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經濟怎麼靠房地產

發展經濟怎麼靠房地產

發布時間:2020-11-27 16:20:15

Ⅰ 為什麼當年會用房地產帶動中國經濟發展

首先從中國經濟發展起步談起:
一、並不是房地產帶動的中國經濟,真正帶動中國經濟的是私有化。改革開放以前,國家限制了住房標准,因此國有企業和機關只能按照級別來分房,所以住房建設比較慢。其實只要國家放寬限制,各單位自己建房的成本遠低於從房地產商手裡買房成本,同樣可以拉動住房建設。所以開放的結果是房地產市場迅速發展,炒地皮,搞房地產開發的人賺了大錢。然後這些個體老闆的錢流進股市、國有企業改制、私營企業、地下錢庄,隨著中國這個世界大加工廠的高速運轉,出口快速增長,外匯儲備急劇上升,國內物價快速上漲,各種現象……,一直走到現在這步。
二、其實中國發展的道路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時間不會倒轉,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因此談論哪種道路更好,從理論上研究會有一些價值,對今後道路選擇有借鑒作用,但是對普通人而言可能顯得脫離了實際。
三、真正關心發展問題的人士,至少應該關注「中國發展的十大戰略問題」,但十大問題究竟該如何排位,有各種不同版本,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人版本中的按照重要程度排序為:人口問題、意識形態、資源與環境、科技與教育、社會分配、產業發展、軍事與外交、政府職能、法律建設、財政金融。
四、從烏托邦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再到共產主義,沒有絕對正確的社會形態,只有暫時可行的社會形態。

Ⅱ 如何理解房地產業尤其是住宅業是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您好!

汪光燾副市長說,住宅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房地信息》2000年第02期
本刊訊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的這一城市性質決定了它的功能,即「要為黨政軍首腦機關正常開展工作服務,為國家教育、科技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服務,為日益擴大的國際交往服務,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務」。J匕京的城市建設和各項的發展,都必須服從和充分體現這一城市性質和城市功能的要求。而搞好四個服務,就必須要有設施先進、供給能力充足、服務完善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要有滿足北京社會發展需要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設施和各項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各類住宅設施。那麼,北京的房地產業發展如何呢? 北京市副市長汪光熹說,在三次產:業序列當中,房地產業屬於第三產業,住宅業是房地產業的最主要部分,支撐房地產業產值形成的建築業是屬於第二產業。改革開放以來,北京房地產業,特別是房地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截止1998年底,全市共有房地產開發企業585個,年末從業人員達3.5萬人,完成投資377.4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33.8%。1999年以來,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保持了一定發展速度,上半年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35億元,同比增長10.8%
望採納,謝謝

Ⅲ 房地產經濟能帶動實體經濟發展嗎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房地產,更離不開實體經濟,但十幾年來,每每遇提振經濟的契機,實體經濟總是干不贏房地產。大量的「救濟金」流入房地產。雖然房地產的產業鏈非常長,發展房地產刺激經濟的效果非常好,但房地產總歸只是房地產,它不能代表經濟的全部。
但在兩次經濟轉型的機會中,實體經濟總是敗給了房地產。
為什麼房地產總能勝實體經濟一籌呢?
1、房地產能快速實現城鎮化。
中國尚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房地產快速發展有利於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但缺點也十分明顯,房地產快速發展佔用大量土地,大量城郊結合部和農村集體土地被蓋成了房子,糧食安全受到威脅。
2、房地產比實體經濟來錢快。
通過發展房地產,政府手裡的土地能快速變現。但土地的快速開發,使得土地成本逐漸增加,製造業已經無法和房地產爭地,再者,大量資金進入房地產,實體經濟獲得融資的成本也在不斷推高。高企的土地成本、融資成本使得中國產品成本高於國外成本,唯一的優勢只剩下勞動力成本,實際上這點紅利也在逐漸消亡。
3、房地產利潤秒殺實體經濟
這點毋庸諱言,從土地市場、到新房市場、到存量房市場,各方都賺得盆滿缽滿。而實體經濟呢,這幾年的官方數據已經證明一切了。
4、炒房比創業方便多了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創業的前提是在房地產市場上賺取第一桶金。就在此刻,零首付仍然沒有絕跡,「國家的錢不借太可惜了」。現在實體經濟狀況這么差,不賺房地產的錢不就是傻子嗎?即使去創業,也得先在房地產上狠賺一筆。
5、實體企業也開始炒樓
前幾年,有多少耳熟能詳的企業在干實業的同時也在投資房地產呢?五糧液、蘇寧、格力、長虹電器、七匹狼……
6、房地產能讓老百姓自覺把錢逃出來
相比實體經濟,房地產讓老百姓掏錢太容易了,不但是現有資金,未來幾十年的錢也得扔給房地產。這樣一來,老百姓更沒錢購買普通商品了,實體經濟流通性越來越差。

