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石油暴漲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1.較高的油價最終要傳導到原材料和消費價格環節,進而影響投資、消費等經濟活動。油價上漲必然引起燃料和某些工業原材料價格的上漲,燃料價格的上揚導致企業運輸成本的增加,由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運輸成本的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必然提高,而企業的生產規模並未發生變化,投資增加而規模不變,這實際就是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下降,假定在價格傳導機制暢通的情況下,消費品生產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在消費品的價格彈性系數一般都小於1的情況下,消費品生產企業只能通過增加商品價格來提高效益,而商品價格的上漲又將導致有效 需求的減少,需求的減少又使得企業必須縮減生產規模來適應市場,企業規模的縮小使得單位產品的成本又會增加,企業為了經濟效益只能加價,這就使得投資和消費陷人一個逐漸縮小的惡性循環。總之,油價的不斷上漲,會導致投資和消費的減少,從需求角度分析,投資和消費是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油價上漲導致投資和消費的減少必將拖累我國GDP的增長。
2.世界油價上漲幅度越大,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效應也越大,對實際經濟的損害也越大。但我們應注意到:在世界油價大幅上漲時,勞動力價格相對能源而言將變得便宜,短期內在勞動力資源可以自由流動的條件下,這將促使生產過程中出現勞動力與能源投入之間的替代效應。在許多本應需要能源投入的生產過程中能源投入由勞動力投入替代了。這種替代效應意味著原來屬於中間投入的部分價值轉變為勞動者報酬,而勞動者報酬是GDP的構成部分,實際上相對增加了GDP。這種替代效應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世界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沖擊。
⑵ 用經濟學知識解釋為什麼中國石油價格不能無限制下降
這哪是經濟學知識能解釋的了的,這就不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
⑶ 如果國際原油價格持續走低,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有問利弊
中國是石油進口國,而且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絕對是利大於弊,而且是遠遠大於弊的事情。
⑷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石油巨虧近300億將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石油一直是我國石油產業的巨頭,而且也在我國經濟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次新冠疫情爆發,我國及時採取了各項措施抗擊疫情,這些措施也包括著停工,停產等措施全國的經濟都有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於石油產業來講,由於疫情爆發,出行的車輛大大減少,當然也會影響到人們對石油的購買力。由於人們對石油需求量嚴重的減少,也導致了中國石油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虧損,油價也在最近形成了大幅下跌的狀況。
我們也相信隨著企業的好轉,以及新冠病毒疫情的結束,我國的經濟也講出現不斷的好轉,包括石油企業在內的多項企業也都面臨著經濟的復甦。每個人只要都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為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盡自己的一份力,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奮斗。也將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經濟肯定會回到原先平穩增長的狀態。
⑸ 油價的變動對我國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
油價的變動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油價處於中低位置,有利於合成革、改性塑料、塗料、電子化學品等偏消費端的子行業;緩解成本壓力、釋放收益彈性和刺激需求。
國際油價的變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既取決於國際油價和國內油價之間的傳導機制,又取決於國內經濟運行的各種結構性因素。
分析國際油價變動對我國經濟運行的影響,必須了解國內油價決定方式的演變和進口石油對於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性,研究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變動之間的關系,探明國際油價變動對經濟運行影響的機理。
(5)石油價格怎麼影響中國經濟擴展閱讀:
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確立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後,國際市場油價發生了急劇變化。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石油需求減弱,導致石油價格出現大幅度下降。
1999年隨著亞洲經濟的復甦,世界經濟增長加快,特別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限產保價政策的實施,從當年4月份開始,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又出現了持續大幅度上漲的局面。
1999年11月和2000年2月國家先後兩次調整了國內成品油中准價格,但是其變化幅度遠遠小於國際市場價格的變化幅度。
⑹ 石油價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
油價上漲的影響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對世界經濟造成了較大影響。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指出,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桶並持續一年,世界經濟增長率就會減少0.5個百分點,其中發展中國家減少0.75個百分點。
