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煤炭經濟發展

煤炭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7 17:37:32

①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對於經濟的影響

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更快實現小康社會,主要還是經濟

② 長期煤炭價格上漲對今後中國經濟運行有什麼影響

雖然經濟繁榮離不開石油,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卻主要是由煤炭而非石油來驅動,因為中國一次能源總消費中70%是煤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同樣水平的價格上漲,煤炭價格上漲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要大於石油價格上漲2.5至3倍。因此,中國的PPI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主要取決於煤炭價格。

過去5年內,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全國煤炭產量以年均11%的速度遞增,而電力、冶金、建材等三大主要耗煤行業的煤炭消耗增長更快。特別是電力行業,2005年以來,全國新增裝機2.94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增加2.42億千瓦,相應增加煤炭消費7億多噸,去年電力煤炭消耗達到14.3億噸。同期冶金用煤從2.3億噸增加到4.2億噸,建材用煤從2.9億噸增加到3.5億噸。2008年上半年,火電裝機增長12.7%,鋼材增長12.5%,水泥增長8.7%,煤化工產業更是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之勢,以煤為基礎的產業鏈正快速延伸擴展。中國的煤炭危機由煤價上漲和電煤短缺中初見端倪。

中國煤價也已經大幅度上漲。從2003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同優混煤價格從270元/噸左右開始上漲,截至到2008年7月21日,達到1065元/噸。由於煤炭與石油之間的可替代性,國際油價上漲會推動煤炭價格上漲。即使中國煤炭基本自給,國際煤炭上漲至少會加劇國內煤炭價格的上漲預期。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走勢基本反映全球能源供求關系。中國和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都是人口大國,一次能源消耗都以煤為主,加上高速增長的經濟,種種因素都是對未來煤炭需求的有力支撐。與不斷增加的需求相對應的,是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煤炭市場價格也會在將來供求失衡的預期下得到有力支撐。

有專家認為,中國煤炭資源的價值被長期低估,但經過近幾年價格上漲,價值低估狀況得到改善,今年上半年短期快速突現,投機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這麼分析即使有其合理性,也不能指望有短期大幅下行的可能。如果煤炭需求仍然以目前的增長速度,考慮到即將出台的資源稅和環境稅,煤炭價格繼續上行的可能性很大。

理論上說,煤炭不會用完,煤炭資源的稀缺將以價格來體現,價格會上漲,直至有效的能源替代出現。按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實質性影響。反過來,一旦中國出現煤炭短缺而需大量進口,將對國際煤價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煤炭消費已佔全球總量的40%之高。那麼,長期煤炭價格上漲對今後中國經濟運行有什麼影響,短期的能源價格政策對中國長期能源戰略有什麼影響?這是一個能源戰略政策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如果現在把低價煤炭通過鋼鐵等高耗能產品而大量出口,煤炭短缺時再以幾倍高價買回來,我們是不是在為別人白辛苦?目前石油給予我們的教訓應當吸取。今後的國際煤炭市場也不容樂觀,印度也是一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的國家,經濟正以8%的速度增長,也將很快進入高能源需求階段。到2020年,美國可能還有很多煤炭,但會以什麼價格賣給你?如果煤炭短缺真的出現,中國能源安全會受到什麼樣的威脅

③ 煤炭能帶動哪些經濟的發展

煤炭作為我國發展的能源基礎,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是大型煤礦的話版甚至可以帶動權一個城市,山西大同縣就是因為大同煤礦而來的。煤礦會帶動當地運輸業,飲食業,機電檢修等行業。另外煤炭的用途很多人不夠了解,煤化工方面,制衣服、制化肥、酒精等,煉鋼,發電。

