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中國的經濟發展既要保證經濟的數量又要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
量又要不斷
❷ 中國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的影響
一方面,這對中國有利:
1、國民經濟的整體實力經歷了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歷史性轉變。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
2、人民的生活已經實現了從貧困到總體福祉的歷史性跨越,並且正在朝著總體福祉的目標前進。
3、經濟結構從低水平向高水平、從不平衡向相對平衡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經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
4、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由弱到強,跨越式發展,支撐經濟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另一方面,對國家不利:
1、能源消耗嚴重,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粗放式經濟增長模式)。傳統的煤炭資源開發模式不僅浪費資源,而且造成環境污染,降低企業經濟效益,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損失)。
2、對國民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和法律法規的挑戰。(二)城市化進程中亂佔耕地現象嚴重,造成城市土地佔用過度擴張而造成的農田破壞和佔用;城市化、重建和拆遷過程中政府控制不力,導致許多城市發生違法建設,獲得國家補償極為普遍。
3、各種收入差距仍在擴大(社會矛盾正在加劇)。
4、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依然突出(表現為農業基礎薄弱、製造業規模大而薄弱、服務業發展滯後)。主要由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驅動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沒有根本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
一、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數量規模上看,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高
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中國近40年的經濟增長確實稱得上是一大奇跡。
從人均GDP水平的角度看,1978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1元人民幣,僅為同期印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是當時世界上典型的低收入國家;而2017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高達59660元人民幣(近8800美元),已經躋身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
從社會生活水平的角度看,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中國在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科教文衛等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取得諸多輝煌成就。
三、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以碳排放減少為例,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7年度報告》,最近十年間,中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了將近41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顯然,中國的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升級已經初顯成效。
❸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一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二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
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
三
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❹ 中國經濟發展靠什麼
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
❺ 中國經濟發展如何
s. 近期我國經濟增長情況分析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為10.6%,比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長10.4%,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長9.9%,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從分季度數據看,2007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12.6%,是1995年以來當季經濟增長率的最高值。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呈逐季回落的態勢,到今年第三季度累計回落3.6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五個季度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兩個方面原因是主要的。
一是世界經濟增速下降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明顯的影響。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下降,世界貿易增幅回落。這對我國出口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從而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下降10.8%;上半年,貨物貿易順差987億美元,同比下降12.3%;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同比下降2.5%。明顯削弱了凈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二是目前我國處於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回落期。從世界經濟增長的歷史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長期保持兩位數的高速經濟增長。從GDP歷史數據觀察,世界上能夠連續保持5年及5年以上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極少,只有我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創造過這樣的紀錄,還有香港特區。日本和香港特區連續保持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最長時間是5年;新加坡是8年,但在第5年即達到峰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兩次連續保持5年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歷史。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6年,整整5年;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7年,也整整經歷了5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徵。第一輪周期為1981年至1990年:1981年,經濟增長處於周期的波谷,谷值為5.2%;1984年,經濟增長處於周期的波峰,峰值為15.2%,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1990年,經濟增長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為3.8%,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值。第二輪周期為1990年至1999年:這輪周期從1990年經濟增長處於波谷開始,1992年達到周期的波峰,峰值為14.2%,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次最高值;1999年,經濟增長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為7.6%。第三輪周期從1999年經濟增長處於波谷開始,種種跡象表明,2007年已經達到了本輪經濟增長的波峰,峰值為11.9%,2008年開始經濟增長進入回落期。
從分季度數據看,從1993年第一季度開始,到1999年第四季度為止,我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區間。在這個區間的開始,經濟增長率出現了連續六個季度的回落,從1992年第四季度的16.5%回落到1994年第二季度的12.0%,累計回落了4.5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0.75個百分點。從1994年三季度開始在波動中呈回落的趨勢,1999年四季度回落到6.6%,比1992年第四季度回落了9.9個百分點。從2000年第一季度開始,到2007年第二季度為止,我國經濟增長處於上行區間。在這個區間,經濟增長率在波動中呈上升的趨勢,從1999年第四季度的6.6%上升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12.6%,上升了6個百分點。事實上,從季度數據看,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了新一輪下行區間,到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回落。
目前,綜合考慮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對世界經濟產生的深刻影響以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我國經濟增長處於回落期的實際情況,一是要盡最大可能避免經濟增長率回落幅度過大;二是要盡最大可能縮短回落期;三是要盡最大可能在經濟平穩著陸之後,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我們要認真總結我國歷史上經濟增長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目前和今後較長時期需要做好以下若干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盡最大努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要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努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比重,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性。三是要切實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收入保障。四是要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水平,努力解除居民的後顧之憂,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五是要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協調發展。六是要穩定外需,避免外需大幅度下降,同時,努力調整外需結構,實現外需又好又快發展。
❻ 怎樣保證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國家宏觀調控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由於單純的市場機制調節存在著自身的弱點和消極作用,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明顯的缺陷,因此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加強和改善政府的宏觀調控。國家運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有利於防止和克服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嚴重失衡,避免經濟資源的巨大浪費,有利於解決特殊領域內的資源配置問題,為政府承擔社會公共職能提供必要條件,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懸殊,實現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堅持並不斷優化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是實現我國經濟戰略目標的可靠保證,也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2.宏觀調控的手段包括計劃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當社會總需求嚴重不足、社會總供給大大超出總需求時,國家實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減少稅收,擴大財政支出。
3.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4.法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把市場主體行為、市場經濟運行秩序、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等納入法制軌道。
5.中央銀行是一個國家中代表國家進行金融控制和管理的特殊金融機構,是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
6.財政是以國家為主體對一部分社會產品所進行的分配和再分配,是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保證。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按照法律規定,向經濟單位和個人無償徵收財物的一種形式。
❼ 什麼是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作為建立在科學理論指導基礎上的先進社會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奠定了今日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礎,而且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和歷史走向的制度保障。
❽ 如何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
想要認正確的認清經濟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從各個角度去人情大的形勢和經濟的發展。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
中文名
經濟發展
外文名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所屬學科
經濟學
快速
導航
釋義相關背景內容度量依據應用中國
定義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釋義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