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山西經濟轉型發展

山西經濟轉型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8 14:31:55

Ⅰ 山西省經濟轉型是怎麼發展的

袁純清強調,實現發展轉型,關鍵是幹部要轉型。領導幹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別人的眼光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用別人的創新來豐富自己的路徑,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本領。二要有戰略的思維,善於在復雜局面中謀篇布局,在嚴峻挑戰中抓到機遇,在激烈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戰略把握上高人一籌。三要有「結合」的本領,在用好政策與破解難題的結合上長本領,在項目策劃、布局與項目推進的結合上長本領,在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結合上長本領。四要有敢闖的勇氣,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大膽探索,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勇於爭先,市縣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來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來考慮,一些地區、企業和領域要爭取全國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學習的自覺。堅持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掀起一場學習的新高潮,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實現全省幹部隊伍素質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僕本色、赤子情懷、擔當意識,把職務當作事業來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虛度;要珍惜榮譽、珍惜職位、珍惜人生,乾乾凈凈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艱苦、忍耐清苦、樂於吃苦,肯奉獻、能舍棄、耐寂寞,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
袁純清指出,要義無反顧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全方位地實施開放引進戰略,讓勞動、知識、資本、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一是要大力實施開放引進戰略。山西發展得好不好、快不快,關鍵在於我們走出去的頻率、走出去的遠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樹立「發現即發展、開放即發展、招商即發展」的觀念,對於環渤海要主動融入,對於長三角、珠三角要加強互動,對於中部地區尤其中原地區要積極聯手,進一步拓展發展半徑。抓住世界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進行定點式、跟進式、持續式的精細化招商引資,掀起策劃、引進、建設項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形成外商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軟硬環境。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要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一個地方一個班子的重要參數。二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少說不能辦、多說怎麼辦,落實首辦負責制和限期辦結制,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三是要發揮好國有企業的骨幹力量。國有企業要以資產資本化、資本股權化、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實施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高端化發展。省屬大企業要作轉型發展的先鋒隊、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太鋼要建設國內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十大資源型企業要圍繞轉型發展實施「雙千億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增投資和銷售收入各1000億元以上,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落實對民營經濟的各類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和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五是要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大擴權強縣工作力度,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激發基層政權活力。六是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做到群眾歡迎、幹部服氣;端正幹部隊伍風氣,在全省形成幹事創業光榮、碌碌無為可恥的導向;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能者用、好者上、庸者下,讓吃苦的人吃香,讓有為的人有位。

Ⅱ 論述題,山西如何實現轉型跨越發展(900字左右)

近年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的困擾,山西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出了轉型跨越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思路,制定出台並實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說,「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趕超發展為戰略,以跨越發展為目標,在中部崛起和全國競相發展格局中再造一個新山西。」

這一戰略以推進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抓手,以安全生產為重要保障,大力推進以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的四化道路,主要包括:在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基礎上,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力求再造一個新山西。山西省省長王君說,「我們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努力走出資源型經濟全面轉型的新路子,實現主要指標翻一番。」

煤炭是山西的傳統支柱產業。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並重組工作,煤礦井數由2600座壓減到1053座,辦礦主體由2200多家減少到130多家,保留礦井全部實現機械化開采。今年1至4月,山西煤炭產量達到2.56億噸,增幅達18.3%。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形成的以煤電一體化為主要特徵的大型煤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完善了企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提高了礦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了礦區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有機統一與協調發展。大同煤礦集團規劃和建設了塔山循環經濟園區,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電-化」一體化產業鏈。「我們堅持以煤為基、多元發展、走環循經濟的路子,實現了對資源的吃干榨盡,產銷量過億噸,獲得了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和發展空間。」同煤集團董事長吳永平說。

