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負利率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負利率,一般情況下,反映的是國家整體經濟運行處於低糜時期,經濟增長滯緩,乏力,社會需求不足,需要靠低利率還刺激投資與拉動消費。
B. 銀行負利率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負利率是一種價格型的非常規貨幣政策。一般來說,負利率針對的是名義利率,即央行與金融機構之間進行政策操作的利率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拆借資金的利率,如即隔夜回購、拆借利率等。
經濟長期低增長導致信貸需求不足。無論是經濟增長放緩、人口老齡化,還是高稅收高福利制度,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個人、企業投資需求不足,從而導致信貸規模增速放緩甚至收縮。日本銀行部門信貸增長長期處於低位,2000年-2005年甚至出現持續的信貸收縮。歐元區2008年以來收到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的雙重打擊,信貸增速持續下滑,2011年末即跌倒負值,並在2013年-2014年持續收縮。
C. 歐央行繼續負利率政策,對經濟影響有多大
首先,負邊際存款利率是央行與商業銀行間的隔夜拆借率,而不是商業銀行與個人之間的存款內利率,歐元容區普通民眾的銀行存款依然是正利率,只是可能會比以前低一些。-0.1%邊際存款利率意味著商業銀行將錢存在央行需支付0.1%的費率,而不是此前的無需付費(邊際存款利率此前為零),更不是其他國家更為常見的正利率,即央行還是會支付一些利息給存錢的商業銀行。歐央行推出負存款利率無疑是希望商業銀行放貸,以支持經濟增長。
第二,歐央行此前推出過三輪LTRO(長期再融資操作),但今天推出的是TLTRO(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其定向的含義是指向家庭和非金融,更具體的講是實體經濟。但是,可參與再融資的不包括家庭的購房貸款。歐央行推出TLTRO的目的是鼓勵銀行向家庭和非金融放貸(不包括房貸)。
D. 進入「負利率」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存貸利率倒掛會打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有人會從銀行借款再存入銀行。以坐收內利率倒掛的差額;
(2)不利於借容款企業節約使用資金。當存貸利率倒掛時,企業的資金使用會浪費,甚至有貨幣資金閑置時也不歸還銀行貸款,引起信貸資金周轉不靈;
(3)不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經濟核算。利率倒掛的情況下,銀行吸收存款越多,發放貸款規模越大,則虧損越大,不利於銀行自身的發展,也不利於銀行業務的開展。
E. 利用宏觀經濟學理論解釋一下負利率對經濟的危 害
你的這個宏觀經濟解釋負利率,首先的話負利率就會導致咱們經濟不斷的下降
F. 現金為王: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
因為負利率會導致通貨膨脹,紙幣的價值就會變得很低。可以用金錢購買某種固定資產,進行保全自己的資產不被貶值。最大的保值方式可以通過投資自己,自己的綜合水平提高了,才能有競爭力和應對未來一切變化。
另外負利率對一個經濟體來說並非是好事,負利率往往是意味著經濟增長發生滯留,無法獲得增量。負利率是國家比較富裕才會出現,如果國家並不是很富裕,正在經濟發展中是不會出現負利率的。目前以中國的經濟是不會出現負利率,因為中國還是屬於經濟在持續增長利率為正的地區。
因為增量在不斷的做大,那麼新的勞動者總是可以創造新的增量中獲取財富。社會中的流動性就會比較大,財富的增長空間也會特別大,而負利率只會出現在經濟停止增長時期。因此目前中國暫時不會出現負利率,不過可以選擇購買比較穩定的固定資產來保全資金不受到貶值。
G. 如何在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
負利率時代也許是最不需要「理財」的一種經濟場景,我們過去很多年都一直在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核心原因是因為兩點,一個是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的貶值,另一個就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所以必須把現金轉換為某種資產,獲取超過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的投資回報,但是這種情況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的時代才會存在。
1、負利率時代現金才是王道最近丹麥的一家銀行發放的的全球首筆負利率的房貸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房貸竟然不用利息了,還的錢還可以少於本金,這種好事真的太好了,甚至認為丹麥才是買房的勝地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銀行向來是無利不起早,怎麼會做賠本的買賣?如果你認為銀行做了賠本的買賣,那麼只是說明你還沒有看到真相而已。下圖是全球基準利率最低的11個國家,幾乎都是歐洲地區的,瑞士是全球最低,丹麥是全球第二低。
所以,丹麥是一個要進入通縮的國家,在一個錢變得越來越值錢的過度,對一般人而言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現金了,持有現金,更晚的消費,那麼對自己更有利,將來可以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國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有哪個行業的增長率能夠超過經濟增速?所以資產增值也是很難的。除非你擁有龐大的財富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通過這樣的渠道去保值自己的資產,對於一般人而言持有自己的現金是最好的方式。
2、中國是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的中國的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了,但是仍然保持了6.3%的經濟增速,而2019年上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回落到5%的范圍,中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經濟的正向增長就保障了你的投資是可以獲得正向的回報的,那麼生產者就願意去支付成本進行杠桿投資,因為杠桿投資的本質就是你的資金成本要低於你的收益率,你賺取的是利差。
中國經濟是正向增長,這種利差仍然在,所以,生產者願意支付資金成本獲取資金進行生產活動,這個就保障了利率是正數的。另外中國的M2仍然保持在GDP的增速以上,額外再加上通貨膨脹率,這個也保障了中國的利率是正數的。
負利率對一個經濟體來說並非是好事,因為負利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停滯,階層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無法獲得增量,雖然當前的負利率國家都是富裕的國家,所以家底厚實,負利率狀態下整個民眾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負利率時間足夠長,那麼這個國家是一定會衰落的,全球經濟不進則退,阿根廷百年前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但是如今如何呢?
