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經濟發展與什麼有關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都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但由於經濟發展的內涵要比經濟增長的內涵寬得多,因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也就要比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多而復雜。其中,自然因素、人口數量、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四大因素對一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1、自然因素
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自然資源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或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自然資源是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生產技術水平下,自然資源數量的多少、質量的優劣不同,勞動生產率也就不同。
第二,自然資源是形成產品實體的物質源泉,其質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效用,數量決定著社會產出品的規模。
第三,自然資源是制約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一般說來,一國自然資源的構成不同,會由此形成與之相適應的不同的產業部門。
第四,自然資源制約著生產力布局。
2、人口數量
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而人作為消費者又是無條件的,從生到死整個周期都要消費。人口的過快增長對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還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有的甚至直接威脅到社會的安定。
3、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是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的強大武器。
第二,能夠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高度化。
第三,能改變勞動者的就業結構和勞動力的構成,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第四,它是促進生產關系變革和制度創新的有力杠桿。
第五,它是促進文化教育知識的不斷更新,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培養人才,開發人力資源的強有力的手段。
第六,為領導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七,能促進人們生活方式的現代化。
第八,能引起世界格局的深刻變化,使世界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日趨國際化。
第九,它還是一國國防現代化的基礎,是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強大力量。
4、文化教育
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教育雖然不能直接提供產品,但能提高生產產品的勞動者的智力素質和思想素質,從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源泉。尤其在當代,如果說科學技術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那麼,教育則是推動這個火車頭的動力源。據聯合國科教文組織1985年的統計,文盲數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按相反方向變化。經濟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2.1%,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8324美元;發展中國家平均文盲率為38.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則下降為656美元;最不發達國家平均文盲率為67.6%,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95美元。
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能夠提高普通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素質。經過教育形成的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術的存量越大,越來越成為當代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現代經濟增長有兩個趨勢,一是從資本——收入比率的長期變動來看,資金相對於收入而言使用得越來越少;二是國民收入相對於國民資源(用於生產收入的土地、實際勞動量和再生產性基金的數量)而言增長得越來越快。產生這兩個趨勢的根源是人力資源的增長,人的能力的改進,這最終是教育的作用。據世界銀行1980年的報告,44個發展中國家教育投資的所有收益率超過世界銀行標準的可接受的最低比率10%以上,其中初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平均為22%;中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分別為17%和14%;高等教育投資的收益率分別為13%和12%。
第二,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惟一途徑。為加強綜合國力,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發展高新技術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是人們掌握和運用最新技術能力的競爭。在這場世界空前的、全球規模的經濟和科技激烈競爭中,競爭的焦點是科技競爭,而科技競爭的核心則是人才競爭。為在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發達國家都在大幅度地增加教育投資,大力培養年輕科技人才。
在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中,不只缺物質資本(機器設備),更缺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不能與物質資本保持齊頭並進,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極大限制因素。造成這種後果的根源是教育投資不足和投資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增加教育投資,並通過制定正確的教育發展戰略提高教育投資效率,使人力資源發展與經濟發展協調一致。
Ⅱ 發展的同義詞有哪些
發展的近義詞 :開展、進展、發揚、繁榮、興盛
一、開展
1.使從小向大發展;使展開: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科學技術交流活動。
2.從小向大發展:植樹造林活動已在全國開展起來。
3.開朗;開豁:思想開展。
4.展覽會開始展出:一年一度的春節花展明天開展。
文學作品示例:柳青《銅牆鐵壁》第二章:「 老曹因為很熟悉這個同志,竟不重視這個同志新的開展。」
二、進展
(事情)向前發展:進展神速。工作有進展。
文學作品示例: 劉白羽 《火光在前》第五章:「這話 王春 聽了自然不舒服,不過事情進展很快,船已悄悄攏齊,就擺開一條線向江南前進了。」
三、發揚
發揚,漢語詞彙。拼音:fā yáng,意思是發展和提倡。
文學作品示例: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室內陳設,都是極精緻極名貴的,一望即知是個世祿之家;而且正在發揚的時候。
四、繁榮
1.(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昌盛:經濟繁榮。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
2.使繁榮:繁榮經濟。繁榮文化藝術事業。
文學作品示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四:「我們民建會代表民族資產階級的合法利益,一方面指導工商業者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另一方面,工商界有困難有意見,也應該反映給有關單位。」
五、興盛
蓬勃發展:國家興盛。事業興盛。
文學作品示例:毛澤東《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和財政問題》:「對於這種人,我們用不著和他們辯論,他們是永遠也看不到我們『塌台』的日子的,我們只會興盛起來。」
Ⅲ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是什麼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
經濟發展是隨著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國民收入分配狀況的逐步改善。
2、規模不同:
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發展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存、自尊和自由。生存是人類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健康和保護,倘若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無法維持生存。而要滿足這些需要,那就必須提高收入、消滅貧困、增加就業,與此同時也要減少收入上的不平等。這些就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影響因素不同: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生活水平法人改善和經濟量的提高。
經濟增長的因素是勞動投入數量、資本投入數量、勞動生產率、資本的效率。
Ⅳ 如何理解經濟發展同環境治理的關系,如何理解"鐵腕治污"的必要性
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必須以鐵腕治理。要深入實施大氣污染、水
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並做好環保稅立法工作,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工作報告中強調了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顯示了對國家強勢推動、鐵腕治理的決心。從管理模式上說,由過去的分頭管理向全過程管理方式轉變。全過程就是從污染源的生產、交換、消費最終到排放清理過程,明確了都要監督治理。關鍵要抓落實、抓執行。一方面加大對地方失職的問責,另一方面加大違法的懲罰力度,讓他懲罰以後,永遠不敢再違法,或者懲罰了這個,其它就不敢再違法。從長期危害性和治理難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其實更值得關注。特別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長,難度更大。此外,相比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帶來的環境影響和生態破壞更大,甚至會導致物種滅絕。
Ⅳ 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是一樣的嗎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一樣..區分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就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經濟術語之分,而是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般地說,經濟增長指更多的產出,而經濟發展則既包括更多的產出,同時也包括產品生產和分配所依賴的技術和體制安排上的變革。
Ⅵ 經濟發展相同點
走向一體化,
Ⅶ 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一、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
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創新過程或變化過程。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二、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有3點不同:
1、兩者的實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實質: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2)經濟增長的實質: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率的高低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實力增長速度的標志。
2、兩者的度量不同:
(1)經濟發展的度量:經濟學家們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來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由於度量經濟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主張用若干個具體指標組成的綜合指標體系來衡量和評價經濟發展的水平和質量。如物質生活質量指數(PQLT)、人類發展指數(HDI)和購買力平價(PPP)。
(2)經濟增長的度量:度量經濟增長速度快慢的指標是經濟增長率。度量經濟增長除了測算增長總量和總量增長率之外,還應計算人均佔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國內生產總值或國民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拉動國民經濟增長有三大要素,分別是投資、出口和消費。
經濟增長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統計數據。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總量對比往年的GDP總量,而得出經濟增長的百分比。如果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負數,即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往年減少,就叫做經濟衰退。
3、兩者的性質不同:
(1)經濟發展的性質: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2)經濟增長的性質:經濟增長,狹義指GDP增長。增長屬於宏觀經濟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