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境保護對經濟好處
在傳統的城市發展主要是以工業化為主,而工廠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氣」,從而造成環境污染嚴重。在現代化社會發展過程中,生態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要想社會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對生態環境加以保護,加大生態文明的建設力度,從而實現環境、人、社會的和諧發展。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而又舒適的生活環境。如果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注重環境保護,或者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那麼就會導致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不協調發展,也就導致經濟發展愈加緩慢,滿足不了人們的高要求。所以要想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就需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探索與創新,謀求一條新的道路,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環保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好還是壞
環保對經濟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
3.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文/賈寶蘭
環境經濟學是20世紀出現的新學
科,在我國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研究和教
學,到現在為止,好像還沒有這方面的專
著《環境經濟學》的作者宮本憲一先生
是日本著名的環境經濟學家,一直從事
有關公害和環境保護的研究在這本書
里,他在分析公害與經濟和政治的關系
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
一本很有價值的環境經濟學著作
宮本憲一按照資本主義小同時期產
業結構的變化,把環境污染劃分為資本
主義初期的原材料供應型、資本主義高
增長期的高科技產業型和當代的舒適生
活型與此相對應的是小同產業時期的
小同的環境污染特徵比如,高科技產業
型和生活舒適型的公害主要是由重化工
業引起和未經處理堆放的廢棄物產生的
公害重化工業排出的廢水就含有有機
未,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洗滌劑含有的氯
乙烯也會污染地下水20世紀中後期許
多工業國家先後發生有機未中毒事件,
以及由含有有機未的水造成的水誤病
1930年德國的乙醛生產工人發生有機未
中毒事件;1965年日本發現水誤病,至今
沒有絕跡,每年他們都要為此付出昂貴
的費用小僅日本,伊拉克、美國、加拿
大、芬蘭、中南美和我國也相繼出現水誤
病未經處理而堆放的廢棄物產生的公
害導致的病是足尾礦中毒及痛痛病
1977年美國發生了拉夫運河河谷十壤污
染事件當時的美國有3.2萬多個有害廢
棄物投棄地,其中有2000多個需要採取
緊急措施此外還有服務業、旅遊業、休
閑業所造成的公害和環境污染也相當嚴
重,為此他們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由於公害的嚴重和給人們的生命帶
來的威脅越來越大,20世紀的後半期,先
進工業國居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抗議環境
破壞運動,主要工業國家如美、日、法、
德、意、瑞典和英國開始制定和修訂環境
法,相繼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氣污
染防治法,廢棄物處理法及環境污染評
價法等等並目建立了處理公害、環境等
行政事務的專門機構這種情況下,1972
年第一次召開了聯合國人
類環境會議,提出了《人類
環境宣言》《宣言》把環保
作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
出,「人類擁有實現持續發
展的能力持續發展可以
實現現代人的理想,但小
應該損害未來人類滿足自
己希望的能力」這個宣言
標志著西方主要工業國的
環境保護進入一個新紀
兀
但是,發達工業國一
方面自己治理污染另方
使用的,因此,使用時大肆浪費也並非小
可思議」(轉弓}自《環境經濟學》,第66
頁)對此,庇古給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即外部成本內部化那就是製造污染者
需要負擔與污染排放量相當的稅收這
就是著名的庇古稅但是它的執行最終
要落實到法律上我們應該健全這方面
的法律
這些年,針對污染,尤其是大氣和水
的污染以及沙漠化我們
制定了《環境保護法》,
《大氣污染防治法》,《水
污染防治法》,《環境保
護的若卜規定》等等但
t .t一.尹『.
