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911事件到底給全球帶來多少經濟損失
「1990到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先例。當伊拉克在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的時候,美國經濟立即陷入了停頓。美國人不再購物,代之以看電視新聞。經濟調查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當時下跌了18%,這比1987年股票市場崩潰後的消費者信心下跌得更深。美國經濟因此陷入了衰退,這種衰退產生了一種非常頑強的阻力,從而使得傳統的經濟救治手段無法生效。
「今天,我們正面對著類似的危機。
「那時,消費者信心以及他們的購物開支持續下跌了五個月,直到1991年1月美國飛機發起對伊拉克的打擊的時候才開始回升。當1991年2月底美國的地面部隊攻進伊拉克時,消費者信心強勁地反彈,股市直線攀升。
「一個堅定的美國總統,再加上壓倒性的軍事勝利——驅散了猶豫與恐懼。
「一種持續不斷的恐慌,無論是來源於再次受到攻擊、來源於在城市的街道上部署的武裝部隊、或者來源於政府內部的(對下一步行動與政策的)爭論不休,都會嚴重的危及消費者信心以及擴大上個星期的恐怖攻擊對經濟所造成的損害。」--《在經濟上,情緒比肌肉更加有力》2001/9/13《華爾街日報》
雪上加霜
在九月十一日事件發生以後,人們對美國與世界的經濟動向進行了探討。
實際上,在事件發生以前,美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並且前景並不樂觀。
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根據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緊密跟蹤,在事件的前一天九月十日所完成的一項調查,美國九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到了83.6,而八月份曾經是91.5,下跌了8.6%。
同時,關於第三季度市場和企業經濟狀況進一步變壞,因而營利低於資本市場預估值,各種有影響力的大公司幾乎都發出了對公司經濟表現的預警公布。美國勞工部宣布美國在八月份的失業率達到了4.9%,是四年來的最高點。僅僅在9月1日結束的一個星期內,失業人數就增加了三百三十六萬人。這個消息當時就使得美國股市進入了新一輪的拋售。
經濟學家Steve Wood說:「企業裁員的步伐在加快,而僱用新員工的活動已經停止。經濟的錯位再加上這次(九月十一日的)悲劇性事件,這種趨勢非常有可能會延續下去。」
經濟上的沉重打擊
在這次911事件中,最明顯受到打擊的是美國航空運輸企業。美國航空公司和聯合航空公司各自損失了兩架飛機。整個空運停頓了三天。而恢復飛行以後,除了頭兩天因為要運載滯留的乘客而顯示了一點繁忙之外,目前的乘客人數已經劇烈減縮,新聞報導說,某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只有一位乘客,而另一家航空公司的一班飛機也只有兩個乘客。電視新聞顯示出空盪盪的機場航空公司旅客報到櫃台、大量空房間的旅館(目前的生意是去年的四分之一左右)、排著長隊的等侯乘客的出租汽車、布置得很漂亮然而只有一兩桌顧客的飯店,醫院的住院與門診病人大減。許多航空公司允許乘客免費退掉在9月25日之前的航班的機票。有一個旅行社的老闆在電視訪談中說,退票的人非常多,而沒有人買機票。由於需要大大加強機場的安全檢查與保衛工作,因此一方面加大了機場和各行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航空旅行變成一件令人生畏的事情。舊金山的旅遊商業組織針對遊客量大跌的情況,立即調整了廣告宣傳范圍,只針對可以開車到達舊金山的美國西部各州。
今天的報道說,航空業界這次可能損失了三億美元,他們已經向政府提出了五十億美元的現金救助請求以及一百九十億美元其他方式的援助(許多評論指出,這是本來已經處於經濟惡劣狀況的航空業界想趁機撈一筆納稅人的錢來挽救他們自己,提出應當讓那些航空公司在破產法的保護之下自救。)。美國政府方面說,希望能在下一周作出一個挽救美國航空公司的計劃。
再下來就是保險行業,這次他們需要在各方面進行非常巨額的理賠。
所有在曼哈頓世界貿易中心和附近的公司,都直接地或間接地在人員、財產、經營方面遭受巨大損失。那一個區的電力和交通至今未能恢復正常。據估計,廢墟的清理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美國各大電視網也是這次事件的重災戶,原因是他們整整有兩天停止了播放商業廣告電視,因而損失了大筆的收入。
有經濟學家估計,這次事件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大約在四百億美元左右。這幾年,美國有財政盈餘,目前手上還握有一千六百億美元。從帳面上,也許可以應付。但是,另外的一些專家卻指出,目前可以看到的損失只是巨大的冰山的一角,連鎖的損失與通過人的反應而帶來的損失,將是一個難以估算的數字。
心理上的嚴重創傷
在一篇題為《茫然的美國人艱難面對陌生而更殘酷的世界》(美國矽谷《水星報》9月11日深夜)當中,有下面的一些敘述:
「這個國家突然間顯的是這么小、這么脆弱,震驚與恐俱把它擠壓在一起了。美國從來都沒有感受過如此受到恐怖分子的完全支配。
「他們是使用我們自己的飛機作為炸彈來對付我們。
