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2020-11-28 19:12:06

❶ 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是什麼

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特別是當前,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此,正確指導國有小企業改革,大力扶持各類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


❷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得到很大提高。有了物質基礎,才能思考精神上的追求。

❸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我省經濟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給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去年四季度以來,全省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出現了大幅下滑,煤炭、焦炭、冶金等主導產業的產品價格快速下跌,宏觀經濟運行出現了多年未遇的困難。為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2009年,省委、省政府把加快重點工程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和落實重點,為山西經濟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強動力。

2009年,我省共安排了12大類、152項省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分別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類項目5個、農業水利基礎設施類項目15個、鐵路類項目18個、公路類項目15個、機場類項目6個、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類項目18個、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類項目6個、產業結構調整類項目15個、自主創新和科技製造類項目2個、電力類項目29個、煤炭能源類項目13個、省城十大建築項目10個。總投資5920億元,2009年全年計劃完成投資約為1494億元。據初步預測,今年山西省重點工程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有望超過20%。

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於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共同拉動,而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金融危機影響下的我省出口量持續下降,消費增長緩慢。因此,對於我省經濟增長而言,投資是保持經濟增長的有效動力。加大投資不僅對我省當前經濟增長形成強大的拉力,並將為全省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強有力的基礎。今年以來,在政策和市場的積極引導下,重點工程呈現四大亮點:投資規模顯著增長,2009年計劃投資約為1500億元,比2008年提高1120億元,是去年投資規模的4倍;投資范圍顯著擴大,從原來偏重基礎設施擴展到12大領域;項目數量顯著增多,由原來的幾十個項目躍升至今年的152項,比去年多出89項;對經濟引領拉動作用顯著增強,預計2009年重點工程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將從原來的10%左右增加到20%以上,重點工程建設將真正成為我省經濟增長的有效牽引力。

據近日省重點工程建設領導組辦公室公布全省重點工程運行情況顯示,1~10月份,省、市兩級重點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3065.91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101.2%。其中,省級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82.4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9.4%,投資完成率比去年同期高9個百分點,投資完成額比去年同期增加908.51億元,同比增長3.3倍;各市市級重點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883.44億元,完成市重點工程年度投資計劃的122.3%。按照11月份省、市兩級重點工程投資計劃要求,11月份,省重點工程需要完成投資180億元、市級重點工程要完成投資180億元左右。

有關人士分析,當前對於山西而言,投資不僅是一時之策,更有長久之效,加大投資不僅會對山西目前經濟增長繼續形成強大的拉動力,還將為今後全省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❹ 統計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

統計工作 經濟發展 促進作用

一、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責任

(1)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統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也是政府經濟決策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依據,我們要清醒認識做好統計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提高統計工作水平。統計信息是社會經濟信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黨政工作者做出科學決策的依據。國家的統計制度、統計調查指標體系等,能從總體上反映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2)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調控監管提供靈敏信息。統計信息能綜合反映出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特別是對於對於社會經濟能否正常運行等問題,可以通過統計報表的數據及調研分析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從而為政府進行決策調控提供重要依據。

(3)是鼓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助推力。統計工作關繫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局,是評價經濟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推動經濟工作進展的有效動力。統計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做好統計工作。

二、統計工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1)國民經濟的統計工作。統計工作首先要對國民經濟的收入、產收集整理出做有效分析,這也是衡量國民經濟狀況的最基本方式。傳統的衡量國民收入的方式是通過生產來實現的,但這種統計方式往往會將其中的非市場行為忽略掉,將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等納入基本消費范疇,對於現實人口的健康因素也沒有考慮進去。而當前的經濟環境要求統計工作必須採用現代化的方式來完成,將可持續發展帶來的收入納入統計范圍內,對於國民收入的統計要充分考慮市場因素、非市場因素等,並對資本做正確評估。目前來看,國民經濟的生產凈值是衡量可持續收入的最准確方式。

(2)經濟統計的模型創新工作。當前,社會經濟統計的模型不只是一種定量工具,更是思想分析的模型工具,其不僅能適當完善、驗證當前的經濟理論,還能有效發現新的經濟理論。因此,在實際問題與經濟理論相結合的基礎上,應對所有的經濟模型做適當的比較、優化、整合,從而進一步建立一個全新的模型。目前,計數數據、樣本選擇、期權定價的模型和知識產權等相關模型,都與計量密切相關,都可能成為社會經濟統計模型創新的突破口。

