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

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8 17:44:49

Ⅰ 請用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世人的思考和啟示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充分說明,我們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定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發展局面和越來越多難以預判的重大危機。

一方面,洪水災害、地震災害、氣候災害、重大疫情等突發危機不見諸刀光劍影,沒有真實的敵人,但其造成的嚴重後果卻堪比傳統戰爭。

另一方面,盡管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是戰爭這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頭頂高懸,從未走遠。

(1)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縱觀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流程,可以充分肯定的是:

一個完善而又靈敏的疫情預警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重大危機第一時間預警,往往成為總體戰指揮鏈條上的初始關鍵,而整個指揮鏈條上每一處關口的過分繁雜、任何一個節點上的信息延誤或滯後,都有可能帶來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從而嚴重影響打贏總體戰的全局。

只有牢牢樹立以最壞打算進行最萬全准備的底線思維,才能贏得總體戰的主動權,也才能使預警機制真正發揮關鍵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盡快完善符合現代總體戰要求的國家綜合安全預警體系。

Ⅱ 美國即將面對新冠肺炎和流感疫情,這會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哪些阻礙

由於早期美國就已經受到了流感的侵擾,而這之後爆發的肺炎疫情,更是使美國本就不景氣的經濟雪上加霜。這會使得美國本身的經濟增長速度降低,甚至可能不增反降,而美國的旅遊業餐飲業以及娛樂行業都會受到波及,前去美國旅遊的人數也會大大減少,甚至是增加美國的失業率,所以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說,此次疫情的爆發一定會給美國的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目前美國死於新冠性肺炎的人數在2700人左右,這樣的人數可能不能引起你的警惕,但要知道美國感染的人數也沒有過萬,這樣計算,美國肺炎的致病率已經遠遠高出中國這個嚴重受災國家。而這次疫情必然也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很大的損傷,因為疫情一旦傳播,那必然要採取旅遊禁止和隔離等措施,而這會給美國的生產力造成沖擊以及很多需要人力維持的行業也將迎來冰雪期。


但不管怎麼說,美國自身的經濟還是很堅實,美元在社會的地位依然很堅固,根據美國銀行業的現狀來看,總體還是比較平穩,銀行的資產質量和資本依然很充足。而這次疫情對於特朗普來說是一次考驗,他將頒布怎麼樣的財政政策來平穩金融市場的變動,則是他近期最大的考驗。而他的措施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是否能夠連任美國總統,因為一旦特朗普選擇頒布的措施不符合美國國情,甚至對於美國民眾對疫情的恐慌起不到安撫作用的話,那麼便會被民主黨抓住小辮子一舉反攻。

Ⅲ 基辛格:美國敗了誰也別好過,這是什麼意思

此前,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華爾街日報》發表了文章,稱美國無法獨自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但美國敗了任何國家都不會好過,特別是我國!基辛格堪稱美國現存最優秀的外交家,也一直被認為是“我國人民的老朋友”。那麼,基辛格此言何意?首先,基辛格此言是在呼籲全世界有能力的國家要為美國抗議提供支持,特別是我國;其次,美國如果在疫情面前敗下陣,極有可能會導致局部戰爭的爆發;最後,美國掌控世界金融霸權,又是世界最大的進口國,一旦美國疫情無法失控,經濟徹底崩潰,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大。

歡迎大家留言,你認同基辛格的說法嗎?

