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和對本國的影響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戰爭結束後,經過恢復與改造,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第二階段,面對危機與「通脹」,經過調整,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沉重;第三階段,通過調整政策,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佔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一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仍佔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一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是表現在採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干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共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共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干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一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一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佔46%,50年代佔30%左右,60年代佔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一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一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一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干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製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一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採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一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一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一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范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製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製造汽車,還製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范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餘家子公司,經營范圍也擴大到麵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一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一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一段時間就要出現一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一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一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一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干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❷ 911事件對美國經濟有沒有影響,對世界經濟有沒有影響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經濟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對一些產業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和影響。
1、直接經濟損失較重。
地處紐約曼哈頓島的世界貿易中心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來的摩天大樓,造價高達11億美元,是世界商業力量的會聚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共計1200家之多,平時有5萬人上班,每天來往辦事的業務人員和遊客約有15萬人。兩個月前,美國兩家地產公司競標贏得兩座摩天大樓及其地下商場租賃權的價格是32.5億美元。世界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添惠銀行是最大的「房客」,共租有25個樓層,供3500名職員辦公。兩座直沖霄漢的大樓一下子化為烏有,五角大樓的修復工作至少在幾億美元之上,人才損失難以用數字估量。
2、交通運輸和旅遊業造成嚴重損失。
美國國內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並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歷史罕見。2001年9月11日至16日,全國航班一律停飛,其他國家飛往美國的航班或停飛或改飛加拿大。去年,美國各航空公司一天的平均總收入約為3.57億美元。美國民航這兩年本來就在走下坡路,這次事件對民航業的影響十分嚴重,有可能使未來幾個月美國的民航營業額下降一半左右。與民航業密切相關的是旅遊業,發達國家的人們外出度假,乘飛機占很大的比例,但這次襲擊使266人做了人體炸彈,恐懼感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很難在短時期內痊癒,會大大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另外,關口和部分邊界封閉,部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陸路和海上交通、城市交通中斷,也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3、保險業面臨困境。
人員傷亡、幾座大樓、四架飛機、公司物件以及無以數計的汽車等財產保險現在還沒有統計出來,有專家初步估計在100億至150億美元之間,對每年收入約400多億美元的保險公司是難以承受的。
4、證券交易商和交易所損失嚴重。
