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展會經濟

發展展會經濟

發布時間:2020-11-26 15:16:15

1. 求大神翻譯成英文,,會展活動在經濟日益全球化和國際交流密切的如今,占據了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比例,逐

, exhibition activities 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close now, occupy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ountries, has graally become the key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hotel, catering instry, improve the image of the city, improve the city, the city brand. The exhibition instry is theproct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ctivity, it can coordinate theinternational trade disputes, is the various countries government foreign trade,an important means of strengthening economic exchanges. The exhibition service as the show's foundation, interspersed throughout the show's beginning,more is to show the success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 this paper, taking Shanghai World Expo as an example, on the ba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strategies, such as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exhibition service and its role, after the exhibition servic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order to seek after the show the importance ofthe exhibition service.

2. 會展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會展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會展業是現在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結構的不斷演進和升級優化,會展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開放度、城市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會展業與城市發展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會展業需要城市提供產業和服務的支撐,同時,城市又從會展業的發展中得到極大的利益。沒有城市,會展業無以立足,沒有會展,現代城市的生活也會失去許多色彩,會展業在城市發展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會展業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一個成功的會展活動可以迅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會展活動是最有意義的城市廣告,它能夠向世界各地的與會人員宣傳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實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向人們展示城市的精神風貌,擴大城市影響,提高城市在國際國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反過來又會吸引投資、促進旅遊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2、會展業能為城市帶來一定的經濟創收
會展業不但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城市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還能為城市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會展業具有較高的利潤,本身就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它不僅能給城市帶來場租費、搭建費、廣告費、運輸費等直接的經濟收入,還給酒店、旅遊、金融、交通運輸諸多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從而帶動人們在交通、餐飲、住宿、購物、旅遊為一體的第三產業上的消費。
3、提高城市競爭力
對舉辦城市而言,大型國際會議、展覽活動的舉辦能夠迅速提升城市經濟實力,增強經貿合作與交流,促進城市經濟、科技、文化的發展,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拉動城市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推動城市經濟發展與國際接軌、進而帶動城市經濟的協調發展,提高中心城市的國際地位,從而提高會展舉辦中心城市的綜合競爭力。99昆明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讓世界了解了雲南,也讓雲南了解了世界,世博會提升了雲南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擴大了雲南對外開放的進程。
4、會展業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各種各樣的展覽會以及博覽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會展已經與城市居民的生活聯系在了一起,為拉動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功能的充分發揮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會展業的發展依託於城市的硬體建設,這就要求展會舉辦地配備較為全面配套的商業、餐飲、旅遊、娛樂、道路交通等設施,為城市的道路交通,會展場館和城市市容市貌的等建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進而帶動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
5、會展業促進城市經濟貿易合作
會展經濟可以促進城市經濟貿易合作。會展孕育著無限商機,它為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參展商和觀眾可以充分的了解雙方的供需信息,在一些交易會、展覽會和洽談會上很多供需雙方會簽署大額的購銷合同、投資、轉讓和合資意向書,從而在短時間促成買賣雙方的交易。

3. 會展經濟的起源與發展歷程是哪些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覽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當今從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的角度來考察,世界會展經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
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涌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
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凈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
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凈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凈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新奧爾良、舊金山和波士頓。
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
整個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南美和埃及。南非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借其在連接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有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侯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會展經濟的規模可以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酋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借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借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地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
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經濟發展規模遠有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
大洋洲會展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00萬人次。
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佔有絕對的優勢;而隨著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其會展業也在蓬勃發展。

4. 博覽會和展覽會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意義

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從1851年倫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至今,世博會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科技和文化領域的盛會,成為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交流聰明才智、體現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展的重要舞台。
具有悠久東方文明的中國,是一個熱愛國際交往、崇尚世界和平的國度。中國取得了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這將是注冊類世界博覽會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體現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未來發展的矚目和期盼。

中國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為世界人民奉獻什麼?毫無疑問,中國人民將為五湖四海的賓客奉上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盛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次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21世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時期,預計到2010年,全球總人口中的55%將居住在城市。因此,對未來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課題,它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休戚相關。作為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從而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為生態和諧社會的締造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的例證。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創新是世博會亘古不變的靈魂;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則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上海世博會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弘揚「創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創作一曲人類新世紀的美妙樂章。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一次偉大聚會。一方面,她將努力吸引200個左右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吸引海內外7000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從而以最為廣泛的參與度載入世博會的史冊。另一方面,我們將始終以全球的視野來籌備和舉辦上海世博會,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的參與、理解和支持,從而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還將成為人類文明的一次精彩對話。上海世博會閉幕前將發表《上海宣言》。這一世紀性的宣言將匯集各國人民在世博會上的真知灼見,承載人們對全球未來合作與人類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和廣泛共識。這將是上海世博會為世界人民留下有關城市主題的一份豐厚的精神遺產。