Ⅳ 特朗普被提名為美國總統候選人,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美國東部時間24日下午正式提名現任總統特朗普為2020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將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展開角逐。為期4天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當天開幕。受新冠疫情影響,大會主要活動在線舉行。

但仍有336名共和黨黨代表參加在東南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舉行的總統候選人提名唱票,分別代表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及美國海外領地。當內華達州宣布計票結果後,特朗普獲得1284張黨代表票,超過提名所需1276票,正式成為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

同日,現任副總統彭斯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天前往夏洛特市大會現場並在唱票結束後發表演講,重申大規模郵寄投票會造成「史上最大(選舉)騙局之一」,稱民主黨人試圖以疫情下的郵寄投票為抓手破壞其連任選戰。

特朗普還聲稱,他領導的美國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舉措「非常正確」,美國經濟看上去在呈現「超級V型」復甦。就郵寄投票爭議,美國郵政局局長德喬伊21日和24日分別出席國會參眾兩院聽證會,承諾郵政部門將在大選時安全、及時地投遞郵寄選票,且完全有能力做到。



(4)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當地時間2020年8月27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白宮南草坪發表演說,正式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特朗普是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最後一天發表的演說。27日是為期4天的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最後一天,受新冠疫情影響,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主要活動以在線形式進行。

特朗普1946年生於紐約市,房地產商人出身。他於2015年6月以共和黨人身份宣布參選美國總統,2016年11月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職。

Ⅳ 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中,談談你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認識

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任何具有廣泛影響的公共危機事件的爆發,都需要積極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和地區「守土有責因地制宜」的雙向制度優勢。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環節,中央加強了對疫情防控的頂層部署,通過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協調調度,及時解決了防控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緊迫問題,尤其是多個省份一對一支援湖北各地的重大舉措,體現了中國危機管理的歷史傳統和巨大制度優勢。

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發揮集中統籌的制度優勢在任何危機管理中都是必要的,一個有效的「中央大腦」是形成危機應對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前提,是克服各方面信息不對稱、調動全國四面八方、各系統各部門高效協同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關鍵。

但是從此次疫情的處置全過程尤其是病毒爆發初期的情況來看,在疫情防控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現有國家治理體系中強化集中統一領導同疫情防控中必要的分布式管理和臨機決策的需求之間,仍然暴露出一定的沖突和矛盾,面對危機,權責配置失衡的問題一度凸顯。

(5)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通常是在人接觸到感染者的分泌物的時候。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口罩,防護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定期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口罩有破損時;

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曾使用與隔離病房或與病患接觸(該口罩已被污染)。

目前,國外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對 N95 口罩的最佳佩戴時間沒有明確結論,我國也尚未對口罩的使用時間做出相關規定。對N95口罩防護效率及佩戴時間的研究結果顯示,N95 口罩佩戴 2天,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5%以上,呼吸阻抗變化不大;佩戴 3 天過濾效率降低至94.7%。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在 N95 口罩供應不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沒有被明顯弄臟或損壞(如摺痕或撕裂),可以考慮重新使用。

Ⅵ 如果美國新冠肺炎疫情無法控制,國家會解體嗎各州會獨立嗎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會導致國家解體,50個州更不會獨立。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社會各方面沖擊都很大,但卻不會嚴重到讓美國解體的程度。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再猛烈,也不會導致美國失去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只要美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強國,就不會有解體的風險;第二,美國在危機時刻,能夠爆發極強的動員能力,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不會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第三,美國50個州也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與政治條件。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會在突破30萬例以後增長變緩嗎?

Ⅶ 印度疫情大爆發,為何會讓美國和英國恐慌

如果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恐慌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全世界。WHO已經特別發出警示,對印度新冠肺炎疫情表示了擔憂。那麼,從何全世界都會擔憂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印度人口眾多, 醫療資源不足,一旦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會產生災難性後果。第二,在英美等國,有大量的印度裔國民,一旦印度爆發新冠肺炎疫情,英美也無法獨善其身。第三,印度是全世界第5大經濟,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經濟受到沖擊,也會對世界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第四,英美等西方國家一直對印度“另眼相看”,新冠新冠肺炎疫情失控,英美等西方國家不能袖手旁觀。最後,英美等西方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都已經失控,恐怕對印度新冠肺炎疫情關注度大幅度下降。

不過,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接近30000例,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了21萬例,英美對本國疫情大爆發更恐慌,恐怕已經沒有多少精力關注印度疫情了。

與新冠肺炎對美國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