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經濟現狀
因為疫情原因,很多國家經濟都受到很大影響。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一旦一個國家經濟受到損失,世界經濟就會受到影響。而現在更是因為疫情原因,大多數國家經濟都沒有增長,甚至一些國家經濟正在衰退。其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無疑是美國。
在疫情剛剛席捲美國之時,美國政府和民眾並沒有將疫情放在眼中,現在他們終於吃到苦頭。因為疫情,美國失業率達到14%,成為二戰之後最高值。同時,美國企業也無法倖免,有將近40%美國企業宣布永久性倒閉。不僅僅是美國,印度經濟也同樣遭受沉重打擊。
印度經濟倒退,疫情加速
根據海外網報道,印度中央統計局在8月31日發布數據,因為疫情原因,印度今年二季度經濟大幅度下滑,幅度一度達到23.9%。根據了解,自從1996年印度開始發展互聯網行業之後,印度經濟就一直呈現上升趨勢,當中僅有的幾次經濟衰退也幅度很小。與此同時,印度疫情也在不斷加重。
誠然,剛開始印度政府對疫情管控措施還算不錯,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印度根本無法完全管控住疫情。之前更是曝出有將近9萬多醫護人員受到感染,這更是讓印度疫情雪上加霜。經濟衰退造成失業率上升,而疫情更是將生命奪去,印度已經處於惡性循環當中。
美媒:中國大不一樣
對於印度經濟萎縮問題,各個國家都對其表示關注。美國媒體更是對此做出專門分析,在美國媒體分析當中認為,印度經濟衰退主要是由部分地區疫情持續蔓延和市場需求萎縮所致,就算最後印度成功管控住疫情,未來經濟局勢也依然不容樂觀。分析最後美國媒體將印度和中國進行對比,在疫情剛剛到來時,中國就對其進行嚴格管控,之後更是進行資源傾斜和醫療人員傾斜。
在短時間內就成功管控住疫情,之後進行復工復產,盡管中國經濟也受到疫情影響,但是中國明顯將疫情影響控制到了最小。
在全球經濟當中,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沒有受到疫情影響。中國並不包含其內,但是因為中國多種措施,在短時間內成功管控住疫情,之後在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就開始進入復甦階段,對於中國經濟,很多國際學者都認為中國經濟有著良好的前景。
『貳』 印度獨立後經濟發展的情況
優勢:印度的發展模式重消費而非投資、重內需而非出口、重服務業而非製造業、重高新技術產業而非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低的工業,這種方式使印度經濟對全球經濟不景氣沖擊的抵抗力較強,表現出比較強的韌勁和經濟平穩增長的長周期性。
印度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比較好。例如,印度國內的儲蓄水平只有中國的一半,每年流入印度的境外直接投資大約只有中國的10%,印度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比中國落後大約10至15年,但印度卻取得了較快的經濟增速,而且它有30%至4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生產力的增長,而不是資本或勞動力的增加。
不足:印度國內辦事效率較低,往往不能集中力量在某一方面取得突破。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報告稱,在印度開辦一項業務所花的時間是在中國的兩倍,注冊資產在印度要花67天,而在中國只要32天;履行合約在印度要花425天,而在中國只花241天。印度社會經濟的分化也十分嚴重,現代化與落後共存,是一個對比鮮明和充滿矛盾的國家。印度位居世界經濟強國之列,但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中有1/4生活在印度;它是世界第六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但數以億計的印度人卻缺乏電力能源;它的250多所大學培養了300多萬名科學精英,但40%的印度人口仍是文盲。在德里和班加羅爾等城市,茅草屋往往與跨國公司的摩天大廈交織在一起。
與中國相比,印度在很多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
(一)軟體業方面。印度的軟體業迅猛發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擁有巨大的軟體人才庫,有大量的專業人才。產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據麥肯錫的報告預測,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務和後勤工作將會僱傭400萬從業人員,成為年出口額達到570億美元的行業,佔印度GDP總額的7%。相比之下,中國的軟體業發展的起步較晚,且差距很大。
(二)金融機構方面。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不良貸款比例較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10.8%。印度的股票市場比較成熟,成為印度企業籌集資金的重要場所。
