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環境與17年前相比,發生了哪些主要的變化
我國的經濟環境面臨著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
除此以外,經濟的增長和實際已經得到了很大提高。
『貳』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一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二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
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
三
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叄』 中國經濟有什麼變化和影響
初步判斷,中國經濟走勢三個月左右內見分曉
理由是:
一、股市5月走勢轉向明朗,按一般經驗,與此相應的房地產走勢將在其後半年也就是十月到十一月左右跟進。
二丶流動性陷井效應開始顯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6月份為農行上市而採取的托市行動效果不彰,二是其間央行悄然轉向寬松,市場未有明顯反應。說明市場已初步進入"拉不動""不聽使喚"階段。下一步,這種政府刺激效力下降的可喜現象將進一步向其它領域蔓延。最近某人又在四處露面引起屁民恐慌,在我看來此一時彼一時矣,其勢己去,豎子不足為懼。
三、匯改後的人民幣升值乃精心設計,歸跟結底就是嚇阻國內想換美元者,同時希望吸引Sb熱錢流入,以維持寬松,實則國內資金面臨見底矣。但這種升值局面將徹底被中國產能過剩而導致的破產潮揭穿
四、德法英轉向收縮,並立即導致歐元兌美金匯率上漲,這說明收縮是人心所向.下一步美元很可能在3個月左右時間內完成二次築底後,美國開始收縮,並推動美元開始真正的上升,期間逆市而動的人民幣將開始徹底的裸奔。
五、為期三個月的假惺惺房地產調控,在成交低迷、鋼鐵價格猛然下挫的情況下,開始悄然變調。現在政府就必須決定是否救市,不救,則本月即可聽到某些過剩產能破產的好消息,救,則由於去年部份貸款到期,以及前述流動性陷進,最多將死撐局面延長三個月,待美國收縮,破產潮正式開始。
與此相應,社會也將進入人心不安定狀態。在我看來,換美元的窗口期就在這幾個月。
『肆』 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呈現了哪些變化
據報道,日前發布的《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經濟持續運行在合理區間,發展態勢呈現新變化。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實現了6.9%的經濟增長、不到5%的失業、1.6%的通脹,這樣的經濟運行格局難能可貴,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枝獨秀的。
『伍』 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環境與17年前相比,發生了哪些主要的變化
當前我們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速度很快,比17年相相比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國民的生產總值,增加了全民的收入,經濟上得到了發展,文化上也得到了提升,收入也得到了更高,科技也越來越發達
『陸』 我國經濟發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7%,增速內比上年同期加容快0.7個百分點;今年1至10月,中央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速創近5年來的同期最好水平;11月製造業PMI為51.8%,比上月增0.2個百分點,連續16個月處在擴張區間……
報道稱,專家普遍認為,這正是過去兩年多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突出成就的表現。不過,未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著從速度到質量、由大到強的轉變過程。
從時間序列上來看,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是「改革元年」,2017年則是「深化之年」,未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面臨著從速度到質量、由大到強的轉變過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論述,是對過去兩年以來改革理論和實踐的延展,既有對兩年工作的繼承,又對接著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遠景,可謂一脈相承,承上啟下。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持續快速發展下去!
『柒』 中國經濟發展變化
有人宣稱,中國經濟是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這是一種嚴重誇張的說法。的確,中國全社會固定投資已接近GDP的50%,但住宅及非住宅投資合計僅占其中的15%-20%。具體到樓面面積,住宅建設占據了中國房地產投資的半壁江山。清理十幾座一線城市私營開發商開發的住宅地產表明,如果房地產市場陷入崩潰,僅有GDP的1%將會受到威脅,而這並不會切實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
現在市場最為關注的,是12年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會不會如有人預測那樣前低後高,或需求全面減弱而經濟增長堪憂?有人認為,如果12年經濟增長全面放緩,不僅將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也可能影響全球經濟復甦。
『捌』 中國經濟發展概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從最通俗的GDP經濟指標變化顯示,平均環比增長速率達到了13.42%(1979年至2012年間)。GDP總值的環比增速與人均GDP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但是兩者之差在1989年達到最大值,隨後一直呈現差值下降趨勢。這預示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小於人口總量的增長。而且,GDP總值的環比增速以1994年為分水嶺(圖1-1),1998年以後雖然總體看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但是環比增速在減小。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可能永久地這樣快速進行下去,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規律。因此,今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
圖1-1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情況統計趨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2)
中國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統計見表1-1。2000年到2008年間,中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呈現不斷增長態勢,2008年達到最高峰值後開始下降,2013年該系數為0.4730。
表1-1 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情況統計
(據參考文獻[4-5])
* 2014年1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
2010年中國人均收入接近8000國際元,2012年達到9000國際元左右,2013年預計接近10000國際元[6]。如果今後繼續保持這樣的增速,2014年最遲2015年就可達到11000國際元水平這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回落「點」。在人均11000國際元水平上增長速度「自然回落」是順利渡過工業化高速增長階段的成功標志,這是一種潛在增長率的下降[7]。到那時能源的供求狀況就會出現不同於現在變化的新情況。因此,從長遠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必須解決能源供給或將成為瓶頸的問題。
『玖』 根據中國經濟的發展歷程和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你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感受和建議
在可預見的未來,世界經濟難有起色。其理由是:(1)國際經濟秩序,尤其是國際金融秩序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有可能導致新的危機。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國際金融秩序有了暫時的好轉。但是,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規范國際資本流動和限制金融投機活動方面存在嚴重分歧,國際金融秩序難以在短期內發生根本性變化。(2)「9·11」事件的影響短期內不會消除。「9·11」事件不僅使美國經濟受到沖擊,也使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受到影響。要恢復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需要較長時間。如果反恐怖戰爭持續時間太久,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還會進一步減弱,這必將導致世界經濟較長時間處於低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