目前,山西正抓住國家將山西列入循環經濟試點省份和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歷史機遇,確定了20戶省級工業循環經濟試點企業、4個省級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園區,其中太鋼、潞安、豐喜和安泰等4家企業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山西之長在於煤,山西之短在於水。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今年4月,山西省啟動了「大水網」工程,投資300億元建設「兩縱十橫」貫穿全省的水網體系,到2015年,全省年用水總量將由現在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86億立方米,供水區總面積可達7.66萬平方公里,受益人口將達2400萬。同時,著力抓好「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工程,在2010年啟動實施大同、晉中和運城3大現代農業示範區16個縣建設的基礎上,今年再實施26個縣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記者在陵川縣奪火鄉琵琶村看到,「一村一品」工程讓這個嵌在半山腰間的貧困村莊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全村124戶、464口人,在今年4月份建起了60棟黑木耳大棚和50棟香菇小棚,還有13萬根椴木栽培食用菌。文水縣大象禽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已形成禽繁育、飼料生產、蛋品貿易等5大板塊和多條產業鏈,帶動了山西及周邊省市10萬農戶創收。

未來幾年,山西省將加快推進太原都市圈和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群建設,實施「大縣城」戰略和百鎮建設工程,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目前,「百鎮工程建設」已啟動,今年將對21個示範鎮進行集中扶持,為全省小城鎮建設樹立樣板,發揮其連接城鄉的紐帶作用,推進市域城鎮化。

Ⅲ 如何評價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實現全省幹部隊伍素質提升上的新跨越、珍惜職位、珍惜人生、資本、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四要有敢闖的勇氣,在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大膽探索,形成外商進得來,用別人的眼光來開闊自己的視野,用別人的創新來豐富自己的路徑、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艱苦、忍耐清苦。建設陽光政府、法治政府,全方位地實施開放引進戰略,讓勞動、知識。三是要發揮好國有企業的骨幹力量,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本領。二要有戰略的思維。抓住世界及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進行定點式、跟進式、持續式的精細化招商引資,掀起策劃、股權多元化為重點,實施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兼並重組,實現低成本擴張、高端化發展。省屬大企業要作轉型發展的先鋒隊、跨越發展的排頭兵。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好者上、引進、建設項目的高潮。大力改善投資環境,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做到能者用、赤子情懷、擔當意識、不浮躁、走出去的遠近、走出去的力度,一些地區、企業和領域要爭取全國一流、開放即發展。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要把招商引資作為考核一個地方一個班子的重要參數,對於環渤海要主動融入,對於長三角、珠三角要加強互動。加快建立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大擴權強縣工作力度;要珍惜榮譽。國有企業要以資產資本化,讓有為的人有位袁純清強調,實現發展轉型;端正幹部隊伍風氣,在全省形成幹事創業光榮、碌碌無為可恥的導向;健全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學習工作化,做到群眾歡迎、幹部服氣。二是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讓吃苦的人吃香。十大資源型企業要圍繞轉型發展實施「雙千億工程」(「十二五」期間新增投資和銷售收入各1000億元以上。落實對民營經濟的各類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走出去的效果。樹立「發現即發展。三要有「結合」的本領,在用好政策與破解難題的結合上長本領,在項目策劃、布局與項目推進的結合上長本領、多說怎麼辦、招商即發展」的觀念,翻一番以上)。四是要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加快鄉鎮機構改革,激發基層政權活力,關鍵是幹部要轉型。領導幹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建立和完善民營經濟服務體系,對於中部地區尤其中原地區要積極聯手。六是要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僕本色,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來考慮,進一步拓展發展半徑。太鋼要建設國內一流、服務政府、責任政府,善於在復雜局面中謀篇布局,在嚴峻挑戰中抓到機遇、不虛度、世界一流。五要有學習的自覺、發展得好的軟硬環境、庸者下,不漂浮,少說不能辦,在激烈競爭中爭取主動,在戰略把握上高人一籌,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勇於爭先,市縣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來定位、工作學習化。一是要大力實施開放引進戰略,落實首辦負責制和限期辦結制,掀起一場學習的新高潮,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留得住、資本股權化,把職務當作事業來做。五是要深入推進綜合配套改革,乾乾凈凈做人、清清白白作事、樂於吃苦,肯奉獻、能舍棄、耐寂寞,始終保持向上的精神狀態。
袁純清指出,要義無反顧地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世界著名的大型企業集團。山西發展得好不好、快不快,關鍵在於我們走出去的頻率,在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結合上長本領