(三)企業制度方面。印度的私人資本在運作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印度獨立後,過去就存在的私營財團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產生了一大批新的私人財團。在印度實行經濟改革後,一大批從事信息技術產業、制葯工業、食品加工業、服裝紡織業、水泥建築業和旅館旅遊業的私營企業或私人財團迅速發展壯大,並很快進入全球化經營。印度的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
(四)人才和教育國際化方面。印度的人才國際交流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等教育機構使用的教學語言為英語,印度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印度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五)法律體系方面。印度的法律體系較健全。印度獨立後,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沒有完善的法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無法實現的。
(六)基礎設施方面。印度社會基礎設施要比中國落後幾十年,這也是制約印度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
『叄』 當今的印度如果倒退三百年,經濟還會變成如今這樣嗎
這個論題在我看來問題很大,「倒退」是指往後退,人們遣詞造句時,「倒退」更多的是指想要現在回到過去的那種狀態,而現在的印度無論是經濟政治往後再退300年,那麼印度應該就再無經濟發展可言了。
印度之所以經濟現在開始有倒退的趨勢,是因為大部分的印度人看不清國家甚至世界的發展趨勢,在加上現在以科技發展為中心的時代,印度政府對於科技發展的不重視,以及過去遺留下來的陋習導致印度發展速度過緩。
『肆』 中國,印度發展現狀 就知道差距有多大了
中國幾十個造船廠同時再造軍艦,最近十幾年來平均每年造19艘驅護艦,兩艘航母回,潛答艇,大型登陸艦,大型補給船,還有其他軍用艦只。印度十幾年來就造了一艘導彈驅逐艦,那甲板薄得張局踩上去忽悠忽悠的都怕漏下去,一艘航母下水了三次,現在還在船塢里趴著呢,造了一艘核潛艇還在水裡泡著不能用呢。
『伍』 有關印度經濟發展的資料
中國和印度同屬發展中國家中的大國,印度實施經濟改革時間雖晚於中國,但近年印度經濟快速崛起,已成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印度在信息技術等諸多領域的發展令世界矚目,部分產業居世界領先水平,印度的發展經驗對於我國經濟發展將具有比較意義。
信息技術產業。印度信息技術產業,特別是軟體業發展迅速,根據印度國家軟體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公布的數據,2004-2005財年(2005年3月31日結束)印度IT服務業出口172億美元,同比增長34.5%,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間接從業人員250萬人,而2006年印度IT業收入則上升為320億美元,從業人員160萬人,預計2007年印度IT業將創造40萬個就業機會,同比增長25%。據德意志商業銀行公布的數據,財富500強中的一半公司是印度IT公司的客戶,美國GE、波音、花旗銀行都位列其中。美國和歐洲是印度IT產業的主要市場,例如印度TCS公司在歐盟11個國家開設19個辦公室,雇員超過700多人。因印度商業機會增加,世界知名科技公司開始在印度開設分支機構,2005年美國IBM在印度的雇員為38196人,而德國的SAP在印度的雇員將超過4000人。印度位居美國後成為全球第二大軟體出口國。與印度相比,2006年我國在軟體業出口僅為25億美元,尚存一定差距。IT業的發展對於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IT領域競爭將決定未來經濟競爭的方式和形態,因此,加快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刻不容緩。
生物產業。印度生物科技產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發展,有望成為印度高科技領域的另一支柱產業。印度生物科技產業2004-2005財年收入為10億美元,2005-2006財年為15億美元,2006-2007財年收入為20億美元。近年,印度生物科技產業發展除造就生物科技領域的熟練勞動力外,而且儲備了該領域的知識基礎,目前印度政府正在論證成為生物科技產業中心以及規劃生物科技產業計劃。印度生物科技產業按年增長36.5%,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盡管目前印度生物科技在全球的份額僅為2%,但印度極具潛力在2010年前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產業中心。全球重要的生物科技公司對同印度公司合作意願不斷上升,根據RNCOS年度題為「亞太地區生物科技市場」報告,印度有潛力在2010年前成為全球5大生物科技國,產值將從2005年的14.5億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50億美元。在最新全球生化調查中,印度Ernst & Young公司排名日本和韓國公司之後,名列亞太地區第三名。
