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壟斷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有哪些
最大的影響是不利於競爭,因為壟斷企業可以索取高的價格。
B. 《反壟斷法》出台對中國經濟有什影響
中國反壟斷法有其明顯的階段性、局限性,但絕不能否認,該法律的頒布體現了市場經濟建設的巨大進步。對此有清楚的認識和把握,是中國反壟斷法不斷完善、競爭文化逐步形成的前提
歷經十餘載的爭論與博弈、反復和妥協,反壟斷法終於出台了。
基於對西方發達國家中反壟斷法地位與作用的認識,有人樂觀的預期,反壟斷法的出台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它也必將成為中國的「經濟憲法」。但有的人基於中國反壟斷法在某些關鍵問題上的妥協與「退讓」,悲觀的認為反壟斷法將重蹈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覆轍,宣誓效果大於實際意義。
那麼,如何看中國的反壟斷法?
不同的反壟斷法「生成環境」
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看,中國的反壟斷法具有較高的「國際性」--中國立法吸收、借鑒了國際上公認的較為成熟的反壟斷法基本原則和內容,反映了各國在反對限制競爭、維護競爭機制等重大問題上的共識。盡管如此,中國反壟斷法特殊的'生長環境'決定了其在本質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法存在很大的不同。
主要發達國家的反壟斷法制定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其時正是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競爭的時期。此時,市場機制已日臻成熟與完善,政府代表的公權力已經不能左右市場的決策,對市場機制構成最大威脅的是大公司之間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的競爭而結成的各種形式的卡特爾、托拉斯、辛迪加。認識到托拉斯等對競爭機制的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對整體經濟發展的巨大威脅後,西方國家紛紛制定了自己的反壟斷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反壟斷法成為了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的守護神,被奉為「經濟憲法」、「企業自由大憲章」。
與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不是自下而上的自發的過程,而是由上至下的謹慎的探索與「自覺」的引導。中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與完善的過程,就是政府公權力不斷讓渡給市場,以及市場自發調節機制逐漸形成的過程。即便如此,當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仍然廣泛存在,對市場機制威脅最大的並不是西方意義上企業的限制競爭行為,而是政府對市場的不適當干預。正是基於這一認識,中國的反壟斷法專門規定了「行政壟斷」一章,將政府對市場競爭機制的扭曲和干預加以限制。
截然不同的背景之下制定的反壟斷法,盡管形似,卻不「神似」。西方國家反壟斷法的主要任務,是對人為的扭曲市場機制行為的矯正,使其恢復到自由競爭的狀態;而在中國,現階段反壟斷法的主要任務還承載著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使其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特定的市場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的反壟斷法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維護競爭,它還必須「創造」競爭--反壟斷法本身必須成為限制公權力侵蝕市場機制、擴展競爭機製作用發揮的利器。
管制行業和依法獨占行業適法問題
目前,實施監管的行業(銀行、電力、電信等)和依法(或依政策)成立的、在法律上或事實上具有獨佔地位的行業(石油、煙草)「壟斷」了中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自然也成為反壟斷法關注的對象,反壟斷法與這些行業的關系也成為法律制定過程中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
在反壟斷法制定過程中,行業監管部門和獨占企業表達了其嚴重憂慮,要求豁免適用反壟斷法。對此,反壟斷法數易其稿,最終對管轄許可權採取了折衷的態度,一方面肯定了其獨佔地位及專營專賣的權力,另一方面又對其經營活動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對管制產業和獨占企業的反壟斷法適用問題及反壟斷執法機構與行業監管機構的關系問題,反壟斷法並未做出明確規定,將其留待在今後實踐中加以解決和完善。這足以說明各方力量博弈之激烈。