Ⅳ 山西經濟轉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思想。說明理由。速求

山西將實現「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
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2010年正式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成為第九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全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根據中央要求,「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將通過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破解長期制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按照資源型經濟轉型的內在要求,處理好轉型、發展與改革的關系,實現資源型地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據悉,這是首次以「資源型經濟轉型」為主題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在發布會上強調,其他一些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都是在一個區域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改革試驗。而山西省的試點是在全省這個省域里,緊緊圍繞著產業的優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型經濟轉型。
在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中,特別提出山西要秉持先行先試的精神,抓住與資源型經濟轉型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改革,率先突破。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提升發展的質量和產業競爭能力,著力推動技術創新,形成並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和運用最新科學技術的體制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著力深化改革,完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要素市場體系,推動產權多元化、競爭公平化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著力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體制機制;著力構建城鄉統籌發展機制,促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要求山西省要進一步明確改革試驗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研究制定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經國務院審批後實施。據悉,山西省將抓緊成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加快構建協調有力、充滿活力、運行順暢的工作機制。
為什麼選擇山西設綜改區
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應基地,長期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導致支柱產業單一粗放、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資源利用水平偏低、安全生產事故多發、資源枯竭問題逐漸暴露,資源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地制約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為解決資源型經濟的種種弊端,山西省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特別是在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央對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2009年以來,中財辦、國家發改委、山西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實地調研,向中央提出了「將山西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試驗區」的建議和相關方案。2010年12月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省發改委主任李寶卿認為,山西獲批「綜改區」是山西自建國以來獲得的最大的綜合優惠措施。
在山西設綜改區有何重大意義
通過試驗區先行先試,加快山西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山西經濟「一煤獨大」,發展方式粗放,抗風險能力較差。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有利於創新資源合理開發、資源產品價格形成和收益分配、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等體制機制,解決長期積累的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提升產業整體素質,有效防範周期性波動,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通過試驗區先行先試,促進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完善資源集約高效開采、生態環境評估考核和補償機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通過試驗區先行先試,進一步提升山西的能源基地戰略地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全國能源供給格局中,山西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基地重要地位。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強化煤炭資源管理、綜合利用和安全生產等制度建設,有利於煤炭工業的集約高效發展,更好地發揮能源資源優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通過試驗區先行先試,加快山西轉型發展、跨越發展步伐,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將有力地推動山西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推動山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趕超發展為戰略,以轉型跨越發展為目標,全力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全力推進「綠化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