「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並非是在星期二的攻擊當中唯一受到損害的東西,美國一向自我標榜的無敵與絕對不敗也已成為過去。『我們並非全面強大,』一個矽谷聖特克拉克大學的畢業班的學生說。
「這個國家經歷過珍珠港和一九九三年的世貿中心爆炸。但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這次攻擊的規模和所造成的傷亡相比,這是一次對這個國家的金融與國防中心的直接攻擊。
「但歷史學家韋卡拉(Winkler)認為,星期二代表了一個新時期的來臨。『從一定程度來說,』他指出,『我們過去一直在誤導我們自己,自認為可以控制任何東西。但實際上是我們一直到現在都極其走運。很可能,我們持續的幸運已經結束。』」
消費者信心可能是關鍵
正如上面所指出的,美國經濟活動的三分之二以上依賴於消費者的開支花費。在受到攻擊之前的一段時間,雖然美國企業經濟狀況越來越差,但是消費者的購物開支和各項消費還能保持較為強勁,特別是全美國的房地產交易由於利率的不斷下降和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下跌而得以保持一定程度的活躍。這使得美國經濟沒有急劇進入衰退。
事件發生之後的這個禮拜,除了跟航空運輸業相關連的消費活動大受打擊之外,股票市場的一再重挫更顯示了投資者信心所受的打擊。由於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家庭都參與了一定程度的股票投資,因此,投資者的信心與消費者信心是密切相聯的。今天的一個報導指出,這一周之內,信用卡消費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有聯邦參議員號召大家要「購物救國」(「Go buy America!」), 一個電視討論節目的主持人也批評一些人表面上是掛起美國國旗,但卻在大量拋售股票。
危險的期望
CNN新聞網的資深作者Mark Gongloff在他的《消費者掌握著鑰匙》一文中寫道:
「類似波斯灣戰爭那樣的成功的軍事行動可以對消費者的情緒有正面的影響,正如當時美國及其盟友在波斯灣的勝利促進了後來幾個季度的美國國內產值的增長。Putnam投資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oodman說:『如果採取迅猛的報復行動並且取得勝利,這將會使得人們感覺良好,激發慶祝的氣氛以及給予我們一個(經濟)提升。」
美國的聖誕節購物季節將在11月開始。這個購物季節的營業額是全年的三分之一。
從以上美國經濟學界與媒體的觀點來判斷,在十一月底以前,美國的軍事行動需要取得「鼓舞人心的勝利」。
矽谷《水星報》這一天報導指出,美國政府高層現在報復攻擊對象的選擇上產生了分歧。以國務卿鮑威爾和副總統切尼為首的一方主張集中打擊本-拉登,而以國防部副部長為首的五角大樓的高層文職官員們卻主張要同時徹底打擊伊拉克。
新聞不斷傳出恐怖分子有可能發動下一波攻擊。
很顯然,布希在組織盟軍方面也進行得不順利。並且單方面強調報復打擊,而不去檢討美國的對外政策,使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懷疑事態會因為互相報復而不斷惡化。
這一切,肯定不會對消費者信息有任何正面的影響。
拿波斯灣戰爭時期的消費者信心曲線變化來對目前的情況作出期望,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當年,打擊的目標非常明確、戰爭的延續時間的控制權在握、雙方力量懸殊、戰爭發生並且局限在遠離本土的地方。
而今天,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攻擊就發生在本土,而且發生在國家的心臟與神經中樞,打擊的目標不清晰,敵人的定義也非常模糊,極為容易轉化為種族與宗教的矛盾(歷史與今天的中東現狀證明了,種族與宗教的矛盾是非常敏感和難以解決的。布希竟然在白宮向記者談話時用了「十字軍東征」這個橫跨十一、十二和十三世紀的基督教對穆斯林聖地掠奪戰爭來形容他所提出的對恐怖分子之戰爭(白宮後來作出更正),可見劃清界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第三世界的平民。),同時,也無法控制戰爭的范圍以及戰爭的期限。因此,歷史並非是在簡單地重復。
中國的因應之道
在報道中看到,中國政府提出了「做好內事」的方針。這是非常正確的。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在過去浪費了許多年的寶貴時間,今天,只有做好中國自己內部的改革與發展,才是對世界和平和人類文明的首要貢獻。
毫無疑問,全世界將進入經濟衰退。有專家預期,美國經濟衰退會「先進先出」,大概需要兩年才可以走出谷底,而歐洲則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目前,亞洲的不少國家和地區已經處於經濟衰退狀態,這使中國的高增長顯得一支獨秀。雖然這是值得高興和驕傲的,但這更加是值得警惕和憂慮的。如果沒有「危機感」,中國就一定會進入真正的危機。看看世界經濟的歷史,我們就可以明白,從增長到衰退,幾乎可以在一夜之間發生。況且,中國的高增長當中,含有水分甚至有害於長遠利益的成分,是實際上的危險因素。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顯現的和潛伏的危機非常多。在全世界經濟進入衰退的時刻,在全世界政治和軍事動盪的時刻,中國的經濟與政治狀態也會變得極為敏感。全體中國人確實要加強「危機感」,找出堅實穩妥的因應之道。雖然,這些年中國的經濟發展逐步取得成績,但在新的世界經濟形勢之下,恐怕不能採取簡單的「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來保持局面。