2001年9月11日-1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等證券市場悉數關閉。只有政府債券市場9月13日開始營業。紐約證交所歷史上只有兩次停業,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期的1914年7月31日至11月14日;另一次是大蕭條時期的1933年3月4日至14日。此次股市停業造成的直接交易損失約為10億美元。
而美國經濟一向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911事件對世界經濟的未來可能產生的各種主要的影響:
第一,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大幅下降,特別是美國和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體成員。在短時間內還會產生大幅下降。
第二,在美國、其他亞太區經濟體成員和西歐國家會因此大幅度的減少金融投資,金融擴張的速度將會長時間的放慢。在此環境影響下,放低利率亦難吸引投資資本。廣泛的財政支持也將受到限制,無助於該地區的經濟。除非等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有了明顯的上升,不然這種衰退現象會維持相當的時間。
第三,世界貿易的成本因為貿易風險成本的提高而隨之提高,而且這種提高是長時間的。貿易成本的不確定性將會成為APEC成員間很明顯的障礙。
❸ 美國加息會對美國經濟及世界其他經濟體各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1.美聯儲在貨幣金融政策上有獨立的決定權,直接向國會負責。因此,該委員會主席的作用幾乎超越美國總統。比如美聯儲現任主席格林斯潘,別說其金融政策對美國經濟起重要作用,就是他說句話都可能引起股市動盪。
2.調整利率是美聯儲宏觀調控美國經濟的主要手段。如果經濟過熱,它就提高利率,收縮銀根,使經濟速度放慢,減少通貨膨脹壓力。如果經濟不景氣,它就降低利率,放鬆銀根,促使經濟增長。其關鍵是根據經濟形勢對利率提高和降低進行調控,並要恰到好處。貨幣杠桿是美聯儲多年來對經濟實施調控的最有效武器。美聯儲調整利率不僅對美國經濟舉足輕重,對世界經濟也有重要影響。
3.首先是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息息相關。有人說,美國經濟打噴嚏,世界經濟就要感冒。如果美聯儲提高利率,減緩美國經濟增長速度,世界經濟也會跟著受到影響。因為提高利率,收緊銀根,美國人就可能少花錢或少投資,美國人購買力減少,就會直接影響到世界各國對美國的出口,作為「經濟增長發動機」的國際貿易會減緩,世界經濟增長就會受影響。相反,如果美國降低利率,刺激投資,鼓勵大家花錢,不僅會刺激經濟增長,同時進口商品也會多,世界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出口增加,世界經濟就好。其次,美聯儲調整利率也可能會對美國幣值帶來影響。此外,受美聯儲調整利率的影響,其他國家也可能會相應對本國利率進行調整,影響到本國經濟。
❹ 分析美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影響與作用
美國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其GDP總量從二戰後一直穩居第一,上世紀70年代其經濟總量一度達到世界總量的2/3。現在美國的發展速度比不上發展中的國家,但其老大的位子,短期內也是不可撼動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尤其絕對的優勢,打個比方來說,美國對於全世界就好比中國政府對老百姓,美國現在就是各國的政府,全世界都要用美元作為流通工具,老百姓都要用人民幣作為流通工具,這兩者是一樣的。政府在非常時期(這個非常時期大家可以充分的想像一下,可以回顧一下歷史這在就不明說了)會大量的發行鈔票,結果貨幣信用降低,惡性通貨膨脹發生,進而導致政府財政吃緊,加速發鈔。
現在美國就是明擺著掠奪世界各國的財富,第一直接貶值各國的貨幣儲備,第二拿著美元到世界各地投資。
可以預見布雷頓森利體系正處在加速崩潰的過程中(在此我大膽且不負責任的預測一下,石油在十年內將有破500美元的機會)
❺ 為什麼美國經濟衰退會對世界經濟有影響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強,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
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聯系很是密切,在我印象中,中國在前年還是去年的時候超過了加拿大,成為了美國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
美國經濟的衰退,對於中國的經濟有著重大的影響。現代商業合作追求的是雙贏互利,一方的損失在正常情況下會讓合作者受到損失。
❻ 論美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我得兄弟可以看出美國的發展是處於一片混亂,對世界也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❼ 什麼是美國新經濟 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如何
美國新經濟是以商業周期淡化為特徵的經濟。90年代以來,美國的商業周期仍存在,經濟運行有擴張期和收縮期,衰退還會發生。新經濟的核心是信息經濟 ,其關鍵成因是信息革命 。
美國的「新經濟」具有許多不同於以往的新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1)經濟持續增長
從1991年4月開始復甦至今,美國經濟已持續增長了120多個月,遠遠超出戰後美國經濟平均連續增長50個月的期限, 成為戰後美國第3個最長的經濟增長期人自美國經濟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以來,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超過日本、德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從而扭轉了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後於日本、德國的局面,使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實力相對有所回升.
(2)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失業率穩步下降
伴隨著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以裁員為其主要內容之一的「企業重組」,美國結構性失業日益突出,就業形勢急劇惡化.美國失業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業形勢仍繼續惡化,全年失業率高達7.4%,失業人數多達900多萬人. 從1993年開始,美國就業狀況開始改善,失業率穩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這是美國30年來的最低水平.
(3)物價增幅保持在較低水平,政府過去長期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得以消除
消費物價指數從1992年降至3O後, 至今未見反彈,1998年僅為1%.國內生產總值的緊縮價格指數從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來的2%,1997年第4季度,該指數僅增長了1.5%,全年則為1.8%,是1965年以來的最低點.
