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民營經濟發展史

民營經濟發展史

發布時間:2020-11-27 14:16:42

㈠ 為什麼中國要實行貿易保護政策

十幾年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復關」和「入世」的談判,不斷地削減貿易壁壘,提高市場准入程度,逐步朝著自由化方向發展。但同時,歷史和現實中理論與實踐的矛盾,使得我們必須冷靜地思考中國外貿政策的定位問題。

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總政策並不明確,有的只是整體經濟的「對外開放」總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一個健全科學的對外貿易總政策是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中國對外貿易改革和發展中所表現出的一些弊端,與此不無關系。

傳統的過度貿易保護政策,對國內企業過度保護,造成國內企業效率低下,國際競爭力不高,不能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緩慢。

對外開放和改革,又要求國內企業直接或間接地面對國際競爭。由於缺乏明確的宏觀貿易政策的指導和保障,一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符合國際規范的配套的宏觀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僅有的限制性政策也得不到統一恪守。外貿經營秩序混亂,走向極度自由化,對內抬價收購,對外削價競銷,造成肥水外流,國民財富流失。當然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革、調整,加上隨著中國「復關」及「入世」的進程,中國外貿體制已朝著更加科學、合理和符合國際慣例的方面邁進了一大步,並日臻配套和完善,但仍需改進。

通過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歷史的回顧與規律探尋,我們知道,貿易政策沒有孰優孰劣,而是應與本國的國情,本國經濟的發展階段,本國與世界各國的競爭比較相結合,來制定適宜的貿易政策。本世紀的經濟發展趨勢是以自由貿易政策為主導,而事實上,我國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要求我國的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接軌,深化改革開放,逐步邁向自由貿易。但在客觀上,我國的經濟現狀導致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發展對外貿易,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這就決定了我們要恰當的把自由貿易理論和保護貿易理論結合起來,實行適度的保護貿易政策,並在現實的基礎上,掌握好開放的「度」,即開放型適度貿易保護政策。

開放型適度保護政策應包括三層含義:1.符合國情,使國際競爭限制在中國目前所能承受的范圍內。

2.具有動態性,逐步向WTO所要求的國際規范靠攏。

3.有利於發展我國生產力,確定好幼稚工業的保護范圍及保護程度。

在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注意的是:首先,相對落後國家中提出保護貿易理論就是從保護一國的生產力發展出發的,一國在國際貿易中實行什麼樣的政策,首先必須考慮是否有利於國內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是從交換中獲得的財富的多少。

其次,貿易保護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保護本國產業,特別是幼稚產業的發展,正是為了增強一國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創造出相對平等競爭、自由競爭的條件和國際經濟環境,促成世界經濟在相對平衡中穩定發展,共同繁榮,實現自由貿易所帶來的全球福利。而且即使在貿易保護期間,也並不排斥國際競爭,只是把這一競爭限制在本國幼稚產業或支柱產業所承受的范圍之內。

再次,貿易保護不是自我封閉。它只是側重點不同,絕非閉關鎖國,斷絕國際經濟往來。

第四,貿易保護著眼於資源的動態化配置和經濟共同發展的長遠利益。保護目前尚無優勢,經不起外來的強大競爭,但將來定能成長壯大,且對本國經濟甚關重要的產業。這裡面存在動態效益,而不是自由貿易理論所主張的按靜態的資源稟賦等比較優勢來參與國際分工。

第五、站在一國經濟穩定的角度來看,如果是臨時性的保護,為防止世界經濟周期性波動對國內經濟的過度沖擊;為保證國內經濟結構調整順利進行;為保證國際收支平衡、為防止侵害性競爭等而實行的保護,相對於發達國家實施的進攻性的保護政策來說是絕對應該得到認可的。

總之,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的繁榮富強,我國也理應以民族利益的高度出發,在朝著自由化邁進的征途上,不能放棄保護貿易政策的實施,並適時調整、優化自己的貿易政策體系,使之更能適應我國經濟的發展。

