安全感,希望增加自身重大決策的獨立性,這在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窺見端倪。
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短期內不會受到太多的挑戰。其國際收支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增長影響,如果美國經濟走強,進口將會增加,但出口未必同步增加。美國財政政策的調整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的快慢、政治兩極化、貧富分化等,都會影響到其財政收支政策。
就理論而言,美國的政策調整努力方向應該是壓縮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據此,許多人擔憂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經濟可能會變得內向,並有損中國的出口。同時,某些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希望復制中國出口導向增長模式的成功路徑,美國有些勢力也企圖通過對這些國家進一步開放美國市場,扶植他們以抑制中國,侵蝕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市場份額。換一個視角,如果美國經濟變得相對內向,也意味著中國的後發競爭對手要想復制中國的成功路徑沒那麼容易了。同時,一個更加強調美國國內經濟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朗普總統」,也意味著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參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的機會會更多。
關於美國與沙特的矛盾,如果沙特全面拋售其官方美元儲備資產,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對沙特自己的傷害都超過對美國的傷害,因為目前美方公布的沙特持有的美國債券僅為1168億美元。
從1970年代起,美國自身在經濟上對沙特的需求主要是在兩個方面:沙特向美國提供穩定可靠的石油供給;沙特石油美元迴流支持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目前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獨立,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甚至將油氣出口視為未來數年美國經濟的一大增長點。另外,如果說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初期,美國需要沙特等國石油美元迴流以支持美元穩定的話,則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美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分歧甚至沖突。在過去,人們習慣於使用「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來形容美中關系,但隨著美國大選所折射出來的保守和孤立主義氛圍,人們開始擔心美中之間能否有效建立互信,管控沖突。在兩位看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中美之間在經濟領域還存在哪些必須關注的風險點?
中美關系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可能需要准備好應對中美經濟關系的局部惡化。如果希拉里當選,安全問題會在中美關系中變得更加突出;如果特朗普當選,貿易問題很可能會成為矛盾焦點。特朗普當選之後最大的風險在於,美國的政策會變得更加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易於引發誤讀和沖突。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正在下降。處理中美關系應該更多地採用危機管理的思路,放過小的摩擦,集中防範重大的潛在沖突,增加雙方行為的可預測性,並對雙方利益、立場的分歧有更為客觀、清醒的認識。
如果特朗普上台,中美之間政治摩擦會趨向降低,經濟摩擦會在一定時期內有所上升,但未必能持續多久。
審讀特朗普本年4月27日的外交政策演講,開篇他就明確提出,要「用目標來取代盲目,用戰略來取代意識形態,用和平來取代混亂」;他強調,美國應當明白,「強化和推廣西方文明和它的成就將能比軍事干涉更加有效地在世界各地激發積極的改革,而不是試圖傳播不是所有人共享或者想要的普適價值」。
可以猜測,如果未來進入「特朗普」時代,美國主動挑起的直接的對華意識形態摩擦的烈度將有望明顯降低,中國與美國在實力基礎上達成務實交易的概率也許會提高。但我們也不能把特朗普主張的美國在海外的有限收縮,等同於中國獲得了在海外全面伸張影響力的機會。中國尋求「有所作為」時務必要積極穩妥、謹言慎行。
如果希拉里當選,美國的經濟政策延續目前奧巴馬政府基調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如果特朗普當選,那麼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可能更為內向和保守。兩位都認為,未來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更為寬松的可能性不大;而對目前奧巴馬力推的TPP以及TTIP的前景,兩位則都不看好。何帆對未來中美關系的前景更謹慎地強調管控風險和危機,而梅教授則對特朗普主義的淡化意識形態、強調經濟務實交往抱有一定的期待。次貸危機之後,全球變局仍在演進之中,有待我們持續觀察。
❺ 美國大選對美國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會被刺激
你沒有見到他們拉選票要開香檳??
那不就刺激了經濟?
更何況,不只是開香檳!
新總統上任後,會實施新政策管理國內的經濟等,又是一次影響!