(4)出口貿易增長勢頭強勁
近10年來,美國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和勞動力成本優勢增強了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1991一1994年間,美國製造業的勞動生產率一共增長了近12個百分點,超過了日本和西歐國家的增幅.在美國勞動生產率較快提高的同時,其單位勞動成本在90年代卻增長緩慢,結果,美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從而使美國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繼在半導體和小汽車等領域重新奪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聯邦財政赤字逐年減少
由於柯林頓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增稅減支政策,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億美元逐步減少到1996年的1168億美元,聯邦財政赤字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國實際聯邦財政赤字僅為226億美元.1998年2月,美國國會最終通過了柯林頓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平衡方案,力爭到1999年消除聯邦財政赤字,而實際上,美國聯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實現了728億美元的財政盈餘.
❽ 美元究竟是如何影響世界經濟的
美元是「貨幣中的貨幣」,由於世界各國均有對美元的需求,美聯儲則成為世界流動性的主要提供者。美聯儲如何決定美元供給和貨幣政策常會對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穩定造成影響。一是美聯儲利率政策會影響到新興市場經濟的資本流入;二是美聯儲大幅度提高利率水平是導致新興市場經濟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的重要的外部原因;三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變化會影響到新興市場經濟的貨幣政策。從具體的國家利益方面,一國的貨幣成為國際貨幣將帶來很多收益,如一是居民將得到更多的便利。由於在國際貿易中美元得到廣泛的使用,因此這給美國的進出口商帶來很大的便利,美元通行世界給美國人帶來的便利也是無法估量的。二是一國的金融機構也將獲得巨大的收益。美國的金融機構將獲得經營美元借貸的業務;以美元計值的金融工具也主要地通過美國的金融機構來經營;更重要的是,盡管其他國家的銀行同樣可以經營美元業務,但是只有美國的銀行才能夠享受到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提供的安全網路和特許權利。三是鑄幣稅。美國每年藉助美元霸權向全世界徵收的鑄幣稅達到120億美元。除了外國居民持有的美元可以算做美國的鑄幣稅之外,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和投資者也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由於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可以為其國債支付較低的利率,這種利差也可以算作是鑄幣稅的一部分。四是利用美元霸權,美國可以支付巨大的經常項目赤字,而其它國家卻被迫為揮霍無度的美國居民付帳。五是美國還可以通過過度發行美元向全世界徵收通貨膨脹稅。由於美國政府可以不斷印刷出美元到世界各地采購,勢必造成美元的貶值。但是美元貶值並不會對美元的霸權地位帶來太大的沖擊,因為其壟斷地位的根源上做為交易媒介而不是價值儲藏。這帶來了一種奇特的現象:美國通過美元的貶值,既可以減少其債務,又可以促進其出口。只要美元的霸權地位不改變,不出現貨幣替代的現象,即投資者選擇更穩定的貨幣做為價值儲藏手段,美國政府便會有一種不受限制的沖動超額發行美元。而這些美元發行國的利益,是從全球其它國家攫取的。
❾ 為什麼美國的經濟會影響全世界
因為美來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自體,出口率和進口率也是佔全球相當大的比重,最重要的是美國是世界上黃金儲備量最多的,大約佔世界的百分七十多,所有導致美元是世界唯一跟黃金兌換的貨幣,所有美元的貶值和升值也就間接導致他國的幣種價值。
❿ 美國經濟衰退,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首先就會引起世界對美元的信任危機,而一個國家的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標准之一。如果美元發生了信任危機,那麼使用美元的國家就會減少,那麼美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隨著下降,那麼美國的國債就會很難還清了。
就以目前的美國國債情況來看,估計離經濟崩潰也不是很遠了。如果美國想要緩解這個危機,那麼美國就只有增加貨幣的流通量,通過一些技術性的違約來放緩壓力。但這個違約是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樣的做法也可以說是「盜取」世界的財產,如果美國這么做了,那麼美元的價值就會變得不穩定,一旦發生危機,就會更加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