④ 煤炭的主要應用價值,及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的影響

煤炭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根據其使用目的總結為兩大主要用途:(1)動力煤,(2)煉焦煤。
我國動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動力煤
1) 發電用煤:我國約1/3 以上的煤用來發電,目前平均發電耗煤為標准煤370g/(kW·h)左右。電廠利用煤的熱值,把熱能轉變為電能。 2) 蒸汽機車用煤:占動力用煤2%左右,蒸汽機車鍋爐平均耗煤指標為100kg/(萬噸·km)左右。 3) 建材用煤:約占動力用煤的1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為玻璃、磚、瓦等。 4) 一般工業鍋爐用煤:除熱電廠及大型供熱鍋爐外,一般企業及取暖用的工業鍋爐型號繁多,數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約占動力煤的30%。 5) 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數量也較大,約占燃料用煤的20%。 6) 冶金用動力煤:冶金用動力煤主要為燒結和高爐噴吹用無煙煤,其用量不到動力用煤量的1%。
煉焦煤
我國雖然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煉焦煤資源還相對較少,煉焦煤儲量僅占我國煤炭總儲量27.65%。 煉焦煤類包括氣煤(佔13.75%),肥煤(佔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佔4.01%),其它為未分牌號的煤(占 0.55%);非煉焦煤類包括無煙煤(佔10.93%),貧煤(佔5.55 % ), 弱鹼煤(佔1.74%),不繳煤(佔13.8%),長焰煤(佔12.52%),褐煤(佔12.76%),天然焦(佔0.19%),未分牌號的煤(佔13.80%)和牌號不清的煤(佔1.06%)。 煉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煉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溫冶煉而成,一般1.3 噸左右的焦煤才能煉一噸焦炭。焦炭多用於煉鋼,是目前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被喻為鋼鐵工業的「基本食糧」。
中國是焦炭生產大國,也是世界焦炭市場的主要出口國。2003 年,全球焦炭產量是3.9 億噸,中國焦炭產量達到1.78 億噸,約佔全球總產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國共出口焦煤1475 萬噸,其中出口歐盟458 萬噸,約佔1/3。2004 年,中國共出口焦炭1472 萬噸,相當於全球焦炭貿易總量的56%,國際焦炭市場仍供不應求。2008 年我國焦炭產量總計約32700 萬噸,2009 年1月至9月焦炭產量25276.87萬噸。
在中國
資源概述
中國煤炭資源豐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區均有分布,但分布極不均衡。在中國北方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賀蘭山之間的地區,地理范圍包括煤炭資源量大於1000億噸以上的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河南6省區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國煤炭資源集中分布的地區,其資源量佔全國煤炭資源量的50%左右,佔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量的55%以上。在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主要集中於貴州、雲南、四川三省,這三省煤炭資源量之和為3525.74億噸,佔中國南方煤炭資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資源量也佔中國南方探明保有資源量的90%以上。 2007年度中國能源礦產新增探明資源儲量有較大增加,17種主要礦產新增大型礦產地62處,其中煤炭新探明41處大型礦產地,其中資源儲量超過10億噸的特大型礦產地有14處,凈增查明資源儲量448億噸。中國已經查證的煤炭儲量達到7241.16億噸,其中生產和在建已佔用儲量為1868.22億噸,尚未利用儲量達4538.96億噸。
2006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98,829,61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45%;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709,234,86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3.72%,實現累計利潤總額67,726,662,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5.34%. 2007年1-12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916,447,50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06%。2008年1-10月中國煤炭開采和洗選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155,383,579,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7.81%。
「十一五」期間是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產業轉型的最佳時期。煤炭是中國的基礎能源,在一次能源構成中佔70%左右。「十一五」規劃建議中進一步確立了「煤為基礎、多元發展」的基本方略,為中國煤炭工業的興旺發展奠定了基礎。「十一五」期間需要新建煤礦規模3億噸左右,其中投產2億噸,轉結「十二五」1億噸。中國煤炭工業將繼續保持旺盛的發展趨勢,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中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前景都將非常廣闊。