對此問題需要澄清兩方面的誤區:一方面,有人認為行業管制(regulation)與反壟斷法的適用是非此即彼、「勢不兩立」的;如果政府已經對某行業實行監管,則意味著豁免適用反壟斷法。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反壟斷法針對的就是具有獨佔地位的大企業,反壟斷法的實施意味著對這些企業的限制甚至分拆。
實際上,管制並不意味著對反壟斷的完全排除,在放鬆管制(deregulation)成為全球的一種趨勢的情況下,各國逐漸形成一個共識是,在實現管制的目的前提下應最大限度的適用反壟斷法,把對競爭損害的降低到最小程度。比如,如果設置行業准入和事後監督兩種方式都能夠實現監管目標,那麼應當採取事後監督的方式,盡可能的減少對競爭的損害。對於在法律或事實上佔有獨佔地位的企業,反壟斷法實際上並不挑戰其依據特別法(或政策)而享有的獨佔地位及其派生的對市場准入的限制、對商品或服務價格的制定等行為,但獨占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得違反反壟斷法,特別是不得違反有關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規定。
這種最大限度適用反壟斷法的共識在中國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肯定。盡管目前出台的反壟斷法對管制行業和依法獨占行業的迴避態度讓人對此心存疑慮,但在立法進程中各方代表角力之激烈,已經足以說明在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基礎薄弱、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粗陋的國度,對競爭環境的渴求、對消費者利益的尊重的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立法者的思維,和我們慣常所見到的赤裸裸的保護、密不透風的管制相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畢竟,對市場經濟的推崇,對市場規律的遵循這一趨勢是無法改變的,所謂'哀莫大於心死',和不令人滿意的結果相比,充分博弈的立法過程沒有理由不讓我們對這部法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
競爭文化的缺失與培育
和立法者們對競爭觀念的理解相比,中國市場環境中競爭文化的缺失顯得讓人憂心忡忡。
所謂競爭文化,可以理解為全社會形成的維護競爭機制、尊重競爭規則的一種共識和氛圍。競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從消費者的觀念、企業的行為到政府的職能定位,從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傳播、商事交易規則的理解運用到經濟法律的頒布實施,都在潛移默化地作用於競爭文化的形成。
在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經營者之間公開進行價格協調和串通如同偷盜一樣,是極為'原始'和惡劣的違法行為,在美國,行為人有可能被處以監禁。而在中國,不僅很多經營者對此毫無認識,甚至行業協會都參與引導組織,堂而皇之地進行價格協調與串通,這恐怕就不僅僅是個別企業法制觀念薄弱的問題,而正是市場環境中企業競爭文化缺失最突出的表現。此外,一些政府對競爭觀念的無知,在發展經濟的思維上不成熟,喜歡站到市場經濟的最前沿,滿懷好意地指揮企業定價,這種行為也是讓人啼笑皆非的。
毫無疑問,反壟斷法的頒行是競爭文化培育和建設最為關鍵的一步。反壟斷法的實施過程,對政府、企業乃至消費者而言也將是競爭文化逐步培育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反壟斷法的實施,增強企業對市場競爭規則的認知能力、增強消費者對競爭文化的認同,增強政府對市場經濟規律的理解,這些都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市場環境中競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而這種競爭文化的形成,競爭意識的培養,也必將推動這部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出台的、並不完善的競爭法律得到有效的施行並不斷發展進步,這些都是我們所期望看到的,我們也相信它能夠在不久的將來得以實現。
總之,中國反壟斷法有其明顯的階段性、局限性,但我們絕不能否認,這部法律的頒布體現了市場經濟建設的巨大進步。對此有清楚的認識和把握,是中國反壟斷法不斷完善、競爭文化逐步形成的前提。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反壟斷法必將在市場經濟體系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與中國市場經濟共同成長。