中國即將進入世貿,這是一把雙刃劍。特別是在世界進入經濟衰退的時刻,中國打開大門,而國內的卻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具備進行競爭的制度、知識、人才、與經濟實力。
現在,全國各地方都在爭搶外資,雖然短時間內在東南亞顯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但如果這是一種「不顧一切」的拼搶,恐怕最後是整個國家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早些年,我參觀過一些經濟開發區,發現不少外來的企業是那些低科技、高耗能、高污染的東西。希望這些年中國人會學得聰明一些。
中國應當從一九九七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和當前的世界經濟衰退當中,中國經濟相對地少受到影響,總結出一些寶貴的經驗。應當看到中國自己的特點:生產力在高速發展,同時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盲目過渡的開放以及過分地「全面徹底融入全球經濟」,也許並不是一條長遠之道。走這條道,很可能的情況是,沖出若干年的泡沫高速發展,然後進入一種畸形的經濟和產業狀態。我們追求的應當是健康和穩定的持續長期發展,這比高速發展更為重要。
愚昧的人類
雖然,人類已經發展了許多現代科技、人類已經上到月球、人類可以復制生命、甚至可以創造新的物種、人類創造了許多東西使得每個人能夠活得更舒適更愉快,然而,人類同時也在有限的生命期間中替自己製造災難。大量的時間、才智、資源、財富都耗費在仇恨、貪婪、掠奪、佔領、控制、武器、攻擊和戰爭上面。
因此,現階段的人類,還是處於一種愚昧的狀態。
曾經有人提出過「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樣的一種社會理想,但似乎在目前歷史階段,人們的結論是,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在事件之後,美國的電視上、報紙上、電台上、在所有的媒體中,出現了各種的評論與爭論。在不同的地方,出現了不同的集會和發言。仔細聽一下,就可以發現不同背景和不同層次的人在發出不同的聲音。很難說出什麼是「美國人」的一致的聲音。茫然、悲哀、不解、憤怒,這是普遍的情緒。很明顯地,某些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人,有些是教授、策略研究人員、或者是節目主持人,在極力鼓吹廣泛的報復打擊,對於由此可能引起的無辜平民的傷亡和受苦,他們的回答是:「抱歉,對不起。」他們恨不得讓美國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一種不可挽回的地步。而另外一些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人,則是希望美國媒體能夠報導世界各國、各個地區發生在各個民族身上的真實情況,以便大家能夠對美國的外交政策進行反思。在美國廣播公司著名的新聞討論節目《夜線》(「Night Line」)的一次發言中,他們提出, 要回答「他們為什麼憎恨我們?」這個問題,簡單地使用「因為他們憎恨自由與民主」作為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一些嚴肅的、公正的、政治和新聞界代表人物,都開始提出深刻的問題,挖掘矛盾的根源,尋求正確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上帝祝福全人類」
在歷史的這一個時刻,世界需要有歷史胸懷的領袖人物,不是個別的這種領袖,而是要有一群這樣的人物。艱難時世是產生這種偉大人物的時刻,但卻並不保證他們一定會出現。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1969年1月20日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說了下面的一段話:
「讓強者和弱者同樣地聽到下面的信息:
「我們所尋求的和平不是戰勝其他的人,而是隨著『受傷翅膀的癒合』而來的和平;隨著對受苦難者的同情而來的和平;隨著對那些曾經反對過我們的人的理解而來的和平;隨著地球上的所有人選擇他們自己的命運的機會而來的和平。
「在短短的幾個星期之前,我們剛剛分享了人類第一次以上帝的眼光來看我們的世界的壯麗景觀——一個在黑暗中反射光線的孤獨的球體。
「當阿波羅號宇航員們在聖誕節的前夜飛越月球的灰色表面的時候,遠隔著從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他們以那樣清晰的話語向我們描述了地球的美麗,我們聽到他們祈求上帝祝福地球的福祉。
「在那個時刻,他們從月球所看到的景象觸動了詩人阿基波特-默克利殊(Archibald MacLeish)的靈感,他寫道:
這樣真實地看著地球,那麼小、那麼藍、那麼美麗,飄浮在那永恆的沉靜之中。
認識到我們自己彼此都是地球的乘客,都是在永恆的寒冷之中的這個明亮可愛的球體上的兄弟,——都是現在認識到真正的兄弟的弟兄們。