通過試驗區先行先試,有效地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促進全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山西119個縣(市、區)中有94個產煤縣,資源型經濟在全國最具典型性。在山西實施資源型經濟轉型改革試驗,代表性強,示範價值大,試點作用突出,將更好地示範和帶動全國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
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和山西省副省長牛仁亮回答了記者的提問。牛仁亮表示,資源型經濟轉型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山西的具體體現。山西未來將實現「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
A 要特別處理好四項關系
國家對山西省開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的要求是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這個改革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
山西要特別處理好轉型和發展改革的關系;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資源型經濟轉型和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系;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的關系。
山西省作為我國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長期以來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60年來,山西省產煤100億噸以上,其中的3/4都貢獻給了全國各地。在山西為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確實存在著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問題。所以我們的改革首先要重點處理好傳統產業轉型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關系,能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山西的經濟偏重,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生態欠賬的問題。通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要真正能夠促進山西在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山西屬於中部地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中部地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山西這個試驗區能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對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示範。
國家發改委還希望山西省通過改革試驗,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為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及推進城鄉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做出探索和貢獻。
B 山西經濟存在四大積弊
山西經濟面臨哪些壓力和問題方面,山西目前面臨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方式粗放;安全壓力大和經濟效益低的四方面經濟發展積弊。
目前山西以煤炭資源為主的產業過於單一。煤炭、焦炭、電力、冶金四大行業佔山西工業比重85%以上。這種產業結構高度依賴省外市場,在全國或者全球經濟順利發展的時候,山西經濟也能順利發展。可一旦國際或國內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山西經濟也將面臨較大問題。比如,在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
山西資源型經濟的發展方式是粗放型的、初級化的。萬元GDP耗能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2倍。以二氧化硫為例的污染物排放指標,也是全國平均數的2倍。山西每采一噸煤,要破壞2.48噸水。煤炭采空區面積已經達到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西1/8的國土面積。
第三,山西的安全壓力大。山西採煤每年6億噸至7億噸,安全事故頻發是山西資源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第四,經濟效益低。高強度的煤炭開采,並沒有給山西人民帶來富裕,山西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排在全國的20位以後。
總而言之,這種經濟是不可持續的。而目前,山西已經開始尋找突破,力爭把資源型經濟轉型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
C 轉型跨越是又好又快發展
山西應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方面,根據國家對資源型經濟轉型試驗的要求,根據中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總的要求是,資源型產業要新型化、接續替代產業要規模化,要實現三個產業的協調發展。
具體而言,山西未來將實現「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就是又好又快地發展,資源型經濟轉型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山西的具體體現。
近幾年來國家為促進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已經推出了三個大的政策:一是國務院在2006年確定山西為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省;二是國家把山西確定為全國的循環經濟試點省;三是國家把山西作為生態建設試點省。
山西在過去幾年也為經濟轉型發展做了不少工作。
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山西將2600個煤礦整合為1000個;將礦井產能從30萬噸提升為90萬噸;把2.2億噸焦炭產能壓縮為1.2億噸;山西還壓縮了5千萬噸鋼鐵產能,佔到全國壓縮總產能的近30%。在電力行業,山西壓縮10萬千瓦以下的裝機能力共400萬千瓦。
在治理污染領域,山西此前位列全國污染最嚴重十大城市中的三個城市,實現了全部退出。
在生態修復方面,全省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綠化,每年達400萬畝,同時推出以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為龍頭的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目前汾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已經全面回升了3米以上。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山西安全生產的形勢也有了很大的好轉。去年,全省因為安全生產死亡的人數比上年少了1018人。今年1-11月,又比去年同期少457人。煤炭的百萬噸死亡率在2005年是0.9人,到今年的1-11月,這一數據下降為0.19。