㈡ 湘潭有哪些大型企業

經濟概況
「十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布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湖南先進製造業中心」、 「湘中南現代物流中心」和「長株潭生態休閑中心」,努力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全面落實省、市實事工程,克服了國際局勢動盪、重大災害干擾和自然資源制約帶來的一系列困難,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一、綜合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湘潭市生產總值達367.03億元,比2000年增長74.3%,「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8%,增速比「九五」時期提高3.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佔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產總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總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 %,總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總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總量保持在前三位。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7:36:47調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產業比重有了較大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鄉結構進一步調整,2005年末城鎮化率達42.5%,比2000年提高11.6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取得較大突破。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屬國有中小企業完成改制任務。積極支持中央、省屬大中型企業推進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及剝離社會職能。通過改制,化解企業債務包袱60多億元,補償安置職工6萬多人,盤活存量資產和閑置資產近40億元。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成效明顯。行政體制、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較大成效。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招商引資碩果累累,五年間累計引進到位外資5.1億美元,年均增長34.4%。
民營經濟、園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5年末,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個百分點。園區經濟不斷壯大。200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 29.9億元,比上年增長61%。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市參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做到了按時足額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擴大、標准提高,做到了應保盡保。城市職工醫療保險平穩運行,並先後啟動了工傷、生育保險。2005年,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1.5萬人,比2000年增加3.8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9.6萬人,增加26.2萬人。5年來,全市共改造擴建農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張。
就業緊張局面有所緩解。通過實施「城區五萬人就業工程」,5年內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2005年,全市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8億元,比2000年增長31.5%。主要農產品產量均有所增長,其中:糧食總產量155.6萬噸,比2000年增長12.4 %;蔬菜118.7萬噸,增長49.6 %;水果3.77萬噸,增長69%;出欄肉豬541.16萬頭,增長37%;出籠家禽1100萬羽,增長25.5%;水產品6.89萬噸,增長23%。
農業結構繼續優化。以「稻—菜」、「菜—菜」「蓮—菜」等耕作模式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全市優質稻種植173.6萬畝,占水稻種植比重達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葯材等經濟作物面積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豬養殖加工業實施的「公司+協戶+農戶」的運作模式發展良好,涌現了一批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企業。2005年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產值突破50 億元,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個千畝以上的特色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5年間,我市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退耕還林及長江防護林、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農業機械等項目投資15億元。2005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61.3萬千瓦,比2000年增長70.9%。5年間新增電排裝機容量1.7萬千瓦,新增灌溉面積3500公頃,硬化各類渠道1923公里,田園化2.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179萬畝。到2005年止,全市累計建設沼氣池13萬個。
三、工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2005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完成475億元,5年平均增長20.7%。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億元增加到134億元,年均增長15.8%。規模工業企業由388戶增加到460多戶。規模工業產值2005年達380.87億元,年均增長24.8%。工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強化,2005年,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6.5%,比2000年提高8.4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十五」期間是我市工業企業效益狀況最好的時期,5年內全市規模以上獨立核算工業盈虧相抵後共實現利潤38.1億元,扭轉「九五」時期連年虧損局面。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業投入加大。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工業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億元,5年內共投入技改資金183.4億元,比「九五」增長3.2倍。湘鋼500萬噸鋼改造工程、電廠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車九華生產基地轎車項目投入均在40億元以上。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全面鋪開,19家企業進入國家、省級示範企業行列。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通過「十五」期間的加速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機電、化纖紡織、新材料等支柱產業。2005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56億元,比2000年增長3.5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不斷擴大。5年間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7億元,是「九五」的2.2倍。城鎮以上共有1761個項目建成投產,其中基本建設項目482個,更新改造項目1073個。
城市面貌煥然一新。5年間全市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2.8億元,比「九五」增長4倍。城區面積由45平方公里擴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開放與發展形象的河東新區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擴建城市主次幹道和連通道40多條。三大橋建成通車,四大橋開工,城市二環線、湘江生態經濟帶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市政設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正式運行,河東水體凈化工程啟動,雙馬垃圾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氣工程實現供氣。完成景觀道建設20餘條,新建和改造10多個綠化廣場和10多個市民休閑小游園,提質改造小街小巷120餘條。人民大廈、廣電中心、夢澤山莊、東方紅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和大型標志性建築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順利完成省級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的創建任務。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較為活躍。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13.3億元,比2000年增長63.5%,年均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8.13億元,比2000年增長65.4%;餐飲業零售額20.5億元,增長138%。
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步伐加快。和順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醫葯物流、大漢鋼材物流等10個首批認定的重點物流項目目前已有8個開工,累計完成投資3億多元。其中和順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綜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並投入運營。
六、對外貿易和旅遊
對外貿易飛速發展。「十五」時期是我市對外貿易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6.7%。2005年,全市外貿依存度達15.1%,比2000年提高9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5年來,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61家,直接利用外資5.1億美元,比「九五」時期增長1.7倍,年均增長34.4%。引進吸納內資122億元,為「九五」時期的3.3倍。外商投資企業入庫稅收貢獻率連年提高,2005年達到2.2億元,為2000年的4.7倍。引進戰略投資夥伴邁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進跨國集團、國內500強企業16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取得進步。已有9家市內企業在亞洲、歐洲、非洲等9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投資。成功舉辦兩屆中德(湘潭)環境管理暨企業合作大會和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響力。
旅遊業獲得長足發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626.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72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52倍和2.8倍。紅色旅遊、綠色山水旅遊、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我市旅遊產品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首屈一指。

