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天水市是甘肅省省轄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接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介於東經104°34′至106°43′,北緯34°05′至35°10′之間。東接關中,西通蘭州,南控巴蜀,北倚隴東,是陝、甘、川交通要道。東西長197公里,南北寬122公里,面積14325平方公里。天水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最高氣溫18℃至23℃,最低氣溫-5℃至-2℃。年平均降雨量450至600毫米,無霜期185天,光照充足,適宜於多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林果瓜菜生長,素有隴上江南之美稱。天水市為甘肅省第二大城市,現轄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甘谷、武山、清水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二區五縣,總人口363萬人(2011年),居甘肅省之最,其中非農業人口56.68萬人(2006年)。天水以西秦嶺為分水嶺。中北部渭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屬長江流域。渭河東西橫貫全境,流經150公里,有藉河、牛頭河、穎川河、東柯河等大小支流260多條,年流量39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地下水資源特別是溫泉資源比較豐富,適宜釀造、食品、印染、療養等行業的發展。現已開發利用的溫泉有武山、清水兩個療養院和街子溫泉度假村。
全市呈西高東低走勢,海拔最高處2700米,最低處900米,平均海拔1150米。天水市區位於秦嶺緯向構造和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前孤,南北兩山橫亘,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地貌結構基本特徵為「兩山夾一川」。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氣候溫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景色秀麗,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新聞界老前輩范長江先生早在三十年代所寫的《中國西北角》一書中講道:「甘肅人說到天水,就等於江浙人說道蘇杭一樣,認為是風景優美,物產富裕,人物秀美的地方」。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國家、省上對天水市各方面發展給予大力支持,天水市先後被列為全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國家老工業基地技改重點城市、國家科教興市和技術創新試點城市,被國家和省上授予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省級衛生城市的榮譽稱號。
㈡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區概況
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始建於1992年,1994年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2010年4月25日,國務院(國辦函[2010]78號)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目前,實際開發建設和規劃的面積為1346.7公頃,其中橋南商貿旅遊區44.4公頃、東十里工業園125.3公頃 、廿鋪工業園93.3公頃、下曲工業園29.7公頃、社棠工業園1054公頃。主要產業為機械加工、電子電器、 醫葯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旅遊等,發展方向為多功能綜合性產業開發區。
㈢ 天水市麥積區社棠經濟開發區3號路郵編
郵編查詢
70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社棠經濟開發區3號路
㈣ 天水新長安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開發區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天水新長安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開發區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11月05日。
法定代表人:姜偉
成立時間:2014-11-05
工商注冊號:6205002000306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甘肅省天水市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二十鋪園區(花牛路39號)
㈤ 蘭州屬於哪個省
蘭州市屬於甘肅省,是甘肅省省會。
蘭州市位於北緯36°03′,東經103°40′,依黃河而建,世界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黃河自東西穿城而過,是唯一一個黃河穿越市區的省會。由於南北兩山夾峙地形的影響,市區東西狹長,約30千米,南北最窄處,僅5千米左右,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
截至2019年6月,蘭州市轄三縣五區,擁有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和兩個國家級開發區蘭州高新區、蘭州經濟區,總面積1.31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631.6平方公。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
蘭州市歷史比較悠久,秦統一六國置郡縣時即設立縣治,置金城郡,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1941年正式設市。
蘭州市文化底蘊深厚,既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西漢以來,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逐漸形成了多民族融合交匯、相互吸收、多元一體的特色地域文化。
(5)天水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蘭州歷史沿革
蘭州,始建於公元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里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兩漢、魏晉時在此設置金城縣。十六國前涼時又移金城郡治於此。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廢郡置州,在此設立蘭州總管府,「蘭州」之稱,始見於史冊。後來雖然州、郡數次易名,但蘭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來,相沿至今。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蘭州一帶屬隴西郡地。
西漢初,依秦建制,蘭州仍為隴西郡轄地。到了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匈奴,在蘭州西設令居塞駐軍,為漢開辟河西四郡打通了道路。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在今蘭州始置金城縣,屬天水郡管轄。
西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又置金城郡。宣帝神爵二年,趙充國平定西羌、屯兵湟中後,西漢在金城郡的統治得到加強,先後又新置七縣。
東漢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並金城郡於隴西郡。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西羌起義,金城郡地大部被占,郡治由允吾遷至襄武(今甘肅隴西縣),十二年後又遷回允吾。東漢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從此,金城郡治由允吾遷至榆中(今榆中縣城西)。
西晉建立後,仍置金城郡。西晉末年,前涼永安元年(公元314年),分金城郡所屬的枝陽、令居二縣,又與新立的永登縣(在今蘭州市紅古區窯街附近)三縣合置廣武郡,同年,金城郡治由榆中遷至金城,從此金城郡治與縣治同駐一城。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金城郡為蘭州,置總管府。因城南有皋蘭山,故名蘭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子城縣為金城縣,復改蘭州為金城郡,領金城、狄道二縣,郡治金城。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金城校尉薛舉起兵反隋,稱西秦霸王,建都金城。不久遷都於天水,後為唐所滅。
唐統一中國後,於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復置蘭州。八年置都督府。顯慶元年(公元656年),又改為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復改為金城郡。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又改金城郡為蘭州,州治五泉,管轄五泉、廣武二縣。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蘭州被吐蕃所佔,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河州人張義潮起義,收復隴右十一州地,蘭州又歸唐屬。然而此時的唐朝已經衰落,無力西顧,不久就被黨項族占據。
清初依明建制,蘭州隸屬臨洮府,衛屬陝西都指揮使司。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裁衛歸州。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復設蘭州衛。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陝甘分治,設甘肅行省,省會由鞏昌(今隴西)遷至蘭州。從此, 蘭州一直為甘肅的政治中心。
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臨洮府治由狄道移至蘭州,改稱蘭州府,又改州為皋蘭縣。當時蘭州府轄管狄道、河州二州;皋蘭、金縣、渭源、靖遠四縣。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衙門自西安移駐蘭州,裁減甘肅巡撫。
辛亥革命後,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州)設道,並蘭山、鞏昌二府為蘭山道,轄管皋蘭、紅水、榆中、狄道、導河、寧定、洮沙、靖遠、渭源、定西、臨潭、隴西、岷縣、會寧、漳縣等十五縣。道尹駐省會皋蘭縣。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道為區,變蘭山道為蘭山區。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劃甘肅省為七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皋蘭、榆中屬第一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岷縣)。
民國三十年,即公元1941年7月1日,將皋蘭縣城郊劃出,新設置蘭州市,與皋蘭縣同治今蘭州城關區。市區面積16 平方公里,人口17.2萬餘人。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市區擴大,東至陽窪山,西至土門墩(不含馬灘),南到石咀子、八里窯、皋蘭山頂,北至鹽場堡、十里店,面積達146平方公里。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從此,蘭州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建國以來,蘭州市建置曾幾度變更。蘭州市現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紅古五個區和榆中、皋蘭、永登三個縣。
㈥ 黃土高原2009年建立了什麼經濟重點開發區
關來中-天水經濟區自簡稱「關天經濟區」
2009年經國務院批復通過,其范圍包括陝西省的關中平原地區及甘肅省天水地區,共六市一區。經濟區以大西安(含咸陽)為中心城市,寶雞為副中心城市,天水、銅川、渭南、商洛、楊凌、慶陽、平涼、隴南等為次核心城市。依託隴海鐵路(歐亞大陸橋)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國西部發達的城市群和產業集聚帶與關中城市群相呼應。該區域為中華文明發源地,十三朝古都西安、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寶雞、羲皇故里天水等文明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