基本情況
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中華民族賴以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要物質基礎。在已發現的142種礦物中,煤炭佔有特別重要的位量,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煤田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產煤國家之前列。 中國聚煤期的地質時代由老到新主要是:早古生代的早寒武世: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中生代的晚三疊世,早、中侏羅世、晚株羅世—早白堊世和新生代的第三紀。其中以晚石炭世----早二疊世,晚二疊世,早、中侏羅世和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四個聚煤期的聚煤作用最強。中國含煤地層遍布全國,包括元古界、早古牛界、晚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各省(區)都有大小小一、經濟價值不等的煤田。
中國聚煤期及含煤地層的分布在:華北、華南、西北、西南(滇、藏)、東北和台灣六個聚煤區而各有不向。
煤炭儲量分布
省(區) 預測資源量 褐煤 低變質煙煤 氣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貧煤 無煙煤
北京 86.72 - - - - - - - 86.72
天津 44.52 - - 44.52 - - - - -
河北 601.39 9.98 7.24 508.44 30.19 - - - 45.54
山西 3899.18 12.68 53.85 70.42 343.90 508.02 301.89 589.79 2018.63
內蒙古 12250.4 1753.40 9004.00 1079.45 11.02 364.18 0.23 23.96 8.15
遼寧 59.27 6.04 25.35 7.52 1.05 1.63 - 2.15 15.53
吉林 30.03 7.46 11.06 3.68 0.48 0.71 1.88 1.96 2.80
黑龍江 176.13 44.49 8.53 83.33 - 37.65 0.55 1.58 -
上海 - - - - - - - - -
江蘇 50.49 - - 34.71 1.57 6.90 2.022 3.45 1.84
浙江 0.44 - - - 0.44 - - - -
安徽 611.59 - 0.66 370.42 35.00 154.37 33.69 3.56 13.89
福建 25.57 - - - - - 0.09 - 25.48
江西 40.84 - 0.38 1.60 0.83 6.09 2.35 5.52 24.07
山東 405.13 24.67 3.23 220.68 76.50 5.64 - 27.66 46.75
台灣 - - - - - - - - -
河南 919.71 8.82 3.75 86.11 19.20 163.77 87.94 109.29 440.83
湖北 2.04 - - - - - - 0.49 1.55
湖南 45.35
0.15 1.27 2.28 2.06 1.31 1.65 36.63
廣東 9.11 0.41 - - 0.06 0.07 - 0.74 7.83
廣西 17.64 1.69 1.44 - - - 0.44 5.46 8.61
海南 0.01 0.01 - - - - - - -
四川 303.79 14.30 - 4.90 5.71 75.46 55.38 14.78 133.26
貴州 1896.90 - - 5.22 41.40 319.57 133.97 247.27 1149.47
雲南 437.87 19.11 0.67 6.22 3.58 124.00 31.17 125.48 127.64
西藏 8.09 - 0.08 0.08 0.20 0.13 0.14 0.03 7.43
陝西 2031.10 - 523.79 800.15 115.89 111.49 64.45 94.53 320.80
甘肅 1428.87 - 242.49 1172.99 1.63 - 5.72 4.83 1.21
寧夏 1721.11 - 1264.83 84.31 20.73 17.75 24.79 123.52 185.18
青海 380.42 - 143.60 51.86 7.85 33.00 30.34 81.18 32.59
新疆 18037.3 - 12920.0 4754.50 312.60 24.80 25.40 - -
全國 45521.0 1903.06 24215.1 9392.38 1032.11 1957.29 803.75 1468.88 4742.43

