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期間世界經濟最困難的兩點是
這幾天國際疫情急轉直下,美國義大利確診數據先後快速超越中國,各種壞消息頻傳,於是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出現了很多讓人不安的言論,其中有嘲笑、諷刺甚至是幸災樂禍,對此,我想說——
這些人並不清楚現代世界的運作規則,他們並不知道國外的疫情的水深火熱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並不知道我們要面對的是什麼。
01
我們看到的壞消息
並非真相的全部
首先我需要說的一個點是——我們看到的壞消息並非真相的全部。
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礎的邏輯——對於傳播而言,壞消息傳播速度永遠比好消息快且廣泛。
舉個例子,在韓國、日本疫情爆發的時候,我們的公眾號文章都是極力渲染他們的愚蠢的應對策略、慌亂的民眾以及混亂的秩序。
但僅僅兩周之後,我們發現韓國和日本其實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那麼現在又有多少媒體在報道韓國日本如何井然有序穩住疫情呢?幾乎沒有,因為井然有序不是新聞,沒有傳播度,拿不到 10 萬+閱讀。
沒錯,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義大利、美國、英國的疫情慘狀在事實上都是真實的,但請注意,這並非真相的全部——
那些他們進展順利的方面我們的媒體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因為那沒有可讀性,太普通,太常見,太不算新聞。
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就是真相,真相永遠比你看到的要復雜,仔細感受一下下面兩張圖:
02
世界需要我們
我們也需要世界
當我們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我們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兩個月我們剛剛經歷了什麼——
沒錯,我們疫情初期非常被動,個別國家的媒體刻意嘲笑、侮辱中國的時候,一轉眼才發現中國對於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是如此重要。
中國作為「中間產品」供應商在世界各地區的份額:
1.蘋果全球限購了,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了;
2.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了,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了;
3.泰國的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因為中國的旅客隔離在家不敢出門了;
4.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了,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停滯了;
5.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了,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沒法參展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貿易量佔全世界的 12%;中國是全球 33 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是 65 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 120 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2004 年的聖誕節,美國記者薩拉忽然發現,收到的 39 件聖誕禮物中「中國製造」的有 25 件,薩拉突發奇想,決定從 2005 年 1 月 1 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的日子。
於是她開啟了一段真實而艱難的歷險,在經歷了無數啼笑皆非的痛苦之後,她重新回到了中國製造的懷抱,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
美國直到疫情告急才發現,他們整個國家使用的青黴素中有 45% 是中國製造的,而布洛芬幾乎是 100% 為中國製造。
『貳』 全球疫情在不斷惡化,尤其是美國嗎
截止到如今,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已經達到了六千多萬,因此死亡的人數也達到了一千多萬,這是多麼令人驚悚的一組數據啊。像美國、巴西、印度,俄羅斯等疫情非常嚴重的國家,都在以每天上千的人數增長,這只是小小一部分國家,像這樣的瘋速增長的國家就將近有28個,疫情惡化非常嚴重。
『叄』 美國疫情蔓延經濟下滑,這是不是自食惡果
美國由於疫情蔓延,所以導致了經濟下滑,這絕對是自食惡果,如果不是美國的民眾對於佩戴口罩這種最基本的防護措施,採取了輕視態度,以及不配合政府一系列的防疫措施,那麼疫情就不會這么嚴重,如果美國政府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能採取科學且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這一次疫情的話,那麼線下的美國疫情也不會如此嚴重。
所以導致在後來即使是政府已經開始轉變了態度,美國民眾都不願意接受這些一系列的事情,都導致了美國成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疫情一嚴重,那麼經濟必然會下滑,因為邊境會封鎖,就算是你本國依舊敞開了國門,邀請外國來你們國家玩耍,其他國家的人為了自身安全考慮也不會以身犯險。
『肆』 政治題:面對全球疫情沖擊帶來的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各國應該怎麼樣做
面對全球疫情帶來的沖擊,我覺得世界各國都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戰勝這個病毒,這個病毒才是我們人類的公敵。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地球村,只有大家都好了世界才能變好。
『伍』 美國疫情如此嚴重,會讓美國經濟崩潰甚至失去霸權地位
當前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疫情必然會對美國經濟,以及美元直接受到很大的沖擊,讓美國出現走下坡路的必然趨勢。
有句話這樣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畢竟美國稱霸近百年,世界沒有永遠的霸主。隨著其他國家高速發展,必然會趕超美國。直接或者間接性地讓美國失去霸權主義,美國的霸權一切都是建立在經濟之上,只要美國經濟崩潰了,軍事,科技,美元等都是廢的。