旅遊業。除上述領域外,印度還將旅遊業列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2005年印度旅遊業收入57億美元,預計2006年國外遊客數量將同比增長78%,外匯交易收入將同比增長122%,過去4年旅遊業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機會310萬,旅遊業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5.3%,創造的就業人數占總就業的5.4%。為推動旅遊業發展,印度採取的主要政策:放寬航空領域;對航空燃油價格政策;在旅遊領域徵收合理的稅率;並實施旅遊簽證,加強移民服務,變更酒店土地使用規劃手續等措施。
核能計劃。印度核能計劃正在發展中,已經掌握了從勘探、開採到發電、廢料處理的全過程技術。目前印度核能公司負責和平利用核能。印度現運行14座核反應堆(2720MWe),在建8個(5600MWe),印度已開始設計下一代快速增值反應堆,並在未來2年建設新的核能反應堆12座。
可再生能源。除核能外,印度還開發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多樣化,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印度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生物氣體系統,是全球第三大太陽能池板生產國,第四大風能生產國,風力產能總量為970MW。
太空計劃。印度太空署下屬印度太空研究組織負責衛星通訊、資源勘測遙感、環境監控、氣象服務等領域太空系統內的技術研發和合作。印度的空基感測技術以及其他領域的進步推動了印度同美國等一些國家簽署在太空硬體、服務以及數據上的租賃合同,Antrix Corp已經在太空圖片領域與美國、法國構成競爭,預計2006-07年Antrix Corp在衛星發射以及太空產品銷售方面的收入將達到9358萬美元。其客戶主要為歐盟(農業和森林)、日本(火山活動監測)、美國(電話網路交換等)、泰國(信息科技)。
海洋學。印度在印度洋地區開展資源勘探和利用活動,並已向南極地區派出13批科考團,建有2個長期科考站,2007年5月經ATCM批准,印度在南極地區larsemann Hills成立第三個科考站。
國際合作。為推動科技發展,在國際層面上,印度簽署多個雙邊和多邊框架協議,在雙邊層次上,建立印度-英國聯合合作基金,印度-美國科技小組,以及其他雙邊科技合作基金,因承認印度的科技能力,印度被邀請參加國際多個大型科技項目合作,如:反質子和離子研究、國際高熱原子核反應試驗堆等。吸引和鼓勵學生從事科學教育和研究,為推動國際合作,印度政府科技署還採取以下措施:
-促進印度科學界同諾貝爾得獎者交流;
-安排計劃吸引海外出色的科學家和科技學者合作開展研發項目。
印度創新。全球管理者已經認識到印度在創新方面的潛在能力,產品創新、加工創新、製造創新方法吸引外國投資者和跨國企業。過去數年,已有包括GE、微軟、IBM、思科、因特爾、GM、摩托羅拉、HP等100多家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了研發中心,在生命科學領域(生化和醫葯領域)、工程學、通訊相關領域(VLSI)、嵌入技術等累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印度戴姆勒克萊斯勒研究中心是該公司在德國以外的三個研究中心之一,在班加羅爾印度工程師主要參與電子設備、模擬和軟體開發,為其在歐洲和美國市場服務。GE在班加羅爾研發中心研發飛機引擎和渦輪配件。印度政府認為,科技是促進經濟發展和變化的重要推動力,科技在印度農業、工業和服務業規劃中佔有重要地位,推動各產業最大程度的產出,為社會造福,改善生活質量。
印度企業跨國發展。根據印度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印度企業並購金額為43億美元,2006年上升為150億美元,預計2007年將超過350億美元大關。印度國際化發展已經成為美國和歐洲商界的重要議題,印度發展實踐成為美國哈福大學商學院教材。印度Tata、Infosys、Reliance等公司成為全球知名公司。最近波士頓咨詢集團(BCG)研究報告顯示,2004-2006年國際上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 3000家公司認為,印度公司具有低成本、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優勢,有望成為國際知名公司的重要消費者、商業合作夥伴及重要競爭者,未來成功的關鍵將是同印度公司的合作。印度通過改變成本、資源、物流及市場等要素變數提高國際化能力,在海外設立機構,並兼並海外公司,主要涉及制葯、通訊、汽車、IT等領域。印度儲備銀行在推動企業國際化戰略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伴隨印度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印度儲備銀行逐漸放鬆海外投資限制,以便於印度公司對外投資,並不斷修改對外投資上限和批准程序。
中國、印度國情相似,盡管我國在經濟領域諸多方面領先於印度,但印度在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葯等領域的發展值得關注,印度制定鼓勵優惠政策,發揮人力資源和後發優勢,實施印度式的「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其發展模式對於我國優化產業結構,制定產業發展戰略,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陸』 印度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雖然印度經濟面臨較好的內外環境,但由於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印度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