㈢ 民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主要地位的是 {歷史}

民營企業是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故選D

㈣ 浙江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別是哪些

浙江排名前五的城市第一位自然是杭州。然後是寧波,溫州,紹興和嘉興。

浙江位於繁華的長江三角洲地帶的南部,也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份。浙江省總體的經濟發展可謂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的城市也是實力相當雄厚的。杭州、寧波(計劃單列市)為副省級城市

杭州作為浙江省的省會位居浙江省城市排名的第一位,也算是毫無疑問的。杭州地理位置優越,水運,鐵路等交通便利,是浙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古至今它都是人們稱贊的地方,由於它擁有大量的自然美景,西湖等從而得來“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的發展距今已經有2200多年的歷史,也曾以都城的身份存在過,是現在中國八大古之一。著名的企業家馬雲,明星湯唯等都出生在美麗的杭州。

㈤ 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管轄范圍,具體包含哪些村

銅山縣利國鎮位於蘇魯兩省交界,坐落於鐵道游擊隊故鄉--微山湖畔,距離徐州市25公里,為江蘇的北大門,全市省級重點中心鎮,徐州市五個外圍組團之一。利國鎮有著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全鎮總面積70.96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行政村,人口5.8萬。京滬鐵路、104國道穿境而過,利賈公路橫貫東西,礦鎮公路、環鎮公路縱橫交錯,東臨京福高速,南接連霍高速。距大型觀音機場80公里,距京杭大運河2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文化深遠,風光秀美。近年來,我們依託境內豐富的鐵礦資源和鮮明的產業優勢,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及時調整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出了百億鋼鐵產業。全鎮共擁有規模以上鋼鐵企業20餘家,規劃建設了徐州第一家「鋼鐵鑄造工業集聚區」,固定資產達60億元,形成了年產生鐵500萬噸、鋼3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2008年財政收突破3億元。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旅遊開發初具規模,微山湖「金沙灘」休閑旅遊度假村已成為鎮區西部旅遊觀光帶上的一大亮點。文化教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等社會事業協調並進,群眾整體素質逐年提高。我鎮連續八年獲得徐州市經濟發展「十強鎮」稱號,期間還獲得「蘇北50強鄉鎮」、「徐州市招商引資十強鎮」、「徐州市發展鄉鎮企業十強鎮」等榮譽稱號。2006年,利國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行列,2008年跨入中國鄉鎮「綜合實力500強」和「投資潛力500強」,2010年榮獲「中國綠色名鎮」榮譽稱號。目前,我們正圍繞「培育千億元級產業強鎮,建設微山湖畔生態美鎮,打造投資潛力百強名鎮」的戰略目標,堅持科學規劃布局,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環境,全力打造投資興業的嶄新平台、科學發展的和諧空間,建設富裕和諧的「蘇北經濟發展第一鎮」。我們將以熱情的態度,優質的服務,竭誠歡迎中外客商和各界朋友前來考察、合作,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

㈥ 廣州恆大的老總是誰

截止到2019年12月17日,來廣州恆大的董事長自是高寒。

高寒,男,1987年出生,本科學歷,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2009年加入恆大物業集團; 2010年3月份加入廣州恆大淘寶公司,2015年6月起,任廣州恆大淘寶公司董事會秘書,信息披露事務負責人。

2016年2月5日,任命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副總經理。2017年11月9日,任命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總經理(主持工作)。2017年11月9日,廣州恆大宣布義大利籍主帥法比奧·卡納瓦羅擔任球隊主教練。



(6)民營經濟發展史擴展閱讀:

廣州恆大的發展歷史:

1954年6月,廣州市組建了第一支專業足球隊,命名為中南體育學院競技指導科足球隊白隊,簡稱中南白隊,從而成為國內最早成立市級專業足球隊的城市。

1993年1月8日,太陽神集團與廣州體委簽約,成立廣州太陽神足球俱樂部,為中國首家股份制職業足球俱樂部。

2010年初,廣葯集團正式退出,股權轉讓給廣州市足球發展中心,俱樂部暫時由廣州足協託管。

2019年2月20日,廣州恆大淘寶足球俱樂部官方宣布,英籍華裔球員布朗寧、韓國籍球員朴志洙正式加盟。

閱讀全文

與民營經濟發展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