Ⅳ 房地產和國家的經濟關系

我國房地產的開發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額也呈持續上升趨勢,而且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商品房銷售額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一直呈上升趨勢。在當代中國,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國經濟的關系密切,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從總體上說,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處於先導性、基礎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房地產業的上述地位,決定了它在國民經濟中,特別是在推動城市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居住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大的積極作用。從一般意義上說,房地產業與國民經濟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促進的辨證關系。從國民經濟總體的角度考察,房地產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但又不僅僅是局部與整體的簡單關系,而是有著內在的密切聯系的相關性。國民經濟的總體狀況是房地產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宏觀基礎,制約或帶動房地產業的發展程度;另外,房地產業又是國民經濟的新經濟增長點和支柱產業,其發展規模和速度也會制約或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產業的協調。如何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房地產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關鍵,而且也是關繫到宏觀調控中能否實現國民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的重大問題。
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個國家和地區國民經濟中,房地產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房地產業也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首先,房地產業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物質前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房地產是社會一切產業部門不可缺少的物質空間條件,更是構成各個產業部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人口素質的提高、社會全面進步、以及城市經濟和城市現代化都是以房地產業為基礎。這些都顯示出房地產業基礎產業的地位。
第二,房地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則直接或間接地引導和影響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在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處於平均水平之上。據一些發達國家統計,房地產業的產值每增加1個百分點,就能使相關產業的產值增加1.5到2個百分點。在我國,每增加1億元的住宅投資,其他23個相關產業相應增加投入1.479億元,被帶動的直接相關或間接相關較大的產業有60多個。
不僅如此,住宅消費,還能帶動諸如鋼鐵、建材、化工、汽車、交通、家電、裝飾、傢具和文化市場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消費的相應增長,其比率大約是1: 6。

Ⅳ 房地產經濟發展前景怎麼樣

很好啊!有錢就要早點買,自住還是投資都合適,目前市場買早不買晚,等配套齊全之後均價就不合適了。所以房地產經濟發展趨勢很好

Ⅵ 房地產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規律,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由於美國次債危機越演越烈,美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巨大殺傷力,讓國人必須正視房地產泡沫對於經濟的巨大影響。「房地產泡沫」也成為近一段時間內許多專家和學者提到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事實上,處於不同發展周期的房地產泡沫對經濟的發展影響也是不同的,需要加以甄別對待。

根據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四個階段,我們可以將房地產泡沫分成兩種類型,即上行周期的房地產泡沫和下行周期的房地產泡沫。房地產市場繁榮前期和繁榮後期也就是復甦和擴張期稱為房地產的上行周期階段,房地產危機爆發和蕭條階段稱為房地產下行周期階段。對這兩個周期階段的房地產泡沫效應分別進行考察。

一、上行周期房地產泡沫的影響

一是房地產泡沫對居民而言的財富效應。房地產泡沫的財富效應很明顯,在泡沫上升階段,房地產價格持續上升,消費者在短期內可能認為這種上漲只是暫時的,但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會成為消費者的一種信念,即認為自己的財富確實增加了,其邊際消費傾向也隨之提高,消費上升產生的乘數效應又會刺激生產,導致生產增加。由於房價要長期上漲的預期存在,導致了大量居民超前消費,提前支取自己的消費能力來強化住房消費,也會導致消費提前釋放,導致房地產市場畸形繁榮。同時,由於房地產價格上漲很快,遠遠的超出同期生產資料的上漲速度,帶來了其他商品相對於其價格下降的效應,導致消費支出增大。但是這種效應由於比價復歸規律的存在,其他商品價格也將出現持續上漲,可能會導致由於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引發的全面通貨膨脹。