(3)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用工作。首先,統計工作能反映出我國居民財富可持續增長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由於我國人口數量龐大,使得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本較高,加上資源利用率低、消耗量大,資源短缺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結構的優化,導致收入分配更加復雜。統計工作就是要真實反映社會經濟增長的方式和質量,統計指標的設置要最大程度地滿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其次,統計工作要從制度上真實反映經濟增長情況。在實際操作中,制度因素與經濟增長方式緊密相連,當前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是粗放型,同時具備一定的集約性。可見,我國的經濟制度與經濟發展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要使社會經濟的統計工作真實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質量,就必須控制好制度因素的影響。再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個國家間的經濟聯系逐漸密切,但由於各國市場開放程度不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受到侵蝕,甚至威脅到國家的經濟安全。為避免上述不利局面,需要對經濟全球化程度、區域經濟發展協調性等有一個良好的把握,而這些都能通過經濟統計的方式來實現。

三、如何加強統計工作服務社會經濟的發展

(1)充分了解統計工作的意義。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日趨完善,統計工作開始從傳統的搜索、整理資料的職能向信息、咨詢、監督職能轉變,能夠直接影響到宏觀決策的科學性。統計工作的質量關繫到相關組織單位在決策和質檢等工作上的方向,也影響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統計工作者必須充分了解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作用,牢記自身的職責和價值,最大程度地做好統計工作。

(2)理清統計工作的思路。要做好統計工作,首先要明確統計分析工作的思路,包括目標、任務、方向等。目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統計工作者只有明確工作思路,才能更清楚地知道自身欠缺哪方面的素質,以及如何做好統計分析工作。因此,必須深刻了解統計工作面臨的機遇、挑戰和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從而探索新的工作理念,理清工作思路,推動統計工作更好的開展。

(3)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要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促使統計工作在收集、處理、存儲資料等方面朝著自動化方向發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統計工作中,能有效提高統計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強度,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調查對象的負擔,可見,信息化建設對統計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統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建立並完善統計信息資源庫,加大對統計資源信息的開發力度;二是要引進先進的軟體,並制定相應的維護措施;三是培養一批信息技術管理人才,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4)貫徹落實統計分析目標責任制。實施統計目標責任制有利於將統計分析工作納入到基層統計任務中,使統計工作每一環節都有相應的責任人,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找到負責人,由此增強統計人員的責任感,提高統計問題的解決效率。另外,通過統計評比活動,對優秀的統計人員進行適當獎勵,激發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其更好地完成統計分析工作。

三、結語

總而言之,統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依據、指明發展方向。但當前我國的統計力量比較薄弱,這就要求領導者進一步重視統計工作,定期開展培訓交流活動,提升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同時,要深刻了解統計工作的意義,將統計工作更好地應用到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尤其是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要逐漸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建立健全統計分析目標責任制,從而使統計工作有效服務經濟決策,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

❺ 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麼

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國家的經濟總產值,這樣才能提升中國的地位,才能讓自己的國家變的強大,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讓中國這只雄獅屹立於世界之上,不再讓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重演。

中國近代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屈辱的歷史,相信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被別人侵略。如果想不受別人的侮辱和欺凌,首先要在經濟上強大。有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落後就要挨打,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得發憤自強。在鴉片戰爭中國是落後的,武器落後,科技落後,經濟落後,最根本的還是社會制度落後。要發憤自強就要改造社會,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國防。

只有我們國家的經濟富有了,才能發展科技、發展文化、搞國防、製造工業等等。由此可知,經濟在中國近代史中是佔有重要地位之一。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有什麼樣的經濟,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治和文化又反作用於經濟。因此,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5)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順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

❻ 入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入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簡單歸納為:
①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②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③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④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⑤有利於引進外資;
⑥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⑦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⑧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
⑨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⑩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❼ 經濟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一、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
對於一個人而言,生存和繁衍是第一位的,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亦是如此。

現代以前,各國家民族等共同體之間的生存斗爭之殘酷是超乎想像的。

經濟實力是軍事力量的基礎,也就決定了能否在殘酷的生存斗爭中生存下來。
試舉一例
西漢初年,經過戰國,秦朝,楚漢數百年戰火摧殘,民生凋敝,開國皇帝出行都找不出六匹毛色一樣的駿馬。此時,匈奴來襲,漢朝只能忍氣吞聲,通過和親等外交手段求和。等經過數代修養生息後,經濟大為發展,國庫里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這時,漢武帝才派衛青霍去病等征伐匈奴,並一舉殲滅匈奴主力,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二、經濟水平發展使社會治安更穩定
寧為盛世犬,不做亂世人。為何,因為在亂世,一切秩序崩壞,人的基本權利得不到保障,絕大多數平民要受到天災人禍的毀滅性打擊,中國歷史上經歷過數次人口銳減。每一個現代人,其祖先都是在無數次大滅絕中堅強存活下來的。
而經濟發展以後,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大部分人都會維護秩序,秩序反過來保障每個人的權利。

