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在G20中有何獨特作用和貢獻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 新聞背景:中國在G20中的獨特作用和貢獻
新華社記者王龍琴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將於9月4日至5日在中國杭州舉行。
自1999年G20誕生以來,中國不僅積極支持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同時本著建設性態度參與G20機制建設,積極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為G20建設與發展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積極參與機制建設
中國是G20創始成員,參加了歷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及領導人峰會。2005年,中國成為G20主席國,成功舉辦了第七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兩次副手級會議以及研討會等活動。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G20升格為領導人會議。在2008年11月華盛頓舉行的首次峰會上,中國首次以塑造者、創始成員和核心參與方身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機制。
此後,中國國家主席不僅出席了G20歷次峰會,而且在會上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宣介中國政府採取的相關舉措,闡明中國對全球經濟治理的立場,並提出一系列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主張。
提出系列中國主張
在華盛頓、倫敦、匹茲堡、多倫多和首爾G20峰會,中國針對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與措施。
在戛納、洛斯卡沃斯G20峰會,中國為促增長和保穩定獻計獻策,先後提出10點建議。
在聖彼得堡G20峰會,中國提出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堅定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
在布里斯班G20峰會,中國提出了關於創新發展方式、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三點建議。峰會通過的全面增長戰略中,「中國智慧」占據15%。
在安塔利亞G20峰會,中國作為2016年G20峰會主席國,不僅積極參與了安塔利亞峰會的籌備工作,而且提交了10項重點承諾,內容涉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金融體制改革、市場活力提升等諸多領域。中國從發展理念、發展速度和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為確保安塔利亞峰會取得成功作出了最大努力和積極貢獻。
對世界經濟貢獻突出
中國是G20的建設者和貢獻者。早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中國就已擔起負責任地區大國的重任,以自身負責任的行動使得那場危機沒有演變為全球性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領航者。中國以自身增長為全球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從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間,中國一國貢獻了全球總GDP增長量的37.6%。2014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是27.8%。2015年,在世界經濟整體低迷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超過25%。
中國的貢獻,不僅首先源自中國自身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措施,更是來自於增長路徑的設計和互利共贏的實際行動。中國一方面承受動力轉換的陣痛、結構調整的壓力,一方面以自身的努力和定力持續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器」與「壓艙石」。
創新全球治理模式
2015年12月1日,中國正式接任G20主席國。中方把「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為峰會主題,並在議題上設置了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等四大板塊。
自接任以來,中國肩負著推進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重任,在加強宏觀形勢研判和政策協調的同時,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主導制訂《杭州行動計劃》。中國還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推動建立更加穩定和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還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創建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
此外,在中國的努力下,杭州峰會還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訂系統性行動計劃,呼應了國際社會對G20峰會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變的期盼。
中國行動,不僅為G20發展不斷注入新動力,而且將在推動並創新全球治理體制新模式方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B. g20峰會後,中國經濟政策應該怎麼轉變
G20歷次峰會均把握時代脈搏,致力於探討解決各類短期和長期經濟政治發展問題。2008年11月15日,G20舉行第一次峰會。在當時的金融危機背景下,峰會主要圍繞拯救美國經濟,防止美國濫發美元;改革IMF,確定國際最後貸款人;統一監管標准,規范國際金融機構活動三個主題進行討論,最終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2009年4月2日,G20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台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2009年9月24日,G20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並就G20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2010年6月26日舉行第四次峰會以「復甦和新開端」為主題。此次峰會正值世界經濟出現好轉趨勢,但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又給全球經濟走勢增添諸多變數之際。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2010年11月12日,G20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2011年11月3日,G20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2012年6月19日,G20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2013年9月5日,G20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採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2014年11月15日,G20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G20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並宣布由中國主2016年峰會。2015年11月15日,G20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主題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增長」的第十次峰會。與會領導人討論了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就業和投資、氣候變化、反恐、歐洲難民危機等問題,表示要加強宏觀政策協調,應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問題;要解決不平衡問題,完善社保體系,增強中低收入人群購買力;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加快國際金融機構改革,鼓勵發展中國家融入全球經濟治理