二是房地產泡沫對企業而言的投資引導效應。由於房地產泡沫的財富效應,影響了居民對住房的消費預期和傾向,也就影響了廠商的生產,從而影響了某些產業的產出總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產業結構的變動。在房地產泡沫形成時期,房地產價格呈上升趨勢,通過財富效應的影響,增加了對某些產品的消費,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產出,按照消費者的偏好調整產業結構。因此,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的鋼材、水泥、建材、家裝市場持續繁榮。同時,房地產泡沫會通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來影響企業的投資能力。對於將房地產作為抵押品或直接進行房地產投資、投機的企業來說,在房地產價格上升時,這種資產價格的變化影響到了企業的清償能力以及企業的凈財富,改善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使企業的貸款能力、清償能力上升。一方面,通過企業間資產債務鏈條關系,支持了債務的支付。另一方面,企業信用不斷上升,使其融資費用下降,導致資本成本降低,刺激了企業的投資。

三是房地產泡沫對宏觀經濟而言的強周期效應。房地產泡沫的經濟周期效應分析就是分析房地產泡沫是否會擴大經濟波動幅度還是縮小波動幅度,是強化經濟周期還是削弱經濟周期。假定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上升,開發商所開發的物業抵押價值明顯上升,他預期未來房價會更高,同時銀行也會有相同的預期,把房地產貸款當作優質貸款,使得開發商繼續開發新樓盤時較容易獲得再貸款,又進一步增強了開發商再開發新項目的動機。房地產市場中項目、土地和資金是有限的,這種開發動機最終會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價格上升,這就從供給方面推動房地產泡沫程度不斷加深。同時,消費者預期房價會不斷上升,購置房地產可以獲得較高的資本收益,導致房地產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投機行為,由於房地產供給短期無彈性,在市場中存在大量需求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也在上升,這就從需求方面推動了房地產泡沫程度進一步加深。從供給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存在泡沫時會導致房地產供給增加,由於房地產業具有極高的產業關聯度,房地產供給增加會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擴張。這一系列經濟活動促進了並強化了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可能由此導致經濟過熱。

四是房地產泡沫對資源而言的配置效應。房地產泡沫扭曲了價格信號,形成了不合理的資源配置。社會大量的過剩資本、銀行貸款甚至企業資金被吸引到房地產市場上,會使生產投資相對萎縮,形成「產業空洞化」現象。社會經濟也會呈現出兩個特徵:一方面是名義財富的急劇增長,另一方面是實際生產部門產值的緩慢增長。即資產市場和實際生產市場出現「一熱一冷」現象,過熱的持續過熱,過冷的持續偏冷。20世紀80年代末期,日本房地產泡沫時期大量的銀行貸款轉向了房地產業,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過度投機現象,房地產價格暴漲。日本在這一時期對房地產業的貸款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而對製造業的貸款卻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房地產業過多地吸納了銀行貸款,使得製造業投資增長速度下降,房地產泡沫造成了兩部門間資源的非均衡配置。

二、下行周期房地產泡沫的影響

一是對與居民而言的財富負效應。財富效應就是指消費者的資產凈值變化對於消費者需求的影響。財富效應包括兩方面的影響:當消費者的資產價值增加,其消費能力增加,消費偏好也會增加。反之,資產價值貶值,消費者消費偏好下降,人們花錢謹慎。前者為正財富效應,後者為負財富效應。在整體經濟中,正反饋機理往往擴大了財富效應。負的財富效應出現時,消費需求萎縮,供給大於需求,投資增長受到影響,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其結果是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下降。房地產具有實物資產與虛擬資產的雙重屬性,對於多數居民而言,房地產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消費品,也是一種重要的資產。房地產泡沫破滅會造成居民資產價值的大幅縮水,直接減少居民的財富,住房貸款沒有還完的家庭還有可能出現負資產。

