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蘇沭陽在江蘇的經濟狀況如何
近年來,沭陽抄縣委、縣政府堅持從縣情出發,堅持求實務實落實,奮力創業創新創優,大力實施以項目推進為發展主體,以全員招商和全民創業為發展兩翼的「一體 兩翼」發展戰略,狠抓產業大轉移、房地產大開發兩大機遇,全面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三化進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快速穩健勢頭。經濟運行在提速增效上再創新佳績,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12億元、財政收入8.9億元、一般預算收入5.01億元,分別增長15.2%、53.4%和43.1%,一般預算收入在蘇北28個縣市區中由2005年的第8位躍升至第5位。
❷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規劃成淮安的經濟開發區了嗎
沒有的,沭陽還是沭陽,目前屬於宿遷,只是沭陽真的太不受重視了,周邊縣市都通上了高鐵,可是沭陽就是沒有,沭陽這么多人口,卻沒有高鐵,真的是太不合理了。
❸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的基本介紹
2014年,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僅紡織服裝產業就實現銷售收入168.8億元,同比增長38.1%,佔全區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21.8%;實現稅收5.68億元,同比增長13.8%,佔全區納稅總額的22.9%。在眾多產業中,蓬勃發展的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了「一業獨大」和蜚聲海內外的喜人局面。2014年分別都引進了3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
全年共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48個,引資總額達211.91億元,新開工工業項目34個,新投產項目27個,並引導浙江天能電池(江蘇)集團、瑞聲電子(沭陽)公司、江蘇四海不銹鋼等企業,通過擴能升級,實現了做大做強,其中,天能電池集團不但安置了6000多名員工就業,還在2014年度實現納稅超億元目標。
外,在原有畫材、包覆紗、手機揚聲器、電動車蓄電池等8個產品全國「單打冠軍」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針織浴袍、聚酯薄膜、遮光提花窗簾布3個「單打冠軍」,使得開發區內單體生產規模全國「單打冠軍」達到了11個。
沭陽開發區一企業外資研發機構獲頒「省級資格」
蘇北地區第一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
國家級包覆紗產業基地、國家級寬幅遮光面料生產基地,國家級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百強榜
紡織纖維新材料、高新電池、智能機械和軟體服務外包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
全省紡織產業集群推動發展先進單位
開發區25家企業「入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在開發區2012年新引進的10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輕紡服裝類項目23個,電子信息類項目18個,裝備製造類項目31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28個。針對性的引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自身主導產業的總量,建成了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能機械以及軟體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也逐漸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大主導產業。
規劃面積24.5平方公里,緊臨京滬調整公路和324省道,地理位置優越。2001年8月開始啟動建設。注重產業布局科學規劃,設置了服裝紡織、工藝品加工、鞋帽玩具等傳統產業區,木材深加工、五金機械等特色產業區和出口加工基地。
❹ 國家級開發區的江蘇省
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
12年飛躍發展 蘇北首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落戶沭陽
從無到有,從優到強。創建於2001年8月的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2006年被江蘇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在躋身「國家隊」前夕,江蘇省商務廳公布的全省開發區建設水平綜合排名中,沭陽經濟開發區位居蘇北35家省級開發區首位,並榮獲了「中國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的殊榮,為成功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江蘇省沭陽經濟開發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蘇北地區第一家縣域國家級開發區,定名為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從縣級到國家級,從產業到產業群「以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為目標,再造一座工業新城。」這是記者在沭陽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看到的一句口號。成功不是偶然,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些硬指標、硬杠杠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江蘇省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魏偉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今年1—11月份,開發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185億元,同比增長49.8%。開發區715家各類企業實現業務總收入達644億元,同比增長47.3%;實現工業增加值150億元,同比增長53.2%……這是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創造的成績,在宏觀工業經濟復甦乏力大背景下,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了逆勢增長。「我們沭陽經濟開發區具備了申報國家級開發區的資格!」魏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自豪之情溢於言表。作為曾經的全省末尾、蘇北末尾縣,沭陽縣財政收入2005年才跨過5億元,2012年,全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0.16億元,沭陽縣能夠成為接納產業轉移的「窪地」和客商投資創業的「福地」,憑借的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跨越,更是銳意創新、奮發進取精神的體現。從創建伊始到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的12年間,沭陽經濟開發區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成功之路,那就是項目引進培育與產業集群集聚的有機結合。在開發區2012年新引進的106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中,輕紡服裝類項目23個,電子信息類項目18個,裝備製造類項目31個,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28個。針對性的引進項目不僅壯大了園區自身主導產業的總量,建成了高新電池、紡織纖維新材料、智能機械以及軟體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園,也逐漸形成了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5大主導產業。在沭陽干群中還有這樣一句話:「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記者了解到,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從創建伊始便杜絕高能耗、高污染的企業落戶,目前開發區內已建成污水管網90公里,污水處理廠4座、熱電廠1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通過不斷完善基礎功能配套,提升了開發區吸納投資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環。