C. g20峰會的意義是什麼 g20峰會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g20為什麼對中國這么重要
第一,全球經濟增長的持續低迷,正在嚴重沖擊著各國發展福祉。數月來,各大機構紛紛調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普遍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將在2.9%以下。這將是繼2015年全球增長2.4%之後,全球連續第二年增速低於3%。要知道,2008年-2014年,全球實際GDP年均增速是3.26%。
看來,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上,G20國家提出了全球增長目標,即到2018年底「使全球經濟總量比現有預期軌道基礎上多增加2%」的目標要落空了。因為測算可知,要完成這一目標,需要讓全球經濟在2015年-2018年平均增速達到3.2%以上。當前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復甦乏力。2016年4月中旬,IMF還把2016年美國經濟增速預估由2.6%下調至2.4%;2016年歐元區經濟增速預估由1.7%下調至1.5%,將日本經濟增速預估從1%下調至0.5%。
第二,美聯儲加息的持續預期,正成為懸掛在全球經濟再平衡之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世界經濟持續產生潛在威脅。尤其是2015年8月以來,有關美聯儲加息的猜測甚囂塵上,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大動盪,大量套利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多國出現匯率過度波動和無序調整,嚴重影響地區乃至全球的經濟金融穩定。
2015年12月17日,美聯儲宣布開啟加息進程,決定將聯邦基準利率提高0.25%。盡管2016年以來,美聯儲在加息舉動上屢屢「欲罷還休」,但對美元加息的預期仍在持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外匯市場以及國際資本市場產生的重大影響,加大了G20政策協調的復雜性和難度。
第三,主要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匯率波動大幅震盪。自2014年10月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以來,美元指數呈現上漲走勢,新興市場貨幣指數大幅下挫。2015年,主要受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全球外匯市場呈現出美元一枝獨秀、其他主要貨幣對美元總體貶值、匯率波動大幅震盪的局面。
據IMF數據顯示,2009年-2012年共計有4.5萬億美元從發達國家流入新興市場國家。近期,美聯儲加息預期正在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短期套利資本大量流出新興市場國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其外匯儲備規模大幅縮水。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快速下降,流動性風險加大,導致高漲的資產價格隨著流動性收緊而出現下跌,再加上其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發生金融動盪的可能性加大。
第四,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增長引擎作用減弱。根據WTO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貿易總量同比下滑近14%,2016年全球貿易量增長將在3.9%左右,仍將低於過去20年5%的平均水平。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元加息預期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造成的。
g20為什麼對中國這么重要
同時,部分發達國家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優勢,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甚至主動貨幣貶值。然而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國率先進行貨幣貶值,可能引發競爭性貨幣貶值。全球貿易的大幅下滑,不僅增加了貿易保護和貨幣競爭風險,也為全球經濟復甦蒙上了陰影。
2008年,由於「金融海嘯」來襲,世界各國均面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威脅。在世界經濟現實發展需要的帶動下,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為加強對話和政策協調,於2008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首次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G20機制自此應運而生,成為全球經濟合作首要論壇。G20以精誠合作的夥伴精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作,化解了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短期風險,形成了全球經濟增長合力。
然而八年來,值得警惕的是,主要國家經濟走勢和政策取向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大,G20宏觀政策協調難度進一步上升。美國經濟呈現復甦態勢,緩慢按下「緊縮」按鈕;歐元區、日本為刺激經濟,需要維持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種嚴重分化的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取向,已經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使得全球經濟面臨失衡風險,乃至徹底陷入增長困境。
總之,G20成員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0%以上,對世界經濟增長擁有難以推卸的責任,需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和協調,形成政策和行動合力,防止負面外溢效應,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促進投資和消費,共同提振世界經濟增長。2016年則是這個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年。
D. 中國舉辦G20峰會有什麼意義
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也是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和國際經濟秩序的建設者,這次峰會有望取得重要成果。G20杭州峰會將聚焦世界經濟和金融的重大突出問題,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新的貢獻。為杭州在世界上打出一張漂亮的名片,大大提升杭州的城市地位和影響力,提高杭州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加速杭州國際化的進程。
