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字經濟新時代如何轉型升級新動能
國富民強離不開堅實的經濟基礎。如今,數字經濟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重要一極。
上海洋山港四期碼頭一期工程正在進行最終的調試。12月10日開港投入運營後,它將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碼頭。碼頭裝卸現場,只見起重機械和自動引導運輸車忙碌,卻空無一人。這些自動引導運輸車,取代了傳統碼頭上的集裝箱卡車,它們會通過地下埋藏的61199根磁釘,感知自己的位置。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制定和實施了「互聯網+」、大數據等發展戰略,積極推進以互聯網應用為主要特徵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僅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22.4萬億,數字經濟對國家GDP的貢獻率達到了30.1%,並保持著幾乎全球最快的年均增長速度,數字經濟正帶動中國經濟整體升級和轉型。
② 新基建具有()、基礎性、動態性等特徵
眼下一提「新基建」,很多企業界朋友都兩眼放光,心動加速,迫切希望自己成為那個捷足先登的人。要想參與「新基建」,就要弄懂「新基建」。從政府層面講,如果「新基建」最終成為一次「分蛋糕」的盛會,也將事與願違,事倍功半。
同樣作為全球危機中的國家經濟振興計劃,人們很自然地會把「新基建」與2008年的「四萬億計劃」進行類比。那麼,「新基建」與「四萬億計劃」有何異同?「四萬億計劃」能為「新基建」提供哪些經驗和教訓?
回顧「四萬億計劃」,時任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記得當時在工業企業中有一句口號,叫作『在金融危機中不裁員、不減薪』。這個口號對不對?我覺得對,在當時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必須是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抱團取暖,這是對的。但回過頭來仔細琢磨這句話,它不符合市場規律。在那種極端困難的時候,肯定要有企業破產,有企業退出,肯定要下崗分流,肯定要減少收入,獎金也不能再發那麼多了。在極度困難的時候不減薪、不減人,什麼時候減薪減人?」
李毅中先生的這段話意味深長,又發人深省。
「新基建」是「四萬億計劃」的揚棄
從出台背景、戰略目標、實施方法、意義和影響等方面看,「新基建」與「四萬億計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簡言之,只有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新基建」才能趨利避害,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強大支撐。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大批農民工返鄉,經濟面臨硬著陸的風險。為了應對這種危局,中國政府於2008年11月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實施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這就是所謂的「四萬億計劃」。
「四萬億計劃」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在保障就業、提振消費、避免經濟下滑等方面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為我國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但其消極影響也是明顯的。「四萬億計劃」嚴重刺激了國內通貨膨脹。貨幣的濫發導致虛擬經濟過度增長,而實體經濟相對萎縮。尤其是房價的過快增長嚴重違背了經濟規律,透支了未來發展潛力,從而導致城鄉差距拉大以及貧富不均加劇。而房地產的繁榮又伴隨著地方債高企,給經濟運行帶來巨大風險。
有了「四萬億計劃」的前車之鑒,筆者認為,「新基建」至少應有以下改變。
第一,「新基建」中的政府角色應當轉換。「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都具有基礎性、公共性和通用性等屬性,當然離不開政府的統籌和布局。但「新基建」也應當規避傳統基礎設施建設走過的彎路,特別要破解政府包辦、一哄而上、產能過剩等老大難問題。在實施過程中,政府的職能和政府推動項目的方法應當改變,要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從領導到引導、從指揮到服務、從定規劃到定規則的角色轉換。
第二,「新基建」應當具有強烈的商業化屬性。其中,企業應該發揮主體、主導和主角作用。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快速發展,特別近些年我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一批世界級的數字化信息通信企業,它們應當成為「新基建」中最活躍的要素和力量。
第三,「新基建」應當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要以國家政策和資金為引導,廣泛吸納各方面力量(包括國外力量)參與。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技術創新性強、發展變化快,還面臨更大的市場不確定性。所以,必須在與市場需求相耦合中創造價值,必須鼓勵不同主體運用市場機制開展合作,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能力。「新基建」產業鏈條長,帶動效應明顯,相應會帶來大量新增就業,並會優化中國就業人員的結構。同時,作為「新基建」的重要力量,鐵路、電網等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在高速鐵路、特高壓電網等方面無疑將繼續發揮著主導作用,但這些領域也可以通過合理的機制來吸引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參與。
第四,「新基建」應當鼓勵投融資渠道多元化。「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顯然是巨大的,難以精確估計。而且,「新基建」投資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傳統意義上的基礎設施主要是由政府投資,但隨著社會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壯大,社會資本規模不斷擴展以及社會資金來源日益多元化,今天的「新基建」已經有可能不再讓政府唱獨角戲,而更多是由政府、企業、社會力量合作完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渠道將成為如此龐大的資金規模的可靠保障。
第五,「新基建」應當更加關注知識產權保護。要力求在知識產權的獲取、歸屬、分配、轉移等方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符合國家利益,符合國際規則和慣例。
第六,「新基建」的組織形式應該保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③ 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新能源車的優勢,具體要根據所在地來詳細分析。
比如以上海為例:滬牌價格接近9萬元,而且很難拍到。那麼選擇新能源車就是一個繞開滬牌限制的好辦法。
另外,新能源汽車技術先進,特別是純電動車,加速線性,思思順滑,是傳統汽車無法比擬的。
但是新能源車也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技術不成熟,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續航依然無法滿足特定使用需求。另外,新能源車的二手摺舊率非常高,也就是說保值率很低。
④ 數字經濟能積聚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嗎
據報道,我國已成為世界數字用戶最大國、移動支付最大國。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佔全球網民總數的1/5,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數字經濟積聚新動能,創造數字新紅利。
同時創造數字就業創業紅利。帶動大量直接就業,帶動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餐飲外賣等新型消費模式爆發式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新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