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合肥各區域經濟發展

合肥各區域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8 08:40:38

Ⅰ 合肥有哪些支柱產業

合肥市的比較優勢主要在製造加工業。目前,已經形成了汽車及工程機械、家用電器、化工及新型建材三大支柱產業。2008年,三大支柱產業完成產值佔全市工業比重的62.31%,拉動全市工業增幅16.7%。
三大支柱產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分別為:汽車及工程機械佔26.2%,家用電器佔18.1%,化工及新型建材佔17.9%。
貢獻有以下內容:
1.合肥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提高
2.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拉開序幕
3.工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區域主導產業優勢進一步強化
4.經濟增長穩定性增強,工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施主:您是否滿意呀!

Ⅱ 石家莊,太原,西安,武漢,合肥哪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好哪個更有前途

武漢和石家莊吧 太原發展比較慢,西安主要以教育為主 旅遊業,發展還可以吧 石家莊靠北京 也是一個樞紐地帶 經濟比較好 武漢河道多 以運輸業為主

Ⅲ 合肥即將建設一所新醫院,用地多少呢投資多少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大城市積極建設發展,經濟發展非常的快速,經濟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我國的眾多城市的發展中,合肥的發展備受大家的關注,如今合肥晉升為新一線城市,雖然它的經濟總量不是非常的出眾,但是經濟增速在國內是名列前茅,所以合肥一直在積極建設發展當中。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的建設,將帶動周圍區域商業圈的發展,促進周圍區域經濟的發展。待該醫院建成後,將成為肥西最大的醫院,緩解肥西區域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為肥西區域提供優質的醫療資源,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一種安全保障。同時該醫院的建設有利於促進合肥兒科醫療水平的提升。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的建設呢?

Ⅳ 石家莊,太原,西安,武漢,合肥哪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好哪個更有...

第一肯定是武漢了,九省通衢,中部重鎮,現在和未來的城市競爭力肯定最強;其他我覺得是合肥,也是新興的快速發展的中部城市,再次是西安啦,連接西部的橋頭堡,一座文明的古城,也是未來西部發展的重點區域,最後只能排石家莊,還有太原了。石家莊的位置有點尷尬,太原就不說了,一座以能源匯聚中心的城市,潛力一般,發展一般,這個城市很少有外省的人,幾乎都是省內的。個人拙見啊!

Ⅳ 在合肥地區可以種植什麼經濟型作物

種金銀花吧

求採納

Ⅵ 安徽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安徽的地理位置看上去不東不西地跨南北是個居中的位子,但實際上安徽是從南到北劃分了三個不同的地理經濟單元,一個是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此地以阜陽為中心,是傳統的中原地區,面積很大,一直以來以農業為經濟發展的重心,計劃生育做的不是很好,是勞務輸出的重要地區,但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占安徽省GDP的比重很低。一個是淮河和長江之間的江淮地區,此地以合肥為中心,積聚了安徽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但合肥有其先天不足便是它是建國後由一個小縣城發展而來的,直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總量才超過省內的蕪湖,現在雖說是安徽的經濟重心,卻是靠舉全省之力硬拉上來的,安徽大量的資源被用來投資合肥薄弱的基建了,自然其他產業發展就被拉了後腿。一個是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而且面積狹小,但自古以來便是富庶之區,在安徽GDP中佔了很重要的比重,此處以蕪湖為中心,但因離南京太近,經濟文化上和南京走的更近,有個說法叫白天看合肥,晚上看南京。三個地區形成了三個完全不同的發展思路,整個安徽的經濟建設就被自然肢解如同散沙。而三個地理單元實際上形成了三種不同地域文化,單從口音上講皖北地區更接近河南,江淮地區則是江淮官話,皖南地區主要是徽語有些地方甚至更接近吳語,這完全就是三個不同的族群,文化上其實沒太多認同感,皖北學生到皖南來剛開始都很不適應。合肥和蕪湖長期以來都在撕逼,互相看不慣,蕪湖一直認為自己省會的位置被合肥搶了,要造反,合肥則是要鎮壓。( 建國以後以曾希聖為書記的安徽省委就沒有考慮過安慶當省會了,但是在蕪湖和合肥當中糾結了好久,比較傾向選蕪湖當省會,並向中央打了報告。1958年太祖到安徽視察,給曾希聖一封信上寫:「 沿途一望,生氣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但不要驕傲,以為如何?合肥不錯,為皖之中,是否要搬蕪湖呢?從長考慮,比較適宜,以為如何? 」由此定下了合肥的省會地位。所以說蕪湖人一直認為合肥搶了蕪湖的省會)。 實際上這從側面反映了合肥對皖南等長期以來經濟發達地區的控制力之薄弱。從交通來說自從鐵路發明之後,水運的地位便大大降低,除了極大宗貨物還靠水運外大部分運輸都依靠鐵路完成,由此位置偏西南處於鐵路交通末端的老省會安慶越來越難以成為省會。而安徽鐵路運輸之糟糕是難以想像的,京廣,京九,隴海,滬昆等干線鐵路要麼繞開了安徽要麼擦著安徽過,並未將省內的幾個重要城市串聯起來,鐵路主要是依靠淮南鐵路,皖贛鐵路,寧蕪鐵路,這幾條鐵路還並未連在一起,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蕪湖長江大橋修通之後安徽南北鐵路才連為一體,只到現在安徽大部分鐵路還未進行電氣化改造,路上跑的是東風機車,運力非常緊張,實質上安徽一個地處南北交界過渡的地區成為了中國鐵路交通的支線末梢地區,這極大的制約了安徽經濟的發展。【來源:網路】

Ⅶ 合肥分哪幾個區

截止2019年10月,合肥市共有九個區,市轄四個區和五個經濟管理區。

市轄四個區是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五個經濟管理區分別是: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濱湖新區、合肥政務文化新區。

(7)合肥各區域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合肥一個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全省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合肥的歷史可追溯至兩千多年前,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而聞名。

地處長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區中部,江淮分水嶺南側,巢湖之濱,淝水穿流而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之稱。合肥市於2010年正式進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

合肥市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並賦予縣級管理許可權: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濱湖新區、合肥政務文化新區。

自然氣候

合肥位於江淮之間,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7℃,降雨量900~11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合肥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常導致天氣時晴時雨,乍暖乍寒,復雜多變。

夏季:季節最長,天氣炎熱,雨量集中,降水強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節。秋季:季節最短,氣溫下降快,晴好天氣多。冬季:天氣較寒冷,雨雪天氣少,晴朗天氣多。

Ⅷ 合肥也算長三角經濟區嗎它離長三角最西邊的南京也很遠的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簡抄稱: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位於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根據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規劃范圍正式定為蘇浙皖滬三省一市全部區域。 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

Ⅸ 合肥政務區屬於什麼區

合肥政務區是從經濟上來劃分的獨立區域,行政上隸屬於蜀山區

閱讀全文

與合肥各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