「在那卓越的技術凱旋這個時刻,人們把思考轉向自己的家和人類本身——從一個遙遠的角度認識到整個人類在地球上的命運是不可分割的:這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已經到達宇宙中多麼遙遠的地方,我們的命運並不是在星球上,而是在地球自己上面、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我們經受了美國精神的漫漫長夜。但當我們的眼睛捕捉到黎明前的微光時,讓我們不要再去咀咒那殘存的黑暗,讓我們聚集更多的光明。
「命運賜予我們不是滿杯的絕望,而是滿盞的機會。因此讓我們把握住它,不是在恐懼之中,而是滿懷喜悅——同時,「地球的乘客們團結起來,」讓我們懷著堅定的信心、明確的意向、以及對危險的警覺,向前邁進;並且在我們對上帝的意志和人類的希望的信念的支持之下,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在他的任期內,尼克松總統親自參與導演了結束越南戰爭以及打開中美關系正常化大門這兩件全球性的歷史事件。
在美國9.11事件之後,人們在集會上高唱「上帝保佑美國」。
然而,只有當全世界的人都認識到,並且希望「上帝祝福全人類」的時候,在這個茫茫宇宙中的蔚藍色的小球上才會有幸福和安寧。
參考資料:
B. 請問美國"911"事件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1、〖對美國〗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經濟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對一些產業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和影響。地處紐約曼哈頓島的世界貿易中心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來的摩天大樓,造價高達11億美元,是世界商業力量的會聚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共計1200家之多,平時有5萬人上班,每天來往辦事的業務人員和遊客約有15萬人。兩座直沖雲霄的大樓一下子化為烏有,五角大樓的修復工作至少在幾億美元之上,人才損失難以用數字估量。
無論對美國總統布希,對美國民眾或者對美國政壇人士來說,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擊事件都是一次歷史性的震撼。在兩小時之內,造成美國本土遭遇數以千計的傷亡,連白宮、總統的空軍一號座機、國防部大樓、金融財務中心的世界貿易大樓,都成了恐怖分子攻擊的目標。
這次事件使美國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較重。地處紐約曼哈頓島的世界貿易中心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來的摩天大樓,造價高達11億美元,是世界商業力量的會聚之地。五角大樓的修復工作至少在幾億美元之上,人才損失難以用數字估量。而且交通運輸和旅遊業造成嚴重損失。美國國內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並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實是歷史罕見。
事件發生後,布希立即採取適當行動,恢復政府、社會正常活動,為了顯示他不受恐怖威脅,9月11日晚上,雖然白宮仍有受到攻擊的威脅,他仍決定返回白宮,並在白宮向全國民眾發表談話,藉此顯示:恐怖分子並不能阻斷美國行政中心的運作。
「美國911事件」的經濟影響不僅局限於事件本身的直接損失。更重要的是影響了人們的投資和消費信心,使美元相對主流貨幣貶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戰略物資價格一度上漲,並實時從地域上波及歐洲及亞洲等主流金融市場,引起市場的過激反應,從而導致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減慢。
2、〖對中國〗
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和「911事件」後的情況已經明顯不同,美國反對恐怖活動的戰爭將引起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的新變化,引發大國關系的互動。國際政治、軍事、外交形勢的變化肯定會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政策選擇,進而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應根據事態的發展及時進行跟蹤研究,相應調整經濟政策。
所以,對於我國而言,為了盡量減少「美國911事件」對我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有所准備,未雨綢繆。不僅要關注「美國911事件」本身對我國的經濟影響,更要研究美國和國際社會為對付恐怖活動所採取戰略取向、策略取向和政策取向對我國經濟的長期影響。及時跟蹤研究「911事件」後國際政治經濟的變化。