發展建議
調整鐵路運力結構
由於運輸瓶頸的影響,運力配置的失調,我國煤炭主產區的煤炭長期以來集中供應到華東、華南相對狹窄的沿海地區,而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省,西南的大部分省區及西部的部分地區由於鐵路運輸的運力分配問題使煤炭供應特別是電煤供應一直比較緊張。因此,應努力調整好鐵路運力結構,加大對煤炭供應緊張、運力短缺地區的鐵路建設投入。
加快大型煤炭企業、煤炭基地建設
我國煤炭行業的集中度還較低,煤炭開采企業過於分散,存在大量個體開採的情況,這一方面導致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煤炭企業的管理難度增大,安全問題令人頭痛;另一方面加劇了煤炭供給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的波動性。煤炭作為一種日趨減少的不可再生資源,國家應當對其開采、使用實施統一管理、統一規劃,而不是放任自流。而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在技術性、安全性、可控性等方面的優勢勿庸置疑,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煤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一方面,對所有不具備安全和科學開采條件的企業堅決關閉,另一方面,由政府牽頭,按照市場運作方式,將大量分散的煤炭開采企業以股份制的方式,組成大型煤炭集團和基地,實行統一開采、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針對此塊精英人才,也是目前我國最稀缺的,目前收納煤炭人才較多的有煤炭英才網,是煤炭行業人才的一個專業性招聘、求職網站。
積極探索煤電聯營的新模式、新途徑
煤炭與電力是密切相連的上下游產業,電力企業煤炭消費量佔全國煤炭消費量的一半以上,煤電聯營模式已經得到了普遍認同。煤炭是我國能源的主體,長期以來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由於資源的布局無法改變,要改變階段性能源供應緊張的情況,必須運用市場機制解決煤電矛盾,推進煤電一體化建設、推進產業融合。煤電聯營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在煤礦所在地建立坑口電廠,改「輸煤」為「輸電」,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提高煤電就地轉化比例,減輕電煤運輸壓力。其次,煤電企業之間還可以簽訂長期煤炭供需協議,進行煤電戰略合作。再次,大型煤炭企業和發電企業之間可以通過相互參股,形成煤電一體化的企業。最後,使煤電企業通過資產重組、聯合上市、兼並收購等多種形式,促進煤電企業的戰略合作。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中國許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低電價、低煤價和高能耗的基礎上,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恰恰反映了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應下決心、下力氣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勢頭,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對高耗能產業和過熱行業在項目許可、土地、環保、信貸投放等方面要收緊口子、抬高門檻。另一方面,盡快改革資源價格形成機制,使資源價格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性和環境成本,使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
加快資源稅費改革,促進煤炭資源的節約
改革我國的資源稅制度,改從量徵收為從價徵收,實行以儲量為基數、與回採率等掛鉤的資源有償使用辦法,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資源獲取的難度,增加了煤炭生產的前期投入和財務成本,使得煤礦不能夠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另一方面,將使煤炭生產企業更加珍惜資源,節約資源,更加科學合理配采,在某種程度上遏制「采肥丟瘦」,盲目增加產量的行為。
加快煤炭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
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成立於2009年7月,致力於推動煤炭市場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建立高度信息化、標准化、開放性的煤炭電子交易平台和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
隨著煤炭產業環境的深刻變化以及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提出「成為領先的全球煤炭產業鏈整合者」的願景,並以「建設煤炭交易和煤炭供應鏈服務標准,優化煤炭產業資源配置,促進產業價值鏈的高效協同,推動煤炭市場體系建設與發展」為使命,明確提出建設成為「煤炭交易與煤炭供應鏈服務平台」的戰略定位。 依託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遠東、越南、印尼、澳大利亞等全球主要煤炭產地,輻射東北亞主要煤炭消費市場,通過集約的交易平台和電子交易系統,提供公開、高效、公信的煤炭現貨交易服務平台,同時通過引進和整合金融、物流等專業服務商,為交易提供信息資訊、倉單質押監管、代墊貨款、結算、庫存管理、代理采購、運輸代理、綜合物流、化驗檢測等綜合一體化的服務解決方案。

⑤ 為什麼煤炭儲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成負相關

煤炭儲量高的地區之前發展較慢,儲量低的是之前開採的過多了,之前發展較快。譬如德國就是在二戰之後快速發展,造成煤炭開采過度,目前儲量較低。我國是儲量高,之前開採的不像歐洲那樣快。