❻ 美國大選走勢帶來哪些經濟影響
2016 年美國大選是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產生新總統的首次大選,也是對美國政治和經濟政策及其後果的一次重新檢視。民主黨最有可能勝出的希拉里 仍然面對奧巴馬政策的延續性、「郵件門」事件及其強勁對手桑德斯等諸多因素 的制約。共和黨最有可能勝出的特朗普在政策議題上持多元立場,而在移民和 反恐議題上持極端傾向,但卻喚起了共和黨中部分選民的民怨情緒。在外交政策方面,希拉里更可能延續奧巴馬目前的外交戰略,但也會適當調整包括中東事務、美以關系、美俄關系等對外政策導向。共和黨陣營則將改變奧巴馬的中 東政策,捍衛以色列權益。從選情發展的總體態勢看,2016年大選明顯受到以下環境的影響,即後金融危機時期的美國內、外狀況、總統政治周期約束下的奧巴馬政治遺產。
由於在歷次美國總統選舉中,美國國內經濟政策極為重要,我們對兩個候 選人的經濟政策做一簡單對比。希拉里主要從強勁增長、公平增長和長期增長三個角度詮釋她的經濟政策。
首先她想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強勁增長: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清潔性能源、科學 與醫學研究;為小型企業和工薪家庭減輕稅負;增強尤其是女性勞動參與率、擴充就業機會、增加薪水。
其次,在實現公平增長方面主要考慮:鼓勵企業和 員工分享盈利所得,一方面提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和生產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得到 15%抵稅;提議把聯邦最低工資提升至 12 美元/小時,並鼓勵各州根據 實際情況提升各州的最低工資;修補稅法系統中的漏洞,確保富人繳納足夠比 重的稅。最後,在長期增長方面,她希望通過下述方案終結短期行為---鼓勵企業從薪資、培訓方面為員工做長久性考慮,以及企業自身的長久性發展,不要 只關注短期利益;通過改善資本利得稅來鼓勵可持續發展性企業。
希拉里在對待金融改革上希望通過提早規避風險的方式防止經濟危機再度發生:如通過各金融機構需根據規模大小和風險高低來支付一筆風險費用;通 過完善沃克爾法則以限制銀行在對沖基金方面高額投資;通過金融機構的營收 或損失與其高管個人的獎金直接掛鉤;通過給予監管機構更多許可權來阻止「太 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事件發生;對於對金融市場有傷害性的高頻 率交易增加一項稅款,並通過改變規則來使交易市場更公正、公開、透明。
她在華爾街問責制上有以下觀點:當金融機構存在欺詐行為時,賦予司法 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直接起訴金融機構的主要責任人;當金融機構違規且需要支付罰款時,直接責任人需要從個人工資中支付相應份額。此外,企業也會面 臨高額罰款,以防類似的違規再次發生。
特朗普目前並沒有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經濟政策,而是基於話題性表態,與經濟相關的話題主要集中於稅收體制改革、中美貿易戰、美墨貿易戰三個方面:
一是在稅收改革方面,為中產階級減稅(個人年收入 2.5 萬美元或夫妻兩 個人年收入 5 萬美元以下,無需繳稅);簡化稅收程序;為各種規模、類別企業減稅,最多至 15%,從而讓這些企業留在美國本土,為美國人增加就業機會; 避免繼續增加國債。
二是在中美貿易戰方面,公開宣稱中國為貿易操縱國;強調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阻止中國以要求分享科技產業核心內容來獲得市場准入;阻止中國對 出口貿易進行非法補貼,特朗普決定以這種方式來給美國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降低美國本土的企業所得稅,從而防止美國企業把工廠和工作外包給中國。
三是在美墨貿易戰方面,特朗普認為從墨西哥來的非法移民一方面搶奪美國人手中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把掙到的美金匯回墨西哥,平均一年 240 億美 元。所以提出了幾個方案來制止這種情況:要求匯款機構(例如西聯)查驗匯款人的合法身份;要求墨西哥政府支付美墨邊界圍牆的費用;如果墨西哥政府 不同意,美國便對墨西哥貿易制裁;取消移民簽證或者增收簽證費。
從民調看,民主黨的希拉里對共和黨的特朗普占據略微優勢,大選最終結果未定。美國政治經濟熱點交織,給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了潛在影響。在政治方面,總統選舉誰能最終勝出將對美國國內和國際局勢產生深遠影響。自民主黨的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國內的深層次矛盾並未得到有效 解決。兩黨爭斗加劇,國會「否決政治」抬頭。美國經濟復甦緩慢,經濟復甦 周期超過 7 年,關於衰退的噪音越來越大。移民、控槍、墮胎、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社會議題不斷引發爭議,種族矛盾、恐怖主義呈現出抬頭之勢。