著手6個月、著眼60年——中國政府將竭盡全力舉辦一屆既傳承歷史、又繼往開來的世博會。我們期待著一切嚮往和平的國家一如既往地關註上海世博會、支持上海世博會、參與上海世博會。

5. 展會經濟的定義是什麼

展會活動作為一種產業,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必然的歷史和經濟過程。當展會產業在整個宏觀經濟體系或區域經濟體系中起到主導支柱作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市場競爭力的主要代表,成為增量資產與增值資本的主要創造力量時,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展會經濟便形成了。展會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帶動作用、聯動效果、經濟貢獻都會遠遠超越展會本身的范圍,形成支柱性、主導性、先導性產業,成為經濟體系發展的重要基礎,促使展會經濟的形成。在我國,無論是作為首都的北京,東北的大連,長江出海口的上海,還是南部開放城市深圳,西北地區的重要商貿口岸西安,展會產業都呈蓬勃發展之勢,並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不可限量的商機,如較早組織服裝展會形式的大連服裝節,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服裝產業帶動旅遊業、廣告業等相關產業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辦展會有幾大好處,從主辦方和承辦方的角度,辦展會無疑為行業搭建起一個交易的平台,是名利雙收的好事情;對參展商來說,參加展會,藉助這個平台,集中地向不同的企業和地區推廣自己的產品和形象,近來聽的越來越多的一個詞是「逢展必參」,無論如何只要參加了展會就一定會有收獲,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社會上的;而對於觀眾來說,也不錯啊,展會開到了家門口,可以仔仔細細地貨比三家,開闊了視野,結交了朋友,還可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好產品;此外,辦展會還可以促進地方的經濟,如交通、住宿餐飲、商業等等,這對拉動國民經濟肯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對於一些專吃展會的人來講,開展會也是好事,有那麼多的展會資料被像垃圾一樣隨處亂扔,收拾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例如:展會的規模差異很大,像著名的杜賽爾多夫的Drupa國際印刷展,每四年舉辦一次,就足以獲得足夠的收入支撐起整個城市的建設;在國內,甚至在國際上,已經形成品牌的ChinaPrint,今年5月份在北京盛大開幕,雖說從規模、檔次、含金量方面與Drupa相比還相差很遠,但能夠擠進世界六大國際印刷展之列也實屬不易。5天的展期匯聚了全世界最頂尖級的設備製造商、代理商、相關行業的觀眾數以十萬計,讓我們看到一個成功的展會不僅對社會經濟的繁榮起到了推動的作用;還成為行業內發布新技術、提供交流平台、集中交易、促進行業發展的一大功臣。這樣說來,展會不得不開,一定要開。