⑥ 造成當前煤炭經濟形勢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王見定李穎伯{摘要}按照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經濟變數是以標量的形式出現的。本文提出:經濟變數實質上是一種矢量。但又不同於物理學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規律。資源的有效配置其實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一種形式。本文以一些實例對經濟矢量合成的法則進行說明,並進一步闡述這一理論在經濟活動中的指導意義。(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一個5噸的混恁土構件;一個缸的發動機、一個底盤、一個車身構成一輛轎車;一個顯像管、一個復雜的線路和一個殼體構成一個精美的電視機;一個美容師半個小時的勞務加上對各種美容美發器械及化妝品的使用,產生了一個時髦的發型;一位外科大夫4個小時的手術以及四個同事的合作、醫療器械和各種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個心臟手術.這些都是經濟矢量合成的事例。混凝土4噸和1噸盤鋼是兩種不同的經濟變數,像這樣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經濟變數,我們定義為經濟矢量。4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構成了一個5噸的混凝土構件,可以看成兩種經濟矢量的合成。它們之間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構件的用途決定的,而且這種比例將隨著生產的發展而變化(當然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如果現在有5噸混凝土和1噸盤鋼,也只能構成5噸的混凝土構件,多生產的1噸混凝土在這一組合中是無用的。這就是經濟矢量的合成法則。這個法則對於不同的經濟矢量之間是不同的。這種經經濟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個經濟矢量中進行。例如一個發動機、二個車身、二個底盤也只能構成一輛轎車,其中的一個車身、一個底盤是多餘的。以上例子已說明了經濟矢量概念是客觀的,也說明經濟矢量是按一定法則合成而產生社會的綜合效益。這種法則在一定時期具有相對穩定性,它取決於合成商品和勞務的質量要求,也取決於屆時的生產水平。通常,我們在經濟學教科書中見到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實際上也可看成是一種經濟矢量合成的實例,有效的含義就在於不進行多餘的生產。當然一種商品和勞務是否是有效的,還取決於價格和周圍的環境。例如:一輛賓士轎車,就它的發動機、底盤、車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設施都是可以說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萬美元的價格,相對一般市民來說,就不能說是完全有效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卻可以看成是一種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環境而言,在經濟發達國家的美國、西歐它可能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也不能超過一定的數量)。而在那些經濟正處在發展中乃至落後的地區,它就不能算是一種資源的有效配置。世界上,任何國家,不管它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面臨著對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對資源的有效配置。資源不同程度的無效開發和無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參考文獻