與國內政經環境壓力相比,美國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仍盡力維持所謂「全球 領導地位」,持續強化亞太戰略,實現美古復交、力促伊朗核協議,但面對敘利亞問題以及「伊斯蘭國」(IS)等恐怖主義威脅抬頭的現實,奧巴馬政府卻選擇了「不做傻事」的廉價平衡,無法令國際社會信服。
根據皮尤民調顯示,接受訪問的美國民眾中至少有60%對美國當前的發展 方向並不看好,認為國家急需改變的首要議題按順序大致為經濟與就業、反恐、 醫改、移民以及外交政策。這就意味著,選民對本次選舉仍然具有強烈的變革期待,而他們關注的這些首要議題也需要兩黨參選人認真應對、提出改變方案 的選舉關鍵議題。從目前看,希拉里和特朗普兩位候選人在上面各項議題上的 主張並不能使大多數選民信服。我們認為這次大選無論誰取的勝利,美國社會的深層矛盾仍將長期的存在下去,不進行深刻結構性改革的舉措都是徒勞的。
在經濟方面,美國經濟在經歷 7 年之久的經濟復甦周期後,美聯儲於去年年底啟動了利率正常化的首次升息。但由於美國國內經濟增長仍然溫和,以及 接踵而至的國外市場波動,將美聯儲利率政策的正常化過程整整拖延了 6 個月。 期間雖然美聯儲一度想加快升息步伐,但卻由於最近非農勞工市場的數據疲軟, 使得美聯儲進一步拖延了加息動作。美聯儲利率政策 6 月以來在鷹、鴿兩派之 間反復搖擺不定性本身已給而且將繼續給美元匯率帶來較大影響,導致美元對 其它主要貨幣特別是對人民幣離岸匯率的大幅波動。未來全球金融市場將繼續圍繞美聯儲利率政策以及美元的趨勢繼續波動。
❼ 美國大選為什麼會影響金融市場
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大選,大選會對整個市場帶來一定的影響,美國總統大選帶來了經濟及政治不確定性,這種情況將會持續一段時間;在7月底,兩黨將會舉行全國代表大會,而現在至7月底這期間,不確定性將會很高。股市會很波動,美元可能會受到壓,從而金銀走勢會較強。
當代表大會舉行後,便將進入選舉直路,大概率是希拉里對決特朗普。無論誰領先,大選期間對股市都是打壓,對美元亦不利,而黃金則相反。因為選舉的不確定性,不利美國經濟,大選完結後,黃金價格或會跳升,直至當選人就職並開始推行其政策。
美國總統大選對金價和油價有什麼影響:
美國總統大選,受美國政治局勢及英國脫歐因素的影響。目前金價走強,美國政局以及新總統的政策不確定性,將有利金價目前至11月期間的表現,11月之後,金價或會回落。若希拉里當選,美國政策不會大變,黃金價格或會回落;若特朗普當選,不確定性將持續一段時間,金價有機會再上漲。
而關於油價方面,兩位候選人政策都支持美國產油業,不利國際產油國間的合作,其中兩大就是沙地亞拉伯和美國。因此,油價未必會繼續上漲,市場對兩位候選人支持美國產油業的預期,將令油價下跌。
美國總統大選對股市和匯市有什麼影響:
美股現正處於頂部,在現水平不會再大幅上漲,2015年第三季是美股一個階段性高點,股市未來一段時間會橫行或走低。美國大選則加劇了對美國經濟的悲觀看法,而這不利股市走勢,因此不認為美股會再走新高,美股不會像5月般強勁,因此是做空的好機會。
關於外匯市場方面,美元會保持相對強勢,不會繼續像過去一年半般大漲,但亦不會大幅下跌,因為美國經濟相比大部份國家強。同時,環球投資者,仍熱沖投資於美元、美股及房地產,因此,美元將不會大幅下跌。
❽ 美國大選後對我國的影響
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有太大影響,這是因為好多事情也不是總統一個人說了算!各國都有各國的對外政策和憲法,對待中國也有很多以往的慣例,他在大能耐也不可能一一推翻。
另外就是他實行對中國的政策變化太大,國會,真正的統治階級大資本家也不會同意,因為兩國的經貿關系。
總統只是一個國家統治階級的代表,他說話要看國民臉色(資產階級)。
可以說客觀形勢要求不會有太大變化。
❾ 美國總統大選後 美國經濟將會出現什麼變化。
美國大選臨近,容易引發短期市場波動。10月28日,FBI宣布重啟調查希拉里電郵案,這一事件引發了近期的市場波動。10月28日以來標普500、道瓊斯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跌幅1.3%、0.9%、1.8%,美元指數從99跌至97.7。美股VIX波動率指數從10月初的13上升至18.6。
從歷史經驗來看,1980年以來,與普通年份相比,9次總統大選之後的11月份,標普500指數漲跌並沒有明顯的規律。除2008年以外,總統大選之後11月份的VIX波動率指數變化同樣不大,說明歷史上總統大選對市場的影響偏中性。
但這次大選不同之處在於,特朗普在競選期間發表的各種政策觀點比較激進,例如其抨擊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主張貿易保護、建議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45%的關稅、建議在墨西哥邊境築牆等。所以如果特朗普當選,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將加劇市場短期波動,近期黃金價格上漲、VIX指數上升反映市場避險情緒已經開始升溫。而如果希拉里當選,由於其政策延續性較好,市場表現將更加平穩。
