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從稅法角度分析減稅對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
減少稅收是在經濟減速時刺激經濟增長的一種手段,和增加公共支出一樣,屬於擴內張性財政政策的范疇。容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即決定稅收和開支的方法,有助於削弱經濟周期的波動,維持一個沒有過度通貨膨脹和通貨收縮的不斷成長和高度就業的經濟制度。」在經濟減速時,應採取增加公共開支、減少稅收和增加預算赤字等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在繁榮時期,則相反。這叫反周期調節。
通過減稅刺激經濟增長,是許多國家常用的手段。減少工薪家庭的收入所得稅,特別是減少低收入,多子女家庭以及享受退休金的老年人稅收,可以對刺激社會消費需求產生明顯作用。美國和英國為保持經濟增長,在刺激居民消費和時,都採用了減稅這個手段。日本、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等經濟不景氣的國家,也都採用了減稅政策。減稅措施主要有:降低個人所得稅稅率、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汽車消費稅、免徵償還住房貸款的收入所得稅、取消酒店的服務稅和銷售稅等。
近年來,為刺激經濟增長,我國在減稅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停徵方向調節稅、下調印花稅、降低關稅等。考慮到我國稅收體制和結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稅收秩序尚不規范,目前實行大規模減稅尚不具備條件。
『貳』 減稅對拉動經濟增長究竟會起什麼作用
在「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下,通過降低經濟實體的稅費負擔,有助於各實體充分釋放經營活力。
從理論意義上來看,若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則企業儲蓄率將提高,流動性將增加,投資率也會上升。降低企業所得稅,其實是通過流動性紓困,使中國上億經濟實體的生產能力獲得提升。如果經濟規模增大,稅率降低了但是稅基擴大了,則稅收總量或許不降反增。
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可以推動企業去庫存及去杠桿,而杠桿降低、三角債減少,可使企業流動性得以增加,推動貨幣二級市場與資本二級市場流動性增強,商品市場也能因此更加購銷兩旺。
使中國經濟的效率得到顯著提升,而經濟體系也將從原來的投資拉動向需求拉動和創新驅動型模式轉變,繼而推動人均收入提高,助推國家經濟保持較高速增長。
(2)減稅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擴展閱讀:
重要舉措:
2018年8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再推新舉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減稅降費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保持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舉措。
1. 對因去產能和調結構等政策性停產停業企業給予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對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關投資業務給予稅收減免、對涉農貸款量大的郵政儲蓄銀行涉農貸款利息收入允許選擇簡易計稅方法按3%稅率繳納增值稅。
2. 為鼓勵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從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底,將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單戶授信額度上限,由此前已確定的500萬元進一步提高到1000萬元。
3. 為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鼓勵和吸引境外資本參與國內經濟發展,對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取得的債券利息收入暫免徵收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政策期限暫定3年,完善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
『叄』 如何通過財政政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實施了擴大內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保障的政策,並有寬松到現在的穩健量化,比如在交通,水利,醫改等方面。這些政策不僅使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且使基礎狀況(包括生活)得到改善,其政策是有效的。
開始為了配合財政政策的實行,我國實施的是寬容的貨幣政策,而由於當前我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國家開始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銀行儲備金率,加大控制貸款力度,提高存款利率等。
使目前的情況得到一些改善,取得了一些效果。國家應注意對市場的監管力度,控制貨幣的發行量,對外匯率等方面。
『肆』 減稅降費對企業的影響:為什麼給企業減稅
1、企業應該繳納多少稅款計算公式為:計稅依據*稅率=應納稅額。根據乘法定律,要想應納稅額減少,那麼計稅依據和稅率任意一個降低即可。
2、計稅依據的減少主要體現在免徵額,減征額,各項優惠政策方面,而稅率的降低一般都需要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或者國務院的授權。
3、有利於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走出經濟下行的困境;
4、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此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減稅降費,能夠為企業創造一個更好的發展環境,對於促進製造業、科技企業、小微企業等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4)減稅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擴展閱讀
「減稅降費」具體包括「稅收減免」和「取消或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兩個部分組成。減稅方面,全年將減稅3500億元左右,包括繼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將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優惠范圍從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等。
「減稅降費」具體包括「稅收減免」和「取消或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兩部分。
個稅改革方案將部分收入項目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實行按年匯總納稅。財政部還將考慮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其他的專項扣除項目等。
降費方面,2017年降費約2000億元。財政部重點做好兩項工作,包括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改革到位後全國政府性基金將剩下21項;取消或停徵3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涉企收費項目減少一半以上,將剩餘33項
『伍』 減稅降費對市場發展起到什麼作用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積極財政政策聚力增效,經濟穩中向好態勢不斷延續,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夯實。不少財稅專家表示,隨著深化增值稅改革、七項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四類政府性收費降費措施等稅費「紅包」的兌現,當前實體經濟的成本有效降低,轉型升級的動力更加充沛,中國經濟全年有望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而財政支出結構的持續優化,也將有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增值稅稅率下調一個點,有望撬動整個實體經濟的內在發展動能。」全國政協常委、資深注冊會計師張連起認為,5月1日落地的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措施,是聚焦實體經濟、降低企業稅負、優化營商環境的減稅安排,對於增強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力與發展後勁,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和改善市場預期,具有立竿見影的標志性作用。來源:人民日報
『陸』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簡要分析結構性減稅對我國經濟生活的影響
①結構性減稅有利於完善分配製度,增加個人收入,促進社會收入分配公平
②對農產品減稅有利於穩定物價,發揮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③通過對基礎產業和行業結構性減稅政策,有利於發揮財政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結構性減稅切實降低個人和企業負擔,擴大內需,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柒』 減稅降負對實體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自今年5月1日增值稅三項改革措施實施至今,實體經濟受益明顯。據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測算,以製造業為例,稅率調整後,製造業年減稅規模超過所有行業總減稅規模的三分之一,企業稅負有效降低。
減稅降負,有利於實體經濟從供給側發力。利用稅率下降等增值稅改革釋放的減稅紅利,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企業得以有充沛的現金流,來支持企業改進生產工藝、豐富產品款式、提升產品品質,同時降低產品價格以擴大銷量,從供給端釋放「提質」和「降價」雙重利好,消費者也因此獲得實惠,形成供需兩端雙受益的良性循環。
減稅降負,為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值稅改革推進減稅降負,不僅僅是當下實體經濟的迫切需要,同時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利用減稅降負釋放的紅利,企業可以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更堅定地走創新驅動之路。特別是,傳統企業可以盡快與智能化、數字化等新經濟領域深度融合,利用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新技術實現自我的提升和改造,從而鳳凰涅槃、轉型升級。來源:新華網
『捌』 凱恩斯效應和中國經濟
20世紀來30年代到60年代,英美等發源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在遇到經濟不振時,通常都採用凱恩斯主義者所倡導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從直接擴大需求入手拉動經濟回升。1997年末,由於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現了市場疲軟,經濟活動放慢的現象。從1998年初開始出現了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國內需求不足、產品滯銷與企業利潤減少形成惡性循環的通貨緊縮狀態。從1998年起,我國政府逐步實行以擴張性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為主,配合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的反衰退經濟措施,將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說運用到中國經濟的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