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亞灣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粵港澳大灣區,將給所有的區內城市都帶來紅利,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的下一個驚喜;那麼毗鄰深圳和香港的大亞灣,無疑是整個灣區最美的明珠。
2017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即「9+2」城市群。
政策風口+經濟騰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勢頭全球矚目,這些地區房地產投資也變得火熱。調控政策最能反映樓市情況,大灣區城市群中的廣東9個城市,目前已有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和江門7個城市進行了限購調控。其中惠州是目前沒有限購調控的城市。
打造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
而身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惠州
一座生態與智慧並重的創新之城加速崛起
惠州未來不可估量!
惠州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於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幾年前的大亞灣
寬闊的道路上空盪盪
區區之眾
大亞灣一直備受「鬼城」帽子困擾。
現在慢下來看看大亞灣
川流不息的大亞灣人
住房剛需也就隨之而來了,大亞灣歷年住宅成交走勢持續上升狀態。
惠州毗鄰深圳,不限購,且受到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政策,深圳成交價、評估價及網簽價三價合一及深圳「東進戰略」的影響,因此成為眾多置業者置業的主要陣地之一。
5月惠州各區縣新房成交情況來看,大亞灣挑起5月全市成交的大梁,成交7271套,為7區縣中成交量最高的區域。
隨著惠州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大亞灣將順勢騰飛!
惠州大亞灣臨近深圳,
又有港口直通香港,地理上有天然的優勢。
大亞灣經濟實力強勁,
創新產業搶眼,有承接產業園的潛力!
2017年大亞灣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8.1%
大亞灣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
GDP實現505.1億元;
企業利潤146億居惠州各縣區之首。
到去年底,
大亞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共59家,增長63.9%。
空氣質量優良率98.1%,居市區首位;
飲用水源達標率100%;
綠化覆蓋率42.1%,人均公園綠地18.5平方米
——人均綠地面積市區最高......
未來,這里的生態環境會更宜居
未來的大亞灣會是什麼樣?
這是每個在大亞灣的人最關心的問題!
也許會更加先進、包容
也許會更加宜居、清新
也許會更加飛速發展
我們每個人都為此努力著
希望未來的大亞灣更加美好!
Ⅱ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請你根據你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了解,設想一個數學問題解答。
你好:
我們是學生,是專門做題目的
出題目,我們不在行
老師在這個方面很棒
哪位老師幫出個題目啊
Ⅲ 促使關於灣區的定義,有哪些表達方式
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副院長、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指出,從地區上看, 港澳因素以及粵港澳的合作對於廣東的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意義。過去的發展經驗表明,它是撬動廣東開放和改革的一個杠桿,也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經濟發展新階段的今天,它可以成為推進廣東改革開放的一個支點,促進廣東發展方式轉變的契機。
的確,粵港澳合作不是新概念,大灣區城市群的提出,應該說是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城市融合發展的升級版,從過去三十多年前店後廠的經貿格局,升級成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最重要的示範區;從區域經濟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這為粵港澳城市群未來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賦予了新使命。
灣區,從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總結一下灣區的共同點不難發現,當今世界,發展條件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比如,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可以說,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由此衍生出的經濟效應稱之為「灣區經濟」。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正面臨國際國內的雙重壓力和挑戰,亟需培養新的增長極和動力源。從國際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開始推行「去全球化」的貿易保護主義模式,全球經貿投資規則和經濟治理體系進入深入調整期,這對於外向型經濟比重較高的中國來說,沖擊極大,需要重新建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從國內來看,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轉型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成為區域經濟的領頭羊。正是在國際國內的雙重需求和挑戰下,粵港澳大灣區備受矚目和期待。
何寧卡建議,重點從六個方面謀劃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共建「一中心三網」,形成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體系;
二是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創新平台,構建開放型創新體系,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共同體,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三是攜手構建「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深化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經貿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打造CEPA升級版;
四是培育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加快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先導區。加快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動粵港澳金融競合有序、協同發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於「一帶一路」的金融樞紐,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六是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打造國際化教育高地,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共建健康灣區,推進社會協同治理,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綠色、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級城市群。