⑦ 概述煤炭行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3000字左右

煤炭是賦存於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資源,
素有「工業糧食」之稱。我國是能源生產和消費大
國,生產和消費總量逐年增加(見表1)。我國能源
資源一直富煤、缺油、少氣,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
表1我國能源生產、消費總量及構成表
年份能源生產
總量/萬t
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
原煤原油其它
能源消費
總量/萬t
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原煤原油其它
1980 63 735 69.4 23.8 6.8 60 275 72.2 20.7 7.1
1985 85 546 72.8 20.9 6.3 76 682 75.8 17.1 7.1
1990 103 922 74.2 19.0 6.8 98 703 76.2 16.6 7.2
1995 129 034 75.3 16.6 8.1 131 176 74.6 17.5 7.9
2000 128 978 72.0 18.8 10.0 138 553 67.8 23.2 9.1
2001 137 445 71.8 17.0 11.1 143 199 66.7 22.9 10.5
2002 143 810 72.3 16.6 11.1 151 797 66.3 23.4 10.3
2003 163 842 75.1 14.8 10.1 174 990 68.4 22.2 9.4
2004 187 341 76.0 13.4 10.6 203 227 68.0 22.3 9.7
2005 206 068 76.4 12.6 11.0 224 682 68.9 21.0 10.1
2006 221 000 76.9 11.9 11.2 245 669 69.1 20.6 10.3
注:1.電力折算標準的系數根據當年平均發電煤耗計算,其它項
為天然氣和水電;2.能源生產總量和能源消費總量的單位是萬噸標
准煤;3.本表所列數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2][3]。
經濟實力決定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消費結
構。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一次性能源生產和消費
中均佔70%左右(見表1)。2004年6月30日,國務
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能源中長期發展規
劃綱要(2004~2020年)》(草案),確定了「以煤炭為
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和新能源全面發展的新戰
略」。2007年1月國家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中提出:盡管煤炭在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中比重逐年
下降,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
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不會改變。從我國能源資源和能
源安全戰略考慮,在可以預見的幾十年內,我國能源
仍將主要依靠煤炭。
2煤炭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國煤炭行業是集采礦業、能源業、基礎原材料
業特徵於一體的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煤炭產量佔世界的40%
左右。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分別佔一次能源生
產和消費總量的70%左右,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
內,我國仍將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隨著煤炭工
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煤炭用途的擴展,煤炭的戰
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4]。
煤炭行業為發電行業、運輸行業提供強大的能源
保障。長期以來,煤炭運輸占整個鐵路運輸的40%以
收稿日期:2007-04-28;修訂日期:2007-05-10
作者簡介:馬健(1975-),女,黑龍江呼蘭人,中國礦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礦業經濟。
上;煤炭發電機組的增加和火電小時數的增加,直接
對煤炭的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全國發電
機組消耗煤炭已經達到10.54億t,占煤炭生產總量
的67%[1]。
從成本的角度上看,國家在煤炭行業投入比量
從煤炭在價格上相對石油和天然氣有很強的優勢,
同等的發熱量,用煤的成本只相當於用石油的
30%。
相對煤炭豐富的儲量,我國石油儲量嚴重不足,
必須利用國際石油資源彌補國內石油供應的短
缺[5]。從我國的能源供應和安全考慮,既要積極開
發利用國外的能源資源,又要注重開發利用國內的
能源資源。國內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有限,水能和核
能的發展還存在許多制約因素,新能源的開發尚需
時日,煤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專家預測,到
2010年,使用石油、天然氣、的成本將會是煤炭的8
倍甚至更高[6]。依靠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氣來解決
中國能源問題的設想,是不實際的,風險很大。煤炭
相當於石油和天然氣,既具有儲量優勢,又具有成本
優勢,且分布也最廣泛,因此煤炭是我國戰略上最安
全和最可靠的能源。目前,全球煤炭消耗佔世界一次
能源消耗的25%[7]。隨著其它一次能源的枯竭,煤
在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高。
3煤炭作為主要能源不可能被替代
我國能源種類有諸多種,真正起主導作用的仍
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主。它們都是重要的
一次能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相比之下,煤炭資
源十分豐富、位居世界前列,石油次之,而天然氣則
相對匱乏,據國家權威機構報道,我國的石油資源僅
能維持10 a左右。因此,盡管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
增強,節能技術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出現,煤炭在能源
結構中的比重雖然有所下降[8],但在我國仍將高達
70%以上,到2050年也不會低於50%。
另外,同石油、天然氣相比,煤炭除具有儲量優
勢之外,還具有石油、天然氣不可比擬的獨到優越
性。一是隨著煤炭開采技術的進步,煤炭開采成本
將越來越低,具有十分明顯的價格優勢。以蘭州市
場為例,塊煤價格約為250元/t,汽油價格為3 400
元/t,天然氣工業用1.20元/m3,按熱值同比計算,天
然氣價格為煤價的3倍左右;汽油價格為原煤價格
的5倍左右,如果按價格計算,每2 kg煤可產1立方
氣,2 kg煤折價0.5元,工業用天然氣是煤價的2.4
倍,民用氣價是煤價的2.9倍,商業用氣是煤的3.6
倍。相比之下,可十分清晰地看出煤炭是最廉價的
能源,是最有市場競爭力的能源。二是煤炭易於儲
存和運輸,附加成本低,使用面廣。三是隨著節能技
術的進步、節能政策和措施的增強,煤炭的利用率將
大幅度提高。四是隨著潔凈煤技術和煤化工技術的
發展,煤炭將由燃料向原料轉變,煤炭不僅可以和石
油、天然氣一樣清潔使用,而且還可以成為廉價的化
工原料。五是我國石油進口量逐年遞增,而有限的
外匯儲備不可能用於大規模進口原油,只能依靠煤
炭轉化和深加工來實現「以煤代油」。因此,從全國
情況來看,煤炭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工
業亦不是「夕陽工業」,相反,煤炭工業具有廣闊的發
展前景。
4煤炭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
可持續發展戰略旨在促進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
自然(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和諧,即發展是在資源的
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中進行的。煤炭行業的
持續發展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據估計,人類
現在每年燃燒的礦物燃料相當於自然界花100萬a
左右才生產出來的,另據預測地球煤儲量按目前的
消費速度還可以維持200多a,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僅
能使用約33 a和60 a。這就要求煤炭資源的衰竭速
度必須低於其再生速度,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也不能
超越生態環境的承載限度[9]。在人口、資源、環境的
可持續發展鏈條上,人口是核心,環境是條件,資源
是基礎,即只有人口增長適量、資源開發適度、生態
環境適宜的狀態下,才能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
續發展。無論在原始的狩獵社會,還是在農業社會、
工業社會、以及知識經濟社會,資源都是人類不可須
臾或缺的物質基礎,沒有資源的支撐,任何國家和地
區的經濟和社會都不可能有相應的發展。資源還是
構成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物質基礎,沒有自然資源構
不成自然環境,沒有生物資源構不成生態系統,所
以,資源(煤炭資源)理所當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愛護煤炭資源就是愛護人類自己,珍惜煤炭資源就
是珍惜人類的發展前途。
參考文獻:
[1]中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2]中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3]中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4]張紹強,張運章.我國煤炭資源、生產與環境概況[J].環境保
護, 2006,(13): 55-59.
[5]傅志華,包全永,韓鳳芹.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及其與財稅政策
的關系[J].經濟研究參考,2006,(14): 4-15.
[6]舒鵬.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宏觀經濟管理, 2004,
(3): 25-28.
[7]黃淑和.2005年煤炭行業分析報告[R].北京:中國經濟出版
社,2005.
[8]王海山.關於甘肅煤炭工業發展戰略的思考[J].人大研究,
2002,(2):43-45.
[9]王宇波.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條件下的能源危機與應對策略
[J].中國建設動態(陽光能源),2006,(5): 58-61.
·2·煤炭技術第26卷