美國總統換屆影響偏中長期。在4-8年的任職周期中,美國總統所推行的政策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典型案例如1981年裡根上任後,通過推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和供給側改革使得經濟在1983年成功走出滯漲,股市見底回升;1989-1992年間老布希政府更偏向於軍事和外交,對外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但國內經濟卻在1991年再次陷入衰退,引發了股市再次調整。
回顧1992-2000年期間柯林頓總統重視鼓勵創新,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推動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並引發了後期的互聯網泡沫。但從更長期的視角來觀察,利率的長期趨勢變化是影響證券市場的重要原因,總統的影響較小。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除了小布希時期以外(2001-2008),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都在10%以上。股市持續上漲源於利率趨勢下行。1980年至今,聯邦基金利率從最高的22%降至當前的0.4%,美10年期國債利率從最高15.8%降至目前1.8%。
在上世紀70年代,由於通脹高企,利率持續上行,證券市場表現較弱。尼克松政府時期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僅0.4%,在卡特政府時期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僅6%。但80年代之後,即使是經濟增速較低的時期,如老布希時期GDP平均增速降至2.3%的相對低位,但受益於利率下行,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漲幅也達到12%。
❿ 美國總統大選對美國和全球經濟形勢有什麼影響
雖然經濟指標很差,但假如民主黨人奧巴馬獲勝,對美元是利多,因該黨已控制國會,到時美國救市方案更易通過。美國兩院也將改選,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也可能完勝。此外,美國是個最能在混亂中撈取好處的國家,有能力讓其他國家為它買單,這兩項足以抵銷不利的經濟指標。所以,如果奧巴馬如願入主白宮,美元中線會漲得更好。
美國經濟指標繼續惡化
美國總統大選結局即將出來,奧巴馬或更有可能當選。然而,不管是誰最終入主白宮,都將面臨一個爛攤子。繼前期無數惡劣的經濟指標後,周一美國公布的汽車銷量大減,且創連降12個月的紀錄。通用汽車表示,若經人口增長調整,10月的汽車銷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慘。另外,周一公布的其他指標也極慘,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10月製造業指數下降至38.9,創26年最低,分析師預估為下降至42。該數據下降和前期公布的疲弱地區性製造業報告吻合,這證明經濟確定正步入衰退。
兩大因素將促使美元走強
雖然經濟形勢很差,但假如民主黨獲勝,有可能對美元利多,因該黨已控制國會,所以估計到時美國救市方案更易通過。除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兩院也會改選。民調顯示,民主黨在兩院選舉中也可能完勝,即繼續保持多數席位,而且極可能有所擴大。
即使不算選舉因素,惡劣的經濟指標也對美元壓力有限,因為美國是個最能在混亂中撈取好處的國家。當美國有了麻煩,首先其它地區麻煩有可能更多,其次是美國有能力讓其它國家買單,這兩個因素均能抵消不利經濟指標。
周一美國財政部表示,為大規模金融拯救計劃籌資,預計在今年四季度將發售創紀錄的5500億美元國債,明年首季再發售3680億美元國債。一些美國一級國債交易商平均預測,2009財政年度,美國預算赤字將達9880億美元,全年需要發債1.4萬億美元。很顯然,這部分錢多數得由「外國人」埋單。
最後,假如危機進一步深化,美元還有額外上漲空間,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極可能出現嚴重問題,屆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未必救得了,而這首先會對歐元等歐系幣種構成壓力,因為歐洲是新興市場最大債主,比如西班牙因歷史淵源投向南美資金最多,而美國投向新興市場資金反而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