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崇明經濟發展

崇明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15:20:54

① 上海市經濟與崇明島經濟發展哪個好

崇明島是發展旅遊,農業的,上海市是發展金融和大多數第三產業的。崇明區只是上海一個遠郊區而已,和整個上海市怎麼比?

② 崇明島的經濟

·2006年,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三次產業保持協調發展,經濟總量首次突破百億元。據初步測算全年完成增加值108.3 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6.5億元,比上年增長2.8 %,佔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15.2%,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51.4億元,比上年增長17.2 %,佔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47.5 %,比上年增加1.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佔全縣增加值的比重為37.3%,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財稅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化,稅收來源明顯增加。2006年完成稅收收入36.1億元,比上年增長21.6%。財政監管得到加強,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6年完成財政收入3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其中:縣級財政收入15.0億元,比上年增長7.3 %。財政支出在支持經濟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全年地方財政支出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用於企業挖潛改造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3%;用於基本建設2.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4%;用於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救濟2.4億元,比上年增長36.1%。 ·2006年,全縣農業生產以現代生態農業為發展方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縣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為77.2萬畝,同比增長0.5%,總產實現32萬噸,同比增長4.2%,完成7.9萬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成7000畝規模優質有機大米示範基地,以「寒優相晴」為主的優質稻米種植面積達38萬畝;蔬菜及其特色經濟作物總產值為13.5億元,同比增長2.3%,播種面積達到57萬畝,總產量為115萬噸,同比增長2.7%。林業重點推進四旁綠化,繼續發展規模化經濟林,新增林帶面積4.9萬畝,其中公益林4.3萬畝,經濟林0.6萬畝。畜牧業方面控制生豬、雞蛋生產,發展奶牛、特種家禽生產,2006年全縣生豬出欄27.5萬頭,同比增5.8%,;白山羊出欄24萬頭,同比增5.4%;家禽出欄570萬羽,同比增4.8%;鮮蛋總產1530萬公斤,同比增1.5%;鮮奶總產1400萬公斤,同比增12.2%。漁業方面做強河蟹產業,穩定常規養殖業,2006年漁業總產量為7.7萬噸,同比增2.0%。河蟹養殖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島外養蟹90萬畝,三島養蟹10萬畝。生產河蟹1.2萬噸;其他特色水產品養殖面積為1.5萬畝,貝類5000畝,產量達到2000多噸。
·2006年全縣完成農業總產值44.9億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種植業22.2億元,增長2.3%;林業1.1億元,增長19.0%;牧業5.7億元,增長3.3%;漁業15.0億元,增長1.5%;農業服務業0.9億元,增長2.4%。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51457公頃,糧食總產量達317424噸。 ·工業企業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長興海洋裝備島建設有力推進,工業生產呈現持續、穩定增長,生產總量達歷史最高水平。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 %;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9 %;產銷率達99.8%。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繼續提高。2006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36.3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全年完成利潤總額6.8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全縣工業中佔主導地位,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0.1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的83.9 %。和三島功能定位相匹配的重點支柱行業增長幅度明顯,通用設備、金屬製品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這三大行業的產值達61.6億元,比上年增長26.7%。「一業特強」產業不斷做大做強,日用不銹鋼和商業設備製造業全年完成產值1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 ·商業設施不斷完善,「和諧建材市場」、「瀛南輕紡城」、「蘇寧電器」等專業市場相繼開張營業,縣內商品市場供應品種豐富,銷售更趨活躍。2006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額7.0億元,比上年增長11.5 %;穿的商品零售額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 %;用的商品零售額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燒的商品零售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0 %;集市貿易成交額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0%。
·外貿企業以重點產品為龍頭,努力提高出口能力。2006年完成外貿出口撥交額3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工業品出口撥交額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8.1%;農副產品出口撥交額0.3億元,比上年下降23.9 %。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投資環境明顯改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2006年全縣引進各類企業2612戶,比上年增加1098戶;注冊資金總額56.1億元,比上年增長35.6%;累計完成稅金24.0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其中崇明工業園區和富盛開發區共引進注冊企業556家,注冊資金16.1億元,完成稅金10.5億元;各鄉鎮、委局經濟小區引進企業2056家,注冊資金40.0億元,完成稅金13.5億元。
·2006年,新批准三資企業30家,比上年增加6家;項目總投資207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70.3%;合同外資1581萬美元,比上年下降42.3 %;實際利用外資102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3 %。 ·通信條件不斷改善,郵政業務保持一定水平。2006年全縣郵電業務收入2.3億元。年末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6.7萬門。年末擁有電話用戶23.1萬戶,比上年凈增0.4萬戶。每百戶住宅電話擁有量達69.3部。郵政業務平穩發展, 2006年末共有郵政所40個,全年進出函件687萬件,進出包件15萬件,進出特快專遞15萬件,發行各類報刊雜志1499萬份。
·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信息資源利用得到加強,圍繞加快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政府外網建設。在完成鄉鎮、委局共64個單位接入外網實現與市外網聯通的同時,選擇8個單位進行政務外網試點工作。政府網站建設不斷深化,上海崇明政府門戶網站第三次改版後順利開通,每月頁訪問量達80多萬人次,網站文字信息量達3200多萬字。政府信息公開內容不斷充實、完善,便民服務意識有了較大的提高。建立長效機制,穩步推進軟體正版化工作。全年共採集社會保障卡信息10788人次,發放社會保障卡8644張。
·交通投入增加,客運能力增強。2006年總投資2135萬元建成了大眾水陸換乘中心,投資2580 萬元建造了1艘高速輪和1艘公務輪,新增客位288個,滬崇之間的車客來往更加快速、便捷。年末水運航線18條,全年水運旅客1215萬人次;渡運車輛153萬輛次。2006年陸上公交新增客車15輛,更新客車30輛,年末共有公交線路30條,線路長度907.1公里,全年運送旅客2247萬人次。

