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8 05:30:55

『壹』 如何做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只要以空含槐長遠經濟和角度出發,利用當地的特點因地制宜,注重生態及資源的循環再使用,對於再生資源多使老禪用,對於不可再生資源要節約使用,提高斗友地方宣傳從而整體提升當地群眾的環保意識,把經濟中不理性部分做足做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在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兩者可以相互促進,環境好、人的精神面貌佳更容易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貳』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

『叄』 先發展經濟還是先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環境與發展的核心問題。講述環境與經濟的關系的發展歷史,並非要求學生記憶,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努力,繼承、批判和創新。同時,要使學生具有一個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必然來自一個過程。

就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言,以下結論可能是最終的目標:

1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 經濟發展對於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3 人類活動、包括經濟對於環境的改變,必將反過來影響到經濟發展和人類本身。

4 明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一核心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便於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國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態度和政策。

5 保護環境並非要使環境恢復到完全天然的狀態,而是要將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改變,保持在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

將這些結論性的知識簡單地提供給學生是容易的,但是要將這些結論性的知識及其所包涵的思想、意識變成學生自己頭腦中具有深刻印象的知識積累,並且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則是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和精心設計。

探究性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全面素質培養和知識積累的非常有效的途徑。以下關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探討,力圖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通過一個過程,來探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回頁首

一、發達國家的噩夢

18世紀初的工業革命,大大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使人類進入了機器大生產的工業時代。到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科技和商品經濟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類征服了海洋,大規模地開采礦產、石油、砍伐森林、開墾草原。200多年的工業革命,人類社會的發展超過了以往幾千年的農業歷史時期。世界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經濟都獲得了高速巨大的發展。

然而,工業時代人類因為不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和大規模地污染環境所付出的代價也是前所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終以各種形式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帶來嚴重的危害。能源危機和各種環境公害事件出現在人們面前,影響深遠。尤其是公害事件,更是令人觸目驚心!

在日本,1953年—1961年,在九州南部熊本縣的水俁鎮,因化肥廠排放的有毒廢水進入海灣,通過食物鏈的富集和傳遞,最終使人體受害,由於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產品,使人體的神經系統受到侵害,數千人得了這種怪病,在長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

幾乎同一時期,日本還曾發生過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其他國家也都深受環境公害的折磨。

『肆』 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

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對我們協調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綠色發展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從本質上講就是把資源消耗強度、生態系統狀態等環境要素作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將二者看作互為關聯的一個整體。

(4)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方面獲得了新認識、走出了新路子。

綠色發展打破了環境保護末端治理的單一模式,實施前端保護、過程嚴控、污染嚴懲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能夠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發展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文化,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伍』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5)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陸』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經濟發展依賴環境為基礎。環境問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也必然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

(6)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

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

「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柒』 家鄉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什麼關系

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環境構建一個和諧社會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要在發展中保護好環境就要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黨的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央首次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的一項戰略任務。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含義是什麼?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反過來,良好的環境也會促進生產,改善生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以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遵循自然規律為准則,以綠色科技為動力,倡導環境文化和生態文明,構建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是必不可少。雖然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問題,但無可否認,我們身邊天不再藍,水不再綠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經濟發達的重工業區。難道發展一定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么,如何才能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為此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以「環保」為主題,實地走訪了新昌嵊州兩地,詳細了解了當地近年來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同建綠色和諧家園,共享清澈碧水藍天的口號」。

嵊州是我的家鄉,自古就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之美譽,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聖王羲之晚年隱居卒葬於此,謝靈運、李白、杜甫、白居易、朱熹、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多次來嵊游歷。嵊州還是著名人口理論家馬寅初、革命音樂家任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圍棋國手馬曉春等名家名人的故鄉,中華世紀壇40位文化名人嵊州佔了兩位--王羲之和馬寅初。嵊州是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的發源地,是著名的"越劇之鄉"、"領帶之鄉"、"圍棋之鄉"、"竹編之鄉"和"茶葉之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7月17日下午,我們實踐小分隊順利抵達了嵊州,隔了好幾個月再回嵊州,倍感親切,稍作休息,我們前往市發展計劃局了解情況。從領導口中我們知道隨著近幾年嵊州發展的加快,面臨著一系列的環保問題,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曹娥江污染問題,因上游新昌江的水質污染導致嵊州靠近新昌的部分村莊環境惡化,並一度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第二天我們來到嵊州較為著名的百丈飛瀑景區.進入景區,滿眼盡是蔥翠,身旁就是潺潺流水,沿著山間小徑拾階而上,別有一番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忽見一簾幽水自天而降,層疊而下,在陽光照耀下飛灑出一片旖旎的光暈。景區內環境清幽,遊客較少,恍如人間仙境。下午我們來到王羲之墓。王羲之墓於1984年重修,圓形,朝南,墓碑刻「晉王右軍墓」。另有墓道及古牌坊一座。在欣賞嵊州景區優美的環境的同時,我們重點關注景區環境及對於環境的保護,在百丈飛瀑就見到了天然的竹簍垃圾筐,我們還在景點內進行了你丟我撿的活動。