國家的經濟是不進則退。我們處在一個經濟持續增長,利率為正的地區,這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的增量在不斷的做大,那麼新的勞動者總是可以從創造新的增量中獲取財富,這樣的社會是流動的,財富是增長的,幸福指數也是在提高的。經濟一旦停止增長,往往意味著存量的搏殺,競爭會激烈得多,諸多的社會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成為焦點。因此,我們應該感恩所在的時代給與我們的機會。
H. 負利率真的可以刺激信貸么,負利率是什麼意思
所謂的負利率是抄指的是在某些經濟情況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於同期CPI的上漲幅度。這時居民的銀行存款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好像在「縮水」一樣,故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
在負利率的條件下,相對於儲蓄,居民更願意把自己擁有的財產通過各種其他理財渠道進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購買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
所謂負利率,即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存銀行的利率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率就成了負利率。
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負利率=銀行利率-通貨膨脹率(就是經常聽到的CPI指數)。
I. 金融學《負利率時代》,造成實際利率為負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造成實際利率為負的因素:
通貨膨脹、cpi高位運行、經濟過熱(市場中現金過多)。。。。。。主要是市場影響
你可能感興趣的相關資訊:
影響實際利率變動的因素.
第一,利潤的平均水平.既然利息是平均利潤的一部分,利潤本身就成為利息的最高界限.因此,利率總在平均利潤率與零之間上下擺動.並且,利率主要是由平均利潤率所調節的.從我國現實出發,這種調節作用可概括為,利率的總水平要適應大多數企業的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利率的總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數企業承受不了;同時,利率總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發揮利率的杠桿作用. 第二,資金的供求狀況.無論是馬克思的利息理論還是西方的經濟學說都不否認資金的供求狀況決定利率的總水平,在我國,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決定於資金的供求.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金融市場上的商品的"價格"--利率,與其他商品的價格一樣受供求規律的制約,當資金供不應求時,供求雙方的競爭的結果將促使利率上升;相反,當供大於求時,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利率下降. 第三,借貸風險.資金從投放到收回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在借貸資金運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測因素的出現,可能導致各種風險,如資金不能按期完全收回的違約風險,因物價上漲而使資金貶值的風險,或更有利的投資機會出現後,已貸放出去的資金收不回來時,貸款人承受機會成本損失的風險. 一般而言,風險越大,則利率要求越高.另外,經濟的周期變動造成的風險變化也會影響利率水平,如在危機階段,投資風險突然變大使利率大幅度上升.而在復甦階段,投資風險開始減少,利率開始降低. 第四,國際經濟形勢.就開放經濟而言,國際經濟形勢對利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國際利率與匯率會影響資金流出入,從而引起國內利率的變動.如果國際利率水平較高,則資金流出,國內資金供給小於需求,迫使國內利率上升;反之,如果國際利率水平較低,則資金流入,國內資金供給大於需求,從而誘使國內利率隨之下降.可見,國內利率有總是朝國際利率靠攏的趨勢.從匯率的角度來看,匯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利率的變化.例如,當外匯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時(如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從$1=¥8.5變化到$1=¥8.7),國內居民對外匯的需求就會下降,從而使本幣相對充裕,國內利率便趨於穩定,並在穩定中下降;反之,當外匯匯率下跌,本幣升值時(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1=¥8.7變化到$1=¥8.3),國內居民對外匯的需求就會增加,本幣供應處於緊張狀態,從而迫使國內市場的利率上揚. 第五,國家經濟政策.由於利率變動對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各國都通過法律、法規、政策的形式,對利率實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國家往往根據其經濟政策來干預利率水平,同時又通過調節利率來影響經濟.總之,決定利率及影響利率變動的因素很多很復雜,其中,最終起決定作用的是一國經濟活動的狀況.因此,要分析一國利率現狀及變動,必須結合該國國情,充分考慮到該國的具體情況,區分不同的特點分別對待,不能一概而論. 希望能幫到你。
J. 簡述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對經濟的影響
這種利率水平的變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果它的水平上升,未來債權的現值將會下降,結果是個人財產的價值也下降了。如果它的水平下降,就會發生相反的情況。至於實際利率的升降對任何具體資產價值的影響,則根據該資產的耐用性而有所不同。
當長期實際利率上升時,擁有較耐用資產的個人在他們的資產的現值方面受到的損失,將比擁有不那麼耐用的資產的個人受到的損失要大。如果長期實際利率下降,他們的獲益將較大。
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及通脹壓力難以消化的長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現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即便央行不斷加息,也難以消除。所以,名義利率可能越來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會將主要資產以現金方式在銀行儲蓄,只有實際利率也為正時,資金才會從消費和投資逐步迴流到儲蓄。
(10)負利率影響經濟擴展閱讀:
兩者的關系:
1、當計息周期為一年時,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相等,計息周期短於一年時,實際利率大於名義利率。
2、名義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資金時間價值,實際利率才真實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3、以i表示實際利率,r表示名義利率,n表示年計息次數,那麼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之間的關系為:
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一般簡化為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率
4、名義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名義利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