作為一個大國,我國可以主要依靠國內的巨大市場把經濟搞好,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採取措施穩定人們的心理預期,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刺激民間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利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加快利用外資的步伐,通過制度創新和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及蓬勃發展的經濟來吸引外資。
3、〖對世界〗
對於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動將是人類社會一項長期、艱苦和復雜的斗爭。這次事件沉重地告訴我們,在今天的文明世界裡, 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恐怖主義」,它是現代的魔鬼撒旦, 它那陰冷的利爪, 隨時會奪取我們身邊親人的寶貴生命。恐怖分子可能隨時隨地用各種辦法製造事端,打擊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場,瓦解人們的信心。國際投機基金也會興風作浪,利浪,利用恐怖活動提供的機會進行投機活動,通過製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風險。
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和國際社會的合作,嚴厲打擊恐怖活動;另一方面,應研究增加對國際戰略商品的儲備特別是石油儲備的問題,盡量減少恐怖活動引發的金融動盪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打擊「恐怖主義「,保護公民生命安全,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起碼在這點上中美的利益是一致的。
公元2007年9月12日《武漢晚報》的第32版—國際觀察版指出,在「9.11事件」中有2749人喪生。
C. 911造成的經濟影響有多大
「9·11」事件無疑為美國經濟走勢增添了新的消極因素。它已經並將繼續對美國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首先,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據紐約市審計官員估計,這一事件導致直接經濟損失至少900億美元,包括建築等財產損失340億美元,人員傷亡造成的損失110億美元,災區現場清理和搶救費140億美元,2002~2003年度其他後繼工作的費用至少340億美元。其次,導致股市再次暴跌,股市重開的第一周,道指、納指和標准普爾指數分別下降14.3%、16.1%和11.6%;估計股票縮水1.4萬億美元。第三,直接沖擊了航空、保險和旅遊等產業,並間接波及飛機製造、零售、汽車、娛樂等產業,造成重大生產損失。據美國商務部統計,9月零售額下降2.4%,其中汽車銷售額減少4.6%。另據美國經濟網站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的估算,「9·11」事件使近期的美國產值損失超過300億美元,即導致按年率計算的美GDP增長率下降1%。第四,打擊消費者信心,並導致消費者開支進一步縮減,從而使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9·11」後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下跌16點,消費者開支減少使9月份零售收縮。消費者開支對於美國經濟是否從減速轉為衰退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佔美國GDP比重的2/3,而且是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今年1、2季度消費者開支分別增長3%、2.5%,而企業投資和凈出口是負增長,如果沒有消費者開支增長的支撐,美國經濟就會出現衰退。第五,這一事件導致美國在國內和邊境強化安全措施,不利於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將導致經營成本增加和生產率下降,等於向企業徵收"安全附加稅"。第六,使美元貶值壓力增大。近年來隨著貿易逆差的擴大和經濟減速,美元實際上已嚴重超值。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騰認為,美元高估程度達25%以上。這次恐怖事件使美國安全問題凸顯,人們對美國的投資天堂的地位提出質疑,可能外資流出美國。不過,為防止大量資金外流和股市下跌,美國政府仍不放棄美元強勢政策;在出口疲軟情況下,歐洲和日本央行也不願意歐元和日元升值,因此,美元匯率近期仍保持相對穩定。
D. 美國經濟衰退和911恐怖事件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的影響
9•11對中國經濟5大影響
新華網消息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在最新公布的我國2001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詳細披露了「9·11」事件對中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
