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7 15:52:40

1. 東北發展狀況

東北可分為幾部分,所處的狀況並不一樣1、遼寧東部沿海一帶,經濟發達,人口密集,以大連為代表,是整個遼寧經濟的主要支柱,觀念超前,外來人口多,外資引進順暢,已經是東北的驕傲了,應繼續保持的同時再創佳績2、遼寧的中部和北部也在崛起中,路修的在東北算最好的,有的地方農作物可以種兩季,很快就富了3、遼寧的西部和內蒙古臨近,交通不通暢、人們觀念也較後之。改變的辦法就是政策上關照,找農村的特色建設,但主要還是看百姓的認知和行動4、吉林的東北部,朝鮮族聚集,可以說是民族特色嚴重,論發展也不算是滯後,但不富裕。應對方式就是增加對韓、朝兩國開放力度,引進外資,在增進民族團結和貿易發展上做文章5、吉林的中西部,以農業發展為主,一直以來,特色不突出,但百姓吃苦耐勞。如要解決問題就是國家對農民好,政策多,實惠多6、黑龍江北面,以旅遊為主,冬夏生意都好,但取暖期過長,嚴重影響出行更別說經濟發展,政府做的就算再多也無法和大自然去對抗,旅遊是個好辦法7、黑龍江東部是平原,種地全是機械化,但運輸糧食主要靠鐵路,應加大整個黑龍江省的交通網路建設和管理,以後那邊會更好的,個人超看好那裡8、黑龍江中西部仍以種糧為主,但長長的冬季嚴重製約著發展,取暖期長對農民就是農閑時間長,收入低,生活水平上不去。對工廠企業就是成本高利潤低,這是個惡性循環的經濟模式。冬季旅遊的利潤也越來越低,政府和百姓要齊心協力讓世界認識黑龍江了

2. 東北7年164萬人外流嚴重,振興經濟發展是否迫在眉睫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可以通過自己所遇到的實際情況和周圍的見聞來說明一下東北人口流失的嚴峻現狀。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員的流嚮往往說明了經濟的流動,黑吉遼,東北三省目前都處在一個人口外流的現象,近7年來大約已有164萬人口流失,處在一個一人遷出全家投奔的狀態里。這背後的社會現象不難理解,我們在這里生活越來越不容易了,賺錢越來越難了,相比之下到外地去發展的那些人彷彿擁有更多的機會和賺錢的條件,因此往外走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綜上所述,振興東北經濟發展已經成了一個迫在眉睫的事情,不然很可能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人口越流失,經濟越滯後,經濟越滯後,人口越往外走。

3. 黑龍江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一、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過程中黑龍江省經濟盤點

1、農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通過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和中央惠農政策的支持,增長呈現可喜態勢。2005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97.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4年增長11.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88.9萬公頃,增長0.6%;糧食產量3600萬噸,創歷史新高。與2004年的3135萬噸(313.5億公斤)比較,增產465萬噸(46.5億公斤),增幅14.8%。

2005年黑龍江省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365億元(與2004年現價比較,下同),增加228.4億元,增幅達到20%。其中,農業產值實現764.4億元,增加144.2億元,增幅23.3%;林業產值實現68.3億元,增加2.5億元,增幅3.8%;牧業產值實現505.1億元,增加104.4億元,增幅26.1%;漁業產值實現27.3億元,增加2.3億元,增幅9.2%。

黑龍江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戰略成效顯著。2005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900個,比上年增加113個,增長14.4%。綠色食品種植面積3490萬畝,增長46.6%,種植面積繼續保持全國第一位。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212萬戶,增長63%。

2、工業持續迅速增長,六大基地建設卓有成效

作為老工業基地調整的重頭戲——工業基地,黑龍江省工業發展一馬當先,形成龍江經濟的新亮點。2005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696.3億元,比2004年增長12.9%,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7.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166.3億元,增長15.3%,增幅與2004年持平。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輕工業增加值250.4億元,增長16.1%;重工業增加值1915.9億元,增長15.2%。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1858億元,增長15.2%;集體企業增加值26億元,增長18.6%;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851.9億元,增長15.2%。大中型企業增加值1942億元,增長15.2%;小型企業增加值224.3億元,增長16.3%。2005年黑龍江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首次突破千億元。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467.7億元,比2004年增長35.9%,其中實現利潤1065.7億元,增長41.6%。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33.2,提高38.4點。全年地方工業實現利稅170.2億元,增長31.5%,其中實現利潤63.2億元,增長75.3%。地方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14,提高12.1點。

在黑龍江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宏圖偉業中,六大基地成為一道最靚的景緻。2005年黑龍江省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葯和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共實現工業總產值4383.8億元,比2004年增長29.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4.8%,拉動工業生產增長27.6個百分點。(見表二)

表二:2005年黑龍江省六大基地產值表

產值(億元)
比上年增長(%)
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
六大基地
裝備工業
石化工業
能源工業
食品工業
醫葯工業
林木加工業
4383.8
693.1
861.0
2076.8
537.1
118.3
97.5
29.4
27.4
26.8
34.0
26.8
13.6
11.4
94.8
15.0
18.6
44.9
11.6
2.6
2.1