⑧ 山西煤炭經濟發展這么多年,為什麼依然落後

土生土長呂梁人,太原生活有兩三年。現在座標天津,本科在讀。 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總體感覺一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很多人都奇怪山西坐擁煤炭資源怎麼能不發財。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煤炭賺到的錢沒有放在山西。從新千年到08年之前十年間,煤炭市場大好,號稱黃金十年。也是私營礦主野蠻發育的十年,也就是傳說中的山西煤老闆揚名海內外的十年。但是政府沒有太好的引導,煤炭資源變現後的大量資金並沒有投入山西當地經濟建設中去。 煤老闆的大部分資產成了黃粱一夢或者轉移到了外地。所以那十年,經常見到拉著原煤的大車通過坑坑窪窪的破爛國道,路過一個個窮苦的鄉村開往外地。那十年,山西並沒有通過發展煤炭的深加工發展下游工業,也沒有通過煤炭變現投入基礎建設。黃金十年,山西並沒有存下什麼家底。 08年金融危機以後煤炭價格一路下行。政府才開始主導煤炭企業的整治和兼並重組,大礦吃小礦,國企吃私營。也開始進行發展煤炭的下游產業。比如,鋼,電,鋁,鎂等等。但此時,煤炭價格已經早已沒有太多油水可撈,下游產業,也風光不在。 山西一直想要發展旅遊業。但一直進展不大。 從內因來說,政府沒錢,民間沒錢,缺乏投資,也沒有哪一屆政府能對全省旅遊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分布開發。現在的開發,還是小打小鬧,自成一派。難以在資金,資源,管理,統籌上邊形成合力。 另外一方面。山西的旅遊資源,景點多,景區少,少有集中連片的旅遊系列。開發較為成熟的有五台山一線,晉中平遙古城~喬家大院一線,晉城皇城相府一線。 從外因來說,旅遊經濟要考山西本地難以拉動,何況經濟下行,本地百姓消費能力本就降低,更加難以消費。向外看,最近的也只能利用京津地區。但太原到京津地區三個多小時的高鐵確實有些遠,何況從太原到下面市縣,路途更是不方便。旅遊業,需要政府的統籌規劃和外力投資。 山西的發展,還是應該搭上京津冀的快車,升級轉型本土重工業,發展旅遊業,擺脫資源依賴。 祝,我晉越來越好。 (以上只是從個人觀點討論了對於山西資源和旅遊業的一點看法,多有不當之處,還望指教。)

⑨ 我國的煤炭行業發展前景怎樣

二十一世紀的頭20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國際經驗,這一時期是實現工業化的關鍵時期,也是經濟結構、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的階段。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中國實現經濟翻兩番。在確保中國經濟未來20年發展中,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煤炭資源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資源,煤炭資源的經濟價值將在未來得到不斷提高。

從2007年到2020年,中國將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這14年也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時期。預計未來14年GDP的年均增長速度保持在7.5%,到2020年GDP總量將由櫻絕坦2005年的18萬億元增加到54萬億元,按現行市場匯率計算,摺合6.7萬億美元;人均GDP將由2005年的1700美元提高到4800美元。改革開放以來27年能源消費的彈性系數平均為0.54,今後15年按0.5計算,能源消費年均增長速度按3.75%計算,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將達到38億噸標准煤。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包括煤炭在內的能源需求增長明顯加快,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煤炭行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其發展具有諸多有利因素: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煤炭行業在能源供應中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鞏固了其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地位;國家積極的產業政策保障了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等。