二是對於金融系統而言的風險效應。資本—抵押機制是信貸市場正常運轉的最重要的微觀機制。當貸款已有抵押品做抵押而且企業有貸款限制時,借款數量是由其抵押品的價值決定的。生產性資產的價格下降將對企業的投資產生負面的影響。由於資本—抵押機制的存在,在泡沫形成初期,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會促使信貸市場進一步擴張並形成一個累積的、自我增強的過程。隨著信貸規模的膨脹,銀行體系和經濟系統變得脆弱,當出現一個反向的外部沖擊時(如房地產價格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就會形成反向的累積過程,資產價格急劇下降,銀行資產負債表惡化,信用流量減少,信貸規模迅速萎縮。資產價格下降和總需求下降之間出現惡性循環,即所謂的「金融加速器」。正是由於「金融加速器」的影響,一個小的外部沖擊有可能造成實際產出大幅波動,而房地產市場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由於資本—抵押機制的存在,房地產泡沫通過作用於企業和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對信貸供給和投資需求產生影響,從而對金融系統產生影響,同時在泡沫經濟崩潰時產生的影響具有很強的非對稱性。現在正在美國上演的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佐證。

三是房地產泡沫對資源的錯配導致嚴重後果。房地產價格上升時包括公眾、開發商和金融機構在內的各方的一致預期其上漲,公眾必然把房地產價格升值空間與儲存股票或基金等金融資產進行比較。金融機構在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房按揭貸款時也必然考慮所抵押房地產的未來價值。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各方預期價格都存在一個不斷提升的空間。如當房地產的升值與均衡價格不一致時,就會產生價格泡沫。在泡沫的形成過程中,隨著實體經濟的衰竭,房地產會變成純粹的投機工具,人們會利用資金杠桿加大投機規模,在從眾心理和價值增值的動機驅使下,人們本已扭曲的預期長期得不到糾正,更加強了已有的信息扭曲,導致資源配置錯誤。房地產價格高漲期內很高的投資回報率吸收了剩餘資本、實體經濟內的資本和其他要素流入,從而使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被配置到與增加人類財富無關的純粹投機活動中去。這種扭曲的資源配置導致市場失衡,會損害社會經濟的持續協調發展,減少整個社會對經濟的要素投入,導致整個經濟缺乏增長的基本動力而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總之,房地產泡沫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十分巨大。香港、日本、美國已經給我們展現了殘酷的教訓。中國自1998年結束了福利分房制,開始實行貨幣化分房,這成為房地產業走向市場化的分水嶺。自1998年開始我國房地產行業經過了十年的高速發展,有人將之稱為「黃金十年」。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筆者認為2007年以後我國房地產已經步入下行期,房地產行業已經蘊藏了巨大的泡沫:房價居高不下,偏離實際價值,遠遠超過居民購買力,住房結構不合理,商品房空置率過高……正如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所指,中國過去幾年的房地產泡沫程度相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需要採取適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否則泡沫破滅將造成較大負面影響。美國的次級債危機還在擴散,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後遺症還在蔓延,希望我國相關決策層能客觀分析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當前現狀,理性認識房地產泡沫存在的危害,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宏觀調控,使房地產盡快步入健康的發展周期。

Ⅶ 我國哪一年把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第一階段理論突破與試點起步階段(1978-1991)
1978理論界提出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觀點
1980.9北京市住房統建辦公室掛牌,成立北京市城市開發總公司,拉開房地產綜合開發的序幕
1990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55號令

第二階段非理性炒作與調整推進階段(1992-1995)
1992房改全面啟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推行
下半年地產業急速成長,月投資最高增幅達146.9%,EG-海南等局部地區混 亂, 個別地區 明顯泡沫
1993「安居工程」啟動
投資增長回落,從低迷轉向復甦
總結:92年鄧小平南巡
93年朱鎔基海南視察,地產業失控--停止銀行貸款--銀根收緊--93-98年市場波瀾不興