資料來源:2005年統計月報

3、固定資產投資幅度加大,民間投資再創新高

2005年黑龍江省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794.2億元,同比增長25.4%,是1995年以來同期增速最快的。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638.2億元,比2004年增長24.4%,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56.0億元,
累計增長37.1%。施工項目5743個,累計增長17.8%;新開工項目 4534個,累計增長13.5%。

按隸屬關系分,中央投資增長快於地方投資,2005年中央項目完成投資11.7億元,累計增長36.3%;地方項目完成投資1226.5億元,累計增長20.0%。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及國有控股資產完成投資1040.4億元,累計增長19.4%;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2.3億元,累計增長負17.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701.0億元,累計增長40.2%,其中工業投資680.3億元,累計增長42.5%;第三產業完成投資894.9億元,累計增長16.9%。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67.6億元,累計增長25.0%。裝備、石化、能源、食品、醫葯、林木加工等六大基地完成投資602.6億元,增長45%,佔全部工業投資的88.6%。

2005年民間投資完成557.1億元,累計增長33.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40.7億元,累計增長38.0%。民間投資無論是在總量還是在增幅上均創歷史最高水平。

4、財政收入進度較快,財政支出進度均衡

2003年以來,國家持續推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財政部門在其中肩負著重要責任。一是繼續落實了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各項稅收政策。各級財政部門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調研測算和對上匯報工作。對國家出台的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降低資源稅稅額標准和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認真進行了貫徹落實。2005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92.6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18.6%。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8.2億元,增長17.4%。主體稅種中,增值稅增長27.4%、營業稅增長13.9%、企業所得稅增長42.4%、個人所得稅增長17%。地方財政支出861.4億元,比2004年增長16.1%。二是推進了地方改制企業和中直企業的分離辦社會工作。三是支持了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對企業改制投入一定量的資金。2005年共支出企業挖潛改造資金32.2億元,比2004年增長了15.4%,促進了我省大型企業集團的改制重組,並為企業減輕債務負擔、實現優化重組創造了有利條件。

全省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大力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大了對公共支出的保障力度。2005年社會保障支出109.8億元,同比增長17.6%;教育支出106.6億元,同比增長17.8%;醫療衛生支出28.0%,同比增長18.8%,均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幅。(見圖一)

圖一:2003年——2005年醫療衛生支出與社會保障支出折線圖

資料來源:《2005年黑龍江省統計年鑒》及2005年統計月報

5、金融運行保持平穩,進出口增長明顯

黑龍江省金融運行繼續保持平穩態勢,2005年各項存款穩步增長,增幅提高。貸款增幅雖低於上年,但信貸投放結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主要投向農業和支柱產業,現金收支保持回籠態勢。2005年末銀行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135.1億元,比年初增加725.6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387.8億元,增加53.5億元;儲蓄存款余額4078.6億元,增加493.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3658.5億元,比年初增加98.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074.4億元,增加73.1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1372.3億元,增加41.2億元。全年累計貨幣凈投放76.6億元。年末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5家、上市股票36隻,2005年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資6.1億元。年末共有保險公司15家,保險中介公司及分支機構45家,2005年全省保費收入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9.4%。

黑龍江省外貿進出口連年大幅增長,引進外資規模加大。2005年實現進出口總值9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9%。其中,出口60.7億美元,增長64.9%;進口35億美元,增長12.6%。從貿易方式看,邊境小額貿易出口22.5億美元,增長78.7%;一般貿易出口21.8億美元,增長45.9%;其他貿易出口12.1億美元,增長84.8%。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出口14.7億美元,增長44.1%;三資企業出口4.8億美元,增長24.7%;私營企業出口40.5億美元,增長89.5%。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8.5億美元,增長77.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5億美元,增長42.4%。從國別看,對俄羅斯出口38.4億美元,增長78.1%;對韓國出口3.5億美元,增長64.2%;對美國出口2.4億美元,增長51.1%;對歐盟出口3.3億美元,增長80.4%。

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1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其中,外商直接投資14.5億美元,增長17%。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2261萬美元,增長24.3%。

6、哈大齊工業走廊前景明朗,龍頭帶動作用凸現

隨著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哈大齊工業走廊應勢而生。其中哈爾濱市發揮了龍頭的帶動作用,聯結大慶、齊齊哈爾、牡丹江等重點城市,有效利用了各城市間產業、人才、技術、市場等比較優勢,凸顯城市產業集聚效應,逐步形成由重點城市和經濟群落構成的都市圈。這條工業帶不僅帶動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而且在擴大對俄貿易,改善周邊關系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以哈爾濱為龍頭,以大慶和齊齊哈爾為區域骨幹,包括沿線肇東、安達等市在內的經濟區域。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的4.67%;2004年,人口802.9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2600億元,分別佔全省的21.04%和4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2379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2.32倍,是我省經濟實力最強、工業化水平最高、經濟輻射力最大、科技人才優勢最明顯、可供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地區。