三、經濟水平決定生活水平
現代的絕大多數人,即便是社會底層,都能夠享受到比古代帝王更多更好的服務,如醫療、交通、飲食等。
比較直觀的指標便是壽命。人生七十古來稀,到現代已是稀鬆平常。
對比非洲因飢餓而死去的兒童與發達國家的兒童,就知道經濟有多重要了。

總結
經濟發展了,國家不易滅亡
經濟發展了,人民更加安全
經濟發展了,生活更加舒適

❽ 論當前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性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根基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說必須要發展實體經濟才能築牢經濟的根基。

❾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一帶一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1、「一帶一路」有利於構築對外開放新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歷經由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再到沿江沿邊開放、最後走向全面開放等幾個階段。受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發展基礎等因素影響,對外開放發展不均衡,總體呈現東快西慢、海強陸弱格局。

受這種對外開放格局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也逐漸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如城鄉市場互補問題、東西部區域市場發展不平衡問題、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沿海發達城市與內陸欠發達地區差距問題、市場中的就業問題等。

2、「一帶一路」有利於優化中國經濟發展模式

「一帶一路」計劃有利於我國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優化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由要素引入為主轉化為要素輸出與輸入平衡發展,即在加大資本、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和相關產業「走出去」力度的同時,也加強資源、能源和高新技術引入。

3、「一帶一路」有利於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帶一路」戰略通過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提高本國商品質量和完善服務體系,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具體來說,「一帶一路」為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化解過剩產能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推動低端製造業的區域轉移;拉動中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帶動沿海地區優化外貿結構;擴大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強電力、高鐵、工程、機械、汽車產業等相對成熟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終在與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與經濟交流中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穩步促進我國經濟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

4、「一帶一路」有利於創新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合作的方式

「一帶一路」通過漸進式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全方位貿易服務往來等合作方式,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多產業鏈、多行業投資機會。

通過建設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可以進一步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乃至世界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提高我國金融業務國際參與度和話語權。

這樣既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拓展空間、擴大迴旋餘地,也減少與發達國家間的貿易摩擦,更有利於沿線各國在互利共贏理念下的優勢互補,最終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穩步發展。

(9)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東部地區開放發展。

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為10%左右,投資對於經濟增長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漸降低。東盟一直是我國重點合作的對象,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自然也是一大飛躍。

而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中國積極推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和政治互信。這毫無疑問為我國的東部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東部地區也應該藉此機會,進一步開放地區體制,積極進行相關的改革,為東部地區下一步的發展掃清障礙。

2、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

自從「十二五」以來,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行,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明顯增長。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產業佔比提高,投資金額也有顯著提高。

但是考慮到中部地區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目前的發展趨勢還不能說完全盡如人意,中部地區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

我國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圖帶動西部地區的崛起。經過多年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總量有明顯的提高,增速較為平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能夠對西部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日趨緊密,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重要資源往來,產品運輸等都必將經由西部地區進出,國家將會在西部構建起一張由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組成的運輸網路,以支撐多方的經濟合作,這也將成為西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4、「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東北地區提供發展的新機遇。

東北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開放以後,東北地區卻失去了曾經的發展勢頭。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後,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東北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經濟增長依舊不容樂觀,固定資產投資不足,通過「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東北將與歐亞大陸完成緊密的對接,東北對外的經濟合作將日趨繁榮,東北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❿ 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一、某些危害並不是經濟發展造成的。 近來社會出現很多熱點非典、禽流感內、豬流感、毒牛奶等,容但這些社會危害有多少是由於經濟發展造成的呢?如果經濟和這些危害並沒有直接關聯。 二、經濟發展為我們處理社會危害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技術手段 如果經濟沒有發展,我們手頭物品有限,貨幣也不多,那麼一旦出現大規模危機,我們肯能就只有在床上等死一條路了。 三、事實證明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生活得到的好處大於壞處 經濟發展使得人類的人均壽命增加 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 經濟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多彩 我們要正視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並且有盡力避免這些問題,至少也要用發展的成果處理這些問題造成的後果,我們要比較經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哪個更多,不能飲鴆止渴,也不能因噎廢食。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