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萍鄉市長峻特種材料鑄造有限公司怎麼樣
萍鄉市長峻特種材料鑄造有限公司是2013-08-07在江西省萍鄉市市轄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版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權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柳源工業區。
萍鄉市長峻特種材料鑄造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603010742950168,企業法人何長壽,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萍鄉市長峻特種材料鑄造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金屬鑄件製造
② 江西萍鄉市安源區距離廣東中山市經濟開發區多少公里
目前沒有中山市經濟開發區,只有在中山市的火炬開發區。從萍鄉市安源區到中山火炬開發區的全程高速駕駛距離大約是701--747.5公里不走高速的開車距離大約是795.8公里。
③ 江西萍鄉市有哪幾個縣
萍鄉市有蘆溪縣、上栗縣、蓮花縣3個縣,安源區、湘東區2個區以及1個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
萍鄉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西省下轄的地級市,有1700多年歷史。萍鄉市地處湘贛邊界羅宵山脈中段。萍水河橫貫市區,將市區一分為二。
萍鄉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7.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1577毫米。
地形為北部和東南部高,中部低,似馬鞍形。境內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蓮江五條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面積約佔33%,山地約佔25%,河谷平原約佔20%。森林覆蓋率46%。
萍鄉歷史悠久,人文蔚起。全市民族以漢族為主,其他各民族和諧並存的結構組成,共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土族、達爾族、仫佬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塔吉客族、怒族、俄羅斯族等32個民族。
萍鄉市總面積383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93萬(2015年末)。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積的66.4%、27.3%、6.3%。市中心城區面積58平方千米,城市綠化率46%。
萍鄉是一座有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
④ 萍鄉市經濟開發區到宜春鉭鈮礦多少公里
1小時51分鍾 88.5公里
途經:滬昆高速、宜安路
萍鄉市經濟開發區
從萍鄉經濟開發區到玉湖西路輔路,行駛70米
右轉,進入玉湖西路輔路,行駛30米
請直行,進入玉湖西路,行駛910米
左轉,進入安源北大道,行駛2.9公里
右轉,進入萍實北大道,行駛1.6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萍鄉互通,行駛350米
請直行,進入滬昆高速,行駛49.4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袁州樞紐,行駛1.0公里
請直行,進入萬宜高速,行駛790米
請直行,從萬宜高速到錦綉大道,行駛190米
右轉,進入錦綉大道,行駛570米
左轉,進入袁山西路,行駛4.1公里
請直行,進入袁山中路,行駛2.8公里
請直行,進入袁山東路,行駛1.9公里
右轉,進入宜陽東大道,行駛2.4公里
靠左前方行駛,從宜陽東大道到環城南路,行駛80米
左轉,進入環城南路,行駛2.0公里
右轉,進入宜安路,行駛10.9公里
左轉,從宜安路到宜春鉭鈮礦有限公司,行駛6.4公里
宜春鉭鈮礦
⑤ 江西省萍鄉市建設東路378號2-502屬於什麼區 安源區 開發區
直接填選其它區
再填開發區建設東路378號2-502
建設東路那邊都屬於開發區
⑥ 萍鄉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7年,萍鄉市轄蘆溪、上栗、蓮花三縣和安源、湘東兩區及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有28個鎮、19個鄉、7個街道辦事處、136個居民委員會和640個村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地安源區。
蘆溪縣轄5個鎮、5個鄉:蘆溪鎮、宣風鎮、上埠鎮、南坑鎮、銀河鎮、源南鄉、長豐鄉、張佳坊鄉、新泉鄉、萬龍山鄉。共有15個居委會、136個村委會。
上栗縣轄6個鎮、4個鄉:上栗鎮、桐木鎮、金山鎮、福田鎮、彭高鎮、赤山鎮、雞冠山鄉、長平鄉、東源鄉、楊岐鄉。
蓮花縣轄5鎮8鄉1個墾殖場,即琴亭鎮、坊樓鎮、良坊鎮、路口鎮、升坊鎮、高洲鄉、六市鄉、南嶺鄉、荷塘鄉、神泉鄉、三板橋鄉、湖上鄉、閃石鄉、海潭墾殖場,下轄157個行政村5個社區。
安源區全區轄6個街道、4個鎮:鳳凰街道、八一街道、後埠街道、丹江街道、東大街道、白源街道、安源鎮、高坑鎮、五陂鎮、青山鎮,共有68個居委會,53個村委會。其中鳳凰街道、白源街道、青山鎮部分區域由安源經濟開發區管理。
湘東全區轄1個街道、8個鎮、2個鄉,132個行政村(居委會):峽山口街道、湘東鎮、荷堯鎮、老關鎮、臘市鎮、下埠鎮、排上鎮、東橋鎮、麻山鎮、廣寒寨鄉、白竺鄉。
(6)萍鄉市經濟開發區擴展閱讀:
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三苗族在萍鄉生產勞動和繁衍生息。西周時,萍鄉屬揚州,春秋屬吳國,戰國為楚地。
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
三國吳帝孫皓於寶鼎二年(267年)設立萍鄉縣,縣治設蘆溪古崗。
唐武德二年(619年),縣治從蘆溪古崗遷至萍鄉鳳凰池(今市治所)。唐代屬江南西道袁州。元元貞元年(1295年)萍鄉由縣升格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州改為縣。明清均屬江西省袁州府。
民國3年(1914年)屬廬陵道。民國15年直隸於省。民國20年,屬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屬第二行政區。
萍鄉既是中國最早的重工業基地之一,又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於1906年12月發動了萍瀏醴起義,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922年9月,劉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領導了舉世聞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萍鄉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
建國後屬南昌專區,1959年1月,南昌專區改名為宜春專區,萍鄉屬宜春專區。
1960年9月,撤縣設市,由宜春專區代管。
1970年3月,萍鄉為省轄市。
1971年,經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4個區。
1979年1月,經江西省批准,萍鄉設四個縣級區。
1983年,改社為鄉,撤銷萍鄉鎮設立五街(鳳凰街、八一街、後埠街、東大街、丹江街)。
1984年,萍鄉市設置白源鎮,管轄長溪、橫板大隊;設置廣寒、萬龍、雞冠、五陂鄉。
1986年2月15日,同意萍鄉市湘東區設置泉田鄉,管轄區為農科所的樟里、青泥、甘泉、盆形、五里、流田六個村。
1992年6月20日,將吉安地區的蓮花縣劃歸萍鄉市管轄。
1997年11月13日,撤銷萍鄉市上栗區,設立上栗縣,以原上栗區的行政區域為上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上栗鎮。撤銷萍鄉市蘆溪區,設立蘆溪縣,以原蘆溪區的行政區域為蘆溪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政府駐蘆溪鎮。上栗縣、蘆溪縣由萍鄉市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