D 試驗區政策「先行先試」
此次給予山西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試的試驗權,因為涉及到生產關系的調整和變革,進一步促進生產力發展,而生產關系的調整變革不是說哪一個地區隨隨便便都可以推動的,我們在這個大的框架下,賦予山西先行先試的試驗權,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政策。
目前全國其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有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政策,可以優先在山西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進行移植和推廣。包括在城鄉統籌、兩型社會建設,以及中部地區比照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等方面所實行的一些政策,這些都可以大面積優先向山西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廣和移植。
通過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山西的資源型經濟改革將達到什麼目的?
通過試驗,將幫助山西解決一些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比如,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環境問題突出,資源利用率低,資源面臨枯竭等問題。
山西資源改革試驗區的特點是什麼?
山西是國家設立的最大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天津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是沿海地區的經濟特區,是為了進一步推動沿海開放地區發展而設立的;中部老工業基地是為了探索建立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建立的;西部地區的試驗區主要是為了探索城鄉統籌發展道路而建立的,比如成都和重慶的試驗區。而以上試驗區的成功經驗和優惠措施,山西都可以借鑒,都可以先在山西試驗區優先推廣應用。
山西的試驗發展任務繁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山西要著重探索資源型經濟的轉型,探索科學發展方式的轉型。促進產業升級,促進環境友好,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為其他資源型地區的轉型發展提供經驗。
此次試驗區山西獲得「最給力」的優惠措施是什麼?
在山西設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具體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圍繞科學發展,結合山西實際而設立的。設立試驗區就要通過改革的方式,在發展方式上有所突破。我國的改革首先從沿海開始,沿海當初就是先行先試,現在山西也可以先行先試。其次,山西要系統地研究產業結構升級、財稅等方面的政策,其他試驗區的好經驗、好政策,山西也可以借鑒和沿用。
山西進行資源型經濟改革需要注意什麼?
山西要處理好經濟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的關系;要處理好體制創新和依法行政的關系;要處理好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系;要促進山西的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優化和經濟結構優化;要處理好國有經濟和非公經濟的關系。
相信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山西一定能實現產業優化、經濟騰飛、結構調整、民生豐腴。
在設立山西綜合改革試驗區後,山西今後將如何發展?
山西一定全力以赴,動員全省人民,把這件大事做大,好事做好。一定不辜負國務院的深厚希望,一定不辜負人民的殷切希望。請黨和國家,請山西3400萬人民群眾放心。我們將按照國家和省里的具體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山西的轉型發展,山西將全力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全力推進「綠色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
山西計劃用幾年時間完成轉型發展?
5年、10年,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
山西推進「綜改區」的五個著力點
國家發改委在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新聞發布會背景材料》中提出,山西將按照「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的思路和要求,大力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工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其中包括,全面推進產業結構轉型;統籌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積極實施社會管理創新;深化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按照這一思路,山西將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大幅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山西將按照工業新型化「七條路徑」改造提升煤炭、焦炭、冶金、電力等傳統行業,培育壯大新型裝備製造、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另外,我省將進一步發展旅遊業,打造綜合物流網和大型物流中心,培育物流龍頭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業。
在統籌城鄉發展方面,我省將大力實施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舊城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
在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省將以「綠色山西、氣化山西、凈化山西、健康山西」為目標。建立健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補償機制,加大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根據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我省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定位是,以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為基礎,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再造一個新山西。
預計到2015年,我省新型工業化水平將達到60%,城鎮化率達到55%。到2020年將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Ⅳ 山西經濟轉型體現了九年級教材的哪些觀點