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個方面:直接影響表現為外匯支出增加、凈出口減少,進而降低GDP增長率,並拉動物價上漲。間接影響主要表現為產品出口面臨著下降的潛在危險:一是以石油為主要燃料、原料的產品,因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產品競爭力下降,從而使出口面臨下降的潛在危險。二是出口對象國因油價上漲使國際收支出現困難,進而降低其進口能力。
國際油價上漲也將對我國能源政策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表現為:
高油價促使人們在可替代能源中進行選擇,由於消費剛性作用,潔凈煤、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選擇的品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但能源結構的跳躍式發展勢必增加能源供應系統成本。
由於石油價格處於高水平,石油消費者必然採取措施節約和替代石油,對促進提高能源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具有積極作用。
高油價促使世界各國進一步增強對石油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因此我國石油公司「走出去」的競爭環境將更加激烈,經營風險增加,成本上升。
高油價使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大大增加了儲備成本。油價每上漲10美元/桶,儲備油采購支出就可能增加上億美元,目前40多美元/桶的油價顯然遠遠高於一般的價格預期,為我國增加石油儲備帶來了一定困難。
多管齊下積極應對
面對國際油價上漲,我們應採取多方面措施積極應對:
一、提高石油利用效率,節約石油資源;大力開發、推廣石油替代能源,降低國民經濟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二、加強國內石油勘探開發,增加國內石油供應,減少對國際石油的依賴程度。
三、多元化進口石油,降低由於地區局勢造成的油價波動。
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力爭掌握更多的國際油氣資源,提高抵禦高油價風險能力。
五、多方式進口石油,兼顧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穩定進口石油價格。
六、建立國內石油期貨市場,參與國際石油期貨交易,提高在國際石油定價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七、加快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和石油安全應急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商業儲備,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八、加快石油工業體制改革,逐步建設石油市場體系,逐步形成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
⑺ 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國內經濟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隨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凈進口國,以及國內原油期貨的漸行漸近,有關「石油人民幣」的討論不斷升溫。同時為了盡量規避國際原油貿易中的外匯風險,中國必須積極投入到國際貨幣體系之中,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推行「石油人民幣」提供平台。
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不斷攀升,以及美元持續走弱而引起油價上漲,國內外關於「石油人民幣」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全球與歐洲預測快訊》認同全球「去美國化」趨勢,並宣告石油美元的終結和「石油人民幣」的冉冉升起。墨西哥《每日報》也在文章《世界「去美國化」:從石油美元到「石油人民幣」》里稱,中國為即將到來的從石油美元時代過渡到「石油人民幣」時代做好准備。
美元作為石油貿易的標價和結算貨幣有近40年的歷史,石油美元體系具有一套完整的迴流機制。產油國可以用以石油兌換的美元迴流至美國國債市場,而這些債券收益一般用於投資石油資源國的基礎建設和軍備采購。這一體系將國際市場上的美元游資沉澱在石油貿易中,進而減小各國貨幣間的摩擦強度。
然而近年來,美國接連推出量化寬松政策,致使美元匯率持續走弱,直接推高了以美元標價的大宗商品交易,特別是國際原油價格。在這一背景下,尋求另一種可以替代美元進行大宗商品交易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國家的認可和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石油歐元」還是「石油日元」,都沒能撼動美元在國際原油交易中的霸主地位,非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市場還沒有成功的先例。以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程度來看,「石油人民幣」的推行條件尚未成熟。
須知,美國創建石油美元體系時,美元早已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國內又有相對發達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包括有匯率、債券利率、證券和大宗商品等交易市場,石油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也在同步研發上市,完全可以滿足石油美元迴流的要求。我國利率市場化逐步放開等信號有利於推行「石油人民幣」,但國內資本項目還處於管制狀態、金融投資產品相對匱乏等現狀,無法保證產油國用人民幣交易後可以將人民幣高效迴流至國內,加之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這些都為推行「石油人民幣」增加了難度。
雖然推行「石油人民幣」存在較大困難,但隨著我國金融政策不斷放開,利率市場化、上海自貿區等新嘗試,現階段推行「石油人民幣」是內有良機、外有需求。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買家之一,與沙特、伊朗等主要產油國建立了穩定的原油貿易關系。在當前金融全球化及國際貨幣體系不斷調整的進程中,一些產油國政府已經開始要求買家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其結算。不少國家都表示願意接受人民幣結算方式,這種「局部嘗試」的突破或許是打開新局面的鑰匙。