第三天,我們又來到新昌大佛寺進行萬人簽名活動。大佛寺群山環抱,奇岩突兀,亭台樓閣環布,古樹修篁,故大佛寺又有「石城古剎」之稱。寺內依山崖開鑿30年的石彌勒佛像,南朝文學家劉勰譽之為「不世之寶,無等之業,曠代之鴻作」,後世稱之為「江南第一大佛」。沿途有鋸解岩、譽為「江南敦煌石窟」的千佛岩、放生池、隱岳洞、晉曇光舍利塔、隋智者大師法塔、朱子亭(朱熹於此著書立說)、朱梅、硅化石,石門幽谷、磨崖石刻等景觀。我們在風景秀麗的大佛寺山門處擺開陣勢,拉開有「同建綠色和諧家園,共享清澈碧水藍天」的宣傳橫幅,並請遊客們在橫幅上簽字。遊客們知道我們的活動後都十分支持,主動前來簽名,為宣傳環保出一分力。經過一天的活動橫幅上密密麻麻的簽滿了熱心環保群眾的名字,我們都十分有成就感。

第四天我們上午參觀浙江綠環粉體工程有限公司,參觀廢舊輪胎粉碎合成體育跑道生產線,下午參觀華發科技生態公司,參觀用玉米澱粉為材料生產塑料製品生產線。浙江綠環橡膠粉體工程有限公司是集橡膠專業設備製造、膠粉改性及橡膠製品生產為一體的高科技股份企業。公司多項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並列入國家環保產業化國債項目和國家火炬計劃,獲得國家科技型創新基金支持,並榮獲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我們走進車間看到了建成年產一百萬平方米預制型橡膠運動地面生產線。雖然設備看上去不怎麼先進,但利用廢舊輪胎生產預制型橡膠運動地面的技術卻是極為先進的。眾所周知過去處理黑色橡膠垃圾只能用回收再生產的方式,不僅原料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也極為有限。而綠環卻做到了可以將廢舊橡膠原料用來生產塑膠跑道大大增加了產品附加值和原料利用率,有效地減少了黑色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下午我們來到浙江華發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業研究、生產、銷售生物質降解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它將玉米、木薯澱粉進行改性,與PLA、PHBV、PCL等脂肪材料共混,通過偶聯、聚合等反應,採用獨特工藝,製得生物質將解材料製品。在石油資源日益緊缺、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嚴峻形勢下的今天,華發技生態公司開發更優秀的生物質產品來緩解地球環境壓力和替代石油副產品資源。以玉米澱粉為材料生產塑料替代品,盡管這樣的成本比過去的塑料製品高,但它的環保貢獻卻遠遠超過高出的成本。

7月21日是我們實踐的最後一天,這一天我們參觀了位於仙岩鎮的嵊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嵊新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嵊州、新昌兩市縣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屬國家重點急需項目,它承擔著嵊州、新昌兩市縣企業排放的生產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的任務。污水廠對污水的處理主要靠活性污泥的生化處理,而這活性污泥的接種馴化都有一定的技術要求。且由於曹娥江屬於內河水系,規劃為寧波地區水源地,有機物含量排放標准遠遠高於周邊地區,使得污水處理難上加難。但我們還是欣慰的看到污水從剛進廠時的烏黑發臭直至出廠時的清澈透明。烈日下,污水經過一道道工序從預處理池,旋渦室除泥,沉澱池到氧化池,漸漸恢復了水的原貌。

經過五天的實踐,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要保護環境,又要發展經濟,就需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當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應突出解決六大關鍵問題:一是大力倡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倫理價值觀念。 理直氣壯地宣傳我國傳統文化中那些優秀的環境倫理觀,反對不符合國情、大肆鋪張浪費的思想觀念。要運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發展觀,使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滲透到一切社會管理工作之中。二是建立健全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決策體系。 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發展狀態,要創造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特別是建立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三是建立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具體體現。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在產業和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化設計與改造,努力實現廢物的循環利用,實行環境標識、環境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繼續開展綠色創建」試點示範活動。四是積極倡導環境友好的消費方式。 大力倡導適度消費、公平消費和綠色消費。通過環境友好的消費選擇帶動環境友好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同時,通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改進,不斷降低環境友好產品的成本,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生產之間的良性互動。五是大力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 立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應用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形成資源消耗少、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廢棄物排放少的生產和消費體系,使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和利用能夠控制在生態環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圍之內。六是不斷培育環境友好的文化氛圍。 樹立尊重自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通過教育、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支持和協助,使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奉行的價值觀。

