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建議
中國經濟發展對策建議
新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我們作不懈的努力。面對經濟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局面,中國在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應該著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國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體系
我國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應建立政府指導下的宏觀經濟管理體系和國家經濟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全面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走向和我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適時提出應對措施,維護國家經濟主權,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2.完善我國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商品化、國際化和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越來越重要和緊迫。為此,我們應加大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國有壟斷領域的壟斷局面,全面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競爭;同時,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金融、證券和投資等有關配套的法規和制度,強化工商、稅務和技術監督等宏觀調控部門的職能,構建一個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3.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貿易體制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國必須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體制改革,堅持以WTO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框架,以國際貿易慣例為參考,健全與國際接軌的有關法律法規,完善進出口商品的經營管理,建立對外貿易和投資的宏觀調控體系。
4.研究和制定與經濟全球化發展相適應的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戰略
我國要研究制定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經濟發展計劃和產業規劃,加大產業間的結構調整力度,經濟增長方式由目前以資源投入為主的粗放型經濟向以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為主的體現高科技特點的集約型經濟方式轉變;同時大力支持民族產業,發揮已有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跨國公司。
5.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當代全球經濟的競爭就是國家創新能力的競爭,自主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我國應高度重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及時跟蹤世界科技的發展動態,不斷提高科技開發和創新能力,推廣應用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尋求並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6.積極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以區域經濟一體化迎接經濟全球化
自1993年歐盟一體化內部大市場建立以來,為其成員國創造了數百萬的就業機會和數千億的財富收入,並有效地抵禦了外部經濟沖擊。歐盟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發展地緣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進展較快,目前已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或議定書、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正在商談的自由貿易區還有9個(邢軍,2006)。我們應以此為契機,近期加強與中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上海合作組織、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等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②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消費需求不足」削弱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持續拉力」
美國的經濟學家Shane和Gale的研究認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消費需求始終是拉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20世紀80年代,消費需求對GDP增長的貢獻平均超過60%。但進入90年代以後,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下降,這種下降的趨勢一直持續到現在。在2000年至2004年間,消費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只有61%,59.1%,56.8%,53.2%和54.1%。與此相比,美國的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高達80%,國際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的最終消費佔GDP的比重平均也高達75%以上。因此,消費需求低迷,不僅直接導致中國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後勁」不足,而且造成大量的生產能力閑置和商品積壓,進而不得不「畸形」地依賴「擴張投資」和「增加出口」來維持經濟增長。然而,擴張投資必然繼續惡化「產能過剩」,過剩產能的釋放在國內消費需求不足的條件下必然要依賴擴大出口,擴大出口又必然導致 國際貿易 摩擦的增加。
他們認為,導致中國消費需求低迷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高投資率的「擠壓效應」。二是居民不穩定的收入預期和消費支出預期誘致邊際儲蓄傾向提高。三是住房、醫療、教育等產品或服務價格昂貴。
「自然資源短缺」削弱中國未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供給能力」
③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有: (1)是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要正確處理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系,在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發展積極性的同時,防止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指標、高速度」。 (2)是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城鎮化,是新時期統籌城鄉發展的兩大戰略舉措。要統籌規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布局、協調發展。 (3)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各地在規劃產業發展時要找准比較優勢,發展有市場、有效益的特色產業。針對當前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力爭在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上取得明顯成效。 (4)是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編制「十一五」規劃,要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明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責任。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確定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經濟社會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5)是切實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要採取有力措施,促進公共資源的均衡分配,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公共服務的差距。政府投資要向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領域傾斜,同時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一些公益性事業 (6)是大力推進改革開放。要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企業、財稅、金融、價格等改革,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對外貿易增長方式轉變,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
參考:http://www.jjtu.net/viewthread.php?tid=16104&extra=&page=1&sid=AK8EK2
這段大概600多字,每一項都像是提綱,你可以逐一稍做展開。
④ 大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副局長 李欣欣
2002年4月26日
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發表了建議和評論。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影響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社會總需求總量不足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明顯不足。去年以來,我國的消費品市場雖處於平穩增長態勢,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的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9個百分點。按以往的經驗,每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走勢均呈現出前高後低的狀況。近年來,消費品市場所能呈現出的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的因素主要還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仍不明顯。如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工資的增加拉動了消費的較大增長;費改稅在農村試點的擴大緩解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車和教育等個人消費信貸的持續增加帶動了消費品市場的增長。由於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導作用,才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增長。若排除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將會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危機。當前,城市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台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已在明顯減弱。