經濟發展轉型體現了教材當中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的一些觀點。

Ⅵ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現意義

在一次調研中,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曾這樣闡述山西申請綜改區的意義:「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山西具備其他省份難以復制的資源優勢,要盡快把資源要素資本化,乃至市場化。」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在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今後五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戰略定位。在昨天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深刻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確定了2011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大政方針和主要任務。在這個關鍵的時期,國務院批准設立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黨的「十二五」規劃的有關《意見》明確提出,未來的一個時期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山西省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要任務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步伐,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充分貫徹了「十二五」規劃的精神,是落實「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具體體現和重大實踐。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的總體部署,積極支持山西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並做好相關組織協調工作。為了解決資源型經濟的種種弊端,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特別是在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了貫徹昨天我們剛剛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報告精神,在2010年12月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以發改經體2836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批復,正式批復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這個成為了我國設立的第九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也是中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Ⅶ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具體要求

總的要求是要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這個改革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特別要注意處理好轉型和發展改革的關系,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能夠堅持先行先試、銳意突破,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新的路子。因為山西省作為我們國家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長期以來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以來,山西省產煤100億噸以上,其中的3/4都貢獻給了全國各地。在山西為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確實存在著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還是靠煤、焦、冶、電(煤炭、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個產業占整個工業產值的80%以上。所以我們的改革首先要重點處理好傳統產業轉型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關系,能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第二,要求山西在改革試驗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因為山西的經濟偏重,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生態欠賬的問題。通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真正能夠促進山西在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第三,希望山西省能夠在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過程中,處理好資源型經濟轉型和整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系。因為山西屬於中部地區,是國家的一個重要的能源基地,同時也在中部地區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山西省這個試驗區能為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對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提供示範。
最後,他希望山西省通過改革試驗,能夠處理好資源型經濟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的關系,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為促進城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以及推進城鄉之間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這方面也做出貢獻。
彭森還強調,在過去的幾年,山西省已經在資源型轉型方面做了重要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他相信借這次綜合配套改革這個機遇,山西省能夠進一步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綠色發展,成為中西部地區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和全國資源型經濟轉型示範區。
山西省開展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的要求是要緊緊圍繞資源型經濟轉型這個改革主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特別要注意處理好轉型和發展改革的關系,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能夠堅持先行先試、銳意突破,為全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一條新的路子。

Ⅷ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成立背景

國家從浦東新區開始,陸續批復的國家綜改區已經達到九個,其他七個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深圳和沈陽經濟區。
從2010年4月山西申請方案上報中央後,歷時半年審批即獲得國務院批復,山西成為獲得批准最快的綜改區之一。這是國務院在批復直轄市重慶之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同時也是地域面積最大的綜改區。與其他八地相比,山西綜改區更多體現了中央的指令改革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八個地方先主動提出申請後獲中央認可批復路徑不同,本次對山西的批復,首先源於中央的試點意圖。而此前,與最早的南方五特區時代相對照,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更多被認為是國家審批策空間下的自主改革。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從2009年底開始了山西省「申綜」工作的調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曾巧遇國家發改委2009年12月底的一次調研,其在太原迎澤賓館召開了匯報討論會,當時整個工作尚屬啟動階段,在標識牌上還將「試驗區」誤寫為「實驗區」。
山西成為國家批復的面積最大的綜改區,全省總面積156579平方公里,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而此前批復的省級城市重慶的總面積為82402.95平方公里。
據悉,山西將獲得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財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策優惠。與其他綜改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類似,山西將獲得土地方面的審批優勢策。國家將支持山西省在現有耕地總量不變情況下,擁有「土地置換」的用地指標;此外,山西還將特別擁有對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使用和審批權。山西煤層氣開發的氣權問題,很可能在此次取得突破。山西煤炭企業將在首先獲得煤炭資源開采權的前提下,擁有優先開採煤層氣的權利。
根據慣例,在國務院批復地方為綜改區後,地方府將再行制訂詳細綜改方案,對於金融、土地方面的細化策,還將以專項方案的方式報批申請。
作為國內最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之一,山西省境內約有11座資源型城市,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分布,經過長期開采,這些縣市已經接近或幾乎接近「資源枯竭城市」。
在此之前,2001年國務院曾批復遼寧省阜新市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而全省范圍內的試點一直未有突破,這次山西的批復得以實現。而其中煤、焦炭等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到了山西的近九成。王君在向國家發改委的匯報會上指出,「資源型轉型是山西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山西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既有外部客觀要求,又有省委、省府主動調整的主觀願望」。
在「十二五」規劃以轉變增長方式為主線,以及國家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此次對山西的批復還具有更顯著的一層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提出,希望山西省接下來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繼續發揮好國家能源基地的作用。
山西在此次的申請方案中提出,山西省將繼續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現代化煤炭能源產業,建設煤電氣一體化的綜合能源基地和產業體系,打造文化旅強省,實現全省經濟由單一資源化主導型產業向新型、多元、現代產業體系轉型。