隨著近幾年美國經濟疲弱甚至衰退,但還不至於美國經濟崩潰,美元霸權地位絕對會慢慢的動搖,同理美國軍事,美國科技也會走下坡路,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
總結起來就是美國已經稱霸百年,不代表美國還會再度稱霸百年,必然會由其他國家來接替美國的強大。所以美國經濟崩潰,美元失去霸權地位,只是時間問題,一切該來的終究會來的。
『陸』 今年全球疫情導致了不少國家經濟狀況都比較差,聯合國做了什麼措施
今年全球疫情導致了不少國家的經濟狀況,都是比較差的,這對全球的影響非常的嚴重,除此之外,一些貧窮的國家不僅是面臨著疫情的影響,同時還面臨其他各種災害,導致這些貧窮的國家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古特雷斯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對葉門採取緊急的救助行動,另外也呼籲不要做出任何會讓葉門的局勢變得更加惡化的行動。
而在此之前,聯合國就已經是援助了葉門也在內的七個貧窮國家一億美元,但畢竟是杯水車薪,所以古特雷斯才希望其他的國家能夠對葉門這一些貧困國家伸出援手,幫助他們度過飢荒的風險。
『柒』 2020年疫情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壓力
第一,我最擔心的仍然是疫情和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現在很多醫學界專家都認為,第二波疫情暴發的概率並不低。從中國經濟的角度,如果疫情再爆發,我們有沒有比過去更好應對政策,以平衡好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
第二,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一)新增就業900萬人、調查失業率6%左右這一就業目標,本身並不高,但是完成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上半年物價持續回落,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1%,工業品生產者價格下降1.7%。如果按照當前物價的走勢,今年的名義GDP不會比實際GDP高出太多,預計名義GDP增速在1%到2%之間——這么低的名義GDP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是很有限的。如果要實行新增900萬的就業崗位的目標,需要名義GDP至少達到2%至3%。(二)即使實現了900萬的就業目標和6%的調查失業率,並不意味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就沒有了。過去我們合意的調查失業率均值應該在5%左右,此外,我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出真實的失業率,仍有隱形就業壓力的存在。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對農民工的覆蓋面不完整,這部分人群的就業狀況很難劃定,有的即使就業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就業。比如,有些農民工在疫情前可能一天工作10個小時,疫情影響之下,現在可能一天只工作2個小時,工資也可能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劉元春: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
當然,當前的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和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依然是疫情。從世界疫情的蔓延過程來看,疫情帶來的一系列超預期的變化導致全球疫情的拐點一再後延,這也導致世界經濟的底部繼續下探——我們原本預測二季度末,世界經濟就會走到底部,但現在看世界經濟到三季度時仍會進一步下探,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會繼續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疫情仍是阻撓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就很難恢復到常態。
第二,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在行政性復工復產之後,能否快速實現有效需求的擴張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只有有效需求的擴張,內需才能夠得以快速地提升,進而保證復工復產的產能供給不會被中斷,否則就會導致企業的二次停工停產。
第三,常態化的政策工具能否同時實現救助企業的兩個目標?對於微觀主體企業的救助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疫情沖擊之下的救助,使得企業能夠運營下去;一個是幫助企業獲得充分的訂單,從而激發企業生產的活力。要想實現救助企業的這兩個目標,可能一種政策工具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政策協調配合:一是要落實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的直達的救助政策工具。二是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在恢復和提振國內需求為主體的經濟循環上下大功夫。三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升民間主體的信心。
『捌』 我認為美元霸權將終結,美國經濟會崩潰,你認為呢
從歷史上來看,鼎盛後就會開始沒落,所以美元霸權一定會有終結的日子。至於美國經濟崩潰,今年因疫情的影響,美國經濟確實形勢很嚴峻,但是我個人認為還不到崩潰這個地步。
『玖』 目前全球疫情下你覺得gdp的哪個組成部分對未來助力我國經濟恢復最為重要為什
全球疫情下,世界工業、商業、旅遊業、消費業都隨之受阻。要想助力國家未來經濟發展,可以加大農業的生產與對外供給,中國本來就是農業大國,近幾年廣大人民群眾受國家發展趨勢紛紛走向大城市發展,致使國家很多農田荒廢,農產品資源市場需求變大,大家可以通過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和國家GDP的增長。
『拾』 受全球疫情沖擊,世界經濟惡重衰退,中國經濟也受到影響,說明了什麼
說明地球人類是一個整體,一榮未必俱榮,但一損必定俱損,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必須團結互助,拋開成見宗教信仰等思想觀念,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