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實現三大轉變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舉措是什麼
實現三大轉變,主要包括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的舉措是創新驅動戰略。
❷ 2020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兩大著力點是什麼為什麼(200字)
高質量發展要求
通過實體經濟的發展優化經濟結構,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推動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通過創新獲得新的增長動力源泉。為此,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的基礎上,通過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技術創新推動和支撐高質量發展。
❸ 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據報道,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中長期看,全球量化寬松政策和負利率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甚微,甚至延緩了各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與此同時,資產價格非理性膨脹、債務率攀升、匯率競爭性貶值等問題卻相伴相生。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早日實現高質量發展!
❹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舉措
消費,強身健體,漲工資,促進就業。
❺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什麼
4月18日電 題:「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解讀中國經濟運行態勢
邢志宏分析,3月份部分指標出現波動,主要是春節因素影響。但是剔除季節性因素,相關領域市場向好、生產增長的趨勢性特徵沒有改變。
短期波動不改中國經濟向好勢頭。邢志宏分析,從供給來看,實體經濟活力增強,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升,經濟發展基礎更加夯實。一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提高,先進製造業的帶動作用也在增強。服務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增勢強勁。
從需求來看,消費的基礎性作用突出,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不斷顯現。內外需共同發力,推動了供求關系繼續向動態平衡和良性循環方向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民間投資活力增強,一季度同比增長8.9%,增速高於全部投資增速。
從預期來看,改革開放、創新驅動力度不斷加大,一系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市場主體預期較好,信心明顯增強。3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回升,特別是大中小三類企業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都進入了擴張區間。
「經濟內生動力在增強,這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支撐。」邢志宏說,當前,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因素在積累增多。
外部挑戰不改經濟向好態勢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邢志宏說,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穩定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增強,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中美貿易摩擦難不倒中國經濟,更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邢志宏看來,中國經濟增長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並重,這些結構的變化大大增強了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統計部門測算顯示,2008年到2017年,內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我國通過內需對沖了外需減弱的影響。
邢志宏說,中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中國是個大國,無論是從發展空間還是從產業體系、宏觀調控的空間來看,都有很大的迴旋餘地。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邢志宏說,目前來看最大的困難還是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國內方面主要還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比較突出。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一些外溢效應,以及金融市場的動盪,可能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一些沖擊。
「但是,中國經濟實力強、潛力足、韌性好,迴旋餘地大,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邢志宏說。內容來源於人民網。
❻ 如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質量第一的前提下,在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基礎上,追求質與量、速度與效益的辯證統一。
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未來發展圍繞以下兩點為基礎發展:
1、穩中求進
「穩」是主基調,是大局。上半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向好態勢,韌性更足、結構更優、質量更高,為我們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打下了堅實基礎。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首先就要做好「六穩」工作,即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以穩定宏觀經濟大局。
2、穩中求進
「進」是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如何「進」?就是要在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基礎上,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著眼解決新問題、應對新挑戰,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更好結合起來,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穩」和「進」不是割裂的,而是辯證統一的,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必須把「穩」和「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我們講「穩」,不是消極應對、不思進取、自縛手腳,決不能面對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無動於衷,決不能面對經濟運行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無所作為,而是要把該穩的堅決穩住,扎實做好「六穩」工作,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7)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擴展閱讀: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沿線各國通過合作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全球問題需要全球性的解決方案,各國必須展開合作。「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改革開放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助力聯合國提前5年達成了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這一條,即力爭在2015年前實現極端貧窮人口比例較1990年水平減半。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穩中求進,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人民網-希望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更大成就
❽ 我國應從幾方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九屆中國來經濟前瞻論壇1月13日在源北京召開。李偉在會上說,在高質量的供給方面,要提高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質量,跟上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在高質量的需求方面,要釋放被抑制的需求,進而帶動供給端升級,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實現平衡。在高質量的配置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李偉認為,展望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有望延續增速穩、就業穩、物價穩、效益穩的「多穩」局面,將為經濟工作重心更多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❾ 怎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和怎麼推動供給側深化改革有什麼區別
經濟的發展必然要順著時代潮流而前進,不斷更新,不斷發展,推動事物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