以商引商,打造「頂樑柱」型企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集群的滾雪球效應,沭陽經濟開發區的做法是用「軟環境」彌合硬體的先天不足。他們除了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氛圍,還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方法。例如,在客商中定向培養68名招商大使,感召客商主動牽線搭橋、甘當「紅娘」,實現以商引商。近年落戶園區的新客商,70%是「紅娘」們穿針引線而來,這也驗證了以商引商不僅是最直接、最節約、最有效的招商引資路徑,更是同類型企業相互配套、加速產業集聚的法寶。招商的業績展現在一個個大項目上,繼投資8億元的華機新能源項目10月25日開工以來,11月18日,5個總投資達33.6億元的工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由沭陽縣委辦和西圩鄉共同引進、由香港客商洪朝陽投資興辦的傲絲生態(中國)有限公司,總投資達20億元。今年1-11月份,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已舉辦5次大項目集中開工典禮,最多一次有33個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我們開發區已完成到賬注冊外資1.4162億美元,大大超過年度目標。」12月14日早會上,沭陽縣政府黨組成員、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劉明向全體幹部職工通報了這一驕人成績。目前,在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擁有年銷售額達50億元的天能電池(江蘇)有限公司、瑞聲科技(沭陽)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資規模大、生產效益佳、發展質態優、競爭潛力好的企業,這些企業不但成為「頂樑柱」型企業,每年為地方經濟貢獻了數十億元的稅收,還為13萬多人解決了在家門口就業的問題。另外,在原有畫材、包覆紗、手機揚聲器、電動車蓄電池等8個產品全國「單打冠軍」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針織浴袍、聚酯薄膜、遮光提花窗簾布3個「單打冠軍」,使得開發區內單體生產規模全國「單打冠軍」達到了11個。2013年即將結束,但對於沭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來說,這只是個開始。發展永無止境,能夠成功躋身「國家隊」是機遇,也是挑戰。「蘇北縣域能夠誕生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實屬不易,沭陽經濟開發區的成功升格,對以後吸引投資的能力、質量、水平都會顯著幫助,同時對於其自身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江蘇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葛守昆告訴記者,只有充分利用好「國」字型大小這個平台,不斷增強產業集聚和創新,才能在實現更大的跨越發展 。
❺ 江蘇沭陽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叫:厚邱、建陵、懷文、潼陽。
沭陽縣,是宿遷市下轄縣,目前是江蘇三個省直管縣之一;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簡稱沭,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四市結合部,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
沭陽素以改革創新聞名全國,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沭陽速度」和沭陽經驗。
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連續6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攀升至第29位;連續三屆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位居第55位。
沭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蘇北唯一一家落戶縣級城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5)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沭陽地理環境:
1、地理位置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 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
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
2、地形地貌
沭陽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
3、水文
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沭陽縣境內。
4、氣候
沭陽縣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
年平均氣溫14.1℃,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歷史極端最高氣溫為39.4℃。
歷年最低氣溫一般在-4℃—-5℃左右,歷史極端最低氣溫為-18.0℃。年平均降水量918.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480.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551.7毫米。
年平均日照時數2046.0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年平均雷暴日數28.3天,年平均暴雨日數3.6天,年平均大於等於35℃高溫日數4天。
❻ 江蘇省沭陽縣屬於哪個市
江蘇省沭陽縣屬於宿遷市。
宿遷,江蘇省省轄市,位於江蘇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也是沿東隴海線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淮海經濟區核心區八大城市之一。
❼ 江蘇沭陽有多少個鄉鎮
截止到2019年江蘇沭陽總共有6個街道、25個鎮、8個鄉。
街道:沭城街道、南湖街道、夢溪街道、十字街道、七雄街道、章集街道
鄉:北丁集鄉、周集鄉、東小店鄉、張圩鄉、茆圩鄉、西圩鄉、萬匹鄉、官墩鄉
鎮:隴集鎮、胡集鎮、錢集鎮、塘溝鎮、馬廠鎮、沂濤鎮、廟頭鎮、韓山鎮、華沖鎮、桑墟鎮、悅來鎮、劉集鎮、李恆鎮、紮下鎮、顏集鎮、潼陽鎮、龍廟鎮、高墟鎮、耿圩鎮、湯澗鎮、新河鎮、賢官鎮、吳集鎮、湖東鎮、青伊湖鎮
(7)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1、水產資源
沭陽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
2、礦產資源
沭陽縣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采價值。
參考資料:
網路-沭陽縣
❽ 江蘇沭陽經濟開發區的機構設置
開發區財政局
職能介紹:負責編制開發區財政預算,組織財政預算執行和編制財政決算,協調解決財政、稅務和開發區金庫在預算執行中出現的問題;調查分析財政收支情況,提出增收節支和平衡預算的措施;辦理稅收優惠政策兌現、退稅工作,監督稅收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研究開發區財源變動情況和對財政收入有較大影響的各種財稅政策;綜合協調財政局日常事務,負責開發區機關經費及後勤服務工作;貫徹實施各項會計法令、法規、制度,負責開發區會計事務管理工作,指導和管理開發區企業的財務工作;負責開發區的投融資及企業信貸工作,管理好開發區國有資產;負責開發區征地、拆遷補償及各項工程審計簽證工作。
幫辦服務中心
職能介紹:負責全縣幫辦服務的分類指導工作,強化對幫辦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受理與幫辦服務有關的投訴,會同相關部門對違規違紀行為進行調查處理;對幫辦服務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督查,加強對幫辦服務單位及幫辦人員的考核;負責開發區項目推進工作,幫助企業做好項目立項、項目開工前的證照辦理、供電、供水、供熱、供氣等工作;做好項目的土地點供等服務與協調工作,及時處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項目為單位,建立幫辦項目、駐廠幫辦人員、幫辦服務單位資料庫,及時記錄、更新幫辦服務情況,及時收集、整理幫辦單位上報的困難和問題;對幫辦企業實行「一月一拜訪」,實施「一周一會辦」制度,協調解決企業在建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❾ 江蘇沭陽 經濟如何
跟縣和縣級市比的話能排到20左右吧!但是和常州沒法比,能比的業只能有和金壇比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