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海南島經濟發展

海南島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7 18:39:57

『壹』 分析海南島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海南島在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位於大陸東岸受季風控制明顯,緯度低,年均氣溫高,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自然資源及礦產資源都十分豐富,交通便利,適合旅遊業的發展。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這樣可以么?

『貳』 海南島經濟發展的怎麼樣

海南省經濟連續5年穩步較快增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初步形成資源特點明顯、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架構。
* 2000-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5%。
* 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訂單農業"、"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快速發展,農業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長9.2%。
* 現代工業加快發展,五年年均增長15.1%。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醫葯、造紙業正在發展壯大。
* 旅遊業日益興旺,旅遊收入穩步增長,2004年突破100億元。按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培育了亞龍灣、南山、博鰲水城等名牌旅遊景點。
* 海洋業迅速崛起,成為我省具有巨大潛力的經濟增長點。2004年水產品出口總值達到1.3億美元,出口國家和地區達到 20個,20家水產企業獲得了美國HACCP驗證,3家獲得歐盟注冊。

基礎設施
2006-02-24 15:01:02 來源:海南招商網 【字體:大 中 小】

能源
◇電力 全省電力裝機容量179萬千瓦,電網覆蓋全省。
◇管道天然氣 天然氣管網正在形成,東方-洋浦-海口的天然氣管網2003年9月實現輸氣,年供氣24億立方米。5年內,海口市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到80%。
◇水利 灌溉蓄水工程2447條,大型水庫6宗,中型水庫68宗,小型水庫258宗,年供水能力56億立方米。

電信
◇通訊 現有局用交換機容量192萬門,移動交換機容量165萬戶,電話普及率居全國前列。視訊通信、ADSL、VPMN、TPS等通信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信息網路 全省鋪設光纜4.5萬公里,通達99%的鄉鎮,大部分地區實現光纜到公路、到小區、到大樓。電子政務工程實現黨政部門及市縣政府的互聯互通。

交通運輸
◇公路 基本建成以環島高速公路為骨乾的三縱四橫、環島閉合的公路網,其中環島高速公路全長600餘公里。公路密度0.61公里/平方公里。
◇鐵路 粵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跨海鐵路,北起粵西湛江市,與海南省西環鐵路接軌,南達三亞市。
◇海運 現有大小港口2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6個。航線開通長江中下游、沿海各港口及東南亞各國、非洲、歐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航空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和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已開通航線200餘條,通往國內外90多個城市和地區。

『叄』 海南島的自然地理條件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條件:雨熱條件好,自然環境優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熱帶雨林分布廣,生物多樣性豐富。影響:可以耕作不同的經濟作物,促進農業的發展,擁有熱帶雨林等旅遊資源可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肆』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伍』 海南島經濟發展情況

海南省,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相望。海南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中國國土面積最大的省份,同時也是中國海洋面積最大、陸地面積最小的省。全省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5.03萬人,省會為海口市。海南省風景秀麗,氣侯宜人,是中國最重要的熱帶旅遊勝地。 海南島位於我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一隻雪梨,橫卧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綠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人文資源 旅遊資源 歷史名人輩出總的來說海南島的緊急發展很好

『陸』 海南島經濟發展的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

海南島經濟發展的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其實主要就是指他的政策優勢
1.改革開放前,海南是國防前線
2.改革開放後,成立了海南省,海南島經濟特區

『柒』 海南島經濟發展應如何趨利避害

必須未雨碉繆,及早做好充分准備。
海南島擁有目前國內最佳的綜合生態環境,這一點在飽受大氣污染之苦和風雪困擾的島外部分城市居民看來是巨大的優勢。海南省各鄉鎮均符合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准,海口市的空氣質量更是名列全國第二,全島17條主要河流中,62%達到或者優於國家二類標准,近岸海域達到一類和二類標準的合計為55.6%,這在全國沿海地區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干凈。更難能可貴的是海南還擁有國內最宜人的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7度以上,而在長達5個月的時間里(11月到第二年3月),海口、三亞和國內最冷城市的日平均氣溫相差最高達40攝氏度,從冰天雪地的北方到鳥語花香的海南,可以說是最佳的療養和休閑勝地,中國不乏避暑勝地,而懷抱碧海藍天的避寒勝地就只有海南島。我們應該抓住這次雪災的機會,好好宣傳海南的氣候環境優勢,向國人甚至向世界宣傳海南「綠色之島、繁榮之島、和諧之島、文明之島、健康之島」的形象,吸引高端遊客更多涉足寶島。

『捌』 海南的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目前海南主要的支柱產業分為:

旅遊業和房地產業。

海南島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熱帶國土,是我國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的主產區;海南省還管轄著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約占我國海洋總面積的2/3。南海蘊涵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已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達300多億噸,相當於八個大慶油田,天然氣儲量達15萬億立方米。

目前,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三家中國最大的油氣開采和加工企業,都參與了海南省的油氣化工產業開發,其中僅中海油公司的投資總額就超過了100億元人民幣,美國、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和香港地區的一批跨國公司也加入到投資者的行列。眾多國內外大企業集團的參與,使海南油氣化工產業迅速崛起,初步建成了一條以洋浦經濟開發區和東方市為中心的油氣化工產業帶,2007年海南油氣化工產業可望突破300億元人民幣。

『玖』 海南島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海南島發展經濟有如下區位優勢:

一、地理區位優勢

1、南部大島,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意義:大西南出海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2、經濟區位:近傍香港,遙望台灣,內靠珠江三角洲,外鄰東南亞。意義:既有經濟腹地的依託,又受到經濟發達區的輻射和帶動,便於內引外聯,發展經濟。

3.交通區位:靠近東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國際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直到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海運便利)意義:便於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海洋資源優勢

海南省除了海南島外,還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島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國海洋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南海的絕大部分都屬海南省,所轄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的一半,轄區大小島礁600多個,如此廣闊的海城,為海南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9)海南島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區位優勢構成:

區位優勢即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即某一地區在發展經濟方面客觀存在的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

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土地資源是經濟的基礎,決定農牧產品產量的土地資源與影響農牧業的集約程度、技術傳播與市場的距離是區位優勢的主要方面。

工業革命後,新技術和新市場的出現,由工業社會初期的自然資源、勞力、運輸優勢發展到後期的技術、市場、政策、企業關聯等優勢。知識經濟時代的區位優勢不同於傳統的區位優勢。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從理論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為何不一定是窮國,領先國家最有效的是持續發展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因素佔主導地位。人的流動性,尤其是掌握知識、技能的人才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並吸引高科技人員就成為發展經濟、提高區位優勢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海南島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