第三階段相對穩定協調發展(1995-2002)
1993-1997緊縮政策,亞洲金融危機,日本、香港等地地產業泡沫破裂
1998里程碑
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倡導貸款買房
7月3日國務院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EG-朱鎔基限價政策--物價局,取消分房,開始按揭
10月29日天通苑、回龍觀、建東苑等19個首批經濟適用房,在北京房地產交易中心展示
海南泡沫後,連續5年的地產業頹勢得以扭轉
當年全國完成地產業開發投資3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79%,改變了負增長
政策背景:通貨緊縮政策--政策催熱地產來拉動內需
是亞洲金融危機後改善市場需求的轉折點,持續近10年
是地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第四階段持續上漲階段(2003—)
2003地王
2月國土資源部叫停別墅供地,低密度住宅成搶手貨
3月SARS爆發
6月央行《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121號文件
規定:開發企業申請貸款-其自有資金不低於開發總投資的30%
商業銀行只能對主體結構封頂的個人申請發放個人貸款
8月建設部《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務院18號
加強監管,對符合項目加大信貸支持

Ⅷ 總說中國的經濟是靠房地產拉動的、這也是房價降不下也不能降的原因。那麼我想問一下房地產拉動中國這幾年

由於房地產業能迅速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增長,因此容易被當作拉動經專濟的重要手段,從而屬使城市經濟發展過分依賴房地產。
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不會變。房地產對促進經濟全面發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發展房地產業可以拉動內需,擴大消費,加速實現城鎮化,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立房地產的支柱地位對房地產從業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房地產業的產業鏈條長,其促進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
2013年國有土地出讓收入達4.12萬億元,同比增長44.6%。土地出讓金佔地方收入的大頭,在這樣的利益格局下,地方政府對打壓地價註定難有太多作為。

Ⅸ 依靠房地產和重工業來發展經濟已經行不通

單純考慮某個或者某些行業發展或推動經濟運行是不科學的。三大產業只是概念上和表現形式上的區分。經濟長期平穩運行不只能單單依靠某些產業。
當前,國內經濟下滑主要是因為,一是出口不暢二是消費不暢。這是由我們的經濟特點模式決定的,一是收入不平衡,國民分配不平衡,二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原材料製造業旺盛。第一個特點決定了我們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相當乏力,第二個特點決定了我們肯定是出口大國。而當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整體經濟運行疲軟,作為出口大國的我們自然出口急劇受阻。同時,出口受阻不單單影響製造業,連鎖反應發生時出口之前的各個環節,直至整個產品鏈條的最上游都會受到很大影響。說句不好聽話,甚至會影響到農作物的播種面積!
出口不暢以後,國內消費市場由於民生改革沒有完全完成,收入水平又不足以讓民眾擴大消費面積和層次,消費始終處於低水平。必然造成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直接後果就是企業經濟效益直接急速下滑,產品銷售不出去了,只能減產減員,失業率就出來了。
題目中的房地產行業是建材和原材料的終端市場,而重工業涵蓋的面太廣。並且經濟運行是一個全方位的綜合的整體。用一句話來比喻,當前的中國就像一個長期感冒的病人,皮膚很熱(投資),但是由於從病根上被感冒病毒從外部影響侵入(出口不暢),所以頭也疼,嗓子也疼,全身乏力,胃也不舒服,同時自己的免疫力(消費市場)又不太好,所以只能暫時忍受這種病痛。有朝一日,免疫力上升了,即使不用猛葯也能夠自身痊癒!

Ⅹ 為什麼房地產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房地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許多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金融業,建材行業,五金行業等等。同時能夠帶動大量就業。
此外房地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政府財政的擴大,地收入成為許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被稱為土地財政。
所以各地方願意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這關繫到地方收入與官員政績。
這存在很多弊端,容易產生「虛假繁榮」的現象,很容易引發經濟危機 。

閱讀全文

與發展經濟怎麼靠房地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