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優先

經濟發展優先

發布時間:2020-11-28 19:09:18

A.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優先戰略有哪些(諸如重工業優先、效率優先戰略)

經濟的本質就是物質、信息、資金、人員的增值交換。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先戰略就是為增值回交換提供最優答的基礎設施交換平台。具體的戰略:1)全民培訓互聯網,讓中國網民是美國等世界強國的4倍以上,這樣,信息的溝通就能夠加強信息增值交換,了解供求,落後地區的面貌就可以改變。2)大力加強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如稠密的鐵路、公路、電力、船運,空運網,高效的通信、銀行、金融網。3)大力發展軍力,如建設1000多艘巡洋艦,5000架直升飛機,2000架殲20, 和1000架大型運輸飛機,5000架中型運輸機,讓中國的軍方和民間飛行員數目達到至少150 000人。4)大力發展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特別是亞洲緊鄰國家的貿易,使得他們對我國的經濟依存度達到至少60%,然後拓展同世界各國的貿易。5)大力培訓省部級以上的高官,讓他們到了解世界的大趨勢,科技發展的方向,世界各國特點和強項。長此以往,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世界各國的財力,世界各國的重點研發,都被中國黑洞吸收。6)收回外蒙古,收回台灣,收回藏南,收回南海島嶼,收回釣魚島!!!

B. 應該優先發展經濟還是優先保護環境

問LZ一個問題:優先保護環境與優先發展經濟中的「優先」,你們認為是一個先後順序呢,還是發生沖突的時候選擇誰?

C. 是優先保護環境,還是優先發展經濟,國家政策是怎麼表述的

國家的基本原則 --持續發展,重視協調的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推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重視解決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堅持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科教興國,不斷創新的原則。充分發揮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和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和基礎性作用,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大力發展各類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的緊密結合。 --政府調控,市場調節的原則。充分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四方面的積極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強化監管,發揮主導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公共服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 --積極參與,廣泛合作的原則。加強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參與經濟全球化,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在更大空間范圍內推進可持續發展。 --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的原則。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選擇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進行突破,在此基礎上,全面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D. 經濟發展:是應該優先發展龍頭,還是共同富裕啊

兩者都得兼備

E. 為什麼當代中國應以發展經濟優先

經濟是發展其他的基礎,看看朝鮮沒錢人民生活,其他發展沒有基礎,沒前途

F. 為什麼經濟增長往往處於優先重要地位

因為經濟增長可以掩蓋社會矛盾,因為對財富增長的預期可以讓百姓以為只是自己能力追不上別人,所以讓人暫時容忍社會的分配不公,但是當增速下降,上位者不願意窮奢極欲的生活被削減,下位者也發現了實質財富早已被上位者淘空,只有搶掠富人的財富才能生存,社會矛盾就難以調和了。

G. 經濟發展是速度優先還是效益優先

這個問題連當今的中國政府都沒處理好。你們還要拿來辯……

速度優先的劣勢很明顯,最突出的是資源浪費以及環境破壞。就像現在所正在發生的事情一樣。

當然是要效益優先。一步一個腳印。

隨時不能有「人有多大、地有多大產」的思想

速度優先,很容易出現「政績工程」

H. 經濟發展優先 與 環境保護優先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環境與發展的核心問題。講述環境與經濟的關系的發展歷史,並非要求學生記憶,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努力,繼承、批判和創新。同時,要使學生具有一個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必然來自一個過程。 就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言,以下結論可能是最終的目標:
1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 經濟發展對於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3 人類活動、包括經濟對於環境的改變,必將反過來影響到經濟發展和人類本身。
4 明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一核心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便於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國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態度和政策。
5 保護環境並非睜頌要使環境恢復到完全天然的狀態,而是要將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改變,保持在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
但是我個人比較偏向於環境保護優先。現今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先經濟後環境的發展模式,是十分低效率的,我們以環境破壞換來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發展,低端的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製造一個1美元的玩具出口國外,排放污水污染本國環境,我們還要拿出100美元的費用來治理亮並。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是遠大於我們經濟發展所得到的GDP的。

發展固然重要,但是決不能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更不能犧牲人民群眾敬早跡的生命健康,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更加註重生態方面的內容。
片面過度的發展經濟不重視環境的保護,就會導致一系列環境事件的發生。例如:1952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由於工廠大量排放廢氣,導致在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又例如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大量平民患上畸形疾病。相應在日本,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過度發展工業導致污染嚴重,有機汞直接排入河水中,引發水俁病,導致大量平民死亡。這些血的案例,都在警示我們。
現今的我們,每天面對著霧霾,酸雨,光化學煙霧、水污染等等,又是否在走這些發達國家的老路呢?
根據《環境保護法》也知道,環境法中明確規定了「保護優先」的原則,前幾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此次全會更是又一次著重提到,要加大生態環境的建設。還人民群眾一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生活環境。也就是說,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產生不可調和矛盾的時候,發生沖突的時候,要把環境放在優先的地位,寧可犧牲一些經濟發展也要保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往往還能促進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它首先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於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同時還可以促進相應旅遊服務行業的興起,以及一些低端產業的升級轉型。

I. 經濟發展:是應該優先發展龍頭,還是共同富裕啊

其實這是一個經濟發展過程中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
經濟發展初期大家都很貧窮,這時候效率應該優先發展。所以就有了改革開放之初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
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經濟差距開始擴大,當這種收入差距開始對社會穩定造成威脅的時候,就需要注重公平了。
市場經濟原則下能夠充分體現效率原則,例如基礎條件好,地理資源環境等條件優越的地區就更加容易吸引到投資。如果沒有人為的干預,資本資源會自動流向具有發展效率的產業和地區。

但是對於公平問題,市場是失靈的。如果為了追求公平而放棄效率就相當於殺雞取卵,最後經濟發展落後了大家只能一起受窮。
解決公平問題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政府可以通過轉移支付,為人們提供各種保險保障等社會福利措施,解決公平問題,為經濟的有效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從而實現全社會福利水平的提高。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優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