③ 崇明島發展應以經濟化優先

中心論點:沒有先發展經濟哪來搞生態可言,所以,崇明發展經濟優先。
圍繞著點,舉例子。

④ 上海放棄崇明區 上海的發展會更好嗎

上海放棄崇明區這是不可能的。崇明區在上海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手心手背都是肉。

⑤ 上海崇明區未來幾年是打算怎麼發展的 經濟會變的越來越發達嗎

上海批復《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

參見該規劃。

上海市召開新聞發布會 解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

⑥ 崇明島經濟怎麼樣

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很差。
10年後有發展可能。

⑦ 崇明的生產總值、人均GDP、社零總額、城市經濟排位是多少

崇明島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中國東部黃金海岸
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處,具有外通太平洋,內聯長
江流域和全國各地的重要功能,是中國第三大島,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嶼之一。它東至佘山,
南與江蘇常熟、太倉和上海市寶山區、浦東新區相
鄰;北與江蘇的海門、啟東隔江相望;東瀕浩瀚東
海;西接萬里長江,岸線總長209公里。它猶如一條
春蠶,東西長79公里,南北寬13至18公里,總面積
1160平方公里。崇明縣轄25個鄉鎮,島上地勢平坦,
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屬亞熱帶型氣候。

崇明島歷史悠久,自唐朝有崇明。崇明島最早
露出水面是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時稱
東沙和西沙。公元696年,有六姓漁民先後登沙,作
了最早的開發工作。到五代初,朝庭在西沙設立「崇明鎮」,從此便有了「崇明」這個名稱,以後無數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地漲坍變化,至明末清初始連成一個大島,並逐步穩定下來。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崇明正式建州。經過時代的變遷,崇明島日漲夜露,土地資源日益廣闊。1988年,全島有吳淞基面標高零米以上的灘地近50萬畝,主要分布在奚東沙、團結沙、東旺沙、黃瓜沙等地,灘塗上盛產石璜、螠蟶、蟛蜞、蘆葦、絲草、蘆竹。東部灘地是丹頂鶴、天鵝等珍稀候鳥的棲息地。1981年中日兩國協定保護的227種鳥類中,崇明就有132種 。

崇明島交通便捷。島上現有7個客運港口,開辟13條車、客運航線,每天有80多個航班往返於崇明與上海、江蘇之間。全島公路總長541公里。最近,由中國建設銀行上海市崇明縣支行提供金融監督及全方位服務的軍民兩用機場已竣工在即。建設北支的崇海大橋和崇明到上海的越江通道工程已著手規劃。

