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疫情過後,湖北武漢該如何發展自身經濟
從沒發生疫情之前來看,武漢儼然已經成為二線城市,不少大廠都在那裡有園區,這就直接帶動了武漢的發展以及就業人數,從目前來看,個人認為武漢應從以下幾方面發展自身經濟
1.發展旅遊業
眾所周知,武漢現在從默默無聞的城市,現在已經變成了網紅城市,著名經典有,武漢大學,武漢大學中有中西方結合建築,歷史氛圍濃厚,還有黃鶴樓,黃鶴樓擁有著天下第一樓的稱號,還有東湖生態風景區,還有武漢大橋,在武漢大橋上,展看武漢三鎮風光,還有著曇華林,其中有咖啡館、創意館、漢綉館穿插在50多處百年以上的近代歷史建築中 ,現代與古代相結合,別有著一番韻味,除了這些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楚河大街,漢口江灘,漢口路步行街,武漢海昌極地海洋館,還有這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等等
㈡ GDP萬億有餘,湖北武漢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這么快
中國城市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城市級別。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以外,全國還有廣州、武漢、哈爾濱、沈陽、成都、南京、西安、長春、濟南、杭州、大連、青島、深圳、廈門、寧波1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他們都享有省一級的經濟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對於經濟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還有剩餘的18個省會城市,他們也集中了全省的優勢資源,快速發展經濟也不在話下。
㈢ 求湖北全省經濟著名的城市!以及湖北各發展較快的鄉鎮!
荊州市公安縣,鄉鎮經濟有特色的有章庄鋪鎮(產紫金茶葉的)南平鎮(長壽掛面的發源地)。斗湖堤(公安縣城)車橋廠,知名企業。
採納哦
㈣ 湖北省各城市經濟發展排名情況
地 區 本年累計(單位:億元)
全 省 12831.52
武漢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荊州市 707.81
黃岡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荊門市 600.53
黃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寧市 405.15
隨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潛江市 232.07
天門市 208.99
神農架 9.13
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㈤ 湖北經濟發展較快,那麼它下轄的12個地級市都是幾線城市
湖北省有13個地級行政區,其中12個地級市(武漢為副省級城市),1個自治州;另有4個省直轄縣級單位(分別是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神農架林區),其中三個縣級市,一個林區。本文只分析12個地級市,分別是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1、12個地級市經濟概況2018年湖北的12個地級市中GDP最高的當屬省會武漢市,高達14847億元,同比增速8%,在GDP增速中也是屬於中上游,GDP在2000億以上的城市有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黃岡市四個城市。其餘7個城市GDP都在1000億到2000億之間。
三線城市數量:3個全國三線城市70個,上榜城市3個,是襄陽市、宜昌市、荊州市;四線城市數量:5個全國四線城市90個,湖北上榜5個,分別是:黃岡市、黃石市、孝感市、十堰市、咸寧市;五線城市數量是:3個;全國五線城市128個,湖北上榜3個,分別是鄂州、荊門、隨州。
㈥ 湖北的經濟以工業為主,哪些城市的工業發展水平較為靠前呢
東莞,這一城市的工業水平發展是全國最靠前的,廣東省的GDP有著它卓越的貢獻。
㈦ 湖北省經濟發展情況
根據初步核算的結果,2008年,湖北GDP總量首次過1萬億元,達到11,330.38億元,按可比價格比較,GDP總量居全國第十位,比上年增長13.4%。其中,第一產業1,780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4,963.61億元,增長16.6%;第三產業4,586.77億元,增長12.4%。人均GDP達到18,796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33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0.24億元,增長20.3%,稅收收入537.14億元,增長23.8%。與其他省份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湖北的發展速度屬於中等偏後;同時湖北農業經濟數量大,所佔比重高,屬於農業大省。1979-2007年29年,按絕對數比,2007年GDP總量為1978年的蠢仿60.6倍;根據全國平均物價水平推算,GDP年平均增長率9.3%,增長速度次於重慶、天津等22個省份居23位,低於全國9.8%的平均水平。1978年-2008年,湖北GDP總量在全國的位次在第9位至第13位間輪替,1978年位居全國第10位,1990年第滑改9位,1995年第11位,2004年第13位,2007年第11位,2008年居第10位。根據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1978-2007年30年湖北經濟的年增長率,有9年低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21年高於當年全國平均水平;30年間有15年年增長率低於10%,15年高於10%。GDP總量的發展,1992年突破1千億元,2004年突破5千億元,2008年突破1萬億元。人均GDP的發展,1987年首次突破1千元(全國1987年突破1千元),1998年突破5千元(全國1995年突破5千元),2005年突破1萬元(全國2003年突破1萬元)。2007年,湖北GDP總量(最終核實數)達到9,150.01億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到14.5%,佔全國的比重達到3.3%;其中第一產業1,422.80億元,佔GDP比重15.55%;第二產業3,633.02億元,佔44.75%;第三產業3,632.39億元,佔39.71%;人均GDP為16,064元,次於新疆、山西等15省份居第16位[5]。湖北經濟結構中三次產業的比重(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78年為40.5:42.2:17.3(同期全國為28.2:47.9:23.9);2007年為15.5:44.7:39.7(同期全國為11.1:48.5:40.4),從1978年-2007年經過30年的發展,經濟結構漸漸趨向信檔判於合理,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舊佔有較大比重,第三產業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第一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河南、吉林等12省區居全國第13位;二產業佔GDP比重次於新疆、吉林等20省居21位;三產業佔GDP比重次於天津、湖南等9省份居第10位。按絕對數比較,一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江蘇、湖南等7省居第8位;二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四川、福建等10省居第11位;三產業增加值總量次於遼寧、四川等11省居第12位。
㈧ 簡述一下湖北經濟發展狀況.
武漢可以佔三分之一強;接下來就是宜昌和襄陽,都是發展蠻快的;再往下都差不多了(黃石、荊門、荊州、孝感、黃岡等),還有仙桃、潛江、天門這三個省直管發展的相對來說也還不錯,可能就恩施和神龍架林區那邊相對來說總量小點!
㈨ 湖北神農架的經濟發展經濟概況
2011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5302萬元,同比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4871萬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60100萬元,同比增長13.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0331萬元,同比增長11.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1.4:39.7:48.9調整為10.2:41.4:48.4[6]。人均GDP為19054元。2008年神農架林區全區實現生產總值7.97億元。
人民生活
2008年,全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9164元,同比增長14.4%;農民人均純收入3330元,同比增長16.8%。在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增長的同時,城鄉居民消費也保持增長態勢,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6998元,農民人均消費支出3138元,分別比同期增長12.2%、16.2%。全區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9.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35.9平方米,分別比同期增加0.2平方米、0.6平方米。
2008年,全區在崗職工9129人,同比增長3.9%;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14331萬元,同比增長39.0%;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5698元,同比增長33.8%;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5387元,同比增長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