(1)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為煤炭需求持續增長提供了可能

我國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存在較強的正相關性,我國煤炭業的快速發展得益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於經濟增長強勁,一些工業如鋼鐵、電力、化工、汽車以及交通運輸、建築和居民生活等用煤相對較大,引發了煤炭需求量的快速增長,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並且煤炭需求旺盛的勢頭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國際國內多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一個國家能源消耗的多少,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水平、居民的消費結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城市化水平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以發電、鋼鐵、建材、房地產、家用電器迅速發展為代表的重工業化時期。經濟的高速發展、消費結構迅速升級、我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速,為煤炭行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據統計,我國1985-2005年煤炭消費量對國民經濟的平均彈性系數為0.53。「十一五」期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約為7.5-8.5%,年均煤炭消費增長量約為4-4.5%。

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動電力、鋼鐵工業用煤繼續快速增長,建材工業用煤基本維持不變,煤化工產業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相關下遊行業的發展為煤炭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能源基礎地位不可動搖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指出「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煤炭工業是關系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基礎產業」。《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格局是「以煤炭為主體,脊桐以電力為中心」,將煤炭列入國家能源規劃的重要位置。煤炭是確保中國未來20年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資源,其經濟價值將在未來穩步提高。

我國資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擁有宏配絕對的主導地位,它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到60%以上。我國電力燃料的76%、鋼鐵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來至於煤炭。煤炭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3)國家產業政策有利於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在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抑制不合理能源需求的同時,堅決關閉非法和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清理在建項目,控制超能力生產,較好地抑制了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和生產總量的過快增長。《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的。

《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煤炭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即優化煤炭布局,調控煤炭總量,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淘汰資源回收率低、安全隱患大的小煤礦,加快煤炭科技創新,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礦區。

國家不僅確定了煤炭在我國基礎能源的戰略地位,而且指明了煤炭工業發展方向,這將有利於我國煤炭行業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4)技術創新為煤炭行業發展提供動力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煤炭行業帶來了無限生機,隨著煤炭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生產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現代化礦井先後建成投產,大大提升煤炭行業整體生產水平,綜合機械化採煤工藝成為煤炭開采主流。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目前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采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

另外,目前全球面臨能源短缺、資源類產品日益緊缺等問題,因此,未來煤炭在人類社會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其價值也會得到人類的重新認識。

⑩ 如何做好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所謂「供給側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的改革。所謂「結構性改革」是指針對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而推進的改革。本文並不嚴格區分這幾個概念,下面主要使用供給側改革這個詞。供給、需求乃經濟學最重要的概念,現代經濟學的理論大廈就建立在這些概念基礎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總需求由消費、投資和凈出口「三駕馬車」組成。狹義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時期某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商品或勞務;廣義供給是指所有能對經濟發展和經濟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給側」因素或供給側力量,包括經濟活動主體(如企業和個人等)、生產要素(如勞動、資本、土地等資源、企業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級(如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信息化等)、結構變動(如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化等)、制度變革(減管制、減壟斷、減稅收等)等。中國目前的結構性問題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區域結構、要素投入結構、排放結構、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和收入分配結構等六個方面的結構問題。其中,產業結構問題表現在低附加值產業、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產業的比重偏高;區域結構問題表現在人口的區域分布不合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偏低,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公平;要素投入結構問題表現在資源能源、勞動力、資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術、知識、信息等高級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結構問題表現在廢水、廢氣、廢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問題表現在過多依賴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特別是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收入分配結構問題表現在城鄉收入差距、行業收入差距、不同群體收入差距較大。這六個方面的結構性問題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疊加,需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要:一是形成新主體,即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企業、企業家、創業者等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同時要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約束政府的「有形之手」,正確發揮政府的作用;二是培育新動力,即通過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長動力,通過全面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三是發展新產業,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順應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及時淘汰過剩產能和僵屍企業等,讓市場及時出清,避免資源浪費,及時化解經濟泡沫,避免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等。

閱讀全文

與煤炭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