報告稱,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使全球經濟進入衰退的可能性加大,主要國際經濟組織對於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還在下調。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則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
一、出口貿易受阻。「9·11」事件不僅加速了美國經濟衰退的到來,並且有可能使此次衰退加深,美國本次經濟周期的時間也有可能因此而延長。由此推斷,恐怖事件將加大和延長美國經濟不景氣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力度和時間。目前,我國出口貿易雖有滑坡但幅度有限,這是因為突發事件對出口貿易的額外影響很可能有一個季度的時滯,也就是說,明年上半年開始我國的出口難度會進一步加大。
二、外匯儲備增長可能放緩。由於我國出口貿易的阻力增大,貿易順差會加速減少,從而影響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同時由於國際油價仍會上漲,今年我國的進口原油支出會相應增加,這也將減少我國貿易順差。
三、外資順勢流入中國。由於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均將陷入衰退,尤其是恐怖襲擊事件令美國作為全球最安全投資場所的觀念受到挑戰,國際剩餘資本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調整投資策略。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中可謂一枝獨秀,保持著高速穩定的發展,因而很可能被國際投資者相中,成為全球投資策略調整的受益國,也就是說,流入我國的直接投資可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加之我國即將入世所形成的推動力,外國資本會順勢加快流入我國。這種影響可能跨越今明兩年。
四、人民幣匯率可能走貶。恐怖襲擊事件加劇了美國經濟的衰退,美元匯率很可能仍會走貶,如果人民幣與美元匯率保持相對穩定,人民幣對其他貨幣就會相應走貶,其幅度很可能比「9·11」事件前預期的要大,估計在5%至10%之間。
五、利率水平下調壓力加大。「9·11」事件後,各主要工業國家擔心出現通貨緊縮,紛紛表示要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減輕事件對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估計今年內全球的貨幣態勢將進一步鬆弛,這可能對我國利率的總體水平產生向下的壓力。(
E. 請問,美國911事件的死亡人數,與對美國的經濟有那些方面的影響謝謝
1.說法1
人民網1月9日訊美國官方周二公布了最新統計的「911」遇難者人數。具體數字如下:
紐約——世貿中心:2550人
撞擊世貿大樓的兩駕飛機上的乘客及機組人員:343人
華盛頓——五角大樓:125人
撞擊五角大樓的飛機上的乘客及機組人員:64人
賓夕法尼亞——墜毀飛機上的乘客及機組人員:44人
總計——3126人
2。說法2
據法新社報道,紐約法醫辦公室發言人依林·布拉庫菲說,繼三位原以為在9—11事件中喪生的失蹤者被排除死亡的可能性後,2001年紐約世貿大樓恐怖襲擊事件的死亡人數應當是2749人。
F. 當年的911事件震驚世界,它到底給美國帶來了多大的創傷
首先肯定是經濟損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當時大樓重建,人員賠償,股市暴跌,還有對旅遊行業、交通運輸行業所帶來的損失更是巨大的。其次是惡劣的社會影響,包括給遇難者家屬帶來的心理創傷,人們對恐怖襲擊的恐懼。
恐怖事件之後,美國開始很長時間的善後的工作,包括重建大樓,疏導家屬等等。美國同時建立了國家紀念館九一一國家紀念館佔地3萬多平方米,位於世貿中心遺址上。而作為對這次襲擊的回應,美國發動了「反恐戰爭」,入侵阿富汗以消滅藏匿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石油礦石資源,所以也有人說這是美國的陰謀。
G. 恐怖分子首腦在引起了911事件後,對美國政府經濟有何影響
9-11事件以前,上飛機是不需要安檢的。坐飛機是美國人的首選,其次是汽車,只有無聊時才坐火車。跟我們中國正好相反。此事以後,那一段時間美國人都不敢坐飛機了,直接導致美國3家大航空公司倒閉(好像是3家吧,忘了),你想像一下一個人從高峰中毫無防備的摔下來……航空公司倒閉,一系列的連鎖效應當然就出來了,如生產民航客機配件的公司也跟著倒霉吧……對美國經濟確實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美國很快鎖定9-11幕後總策劃本-拉登藏身於阿富汗,就借著這個借口對早已垂涎三尺的阿富汗發動戰爭。美國人是很會發戰爭財的,只要一打仗美國軍火商的腰包就滿了,軍火公司接到國防部的訂單,就拉動了軍火的生產,同樣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失業率也就降低了,經濟很快回復了。總的來說,美國還是賺了。對美國政府來說,他們又多了一個敵人---伊斯蘭世界。一系列的反恐行動因此誕生
H. 911事件美國政府採用了什麼措施扭轉經濟滑坡