2、商品供過於求的狀況日益嚴重。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對我國600種主要商品的供求情況分析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供過於求的商品達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擴大了5個多百分點;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這種供給總量相對過剩的問題表面上表現為全國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走低的趨勢,但實質是受到我國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由現在的工業化初中期向中後期轉變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矛盾;知識結構與就業需求的矛盾;要素、資源狀況與產業結構和布局的矛盾;重復建設、區域封鎖與市場規則的矛盾等等。由於這種供給過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將使未來幾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相對於前幾年放慢,失業人數繼續增加。因此,供給過剩的壓力在未來兩三年內仍會存在。
3、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缺乏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拉動,並且主要依賴於政府增發國債和由國債投資而帶動的貸款所拉動,社會投資增長相對緩慢。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1%,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9.6%,增速高於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其中,2001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增幅高於上年同期3.1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1%。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據統計,2001年城鄉集體、個體、農戶等其他投資同比僅增長了8.3%,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4.5個百分點,城鄉集體、個體、農戶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若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盡管一些有利於民間投資的「利好」消息已經在醞釀和實施中,但真正落到實處還需一個過程,社會投資不足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
4、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去年以來,我國價格走低的跡象越發明顯,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目前價格走低的具體表現:居民消費價格從去年第四個季度開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連續3個月下跌,為近兩年來的首次;工業品出廠價格於2001年4月開始再次下降,之後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連續9個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顯加大,1—2月同比分別下降4.8%和4.6%;房屋銷售價格雖在2001年增長了2.2%,但全年的價格走勢前高後低、逐季下降,特別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顯,預計今年我國的商品房價格增速將不會有大幅度上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在2001年雖同比增長了0.4%,但漲幅比上年卻低0.7個百分點,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開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國加入WTO後,全球性生產過剩、價格下行的影響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到我國。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的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上升的態勢。因此,預計我國在短期內價格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
5、金融貸款總量增速下降,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突出。從去年開始,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的增速已呈下降趨勢,今年貸款增幅繼續下降,1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業短期貸款額少增了67億元,導致短期貸款當月減少。此現狀說明工業貸款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已更加突出。此外,還有幾種金融現象應引起注意:一是現金凈投放量增幅下降。從去年開始,我國現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現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趨勢,今年1月,M0出現了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增幅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長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根據一般經濟規律,在管制利率條件下,經濟體系中的商品和勞務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是否適應的主要標志。目前,現金凈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說明商品和勞務市場的蕭條。二是M1的增速慢於M2。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了M1的增速慢於M2的趨勢。2001年底,M1的增速為12.7%,M2的增速為14.4%。今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為10.1%,M2的增速為14.4%。按一般經濟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如果M1增長率在較長的時期中始終慢於M2增長率,則說明經濟的增長勢頭開始放緩。
6、就業矛盾突出。目前,我國的就業矛盾已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對下崗、失業、待業、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等大量的待就業大軍,政府部門、經濟學家們不僅對各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對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還是結構問題的觀點也不盡一致。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全國的勞動力供給遠遠大於勞動力需求。近幾年,為緩解下崗、失業人員的壓力,我國政府在增加就業崗位、加大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方面盡管下了很大的力氣,但就業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從中可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某些體制性的弊端,如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問題、任用幹部的標准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問題、所有制結構問題、區域結構問題、投資結構問題、教育結構問題等等。這些諸多問題如得不到緩解,或者導致失業問題的加劇,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行,而且可能引發政治問題。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上述問題,但同時也存在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是國際資本目前正大量向發展中國家流動。去年,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投資額增幅為10.4%。另一方面我國市場需求空間大、機會多。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擴大需求的機遇,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財政資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業、促進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
電話:86-10-63071372,傳真:66079391,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溫家街2號,郵編:100031,
⑤ 請你就如何保持我國 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出相應的 建議
持續對「菜籃子」工程加大投入和支持,嚴控物價和物流成本,狠抓食品安全問題,確保民眾吃得舒心放心;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要有延續性和針對性,確保國人在住房這民生大問題上住得起,也是為防止泡沫經濟的產生和破裂;加大對水路,陸路,空域交通網路的投資和建設,減少民眾出行成本以及物流運輸成本;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科學合理地規劃城鎮建設和發展,打破因戶籍區域不同而待遇不同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經濟結構布局進行合理規劃和調整,提倡和鼓勵企業對環保產業的投入,引導企業實施綠色的生產經營方式;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體系進行有成效和積極的改革,建立一個真正和諧,文明,公平,開放,自由的中國。
⑥ 請你提出深化改革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三條建議
第一,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致力於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第二,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第三,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第四,積極推進社會領域改革,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第五,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⑦ 徵求對我區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
發展和改革是來一對「親自兄弟」,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深化改革。自治區黨委制定這個《決定》,是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圍繞影響和制約我區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以深化改革為主線,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解決什麼問題。同時,考慮到發展不足仍是我區的最大區情,也相應增加了加快產業轉型,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民生等方面的內容,以回應社會的呼聲和期待。改革與發展同部署,便於我們更好地立足實際、把握全局、共同推進。
⑧ 對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建議
我在我的文章里有好幾篇關於中國現代社會發展的想法的文章,有經濟,教育,交通,就業,避免經濟危機等的文章,有興趣你可以來看看。。。
⑨ 對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建議怎麼寫
經濟社會發展應當因地制宜。
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