崇明島能源充足,通訊便捷,並擁有自己的獨立電網。全縣總裝機容量為18萬千瓦。目前,正著手裝機容量25萬千瓦的崇明第二電廠一期工程和與華東電網22萬伏的聯網工程建設。島上通訊設備先進,電話已全面實現交換程式控制化和傳輸數字化,並開通了無線尋呼和行動電話。通訊信息化已進入實質性起步階段。

崇明縣境內服務機構及服務設施完備。縣內有中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等近10個金融機構。還有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外運、倉儲、海關、商檢等一系列外商投資服務機構。學校、醫院、賓館、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等設施一應俱全。

1997年,崇明縣國內生產總值43.4億元,人均創國內生產總值6745元,工農業總產值73億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1億元。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推進。綠色食品園區正加快建設。全縣建成3個市級噸糧田基地和6個市級「三高」糧田示範基地;6個市級蔬菜基地面積已達到813公頃。特種水產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一部分產加銷一體的龍頭企業得到培育和發展。工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食品飲料、日用金屬製品、修造船、電工器材、汽車、摩托車配件等主導行業加快壯大。崇明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開放型經濟迅速得到發展。

崇明島水潔風清,到處都有未經人工斧鑿的天然風光。早在明清兩代,島上就有「金鏊鏡影」、「古貝連雲」、「玉宇機聲」等瀛州八景。如今,崇明島風光更加旖旎。綠樹成蔭的200多公里環島大堤,猶如一條綠色巨龍,盤伏在長江口上。清晨,登上大堤東端,欣賞東海日出,不減泰岱奇觀;傍晚,立於大堤西側,飽覽長河落日,耳聽歸舟晚唱,令人心曠神怡。島上有眾多的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有面向浩瀚江水的瀛洲公園;千姿百態的城橋鎮澹園;還有金鏊山、壽安寺、孔廟、唐一岑墓、明潭、鄭成功血戰清兵的古戰場等遺址;有面積達5400多畝的華東地區最大的人造森林--東平林場。近幾年,由於加強了各旅遊景點的建設,海內外觀光旅遊者源源不斷。最近,崇明縣政府就進一步開辟島上的旅遊資源,提出了今後五年旅遊業開發的總規劃。它包括加快建成和完善中部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度假區;中南部文化旅遊區;西部綠華水上游樂度假區;東部東瀛洲大樂園旅遊區,並逐步建設成為大上海富有特色的休閑旅遊勝地,最終建成我國乃至東南亞南地區屈指可數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崇明島是上海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最大且投資成本最低的地區,作為上海市經濟發展戰略「三步走」的第三步,21世紀初崇明將拉開大開發、大開放的帷幕。規劃到2020年,崇明將建成全國開放度最高的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國際國內物流集散區、綠色食品開發園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國際金融貿易區。即時,崇明島將成為遠東最繁華的島嶼。