911」事件發生後,為挽救市場信心,避免對經濟復甦產生不利影響,美聯儲和美國證監會公布了一系列的緊急措施。 首先,紐約證券交易所暫停交易四天,成為1929年大蕭條以來非正常休市時間最長的一次。在休市期間,美國證監會召集各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的負責人商討局勢,統一思想,尋求穩定股市的措施。 其次,允許上市公司籌集資金大量回購本公司股票,這樣既有助於提高上市公司每股盈利業績水平,又相當於向股市中注入大量資金,同時回購行為還表明上市公司對自身股價的態度。 再次,美聯儲在已經連續7次降息的情況下又兩次降息。 最後,美國政府迅速推出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財政剌激方案。 這些及時有效的政策干預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投資者的信心,使股市逐漸止跌企穩,使美國股市能迅速擺脫「911」事件發生後最初的危機局面。道瓊斯指數在2001年9月17日第一天開盤後暴跌7.1%,但一周後就迅速觸底回升,到10月份就基本回到了「911」事件之前的水平,基本上消除了「911」事件對股市的短期影響
I. 911事件對美國經濟有沒有影響,對世界經濟有沒有影響
「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經濟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對一些產業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和影響。
1、直接經濟損失較重。
地處紐約曼哈頓島的世界貿易中心是20世紀70年代初建起來的摩天大樓,造價高達11億美元,是世界商業力量的會聚之地,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共計1200家之多,平時有5萬人上班,每天來往辦事的業務人員和遊客約有15萬人。兩個月前,美國兩家地產公司競標贏得兩座摩天大樓及其地下商場租賃權的價格是32.5億美元。世界著名的摩根-斯坦利-添惠銀行是最大的「房客」,共租有25個樓層,供3500名職員辦公。兩座直沖霄漢的大樓一下子化為烏有,五角大樓的修復工作至少在幾億美元之上,人才損失難以用數字估量。
2、交通運輸和旅遊業造成嚴重損失。
美國國內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並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歷史罕見。2001年9月11日至16日,全國航班一律停飛,其他國家飛往美國的航班或停飛或改飛加拿大。去年,美國各航空公司一天的平均總收入約為3.57億美元。美國民航這兩年本來就在走下坡路,這次事件對民航業的影響十分嚴重,有可能使未來幾個月美國的民航營業額下降一半左右。與民航業密切相關的是旅遊業,發達國家的人們外出度假,乘飛機占很大的比例,但這次襲擊使266人做了人體炸彈,恐懼感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創傷很難在短時期內痊癒,會大大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另外,關口和部分邊界封閉,部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陸路和海上交通、城市交通中斷,也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3、保險業面臨困境。
人員傷亡、幾座大樓、四架飛機、公司物件以及無以數計的汽車等財產保險現在還沒有統計出來,有專家初步估計在100億至150億美元之間,對每年收入約400多億美元的保險公司是難以承受的。
4、證券交易商和交易所損失嚴重。
2001年9月11日-1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等證券市場悉數關閉。只有政府債券市場9月13日開始營業。紐約證交所歷史上只有兩次停業,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期的1914年7月31日至11月14日;另一次是大蕭條時期的1933年3月4日至14日。此次股市停業造成的直接交易損失約為10億美元。
而美國經濟一向是世界經濟的風向標,911事件對世界經濟的未來可能產生的各種主要的影響:
第一,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大幅下降,特別是美國和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體成員。在短時間內還會產生大幅下降。
第二,在美國、其他亞太區經濟體成員和西歐國家會因此大幅度的減少金融投資,金融擴張的速度將會長時間的放慢。在此環境影響下,放低利率亦難吸引投資資本。廣泛的財政支持也將受到限制,無助於該地區的經濟。除非等到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有了明顯的上升,不然這種衰退現象會維持相當的時間。
第三,世界貿易的成本因為貿易風險成本的提高而隨之提高,而且這種提高是長時間的。貿易成本的不確定性將會成為APEC成員間很明顯的障礙。
J. 911事件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政治,經濟,人文,社會等方面。