Ⅳ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有多少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州、深圳、珠海等廣東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共同組成,經濟總量目前已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後,將成長起的又一世界級大灣區,也串起了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據披露,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大專院校應共同合作創建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在大灣區由不同的院校,組合各自的卓越學科、組建教學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聯合實驗室和創新中心。
面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如何破除阻礙,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進一步優化交通、安全和通關環境,推動三地旅遊服務便利化對接,協力提升大灣區的整體旅遊吸引力。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建議,推動橫琴永久性口岸創新通關模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互聯互通。
Ⅳ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能躋身世界級灣區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資料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網路
Ⅵ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是如何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馬全國人來大代表、廣東省自省長興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預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很快出台。 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王國慶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據悉,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台、重要經貿合作等。規劃范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中央決策、國家規劃,也是廣東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加強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載體。
Ⅶ 請問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哪些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肇慶、惠州、東莞、中山、江門。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還要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
(7)灣區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粵港澳大灣區特種郵票: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集郵展覽將於2019年9月26日至10月7日在廣州舉行。屆時,中國郵政將發行由韓秉華設計的《粵港澳大灣區》特種郵票1套3枚。
票面內容分別圍繞國際科創中心、要素便捷流動和優質生活圈展開,它們都統一服務於國家發展的大主題。
Ⅷ 中國的三大灣區如何發展成世界三大著名灣區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版圖上也在形成三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
中國的改革開放發軔於廣東。廣東毗鄰港澳,與東南亞隔海相望,發展優勢得天獨厚,所以廣東被稱為改革開放的策源地,一直是開風氣之先的地方。改革開放近40年,一輪又一輪政策紅利釋放,珠三角迅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現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也是全球領先的現代服務業基地。交通高速發達、要素充分流動、經濟聯系緊密,這一切讓珠江三角洲正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這也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提出,奠定了經濟基礎。「粵港澳大灣區」以廣州為一極,一邊挑起珠海、中山、佛山、江門、肇慶,另一邊連接深圳、東莞、惠州,香港和澳門位於另外兩極,形成一個金三角。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總量已達6796萬,GDP總量超過1.39萬億美元,未來將是全球范圍內具有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灣區。
▲杭州灣區
杭州灣區
長三角經濟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標桿,以上海為核心城市的經濟帶活力十足。最近10年,長三角經濟發展又呈現一個新特徵,這便是以杭州灣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的崛起。目前杭州灣聚集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總部坐落於杭州,比如我們熟悉的阿里巴巴、網易、丁香園、蘑菇街、有贊、51信用卡、同花順等等。
杭州灣區還大力發展會展經濟,很多國際會議、互聯網會議都在這里舉辦,從雲棲大會到烏鎮互聯網大會,再到全球G20杭州峰會,互聯網給了杭州一個成為黑馬的機會,也讓杭州灣經濟充滿魅力。以至於有人說,中國有四個超大型城市,不是「北上廣深」,而是「北上杭深」。
目前的「杭州灣區」,有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做龍頭,又有杭州、寧波2座中心城市做支撐,還有3座支點城市嘉興、紹興、舟山,已經形成了一個城市梯度結構。
「杭州灣區」區位優勢、政策優勢也很突出,既是沿海開放帶,又是長江經濟帶,還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還有「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支持。「杭州灣區」的帶動效應還在擴散,2014年「寧波杭州灣新區」正式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灣區經濟又增添了一股力量。未來,「杭州灣區」將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期。
▲渤海大灣區
渤海大灣區
中國北方的灣區建設,始於1992年。那一年正式提出要加快環渤海地區的開發、開放,隨後確立了「環渤海經濟圈」的概念,吹響了「渤海大灣區」建設的前奏。起初的環渤海地區,是以京、津兩個直轄市為中心,沿海城市主要是大連、青島、煙台、威海,其他覆蓋的省會城市有沈陽、濟南、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等,這樣的規模構成了中國北方最重要的城市群落。
今年,又加了一個新力軍——被稱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前一段很多科研院所、央企、互聯網巨頭紛紛落戶雄安,可以想像,未來的「渤海大灣區」建設,將形成北京、天津、雄安新的經濟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充滿想像。
Ⅸ 還原(4)從四大灣區的分布,分析世 界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北半球與南半球
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故A正確;
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總人口的比重大,但佔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小,故B錯誤;
發展中國家佔世界總人口的比重大,人口多,但生產效率低,故C錯誤;
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落後,經濟發展速度慢,故D錯誤.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