6. 如何進一步促進會展區域經濟帶上會展產業的發展

答:會展行業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它起源於歐洲和北美,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產業。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指出,每年在世界各國舉的各種國際會議多達40萬個,會議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超過2800億美元。國際會展市場的巨大潛能和會展經濟的高額回報,加上國內會展的巨大誘惑,使得許多國家的政府及民間機構紛紛加入到會展市場競爭的行列,積極發展本國的會展產業。羅百輝認為,隨著入世對中國會展業的帶動,中國會展的數量和質量都將有一個大的整合與提升。一、中國會展業發展現狀入世對中國會展業是「利好」。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是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入世後國內市場的對外開放將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也將對我們更加開放,兩個市場的開放必將促使中國的內需外貿和經濟活動更趨活躍。入世後,中外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國內各展覽組織者之間的競爭、展覽場館相互之間的競爭、中國各展覽城市之間的競爭以及中國展覽會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其他國家相同展覽會之間的競爭會愈演愈烈。目前中國會展業有「三多」:展覽數量多、主單位多、行業重復展多。入世後,隨著展覽市場軼序的逐步規范、競爭的加劇,這「三多」將逐步發展為「三少」:展覽會的數量會逐步減少,但展覽會規模會越來越大;展單位會越來越少,但有實力、有影響、資金雄厚的展單位會越來越多;重復展現象逐漸減少,但品牌展覽會將越來越多。入世將促進中國展館設施水平更快提高。基礎場館條件的好壞對會展業的發展影響很大。會展業蓬勃發展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促進作用使政府和相關企業對投資建設現代化展覽中心非常重視,廈門、南京、長春、長沙、西安、青島、合肥、沈陽、煙台、成都、武漢等市及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等展覽設施在近幾年內陸續建成。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分析認為,中國展會目前的發展水平是與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會展業已經形成一個行業,入世後中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成熟,展覽市場本身的發展和需求,中外價格並軌肯定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入世對中國會展業也將產業一些負面影響,據業內人士預測,僅國民待遇一項,就將使展會業收入下降三成以上,展會利潤率下降。另外,目前國內舉比較成功的大展會一直不同程度地受到同類中小展會組織者的覬覦。隨著入世和國外展公司的進入,這些國內中小展公司正在尋找與外國展商合作的機會,有的已經進入合作階段。這樣做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擠垮國內大展。當前,雖然中國會展業尚未進入完全開放的程序,但中外會展業已經提前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自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展覽業就在全球展覽業中異軍突起,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展覽業市場。從展覽的項目數、規模、總體水平和影響看,中國已成為亞洲的展覽大國,並正逐步成為亞洲地區的區域性「展覽中心」。我國現在已經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展覽場館,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實力的展覽集團公司,也培訓了一批水平高、影響比較大的名牌展覽會。日益繁榮的展覽活動不僅對引導有關產業發展,提升製造業水平,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優化資源配置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推動、配合了中國企業發揮比較優勢、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商品供應鏈,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二、中國會展業發展特點與世界上會展業發達的國家相比,盡管當代中國會展業的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低,但發展很快。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恆油財智商務服務(北京)中心高級顧問羅百輝表示,隨著中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展會經濟也成為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在中國會展業進軍中東沙特等新興市場的同時,境外的許多展覽企業也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會展業與國外主要展覽大國相比,有以下五個特點。

7. 會展經濟效應

在我國,會展業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服務業,一方面,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惠及工業、農業、商貿等諸多產業;另一方面,它對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合作交流、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的發展等發揮重要作用。會展經濟具有很強的城市經濟特色,以其集聚效應、品牌效應及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力,對城市形象的樹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隨著城市經濟的不斷發展,匯聚信息流、商品流、技術流、人才流的城市為會展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條件,形成了雙向驅動的良性發展模式。

一、城市經濟催生會展業的發展

城市經濟是指能充分體現城市特徵和功能的產業及相關活動,而會展經濟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在城市中的地位與功能是隨著城市的規模擴張與職能演變而發展的。由於城市中各種要素的高度密集,現代城市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社會組織、文化活動的中心,城市的職能與產業結構已經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而信息產業、運輸業、旅遊業、酒店餐飲等服務行業的崛起,為會展業在城市的興起提供了產業支撐基礎。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企業、政府與國際組織尋求信息並加強經濟合作、交流的願望日益加強,迫切需要一個提供商品信息、交流行業發展趨勢、獲取先進技術和經驗的信息平台。在此背景下,集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先進技術傳播、創新集成、交易推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會展業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可以說,城市的現代服務功能的提升直接和間接催生了會展經濟,而城市經濟的發展提高了會展經濟的運行質量。發展會展經濟要求會展城市有扎實的經濟基礎,完備的公共基礎設施,現代化的會展基礎施設,良好的城市形象,豐富的旅遊資源,發達的第三產業,便利的交通、便捷的信息流通,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等。也只有具備上述條件,一個城市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會展市場發展體系,推動會展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世界各國會展經濟的發展情況也說明,會展經濟發達的地區往往具備這些優良條件,如德國的漢諾威,英國的倫敦,中國的上海和香港。

二、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貢獻

作為城市型服務業,會展經濟由於其直接性、集聚性和經濟性的優勢本身就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相關資料顯示,會展業利潤一般在20%~25%以上,是無污染、高效率的經濟模式。會展經濟新投資凈額的增加也會促進消費的增長,形成乘數效應。會展經濟涉及行業眾多,集聚放大效應明顯,其資源整合功能的表現也是多方面的。