E. g20杭州峰會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g20杭州峰會都取得以下10大重大成果:
1、通過主場外交,中國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
G20杭州峰會期間,中國領導人與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頻頻會面,除了就世界經濟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中美、中俄、中歐等領導人還圍繞當今世界重大問題深入磋商。
從中美領導人夜遊西湖,到公布35項主要共識和成果清單就能看出,中國在這次主場外交中收獲不少。
除了這些彰顯國際地位和領導力的「成果清單」,中國還在峰會期間與各個國家就區域合作、重大問題提出倡議和舉措。它們不但體現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擔當,更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影響力。
2、為世界經濟開葯方,增強中國話語權。
峰會剛開幕,中央總書記開門見山,就世界經濟發展提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合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金融穩定」「創新發展方式,挖掘增長動能」「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夯實機制保障」「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等建議。對這些葯方,不少國家給予積極評價,還特別表示要「同中方繼續保持密切交往」。
實際上,近年來,中國已經先後推出「一帶一路」等重要發展倡議,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隨著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股權、人民幣加入SDR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在國際規則方面的話語權正不斷提升。
3、回擊「中國經濟崩潰論」等錯誤論調,給世界吃下定心丸。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很多人對中國經濟提出「三問」:能否實現持續穩定增長?能否把改革開放推進下去?能否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還有人自問自答,給出「中國經濟崩潰論」的結論。
對此,中央總書記在峰會期間斬釘截鐵地回應,「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他更指出,「行勝於言。中國用實際行動對這些問題作出了回答」。
這一權威表態,不僅將讓不少人吃下定心丸,更能把信心傳遞出去,鼓勵更多國家「勇做世界經濟弄潮兒」,讓那些整天試圖潑中國冷水的人自討沒趣。
4、為發展中國家發聲,展現中國義利觀。
這次杭州峰會,中國邀請了埃及、塞內加爾、查德、寮國、泰國等嘉賓國領導人與會。這些國家雖然文化政治因素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身份:發展中國家。
安排這么多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交流對話,還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中國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抓住杭州G20契機,讓發展中國家集體發聲,爭取更大權益。
盡管經濟體量越來越大,但中國從未接受西方一些人忽悠的「發達國家」身份,不僅致力於解決自己的發展問題,還不斷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同他們站在一起爭取權益。中國一直在積極踐行正確義利觀,努力減少全球發展的不平等、不平衡現象。這份真誠和實干,已經在杭州峰會上得到體現。
5、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G20峰會關注世界經濟,關注創新增長、經濟治理、國際貿易投資、可持續發展等重要議題,由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給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推進產能合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聯通的力度等舉措,正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世界經濟的生動實踐。
此次峰會,不少參會國家都是「一帶一路」的合作夥伴,在雙邊交談中對「一帶一路」都極為熱心。
通過G20峰會這個大舞台,中方倡導的「一帶一路」不僅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還將吸引更多國家參與其中,為中國及沿線國家帶來眾多「」。
6、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增強中國金融治理能力。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讓人記憶猶新。
本次峰會達成共識,要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擴大特別提款權的使用,強化全球金融安全網,提升國際貨幣體系穩定性和韌性。決心加強落實各項金融改革舉措,密切監測和應對金融體系潛在風險和脆弱性,深化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氣候資金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對中國而言,隨著人民幣加入SDR,亞投行、金磚銀行蓬勃發展,這些話現在絕不是空口說說。杭州峰會發出的聲音,顯示著中國對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熱心與信心。推動這項改革,就是為了通過金融穩定,將「金融風暴」那樣的風險扼殺在萌芽中,這對中國以及其他任何國家都是有益的。
7、重申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部分國家想通過短期的貿易保護主義緩解壓力,反而引發人們對全球經濟復甦的擔心。為緩解這種憂慮,G20杭州峰會再次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這種重申,不是清談。
G20杭州峰會制定了《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兩個文件的核心,就是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
在貿易保護主義環境下,不少國家的企業已深受其害,世界經濟也因此蒙上黯淡前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不僅讓世界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所有國家的企業和消費者也將從中受益。
8、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腐敗分子無處藏身。
反腐是一項世界性工作,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此前,中國的海外追逃工作,得到了不少國家的配合和支持,成效顯著。不少「紅通」人員被引渡回國,或者迫於壓力回國自首。
更好的消息是,G20杭州峰會就繼續深化反腐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決心讓腐敗分子在二十國乃至全球更大范圍無處藏身、無所遁形。在如此重要的國際場合,中國倡導建立反腐共識,這充分顯示出中國反腐敗、追逃追贓的堅定決心。而反腐大網進一步遍及全球,更是讓很多中國老百姓高興和提氣。