哈大齊工業走廓哈爾濱段規劃5大新區總面積為250餘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工業、機電工業、綠色食品工業、現代醫葯工業、環保產業、信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等。2005年哈爾濱段五大新區和物流系統建設全部啟動,其中江北工業新區啟動區面積15.84平方公里,分布在對俄經濟貿科技合作園區、呼蘭河西南工業園區2個園區內,2005年計劃投資35.9億元,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2億元,重點項目投資3.4億元;平房工業新區啟動區面積8.83平方公里,今年計劃投資5.6億元,已完成投資2億元,目前19戶企業簽訂入區協議,10戶企業開工建設;群力新區、太平空港經濟區和香坊工業新區3大新區均取得相應進展。

大慶位於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中部地帶。在空間布局上,確立打造「一橫四縱」的經濟帶,一橫即沿濱洲鐵路,重點做大做強石化、機械製造等產業;四縱即沿通讓鐵路、薩大路、林肇路、綏滿和明沈公路,重點做大做強農牧產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大慶市規劃建設東城、紅崗、龍鳳、讓胡路、物流等五個項目區。

齊齊哈爾位於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西北角,這里有著共和國深厚的工業底蘊。振興戰略使大型企業和地方工業的活力開始顯現。每年一屆的綠博會影響不斷擴大。齊齊哈爾重點做大做強裝備工業,壯大綠色食品產業和煤油化工產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環保、能源、造紙、冶金、建材等產業。2005年——2006年將啟動規劃區面積20.25平方公里,建設南苑、北苑、富拉爾基3個區和物流產業項目區。

4. 看到黑龍江省GDP長期在各省排名都是倒數第一。資源開始枯竭,除農業靠補貼有增長外,其餘的增效都緩慢

朋友你好,黑龍江經濟不是倒數,居在國內中等水平處,只是近些年的經濟增長內速度緩慢,你所說的那麼容落後,只是小道消息罷了,黑龍江正在實行東北振興戰略,雖然還沒什麼頭緒,但很多資源型城市都在轉型為科技型,相信不會多久黑龍江經濟會更快速的發展起來

5. 黑龍江十大重點產業有哪兒些

據介紹,此次「三年攻堅戰」將重點發展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新版型農機裝備製造產業、權交通運輸裝備製造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礦產鋼鐵產業、煤化石化產業、林產品加工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全省將以十大產業為核心,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壯大產業基地、培育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條。

6. 黑龍江的產業結構

黑龍江省產業結構效益狀況。從產業結構內部關系的角度,查找老工業基地版當前經濟發展滯後的權結構性因素,為黑龍江省今後的產業結構調整發現對策,進而確定黑龍江未來經濟發展的合理方向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則。黑龍江省以生產原油、原煤、原木、原糧等「原」字型大小產品聞名,能源、電力、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較多,產業結構單一。對此,黑龍江省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 黑龍江省首先加大淘汰電力、水泥、煤炭、焦炭、鐵合金、造紙、酒精等行業落後生產能力力度,確定了「目標責任狀」:「十一五」期間實現節能400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硫2.1萬噸,削減COD(化學需氧量)3萬噸。目前,已責令關停54台總規模為207萬千瓦的小火電機組,落實後將可節能250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硫1.7萬噸。同時,黑龍江省將從今年起用3年時間淘汰水泥落後產能357萬噸;全省煤礦數量控制在1000處左右,除七台河保留部分極薄煤層開采礦井外,全省其他地區3萬噸以下礦井全部關閉;淘汰焦炭落後產能90萬噸;淘汰鐵合金落後產能1.5萬噸;淘汰造紙落後產能11萬噸。

7. 大小興安嶺社會經濟發展現狀

2008年,該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54.3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人均GDP在黑龍江省排名第三位;工業總產值達到95.22億元,比上年增長24.9%;全區財政收入達到18.39億元,比上年增長4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003元,比上年增長1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42元,比上年增長12.1%。到2008年底全區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0多萬千瓦時,具體情況如表6-1所示。其中,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被納入省八大經濟區之一,2008年修訂完善了《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規劃》。伊春市是我國唯一的林木資源枯竭經濟轉型試點城市,開發60年來,共為國家生產木材2.4億立方米,可采資源消耗98%,陷入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雙危」境地。高強度林木採伐,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經濟結構失衡,社會事業欠賬較多,林業職工生活困難。截至到2008年底,伊春市共有礦山企業120家,從業人數7000餘人,礦業總產值38億元,佔全市GDP 25%。從2009年開始,該市將全面停止森林主伐,礦業的「盤子」不盡快做大,全市財政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加劇。

表6-1 2008年底大小興安嶺地區經濟指標及增長百分比

(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09)

8. 黑龍江省的發展前景

黑龍江是很有前景的 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機會不能錯過
大慶

9. 中國各省經濟情況分析

您好,一個省會的經濟情況大概就反映了一個省的經濟情況。
東北:遼寧省以鞍山的鋼鐵經濟為經濟支柱,原先發展較快,現在發展較慢。排名第一,黑龍江省以石油為經濟支柱,發展勻速。排名第二,吉林省以汽車業為經濟支柱,原先發展快,現在發展較慢,排名第三
華東:上海第一,江蘇省第二,浙江省第三,安徽省第四

閱讀全文

與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