C. 完全壟斷的存在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完全壟斷是指整個行業中只有一個生產者的市場結構。指在一定地理范圍內某一行業只有一家公司供應產品或服務。
完全壟斷條件下,由於廠商即行業,它提供了整個行業所需要的全部產品,廠商可以控制和操縱市場價格,所以不存在有規律性的供給曲線,也無行業需求曲線和行業供給曲線,這些與完全競爭條件下是不相同的。
完全壟斷行業的長期均衡是以擁有超額利潤為特徵的,這與完全競爭行業以超額利潤或虧損為零是不同的。完全壟斷廠商長期均衡的條件是:MR=LMC=SMC,這與完全競爭廠商長期均衡條件相比,沒有MR=LAC=SAC。
D. 為什麼壟斷會造成經濟效益的損失
1.壟斷拉高成本,降低競爭力。
價格壟斷拉高整個社會成本壟斷性行業所從事的一般都是與決大多數人、行業息息相關的公共事業,例如電信、郵政、自來水、電力、煤氣、鐵路、航空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行業的服務價格的高低便關繫到整個社會的成本。這些行業的整體效率直接關繫到其他產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2.壟斷導致有效投資不足
一方面,壟斷企業能通過壟斷獲得超額利潤,從而妨礙了效率的提高,妨礙了其擴大業務規模的積極性。另外通過行業壟斷阻止社會資金進入該行業,雖然總有資金為利潤引誘通過各種方式「違規」進入,但規模總是有限的。
投資不足、就業下降,消費相對疲軟是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之中的主要問題。有專家指出,造成中國現階段投資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點就是很多高利潤的行業都是市場禁入的壟斷行業,這些行業中,壟斷導致低效,造成了這部分利潤反映不出真實的利潤狀況,成為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極大的挫傷了資本的投資熱情,這樣就造成所謂的「資本罷工」,強化了投資市場低迷。
3.壟斷滋生腐敗毒瘤
在當前國內市場出現的大量壟斷行為中,行政性壟斷無疑占據首要位置。由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所實施的限制競爭行為,稱為「行政壟斷」。行政性壟斷由於行政權力的介入,使得它比自然壟斷、行業壟斷對市場公平競爭的危害性更大,特別是少數腐敗分子利用具有公共事務管理的權力,如果「給錢」才能辦事,壟斷成了腐敗的溫床,這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使政府信用遭到損害,失信於經營者。
E. 分析壟斷對資源配置和經濟福利的影響.
壟斷的最可怕之處不在於資源分配這些經濟層面的問題,實際上反壟斷也不是說不讓企業做大,反壟斷的真正目的是保護創新,如果依靠壟斷地位來輕松獲得大量的利潤,那麼企業自然不會有那麼大的動力去技術創新,如果那些大企業停止創新,對一個國家經濟而言就是災難,這個國家將無法前行,這將引發巨大的經濟危機。所以反壟斷的目的就是保護創新,而創新會產生更多的優秀的企業,這些新的企業剛更加改變這個社會,改善人類的生活,提高效率。這樣一來政府才會有更多的稅收用於完善社會機制。
F. 壟斷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意義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反義詞不是市場經濟(相對的是計劃經濟)而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國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核心理念是作為國公民代表的政府的自主意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在對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上不偏向於單純追求利潤的私人資本.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近代以來西方國家為了戰爭、經濟危機和其他重大國策所普遍實行的主要經濟政策,其發展趨勢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私人壟斷資本主義作為只為國家人口中極少數人服務的經濟政策因為人類資訊的發達對經濟社會認知的加深(私人壟斷資本主義追求滿足少數人對利潤的渴求必然會不公正的利用政府對公共服務、產業技術發展、軍事外交政策、國際政治等做出不利於國家發展損害普通國民利益的行為)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它的貪婪腐朽,矛盾也愈加深刻(西方各種罷工、反戰、對學費、醫保、退休金等遊行本質原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並不是對所有產業行業的壟斷,它只在對國家經濟社會穩定和安全的主幹基礎戰略性產業進行壟斷,而其他如消費、零售、交通、服務類行業則對社會開放.因為經濟命脈為政府所控制,國內無法產生龐大的資本勢力左右政府決策,那麼國家從整體層面就不會成為為少數人謀利的工具.