Ⅸ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必要性

第一,淘汰落後產能。剛才說到山西的產業結構以煤、焦、冶、電四大行業為主,我們在煤炭領域進行了煤炭資源整合,從過去的2600個礦,整合為現在的1000個礦;從平均一個礦30萬噸的產能,提升為90萬噸的產能。在焦炭行業,我們把2億2千萬噸的焦炭產能壓縮為1億2千萬噸的產能。在冶金行業,全國近年來壓縮鋼鐵產能1億7千萬噸,山西壓縮了5千萬噸。在電力行業,我們近幾年來壓縮10萬千瓦以下的裝機能力400萬千瓦。
在治理污染領域,在2004年國家環保部公布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中,山西就佔3個。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山西的3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全部退出了污染最嚴重城市前十位。在生態修復方面,全省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綠化,每年達400萬畝,同時推出以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為龍頭的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汾河本來是山西的母親河,後來變成了乾涸的河流,現在實行了全線復流,現在汾河流域的地下水位全面回升了3米以上。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安全生產是山西經濟的一個痛,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山西安全生產的形勢有了很大的好轉。
比如說去年,全省因為安全生產死亡的人數比上年少1018人,今年1-11月,又比去年同期少457人。煤炭的百萬噸死亡率在2005年是0.9人,到今年的1-11月,下降為0.19。根據國家對資源型轉型試驗的要求,根據中央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總的要求是,資源型產業要新型化、接續替代產業要規模化,要實現一產、二產、三產,三個產業的協調發展。具體的部署是,實現「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
總之,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就是又好又快的發展,資源型經濟轉型就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山西的具體體現。
第二,山西的資源型經濟是粗放型的、初級化的,它的萬元GDP耗能相當於全國平均數的2倍以上,它的污染,以二氧化硫為例,它的排放也是全國平均數的2倍以上。生態破壞相當嚴重,每采一噸煤要破壞2.48噸水,目前為止山西採煤形成的采空區達到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西1/8的國土面積。
第三,山西的安全壓力大。山西採煤每年6億噸-7億噸,安全事故頻發是山西資源型經濟面臨的一個重大壓力。
第四,經濟效益低。這么高強度煤炭開采,並沒有給山西人民帶來富裕,山西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排在全國的20位以後。
總而言之,這種經濟是不可持續的。非常高興是,我們已開始尋找突破,力爭把資源型經濟轉型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

Ⅹ 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發展優勢

因為山西省作為中國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長期以來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解放以來,山西省產煤100億噸以上,其中的3/4都貢獻給了全國各地。在山西為國家經濟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確實存在著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還是靠煤、焦、冶、電(煤炭、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個產業占整個工業產值的80%以上。
所以中國的改革首先要重點處理好傳統產業轉型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的關系,能夠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第二,我們要求山西在改革試驗中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因為山西的經濟偏重,造成了一些環境污染、生態欠賬的問題。通過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真正能夠促進山西在經濟轉型的同時,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山西在近幾年已經在國家的支持下對資源型經濟的轉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正如剛才彭主任所說的,資源型經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必須顧及到它的復雜性、長期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比如,在市場好的時候,煤、焦、冶、電都有很強的市場需求,價格也很好,因此效益也很好,在這個時候要讓企業進行轉型是很困難的。在市場不利的情況下,比如在2009年和再早之前的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市場很不好,山西經濟遇到了最困難的狀況,在這個時候要求企業去轉型,它沒有這個能力和實力。因此,這就需要中央進行總體設計,全面把握,總體布局,從體制機制、政策各個方面做出安排。相信在國家的要求下,有國家各部委的支持,有全國人民的支持,山西會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做好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這篇大文章,在全國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
目前全國其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已有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政策,可以優先在山西這個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進行移植和推廣。包括在城鄉統籌、兩型社會建設,以及中部地區比照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等方面所實行的一些政策,這些都可以大面積優先向山西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廣和移植。
因為山西省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還要制定一個總體方案,在制定這個方案過程中,對於其他有關政策我們可以進一步研究,能夠給山西省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給予強有力的支持。但是我們也相信,山西省自己通過改革可以更好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取得更好的效益。

閱讀全文

與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