環澳經濟學月
面卻向正在經濟起飛的發
展中國家「轉嫁公害」,借發展中國家急
於實現經濟發展的心理,把一些可以造
成污染的產業辦到這些國家,或者在這
些國家進行加工在《環境經濟學》里,作
者在談到污染的新特徵時特別提到了資
本主義的「公害輸出」,這應該引起發展
中國家高度注意當然,這對發展中國家
來說恐怕是兩難此外,發展中國家,特
別是經濟轉型國家,在市場經濟放開以
後,庇古所講的「市場失靈」尤其顯著他
們一邊在實現著自己的致富之夢,一邊
在重蹈西方工業國在上個世紀的覆轍,
對環境肆意濫用和毀壞我們可以在新
聞、報刊等媒體上看到很多這樣的報道
但曝光已小足以制止對環境的破壞
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如薩克斯
所言:「環境的質量之所以經常受到威
脅,是由於我們沒有像通常對待私有財
產一樣賦予其價格,並將其放入市場之
中例如,認為清潔的大氣及水、公共的
海濱、城市空地等本質上就是可以無償
是,問題仍然有增無減
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
裡面講,「黃河污染加
劇,黃河流域廢污水排
放量比上個世紀的
1980年代多了一倍,達
44億立方米,污染小斷
發生,黃河中下游幾乎
所有支流水質常年處於
五類狀態支流變成『排
污溝」』專家對黃河污染造成的各種危
害損失進行量化分析後相加,得出結淪:
黃河水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15
億至156億(林鬼,《經濟參考報》,2004
年4月2日)這對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
意味著什麼?這僅僅是黃河污染這一項,
如果再把其他各種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相加,恐怕數字更驚人,背負這樣沉重的
污染包袱我們還何談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學科,在研究方法上
本書有所突破,作者採取了一種比較的
方法即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
污染和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污染進行對
比這種方法值得肯定但是,目前的情
況下,所謂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市場已
經小存在,取而代之的同樣是市場化生
產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
小同市場條件下的比較
《環境經濟學》,(日)宮本憲一著,朴玉
譯,份聯書後2004年版
4. 如何處理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
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基本途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這對我們協調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綠色發展把保護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提,從本質上講就是把資源消耗強度、生態系統狀態等環境要素作為評價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將二者看作互為關聯的一個整體。
(4)環保對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的重要意義:
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在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方面獲得了新認識、走出了新路子。
綠色發展打破了環境保護末端治理的單一模式,實施前端保護、過程嚴控、污染嚴懲的治理模式,跳出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怪圈,能夠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
綠色發展立足經濟發展新常態,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營造綠色文化,能夠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5. 保護環境是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這個問題可以從純粹的經濟發展角度來解釋,也可以從更為深內入的角度來解釋容。對於前者,我相信流俗很多了,鄙人在這里就不羅嗦和贅述了。我僅就後者提出自己的看法。經濟的發展,跳開純粹緊急的角度,來反思經濟發展的目的,我們會發現,我們都會變成反戰爭的和平主義者和自然保護者。因為,經濟發展,似乎除了人類內耗以外,用來滿足人類的整體需要的話,根本用不了那麼龐大的規模。那麼,從非經濟的角度來論述閣下的問題,雖然深入了,但是卻有超現實的色彩,可以說有些片面。從這個角度論述的話,保護環境是必須的,因為,從整個自然界而言,人類的地位是從屬的,或者說,自然界可以離開人類而自在,而人類卻離不開自然界。僅此一條,足以讓人有充足的理由來保護環境,保證與自然地和諧發展。用格式化的說法,那就是,人與自然是即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對立在於發展方向不同,統一在於相互影響。
6. 對經濟發展與環保的認識
經濟發展導致資源消耗破壞環境,倡導以不破壞環境前提下發展你可以圍繞這寫。
7.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解決環境問題,其本質就是一個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自然從遠古天然和諧,到近代工業革命時期的征服與對抗,到當代的自覺調整。
努力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文明,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一矛盾運動和對立統一規律的客觀反映。
有些同志認為環保與經濟發展是對立的,認為要保護環境必然要犧牲經濟的發展。
這些年的實踐證明,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的關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可以達到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美國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狀況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範例。
(7)環保對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一般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
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十八屆五中全會會議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
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8.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經濟發展依賴環境為基礎。環境問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也必然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
(8)環保對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
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
「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9. 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的好處是什麼
經濟發展對環境保護好處:
總述:市場經濟是發達的商品經濟,是一種開放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值規律必然要發揮對社會各個方面作用。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國家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而要做好環境保護的具體工作,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那就是要充分利用價值規律,要發揮競爭規律的作用,要支持資源的優化配置。
具體好處:
1、環保設拖的投資,是基建總投資的一部分。根據目前企業的生產情況,環保工程投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三廢處理設施、除塵設施、污水處理設施、雜訊防止設施;綠化;放射性保護;環境監測設施;復墾造田等。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資金來源還直接與企業的管理和經濟效益有關。
2、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配置靠市場機制來進行。環境是一種資源,是有價值的,最大限度利用資源是企業追求的目標,通過市場機制對環境資源的優化和調節,提高了環境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可以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少排污。
3、有利於實現清潔生產。企業為獲得單位產品資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減少污染處理費用,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的佔有份額,必然要加強技術革新,提高產品檔次,使清潔生產、清潔工藝成為可能。
4、有利於調整產業結構。我國現階段的污染是結構性的污染,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傳統的產業生產率不高,能耗、物耗高,污染嚴重,經濟的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而進入市場後,高能耗、高物耗的產業必然被低能耗、低污染的產業所替代。
5、有利於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市場經濟講究公正、公平。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環境管理方式必然要被取代。傳統的環境管理模式是環保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市場條件下, 環境管理勢必注重項目開發及投入,方案設計、論證與認可,完全按照市場來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