9、推進全球氣候治理。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在G20杭州峰會上,各成員同意在落實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方面發揮表率作用,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和美國兩個最大經濟體同時批准和接受《巴黎協定》,中美這一舉動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做出了示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對此表示高度贊賞。
這件事同樣跟中國老百姓息息相關。更多的藍天,更清新的空氣,將出現在更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10、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
西湖美景、杭州美食,經典的越劇唱段、漂亮的中國服飾,隨處可見的中國特色和杭州元素展現著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讓參加G20杭州峰會的各國政要、企業家和記者深深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
F. g20為什麼對中國這么重要
對世界經濟來說,杭州峰會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節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貨幣與財政刺激成了世界多數國家應對危機過程中最常見的手段。然而,被部分國家近乎無限制使用的貨幣與財政政策,不但沒有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繁榮,反而帶來更多更嚴重的新問題和負面外溢效應。鑒此,中國提出把今年G20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首次把「創新」提到峰會主題當中,把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作為峰會核心任務。這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找到全球增長的新動能。
對全球治理來說,杭州峰會是從穩增長到促發展轉型的節點。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的增長,是G20到去年為止的首要議程,這一議程把主要政策資源用到「穩增長」上。而去年的G20安塔利亞峰會,明確把G20的首要議程聚焦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來。這一目標體系涵蓋人類發展的方方面面目標,而「增長」只是發展的一個「子集」。G20的使命,通過與聯合國的全人類願景相結合,實現了「轉型升級」。今年,G20已將發展議題置於全球宏觀框架的突出位置,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制定了行動計劃。2016無疑是實踐這一使命的破題之年,G20杭州峰會將是實現這一轉型的重要節點。
對G20機制來說,杭州峰會是從危機應對到長效治理轉變的節點。G20領導人峰會機制,最初是由於應對危機的緊迫需要而出現,而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的使命則要求G20向長效治理轉變。今年,G20已進一步完善治理結構,建立了更多的部長級會議機制,為增強長效治理能力而強筋健骨。為實現全球性發展,G20杭州峰會還邀請了東盟主席國、非盟主席國、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以及77國集團主席國等參會,更好地體現了「包容」的主題。
對中國作用來說,杭州峰會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經濟貢獻到提供「中國方案」轉折的節點。說起全球經濟增長和復甦,當然離不開中國。2008-2015年,中國貢獻了全球GDP增長總量的47%,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火車頭」。去年,全球貿易出現兩位數負增長,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卻從12.2%上升到13.8%,幾乎以一己之力支撐著全球貿易局面。可以說,比對全球經濟規模的貢獻度,中國堪稱「勞模」,當然中國還可以作出「更大貢獻」。正因為如此,中國為此次G20杭州峰會作出了巨大努力,力求為形成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打造富有活力的世界經濟提供「中國方案」。
當今世界,各國都身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之中,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獨走出經濟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在「創新、活力、聯動、包容」中才能實現共同繁榮。因此,G20杭州峰會無論對於世界還是對於中國,都十分重要,都將是機遇。 收起
G. G20峰會後,中國經濟政策應該怎麼轉變
杭州G20峰會的成功舉辦,凸顯中國負責任大國形象。負責任體現在對宏觀形勢的客觀判斷上。8年前,二十國集團臨危受命,同舟共濟,把正在滑向懸崖的世界經濟拉回到穩定和復甦軌道。本次杭州峰會,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中國會同參會國家和組織客觀研判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情況,認為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保持復甦態勢,但面臨增長動力不足、需求不振、金融市場反復動盪、國際貿易和投資持續低迷等多重風險和挑戰。正是基於這種客觀的判斷,才為峰會取得系列成果奠定堅實基礎,也體現了中國負責任的嚴謹態度。負責任體現在對未來發展的積極應對上。本次峰會中國結合五大發展理念,給世界經濟發展開出了「中國葯方」,提出了「中國方案」。最後,各方努力下,杭州峰會形成了「五大決心」的成果: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正是出於對世界經濟發展負責的公心,才能形成各方的共識。負責任體現在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視上。杭州峰會首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全球宏觀政策、可持續發展均需考慮發展中國家的話語,離不開發展中國家的助力。在中方的推動下,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峰會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將為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力量。正是重視發展中國家,才會取得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成果。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一個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引領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H. g20杭州峰會對中國的意義有哪些以及影響分析點評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
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I. G20峰會是什麼意思
G20峰會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原八國集團以及其餘十二個重要經濟體組成。G20峰會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按照以往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義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共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