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怎麼樣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Ⅱ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乘方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乘方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08月29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商品批發貿易(許可審批類商品除外)等。
法定代表人:蘇漢廷
成立時間:2000-08-29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11000000745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州南沙區江南路134號
Ⅲ 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金門房地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金門房地產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09月2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在南沙進港路黃山魯林場山腳至白藤窖村地段的兩側地段開發、建設、銷售、出租及管理自建的商品房及配套、設施土地開發、轉讓等。
法定代表人:李睦鄰
成立時間:1992-09-23
注冊資本:648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企作粵穗總字第300851號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作)
公司地址:廣州市南沙區港前大道一號
Ⅳ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怎麼樣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南沙屬於廣州番禺區還是獨立的南沙經濟開發區
南沙是個獨立的區。廣州現在是十區兩市。
十區:白雲、天河、越秀(東山並進來了)、荔灣、黃埔、蘿崗、番禺、南沙、花都、海珠
兩市:增城市、從化市
1990年,廣州分8區4縣,這是經歷史演變而來的行政區域現狀。
廣州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8區1443.6平方公里,4縣5990.8平方公里。現建成城區面積210平方公里,按現代化大都市標准規劃,到2010年,將要擴大到555平方公里左右。
建國初,廣州市為中央直轄市,全市劃分為小區,無轄縣。1953年1月,把番禺縣北部17個鄉、江高鎮、增城縣4個農業社劃歸廣州市郊區管轄。土地面積擴大了90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32萬人。郊區面積的擴大,反映了城市發展中對農業區域的需求和工農業分區建設的思想。
1954年廣州劃歸廣東省領導。市轄東山、中區、白雲、西區、河南、黃埔、北區、珠江、新滘9個區。芳村區建制撤銷,其農村部分8個鄉並入新滘區,其4個鎮劃入河南區。
1959年全省市縣大合並,廣州撤銷黃埔、新滘和白雲3區,另設郊區,廣州轄7區。其時廣州無轄縣,鄰近廣州各縣當時合並情況是:龍門縣並入增城縣;撤銷番禺縣、順德縣,以順德全縣及番禺南部行政區域設立番順縣,番禺縣北部並入花縣;佛岡縣並入從化縣。1960年起,陸續恢復1958年時建制。
1960年,原屬佛山專區的花縣、從化2縣劃歸廣州市領導,建國後,廣州市第一次有了轄縣。是年,市轄區再次調整,撤銷郊區,原屬郊區地域劃歸黃埔、芳村、江村、竹料4個人民公社管轄,同年7月,改為黃埔、芳村、江村3個區;原河南、珠江2區合並為海珠區;原西區、中區合並為荔灣區;原北區改越秀區。廣州市轄7區2縣。
1961年,恢復佛岡縣,從韶關專區轄下劃歸廣州市。
1962年,黃埔、芳村、江襯3個區合並為郊區。
1963年,佛岡縣復劃歸韶關專區。廣州市轄5區(東山、海珠、荔灣、越秀、郊區)、2縣(花縣、從化)。
其後10年,廣州市政區無變動。
1973年恢復黃埔區。市轄6區2縣。
1975年,原屬佛山地區的番禺縣,惠陽地區的增城、龍門2縣,韶關地區的新豐縣劃歸廣州市領導。廣州市轄6區6縣。
1983年,原屬韶關地區的清遠、佛岡2縣劃歸廣州市領導。廣州市轄6區8縣。
1985年增設天河、芳村2個區。市共轄8區8縣。8區:越秀、東山、海珠、荔灣、天河、芳村、黃埔、郊區;8縣:從化、花縣、增城、番禺、龍門、新豐、清遠、佛岡。
1987年郊區更名為白雲區。
1988年,清遠、佛岡、新豐、龍門4縣劃出。廣州市轄8區4縣。8區:越秀、東山、海珠、荔灣、天河、白雲、黃埔、芳村;4縣:花縣、從化、增城、番禺。
1983年開始,廣州建立了穩定的市帶縣的體制。60年代初,廣州雖有屬縣,但過去把屬縣視作蔬菜和副食品生產基地、安置知識青年基地和備戰備荒基地,缺乏城鄉經濟一體化思想。這時,城市領導農村僅是行政管理方式,城市的中心作用很不完全,城市與周圍縣、鎮的網路關系沒有形成。實行市帶縣後,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則,市對縣的關系,從城鄉分割、城市搞工業農村搞農業,轉變為城市工業擴散到農村,發展橫向經濟聯合,實行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相結合、以經濟聯系為主的聯合服務型的管理體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1987年3月,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加強市帶縣工作,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決定》,指出:「城市和農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城市的建設離不開農村,農村的富裕也離不開城市。要通過搞好市帶縣工作,充分發揮城市中心作用和農村基地作用,大力發展城鄉經濟聯合,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逐步形成城鄉互相支援,協調發展,共同繁榮,城鄉一體化的新格局。」
1987~1989年,全市城鄉聯合辦工業投資7.74億元,實施391項,市對鄉鎮企業實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與措施,包括信貸、稅收、發展外向型經濟、外匯留成等;撥出教育扶貧專款支持貧困山區鎮發展教育。撥專款支持各縣「燎原計劃」示範項目上馬;發動市屬各大專院校幫助縣開發科技成果、培養人才等。這些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推進了廣州市屬縣現代化建設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