首先,印度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印度農業占整個國民經濟的25%,農業發展現狀直接影響著整個經濟的發展。印度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的雨季,而全國60%的種植面積基本依賴自然澆灌,農業生產長期依賴雨季降雨的現狀一時難以得到改變。據印度氣象部門提供的最新氣象資料,本財年的季節性降雨將少於正常年份,預計農業受不良氣候條件影響而減產已成定局。
有專家建議,必須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彌補農業這個不穩定因素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但目前印度一些汽車、消費耐用品和家電公司對銷售前景表現出極大的擔憂,認為旱災和洪災將嚴重削弱農民家庭的購買力。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分別達到8%和9%,本財年GDP的增長也只能在6.5%左右。
其次,龐大的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印度政府決心在2004-2005財年把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從4.8%降到4.4%,但輿論普遍認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雖然政府預計該財年的稅收總額將增長25%,但由於印度自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的年均稅收增長僅為11.92%,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高估了稅收,低估了支出。預計本財年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很有可能超過5%,其後果是對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它還將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排擠私人投資,拖累經濟增長。隨著近日通貨膨脹率達到6.52%,這種威脅正在成為現實。
另外,國際油價上漲也是印度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印度石油消費極度依賴進口。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對印度經濟又將起負面影響。
『柒』 印度經濟發展存在那些問題,急!~
雖然印度經濟面臨較好的內外環境,但由於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從長遠來看,印度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
首先,印度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印度農業占整個國民經濟的25%,農業發展現狀直接影響著整個經濟的發展。印度每年80%的降水集中在6至9月的雨季,而全國60%的種植面積基本依賴自然澆灌,農業生產長期依賴雨季降雨的現狀一時難以得到改變。據印度氣象部門提供的最新氣象資料,本財年的季節性降雨將少於正常年份,預計農業受不良氣候條件影響而減產已成定局。
有專家建議,必須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彌補農業這個不穩定因素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損失。但目前印度一些汽車、消費耐用品和家電公司對銷售前景表現出極大的擔憂,認為旱災和洪災將嚴重削弱農民家庭的購買力。在這種情形下,即使工業和服務業的增長分別達到8%和9%,本財年GDP的增長也只能在6.5%左右。
其次,龐大的財政赤字給經濟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印度政府決心在2004-2005財年把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從4.8%降到4.4%,但輿論普遍認為這個目標很難實現。雖然政府預計該財年的稅收總額將增長25%,但由於印度自實行經濟改革以來的年均稅收增長僅為11.92%,業內人士認為政府高估了稅收,低估了支出。預計本財年財政赤字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很有可能超過5%,其後果是對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另外,它還將導致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排擠私人投資,拖累經濟增長。隨著近日通貨膨脹率達到6.52%,這種威脅正在成為現實。
另外,國際油價上漲也是印度所面臨的一大挑戰。印度石油消費極度依賴進口。如果國際油價繼續上漲,對印度經濟又將起負面影響。
『捌』 印度的經濟整體情況與分布
沿海。。。點狀分布,特別是孟買。然後是恆河經濟帶和加爾各答軟體工業區,以服務業為主
『玖』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