1.相關產業帶動效應

會展業是關聯性、外向性極大的產業部門,它的長足發展能培育新興產業,如會展旅遊業,而且能夠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直接和間接發展。首先是會展場館的建設就涉及規劃、房地產和建築等多個領域;會展活動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從而刺激商品和勞務的消費需求,推動商業和服務業的發展;而會展參加者往往為外來人口,這為當地的旅館業、餐飲業、零售業、公共交通業等帶來發展機遇;而要成功舉辦一次大型會展還需要當地交通、物流、電訊等基礎行業的綜合配套支持,也就相應地促進了舉辦城市綜合經濟的提升。會展活動,尤其是大型的會展活動還會對其周邊地區的各產業產生強大的經濟輻射作用,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根據專家的測算,會展業帶來的相關經濟效益,直接投入產出比為1∶6,間接的可達到1∶9。2006年,我國會展業直接收入達140億元左右,由此帶動交通、餐飲、通信等10多個相關產業,其收入達1260億元。

2.優化城市產業結構

作為連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最核心的產業環節的會展業,在調節供需平衡、新產業帶動、投資拉動等各個方面均呈現強大的集聚效應。從第二產業的角度來看,會展業處在整個產業鏈的末端,有利於信息交流,減少商品的流通環節,降低了商品的供給成本和交易成本。而從第三產業的角度來看,會展業處在整個產業鏈的上游,聚集了大量的商品、資本和信息,為各種關聯產業的高效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促進產業結構順著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知識技術密集型逐步演進,使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同時,會展活動,尤其是專業會展活動,往往立足於舉辦城市的優勢產業,這種城市會展與城市優勢產業互動發展的循環鏈促進了城市經濟的發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3.提高城市服務功能

由於會展業涉及旅遊、餐飲、廣告、交通、等幾十種服務行業,它要求有完備的展覽場所,便利的交通、發達的信息網路、配套的旅遊服務實施等等。各地為了取得會展的主辦權,往往會通過市場運作和積極競爭,全面調動基礎設施服務、公共管理服務、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形象資源,從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做到會展業和城市互動發展的雙贏格局。1999年,昆明承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使得該市城市建設至少提前10年,城市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升。

4.會展業能提高城市形象

通過舉辦各種大規模、高層次的展覽會議,尤其是國際性會展活動,對會展舉辦城市的形象、經濟狀況、特色產業、科技發展水平、人文地理,旅遊資源都可以做一次廣泛的宣傳,可以加強國內外對該城市的了解和認識,能夠提高該城市的國際聲譽與地位,促進城市的繁榮,而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正是城市加速發展的無形資源。

5.就業拉動效應

會展經濟所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在促進就業方面也同樣具有積極意義,據英聯邦展覽業聯合會統計,每1000平方米展出面積就可以創造出近百個就業機會。又由於會展業的關聯效應,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增加其他產業的就業機會,從而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2006年,寧波市共舉辦各類展會148個,按照行業相關方法估算,去年寧波市的會展業及相關產業可提供近9萬個就業機會。

三、我國城市會展的發展趨勢

1.城市會展集聚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會展業都出現了集聚發展的趨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環渤海、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北和中西部五大會展經濟產業帶,大部分專業展覽場館分布在北京和上海、廣州、大連、深圳、廈門等經濟發達地區。從會展收入看,廣東、北京和上海占據了壟斷地位,佔全國會展收入的八成以上。與製造業的情況一樣,會展業的這種集聚效應會帶來會展業內部專業化分工和公共協同效應,有利於提高行業生產率和競爭力,發揮資源共享效應,節約會展企業的營銷成本,行業聚集帶來的激烈競爭還能增強會展企業的創新活力,加快會展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從而提高會展業的產業競爭力。

2.會展都市圈化

自法國學者戈特曼於1957年提出「都市圈」概念以來,以大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的建立,是當今世界區域經濟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而以大城市為中心的都市圈的逐步形成和不斷地完善發展也是我國城市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我國的大部分會展業帶都初具規模,但這種規模效應和國外同行相比仍然很小,而且缺乏龍頭城市輻射力,城市之間會展業的發展也缺乏協調合作,無論是中心場館建設還是辦展題材都存在重復、惡性競爭的現象。會展經濟客觀上存在著相互合作的要求,而且各會展業帶的城市有著各自發展會展業的優勢,所以在保持競爭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十分必要。我國未來會展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將是:以會展產業高度發達,辦展水平高,對外圈城市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的城市為中心,通過城市間的產業鏈整合和區域性基礎設施網路、交通通訊體系連接外圈城市,而外圈城市根據產業發展特點,扶持各自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這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具有聯動機制的會展都市圈,其引發的產業集聚效應將產生難以估量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益,