G. 壟斷行為對經濟增長和效益的影響
可能在我們一般人的想像里,壟斷肯定是不好的,弊端很明顯的,不過在有這個結論前,我們需先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壟斷。如果是市場經濟的結果,即消費者自主選擇的結果,那壟斷對經濟的影響負面未必會有那麼大,比如手機晶元製造商高通,他幾乎壟斷市場90%以上的份額,但是幾乎沒有聽到市場的反對聲,究其原因還是過硬的實力。還有一點,如今消費者之所以反對壟斷,是怕利用自己的地位,哄抬價格,在質量上不思進取,但若是市場競爭所致,其實這個發生的可能性較少,大量現實中的例子已經證明,對經濟的增長雖不如充分競爭市場那麼好,但也是可取的。
但若不是市場經濟所致,是由行政權力所致,且不讓競爭對手進入,那這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就大了,一來企業可輕易憑借行政的保護傘獲得市場份額,這樣創新的動力就會減弱,消費者也得不到更好的產品。二來由於容易獲得利潤,也較一滋生腐敗,導致資源的強大浪費。三來由於具備排他性,競爭對手無法進來,也就無法創造更多經濟收益,消費者也受損,同樣的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也不利。
H. 什麼叫壟斷,為什麼會有壟斷 壟斷對社會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壟斷企業跟政府有什麼關系
1.壟斷是抄指在某個領域佔有主導地位,要麼是控制原料,要麼是控制產品這樣就形成壟斷。
2.壟斷的根本原因是利潤。一個企業如果是壟斷企業,那麼他會用低價買進原料,高價賣出產品
一低一高形成巨額的壟斷利潤。
3.壟斷對企業而言是利好的,但是對個人和同業的小企業來說是不好的。第一,個人購買的產品價格高,服務有可能跟不上。第二,讓其他小企業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對整個社會經濟是不好的,因為壟斷到了一定程度往往會出現企業決定國家政策的現象。
4.壟斷企業更政府有什麼關系呢。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I. 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積極: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提高,托拉斯等是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有利於企業經營管理。
消極:大資本家過多干預國家經濟政治生活,資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合資義國家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J. 如何減少壟斷對經濟的危害
一、壟斷的危害:1、造成市場經濟畸形發展,行政壟斷更成為深入經濟、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阻礙2、壟斷行業天然帶來暴利,造成壟斷行業高收入,分配嚴重不公3、壟斷行業特別是行政壟斷行業排斥競爭,必然帶來經營管理的低效率,並且嚴重損害資源優化配置。發達國家的政府也把縮小"貧"富差距擴大"中產階級"反壟斷...作為主要政策目標之一呵。 答案補充《反壟斷法》大家比較生疏,《反壟斷法》經過13年的立法進程,去年8月1日通過了,《反壟斷法》針對管理的壟斷行為涉及了三個內容:一個是企業之間聯合搞協議,他們幾個競爭者應該是競爭的關系,但他們坐在一起研究怎麼提高產品價格、控制產品數量肯定是損害消費者的,這是《反壟斷法》要管的壟斷協議的這種現象;二是一些企業做得很大,由於他們的勢力很強,所以他們在市場中可能會濫用他們的支配地位。比如很典型的捆綁銷售,你不買我的東西,沒有別的地方去買,我提價了以後也要去買;三是企業並購,在《反壟斷法》是叫經營者集中,每一個企業都是經營者,經營者集中會擴大市場能力,也就是市場壟斷力,擴大以後就有點像剛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樣,濫用的話可能會削弱市場、排除競爭、獲取壟斷的利潤。在世界上通行的做法就是這三種。還有我們《反壟斷法》特殊的規定是禁止行政壟斷,這是中國《反壟斷法》的特色,我們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有行政壟斷的現象存在,廣大群眾對此也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