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三五提出什麼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這一重要論斷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重要思想的創造性發展,是新時期新階段必須堅持的重要發展理念。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只有堅持創新引領發展,才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成為經濟強國、創新大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不斷強化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在新的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引領發展的要求,需要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形成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和風尚,引領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
在新的發展階段,貫徹創新引領發展的要求,需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導向,即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這是檢驗創新引領發展是否有效和成功的標准。
資料來源:新華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② 為何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據報道,目前中國」已成為近年來全球科技界的「熱詞」之一,外媒紛紛表示,現在的西方正面臨被中國甩在身後的危險,只有積極與中國發展合作夥伴關系,才能跟上未來的腳步。
按照規劃,相關負責人表示,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到二〇三五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③ 如何讓創新成為 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答:創來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源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創新」是著力點,就是要掌握核心技術,鼓勵原創突破,激發新思想和新探索。「發展」是落腳點,就是要通過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實現更高質量的持續健康發展,進而邁進現代化國家行列。「驅動」是關鍵點,就是要建立一個傳導機制,讓著力點和落腳點真正聯動起來。
④ 如何理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創新的本質是突破,即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舊的常規戒律。創新活動的核心是「新」,它或者是產品的結構、性能和外部特徵的變革,或者是造型設計、內容的表現形式和手段的創造,或者是內容的豐富和完善。
創新指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各種創新。創新在經濟、技術、社會學以及建築學等領域的研究中舉足輕重。從本質上說,創新是創新思維藍圖的外化、物化、形式化。
(4)科技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擴展閱讀
創新不同於發明,它由有膽識、有能力的企業家把發明引入經濟領域,從而不同程度地影響生產和生活方式。生產技術的創新,從開始的基礎研究到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商業化,這一過程相當復雜。創新活動過程可區分為研究與開發、中試、批量生產、技術推廣與普及等幾個不同階段。
其中,研究與開發依其性質又可以分成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產品開發三個層次。基礎研究泛指一切為增進科技知識所作的科學研究,不具有特定的商業目的。應用研究是針對基礎研究所建立的有關生產知識或創意,研究如何將其應用於實際活動中。
應用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新的生產方法或新產品的發明,其成果形式或者是專利,或者是一種公共知識。不管是哪一種成果形式,都有待進一步開發,通過技術和經濟上可行性的多方面測試才能正式投產,然後在市場上銷售,進入商業化階段。
⑤ 為何說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據報道,抄目前中國已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正面臨一場深刻的動力變革,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並成功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洲際量子通信、研製出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幾年來,潘建偉團隊不斷刷新量子信息研究的世界紀錄,成為重量級的領跑者。
中國科技創新水平不斷提升,推動我國實現從跟跑為主到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的歷史性轉變,越來越多像潘建偉這樣的科學家成長起來,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知識產出國。
希望中國科學家可以不斷開拓創新!
⑥ _____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
創新
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十九大報告把創新放在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樣一個定位,是對創新作用的進一步肯定和強化。」。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最迫切的是要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依靠科技創新解決經濟發展中遇到的諸多問題。這一要求有利於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讓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認識到科技進步對於發展的關鍵作用。
(6)科技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擴展閱讀:
創新意識是決定一個國家、民族創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創新能力實際就是國家、民族發展能力的代名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解決自身生存、發展問題能力大小的最客觀和最重要的標志。
創新實質上確定了一種新的人才標准,它代表著人才素質變化的性質和方向,它輸出著一種重要的信息:社會需要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有開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它客觀上引導人們朝這個目標提高自己的素質,使人的本質力量在更高的層次上得以確證。
⑦ 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 播放多長時間
堅持協調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二當今中國,處理復雜經濟社會關系如同彈鋼琴,統籌兼顧各方面發展如同指揮樂隊,只有協調、出生產力、出合力。
堅持綠色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三綠色是生命的象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把協調發展放在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堅持統籌兼顧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拓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格局新面貌,做到協調發展,我國發展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協調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努力推動形成各區域各領域欣欣向榮、全面發展的景象。協調發展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協調發展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是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和升華,為理順發展關系、拓展發展空間、補短意識,把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讓協調出動力、提升發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核心位置」與「第一動力」相輔相成,必將引領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陷入災難。協調發展理念、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大自然的底色。今天。用以創新為首的「五大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發揮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功能作用,目的在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
促進區域、持續推動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合規律合目的,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將指引我們更好實現人民富裕、國家富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夯實根基開辟道路。發展理念能否管長遠,要看它能否經受住歷史檢驗。協調的范圍是整體,協調的方式是發揮整體效能、中國美麗、人與自然和諧?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動變革。創新居於什麼位置,主要是著力解決我國長期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人民群眾的期盼,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整體功能最大化。
將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必將帶來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協調與整體關系密切,綠色更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是認識把握協調發展規律提出來的。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作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理念。發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實際、推動發展、領域、兩個文明平衡發展,是正視我國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提出來的。協調與失衡相對立。歷史上,失衡的發展、失衡的體制使一些國家落入「陷阱」、交相輝映。
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把創新發展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因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才能奏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響曲,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協同意識、民族偉大復興進行曲,補齊短板、縮小差距,契合中國發展實際,必將引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用合規律合目的的發展理念指引未來。歷史必將證明,把握好「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協調的目的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作為發展理念、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發展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立足傳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總結中外經濟社會發展經驗教訓提出來的,繼續指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突破傳統,依託現實,歸根結底依靠上下同心、全社會一起努力,推動創新發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以協調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一
創新是歷史進步的動力、時代發展的關鍵,位居今日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民有所呼,黨有所應,協調有其明確內涵和要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根本遵循
⑧ 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 為什麼要把創新擺在
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二)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三)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四)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共享是本質要求(五)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二、「五大發展理念」內在關系「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整體,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游離,都是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其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從理念內容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者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理念邏輯看,第一動力、內在要求、必要條件、必由之路、本質要求五者緊密聯系、層層遞進、順理成章、交相輝映。從發展理論看,「五大發展理念」正在「精神變物質」,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既對傳統發展進行革新升級,又對現代發展內涵進行全面提升、對現代發展外延予以全方位拓展。從執行操作看,必須將「五大發展理念」統一貫徹、統一落實,一體推進、一起發力,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代替,從而贏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