⑧ 崇明縣的經濟概況

崇明縣農業歷代以生產糧、棉、豆為大宗。解放後,則以稻、麥、玉米、棉花和油菜為主要作物。
1949年崇明縣農業產值(種植業)僅2709萬元;糧食總產僅9797萬斤,畝產234斤;皮棉總產88.2萬斤,畝產12斤;油菜籽總產60.5萬斤,畝產55斤。
1984年,糧食常年畝產1627斤,皮棉畝產86.7斤,油菜籽畝產330斤,比1949年分別增長6倍、6.2倍和5倍;糧食、皮棉和油菜籽的商品率分別為9.3%、88.4%和57.2%。
1984年,崇明縣農村共有勞動力354924個,其中從事種植業的佔58.95%,平均每個勞動力負擔耕地3.33畝;從事鄉村工業生產的佔26.48%;從事林、牧、副、漁業及其他勞動的佔14.57%。
2012年,崇明縣實現農業總產值58.7億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種植業實現產值30.4億元,增長5.0%;林業實現產值0.9億元,增長145.8%;畜牧業實現產值9.7億元,增長6.9%;漁業實現產值15.9億元,增長2.4%。崇明縣糧食總播種面積73.2萬畝,糧食生產30.1萬噸,供應優質水稻種子144.1萬公斤,秋播二麥種子供應總量達146.7萬公斤,綠肥種子供應量為207萬公斤,良種率達100%。全年生豬出欄29萬頭;家禽出欄351萬羽,鮮奶產量達到2.2萬噸;白山羊出欄26萬頭。全年實現水產品產量5.8萬噸。 崇明縣手工業歷史悠久,宋、明、清期間,以鹽業、沙船業和民間紡織業為其主體。辛亥革命後,民族工業逐漸興起,先是紡織業,繼而建立電力工業和機械工業。1919年起,資本家杜少如等在堡鎮鎮相繼興辦的大通紗廠和富安紗廠,是崇明縣民族工業中資本最多、規模最大的工廠。1949年崇明縣解放時,工業總產值僅46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1.7%,行業只有紡織、電力、機械、印刷、碾軋、釀造等幾個,多為小廠。
1970年,崇明縣屬工廠有63個;社、鎮辦工廠有76個。1976年,社(鎮)、隊辦工廠的工業產值為12134萬元,占崇明縣工業總產值23332萬元的52%。1978年後,社(鎮)、隊辦工業發展更為迅速。每年產值均超過縣屬工業。
1984年,崇明縣有工廠企業793個,職工117686名。其中縣辦企業78個,職工11895名;鄉辦企業238個,職工52872名;鎮辦企業11個,職工3485名;村辦工業466個,職工49434名。崇明縣工業總產值82072萬元,其中縣屬工業總產值25994萬元,佔31.67%;鄉、鎮、村辦工業總產值56078萬元,佔68.33%。
2008年崇明縣實現增加值137.7億元,同比增長12.1%。財政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19.4%;其中縣級財政收入22.0億元,同比增長18.7%。萬元增加值綜合能耗降低4.0%。新增就業崗位11868個。
2012年,崇明縣工業總產值達414.8億元,比上年下降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81.1億元,比上年下降7.5%,占崇明縣工業總產值的91.9%。崇明縣六大主導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24.5億元,比上年下降9.4%,占崇明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8.2%。由於國際航運貿易環境仍然不景氣,海洋裝備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66.0億元,比上年下降10.1%,占崇明縣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4.1%,對崇明縣經濟增長影響十分明顯。 海洋裝備產業2011年長興海洋裝備島成為上海市六大產業基地之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振華港機以其先進的理念和完善的管理,占據全世界70%以上的港口機械製造;中船長興則以其驚人的發展速度,逐漸成為世界最大的船舶製造企業。到2015年,整個長興造船基地計劃造船能力將達到800萬噸。
工業園區
2011年崇明縣已經形成了「一體兩翼」工業格局「。一體」指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區;「兩翼」指崇明工業園區和上海富盛經濟開發區
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區: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園區由上海長興海洋裝備產業基地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建設、管理,該公司於2007年成立,注冊資金達2億元。公司主要從事以現代船舶製造以及海洋鑽井平台為核心產業的相關海洋裝備配套企業引進,並為長興海洋裝備產業提供全面的配套產品(部件)和高效能的全方位服務的開發主體。
崇明工業園區:崇明工業園區位於崇明縣城西側,於1996年2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市級工業園區,園區先後榮獲「上海市高科技產業基地」和「上海市科技園區」稱號,2003年獲得國家質量與環境兩項證書,已成為促進崇明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富盛經濟開發區:上海富盛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4年,位於崇明島的中部南沿--—新河鎮。2006年8月,經批准成為上海市級開發區。開發區擁有各類注冊企業1000多家,分設光電子產業、港口機械、船舶製造配套三大產業區。上海富盛經濟開發區擁有一座千噸級專業的國際貨運碼頭,全面形成了「門到門」的進出口國際貨運服務體系。

⑨ 說說崇明島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地理位置有何優勢。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世界上最大的沙島。崇明島成陸已有1300多年歷史,現有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它位於東經121°09′30″~121°54′00″,北緯31°27′00″~31°5l′15″,處於長江入海口,三面臨江,東南瀕東海,西、南分別與江蘇常熟、太倉、上海市嘉定、寶山、川沙、南匯等縣隔江相望,東、北分別與江蘇啟東、海門市一衣帶水。
崇明島前景目標定位:崇明是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堅持三島功能、產業、人口、基礎設施聯動,分別建設綜合生態島、海洋裝備島、生態休閑島,依託科技創新,推行循環經濟,發展生態產業,努力把崇明建成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生態島區。 ·崇明島功能定位主要體現以下六個方面:森林花園島、生態人居島、休閑度假島、綠色食品島、海洋裝備島、科技研創島

閱讀全文

與崇明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