1、 有利影響。
我國面臨的某些戰略壓力減輕了。因為,美國現在的目標重點主要是放在中東、阿拉伯等恐怖主義猖獗的國家。也就是說,美國在戰略關注和戰略部署上要「加強中央,收縮兩翼」。「中央」即西亞、中東,「兩翼」即歐洲和東亞。因此,從柯林頓第二任期開始的美國戰略中心轉向東亞西太平洋的趨勢受到重大阻礙。在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終於可以在這個方面喘一口氣了。我想對我國的好處在於:如果我們利用好這個時機的話,我們就可以有一段外來威脅較少的時間好好地總結經驗、解放思想、創設我國的大戰略。因為我國沒有世紀性的大戰略。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近十年、二十年根本目標是什麼,不知道為了這個根本目標根據大戰略如何來動員和應用我們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源。此外,我們還應當優化政策、戰略能力、武裝力量。此外,我們還應趁此機會設計出一個卓有成效的微機決策體制。
2、 我們遇到的重要外交機會
如果我們能利用好這個機會,對我們提高國際地位以及處理很多問題都是很有好處的。這個機會就是:美國因為要打擊恐怖主義,就需要要求國際合作,中國的合作對美國來說很重要。合作有兩種:短期的合作。比如,美國要打擊塔利班,它就需要中國向它提供情報。因為情報在戰爭中是極其重要的。此外,在軍事方面中美兩國可以合作的地方還有很多。長期的合作。美國要建立世界反恐怖主義體制,如果中國不加入,美國就會有很多事情幹不成,它的面子也不好看。比如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就有可能受到阻撓。此外,在軍控問題上美國也需要中國的合作。因為美國當然希望中國再也不向中亞地區出售武器。美國今年的經濟時一定會衰退的。一旦美國經濟衰退,國內需求量減少,對外投資間減少,東亞地區會不會再次出現經濟危機呢?是有可能的。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沖擊。比如,我們的出口、對外投資都會遇到困難。由於中國經濟抗沖擊的能力比美國等一些國家要強,一旦經濟危機發生,美國一定會需要要藉助中國的力量來復興美國的經濟或穩定東亞的經濟。
3、 不利的影響
①中長期的不利影響:就是我前面所講的「溢出效應」。我們如果能夠審時度勢,利用好機遇,就可以把這個不利影響縮小到最小程度。
②美國的最新政治信條(鮑威爾主義)的提出對中國十分不利。首先,這個信條的提出以我們的意識形態、國家利益來判斷,我們都是很不願意接受的。但是,如果中國不接受這個信條,而其他的國家卻接受了,建立了一個體制,中國卻不在這個體制之中,中國的處境將會非常被動。此外,中國本身確實也有恐怖主義。而且即使是中國國內沒有恐怖主義,只要美國說中國有恐怖主義,它就會以治理恐怖主義為由進入中國,插手中國事務。此外,我們可以反對美國新的政治信條,但是國際上有的國家卻接受它,這會影響我國同那些國家的關系。
4、 目前形勢給我國帶來的直接的對外政策的困難。美國要打擊阿富汗,就有可能在 中亞各國建立起美國的軍事存在。這些軍事存在溢出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都有可能造成對中國挑戰。即便美國只有打擊恐怖主義這個最單純的動機,隨著打擊恐怖主義還是會產生地緣政治、地緣戰略的副產品。況且,美國的動機不會很單純。此外,我國有一些人常常會把危機想像的比事實更大,這就會給我們帶來心理上的沉重壓力。這一思想也會反應到國際關系當中。具體來說,美國可能會要求中國提供軍事情報。由於情報是很復雜的,提供出去很難說就不會影響到我國本國的利益。也就是說,美國可能會提出讓中國難以接受的合作要求。我們要抵制這些要求的難度會很大。所以說,中國既要堅持反對恐怖主義,又要防範霸權主義,同時還要注意不要得罪了阿拉伯國家,也不能使得恐怖分子把矛頭只想我們自己,這些都是很嚴重的問題。
四、美國當前的總體形勢。
國際社會形勢對美國當前狹義和廣義相間的戰略目標十分有利。狹義目標是預防和凍結恐怖主義對美國發動較大規模襲擊的可能性。廣義上目標,緊隨著打擊恐怖主義而來的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上的意義。此外,通過構建國際反恐怖主義體制的優勢在美國。因為,目前,美國國內的民眾輿論給美國實行它的戰略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保證。首先,美國國內群情激奮,積極服從政府的統帥,甘願承擔目前可以想像的一切代價。與此相關,美國政壇上驟然出現了久違了的兩黨一致的態勢。其次,美國得到了異常廣泛的國際支持。雖然這些支持大多數都是口頭上的,有許多附帶了保留性的意見和希望,但美國這次得到的國際支持是1945年以後所沒有過的。最後,美國這次的戰略目標明確、集中。一國的戰略目標越明確,越集中,它的效率也就越高。而且,美國當前的戰略供給及其充裕。再次,由於美國大的戰略目標明確,使得美國戰略調整得到了便利。
六、中國今後應該怎麼辦?
中國應該堅決支持反恐怖主義,有保留地支持美國的反恐怖主義戰爭,同時又要提防霸權主義。我們要准確地預測我們將會碰到的具體問題,來想一想我們應該怎麼辦。我認為總的原則是:我們盡可能地積極參與國際反恐怖主義合作。因為只有參與進去之後才會有發言權,而且參與了之後,中國提出的意見、作的斗爭在美國國內受到的支持才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