3.品牌會展

會展經濟也是一種品牌經濟,打造品牌展會是當代國際會展業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成功經驗。我國會展業也在走一條品牌化的道路,目前,國內已經初步涌現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會展企業或展會,如上海國際會展中心、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深圳高交會等。但是我國在發展會展經濟過程中,缺乏區域整體觀念,低層次、盲目競爭等現象普遍,真正的國際品牌不多。品牌展會的建立有賴於展館軟硬體環境的提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權威展覽協會的強有力的支持和行業代表企業的積極參與,高素質專業展覽人才的培養,以及適合城市產業特色的定位。寧波市短時間內躋身國內服裝、家電消費品專業展前列,一個關鍵因素在於他們根據城市產業特點,選擇服裝行業、家電業作為會展業起步的突破口,形成了服裝、住宅、消費三大品牌展會。

四、結論

會展經濟與城市經濟是一種相輔相成、動態發展、良性互動的關系。城市的經濟、文化、產業本身就是發展會展經濟所依託的資源,而會展經濟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信息生產與流通的方式和載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資源的整合和重組,最終實現城市經濟和會展經濟綜合發展的良性循環。

8. 未來展銷會的發展趨勢如何

近年來,中國會展經濟快速發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推進,呈現出創新驅動、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全球會展經濟增長拓展了新的空間。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大對外貿易投資合作,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程度不斷加深。會展活動成為中國企業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展示先進技術和產品、擴大對外交流合作、發掘投資貿易機會的重要渠道。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會展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會展經濟直接產值僅為3016億元,截至2017年底,中國會展業直接經濟產值突破6000億元,達到了6297億元。比2011年大約翻了一番,展覽項目達到10358個,展覽面積突破1.4億平方米。總計展覽機構182個,展覽主體2988家,其中,A股上市2家公司,新三板掛牌27家公司。

2018年,世界經濟環境有望繼續改善,主要經濟體增長提速,國際貿易恢復增長動力。作為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和經濟結構將會顯著改善。展望未來,我國展覽業的發展將呈現以下五種發展趨勢:

1、國內展覽業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18年,中國經濟將逐漸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將進一步加強,這將為我國展覽業的發展注入更強的增長動力,我國展覽業將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態勢。

2、區域共同發展的展覽業格局將逐漸形成

2018年,我國展覽業將逐漸形成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為主,二、三線內陸城市共同發展的展會格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經濟圈具有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優越的區域位置條件、先進的展會設施和發達的現代服務業。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會展業的發展將突破沿海外貿型城市和中心型城市選址的傳統,逐漸開啟二、三線內陸城市投資發展的新局面,展覽業將加速和城市發展融合。

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將成為出展重要區域

2018年,我國出國展覽將進入高速增長期,會展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我國將成為全球展覽業的中堅力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區域將繼續成為我國出國辦展的重要地區。2018年,我國將繼續發揮「一帶一路」的輻射作用,通過舉辦各類博覽會、研討會、論壇、峰會等,吸引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商人、官員、普通群眾,增進相互間的交流、理解,為共同發展達成共識,推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與投資活動,整合優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科學布局上下游產業鏈分工體系。

4、「雙線會展」模式將為展覽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8年,「雙線會展」模式的應用將為展覽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機遇。我國展覽業將迎來「雙線會展」創新發展的新機遇,有望實現媒體、展覽和廣告等三個行業跨界融合,把線下的大型活動以及大型場景「再造」並在互聯網上舉辦、展示和宣傳,將傳統的「展覽」和「會議」兩個行業進行平台化融合,在互聯網上培育打造出全新的數字展會產業經濟形態。