此外,我國有大量工業、農業產品銷往全球,其中就包括與我國有原油貿易往來的國家。因此,在與這些國家進行雙邊貿易往來時,以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是完全有可能的。筆者認為不斷加強人民幣在石油結算中的地位有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而人民幣國際化也有利於增強我國在油價上的話語權,這是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的重要前提之一。
同時隨著俄羅斯石油在中國總石油進口中的佔比不斷增加,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行經濟制裁進一步促成了人民幣在兩國貿易中的使用。同時,原油價格的暴跌導致石油美元18年以來第一次從金融市場中流出,而且如果高盛的預測被證實無誤,截至2018年,石油美元將累計流出近9000億美元。而就在這一切發生之時,中國也正在竭力爭取讓人民幣在亞投行交易結算中占據主導地位,並可能申請亞投行和絲綢基金建立特別金以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貸款。
投資市場--
自古以來石油的爭搶不曾間斷過,石油的儲存量、出口量以及價格的波動也在深深的影響著原油投資市場。經歷了昨晚的非農,大多數投資者可能又遭遇了當頭一棒。現貨原油瀝青昨晚暴跌不止的,可能很多投資者認為這次瀝青原油晚間暴跌是由於晚間非農數據利多美元打壓油價,其實不排除這個因素影響。但是主要還是受美國產油量的影響。
⑻ 石油價格猛承。請簡要分析這事件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如何調整貨幣供給和利率
美元匯價下跌。從2002年4月份以來,美元持續貶值,雖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於長期以來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導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縮水。一些歐佩克國家認為,美元貶值已經導致以美元計價的石油的實際價格下降,已經低於他們堅持的價格底線(25美元)2-3美元。因此,歐佩克國家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早前承諾的「油價連續20日高於28美元時啟動自動增產機制」,轉而傾向於將油價控制在價格帶的上限。
⑼ 石油價格下調對中國有那麼不利的影響
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影響我國通貨膨脹水平 由於我國國內原油價格已經與國際石油市場接軌,因此國內原油價 格水平受到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進而影響我國與石油有關的行 業。目前我國石油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並沒有直接的權重,主要是 通過動力燃料、燃氣等能源消耗類因素影響CPI。因此國際石油價格的 波動並不會直接影響國內CPI 的水平,但會通過影響國內原油價格, 進而對國內燃料、燃氣等石油消耗類行業成本價格造成影響,進而推 動相關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的變動,由於下游消費品價格對上 游工業品價格變動的反應較為敏感,因此上游產品價格的變動必然會 通過產業鏈逐步向下游消費品延伸。當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上漲時,很 容易產生「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從而推動CPI 的上漲,影響我 國通貨膨脹水平。
(二)石油價格波波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隨著我國石油進口量的不斷增加,石油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佔有 一定比重。國際原油價格的急劇上升,意味著我國進口石油的實際購 買力下降,造成我國外匯儲備的減少,使得石油貿易逆差急劇增加, 這對我國的貿易平衡帶來不利影響。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必然會增加 我國與石油有關的出『口產品的成本,制約該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 力。同時,油價上漲使發達國家消費需求下降,降低其進口量,從而 影響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 油價的大幅度波動,直接影響我國的出口貿易,加大與貿易夥伴之 間的貿易不平衡,增加貿易摩擦。而且,由於我國石油進口來源還比 較單一,相當大的一部分原油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在油價大幅攀升、 能源短缺的情況下,將會與美國、日本、西歐等石油消費大國產生資 源爭奪,從而影響正常的貿易關系,惡化我國的貿易環境。
(三)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我國GDP 增長的影響 石油成為我國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投入品,並且是重要的消費品,國 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 增加我國出口產品成本,抑制出口;二是提高了國內消費品價格,抑 制了國內消費;三是導致難以向下游產業轉嫁成本的部分企業,無法 維持正常生產,只能減少生產甚至停產。由於受當前技術條件的限 制,石油與其它產品的替代彈性很低,因此油價上漲將會使生產可能 性曲線和消費可能性曲線向內收縮,即使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 幣政策使經濟恢復到潛在生產能力,與石油漲價前相比,實際GDP 會降低,最終使經濟增長減緩。石油作為主要的能源,其定價權基本為美國控制,使我國成為國際 石油價格的被動接受者。隨著我國對石油進口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石 油價格波動已經影響到中國GDP 的增長,影響到國家經濟安全,在石 油大量依靠進口的情況下,隨著我國石油消費量的不斷增加,油價上 漲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相當大的抑製作用。
(四)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對中國金融安全的影響 隨著國際石油市場的全球化發展,石油金融化趨勢的加強,石油類 金融衍生產品和金融工具的層出不窮,石油價格波動加劇金融市場的 動盪,對一個國家的金融安全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由於目前我國 在國際石油定價中沒有話語權,國內也沒有石油期貨市場。
⑽ 原油價格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