而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應該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刻不容緩,時刻關注環保,宣傳環保,無條件支持政府的環保工作。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行為,是每個公民應有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假如所有人都能「同建綠色和諧家園」,那麼我們一定也可以「共享清澈碧水藍天」。

『捌』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哪個更重要

但是從長期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不一定是矛盾的。環境的改善可能有助於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則能為環境保護提供資金和技術。 當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口之間的矛盾被認為是普遍存在的,但人們又注意到世界經濟發展中一些奇特的現象:從宏觀上看,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既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又保持了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既能在相對長的時間內實現經濟的持續繁榮,又能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而這一切都是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所難以解釋的。從微觀上看,不少經濟增長來源於新的「思想」或新的「配方」的發現,以及事物由低價值組合向高價值組合的轉型。這表明是思想技術在推動某種新的經濟增長,而這種新的經濟增長依賴的主要不是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而是智力、資訊、管理等軟資源。因此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非常小。

『玖』 經濟發展優先 與 環境保護優先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環境與發展的核心問題。講述環境與經濟的關系的發展歷史,並非要求學生記憶,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明白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努力,繼承、批判和創新。同時,要使學生具有一個全面的和深刻的認識,必然來自一個過程。 就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而言,以下結論可能是最終的目標:
1 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2 經濟發展對於環境的改變是不可避免的。
3 人類活動、包括經濟對於環境的改變,必將反過來影響到經濟發展和人類本身。
4 明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這一核心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正確認識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以便於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性,理解我國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的態度和政策。
5 保護環境並非睜頌要使環境恢復到完全天然的狀態,而是要將經濟發展對環境的改變,保持在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
但是我個人比較偏向於環境保護優先。現今的發展經驗已經證明,先經濟後環境的發展模式,是十分低效率的,我們以環境破壞換來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發展,低端的發展。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製造一個1美元的玩具出口國外,排放污水污染本國環境,我們還要拿出100美元的費用來治理亮並。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是遠大於我們經濟發展所得到的GDP的。

發展固然重要,但是決不能以犧牲環境保護為代價,更不能犧牲人民群眾敬早跡的生命健康,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應該更加註重生態方面的內容。
片面過度的發展經濟不重視環境的保護,就會導致一系列環境事件的發生。例如:1952英國倫敦的煙霧事件,由於工廠大量排放廢氣,導致在兩個月內有8000多人相繼死亡;又例如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嚴重的環境污染,導致大量平民患上畸形疾病。相應在日本,上世紀五十年代,由於過度發展工業導致污染嚴重,有機汞直接排入河水中,引發水俁病,導致大量平民死亡。這些血的案例,都在警示我們。
現今的我們,每天面對著霧霾,酸雨,光化學煙霧、水污染等等,又是否在走這些發達國家的老路呢?
根據《環境保護法》也知道,環境法中明確規定了「保護優先」的原則,前幾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剛剛閉幕,此次全會更是又一次著重提到,要加大生態環境的建設。還人民群眾一個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生活環境。也就是說,當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產生不可調和矛盾的時候,發生沖突的時候,要把環境放在優先的地位,寧可犧牲一些經濟發展也要保護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往往還能促進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它首先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於良好生態環境的要求,同時還可以促進相應旅遊服務行業的興起,以及一些低端產業的升級轉型。

『拾』 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存的例子嗎

1. 被評為首屆「中國十佳綠色新聞人物」的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吳子俊告訴記者,「只有堅持生態環境優先的理念,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才能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2. 麗江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景區等多項殊榮,被國際旅遊組織譽為「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小城市」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個小城市」談哪灶之一。同時,它向人們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麗江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獨特的人文表象,還在於麗江保存完備的生態環境,以及其一流的自然景觀。居長江上游的麗江,今天的植被覆蓋緩辯面積達74.5%,是雲南省第二大林區,被稱為「長江上游最後一道綠色堡壘」,這一方面取決於麗江良好的含扮自然生態,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歸功於這里的人民對於環境的保護,不能不歸功於人們環保意識的傳承。現在到麗江市,看到街上來往的人群手裡提的肯定是紙袋,這不能不說是一道捍衛環保亮麗的風景線。
樓主,這是我收集到的。。望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