5、展覽業發展將加快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

展覽業的價值主要通過展示的技術化、專業化和商品化來實現,其價值鏈的融合也要以展示為基礎,因此圍繞營銷、體驗和創意等途徑,展覽業可與其他產業實現產業融合。

9. 如何推進會展經濟建設

推動會展經濟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第一,健全會展促進機制,強化政府引導作用。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必須樹立以市場為主體的意識,尊重市場規律,把能夠由市場管好的堅決交給市場,能夠由企業做好的交給企業,逐漸減少對市場機制乃至企業行為的干預。一是找准政府角色定位。2013年,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加強展會管理服務促進會展業發展的暫行規定》,明確了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的引導、統籌職責,強化了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二是建立健全會展促進機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各方參與的原則,建立健全由成都市博覽局牽頭,相關部門、區縣聯動的會展促進機制,在政策支持、產業融合、品牌推廣等方面為會展企業和會展項目提供良好服務。三是發揮行業組織作用。依託成都會展協會、成都會展聯盟等行業組織,圍繞會展產業發展、行業規范管理,制定成都會展服務企業地方標准,加強會展企業行業自律,維護公平競爭和市場秩序,推動會展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二,培育市場競爭主體,增強企業競爭實力。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培育和引進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主體是會展業市場化的核心所在。會展經濟市場化必須首先保證主要參與者都是市場化的主體。一是大力培育本地會展企業。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成都新東方展覽公司等本地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另一方面要支持中小會展企業做活做優,走「小而專、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的專業化發展之路,切實提高會展企業的展會策劃、組織、執行能力。二是著力引進知名會展企業。以在成都定點舉辦展會的國內外知名展覽公司為重點,支持其在蓉設立分支機構,引進更多國內外會展知名企業落戶成都。三是推動深度合作。與英國勵展博覽集團、英國博聞集團等國際知名展覽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深化展覽業務的全方位合作,促進更多國際性展會項目落戶成都。
第三,優化會展發展環境,規范會展市場秩序。沒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就難以催生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好的會展發展環境是發展會展業的重要保障。要通過提高會展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會展經濟市場化發展。一要加快國際會展設施建設。目前,成都正在加快推進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建設,規劃到2016年完成展館20萬平方米、會議中心10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提升優化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現有功能,鼓勵在建和新建五星級酒店增加會議會展設施,提高大型國際展會承載能力,確保成都會展設施繼續在中西部保持領先優勢。二要優化政務服務。堅持「一站式、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提高展會綜合協調、交通保障、氛圍營造等政務服務水平,降低辦展辦會成本。三要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展會備案登記管理和會展市場監管,引導展會錯位錯時競爭,努力營造會展經濟良性發展環境。
第四,加強會展理論研究,提升會展人才素質。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要素是人才隊伍建設。在成都市會展經濟市場化發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會展經濟理論研究,強化會展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會展人力資源在市場化條件下的優化配置。一方面,成都市高度重視會展經濟理論研究工作,成立成都會展經濟發展研究院、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成都研究中心等,專門開展會展經濟理論研究、會展行業標准和管理制度建設、會展主要指標統計與分析、會展人才培訓等。目前,研究機構已完成會展業地方標准制定、專業刊物編撰、會展白皮書編寫等重要研究任務,為會展經濟市場化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成都市擁有眾多高校和教育培訓機構,應結合本行政區域內會展業發展的特點,制定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開展會展人才培養的政策,採取多種形式,引進和培養會展專業人才,為會展市場化儲備提供優秀的人力資源。在條件成熟時,可考慮成立會展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委員會,加強對會展職業教育指導,促進會展職業體系建設。

10. 會展產業的五個會展經濟帶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會展業在各城市發展迅速,尤其以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成都五大會展城市最為活躍,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中西部」五個會展經濟產業帶。環渤海會展經濟帶——以北京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為重點,其會展業發展早、規模大、數量多,專業化、國際化程度高,門類齊全,知名品牌展會集中,輻射廣。長三角會展經濟帶——以上海為中心,以南京、杭州、寧波、蘇州等城市為依託的會展產業帶已經形成。該產業帶起點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規劃布局合理、貿易色彩濃厚,受區位優勢、產業結構影響大,發展潛力巨大。珠三角會展經濟帶——以廣州為中心,以廣交會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廈門東莞等會展城市群,形成了國際化和現代化程度高、會展產業結構特色突出、會展地域及產業分布密集的會展經濟帶。東北會展經濟帶——以大連為中心,以沈陽、長春等城市為重點的會展經濟帶,依託東北工業基地的產業優勢及東北亞的區位優勢,形成了長春的汽博會、沈陽的制博會、大連的服裝展等品牌展會。中西部會展經濟帶——以成都為中心,以重慶、西安等城市為重點的會展經濟帶,通過不斷發展,現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國際博覽會、重慶的高交會、西安的東西部洽談會等品牌展會。

閱讀全文

與發展展會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