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全球經濟發展最大城市

全球經濟發展最大城市

發布時間:2020-11-26 08:04:16

㈠ 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前十個城市是

1.日本首都東京(Tokyo) 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東京市的GDP為7848億美元。、2.紐約 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紐約市的GDP為4070億美元。 3.英國首都倫敦(london) 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倫敦市的GDP為2847億美元。 4.首爾 韓國的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首爾共有25個區,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首爾市的GDP為1980億美元。
5.洛杉磯 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著名的矽谷就坐落這里。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洛杉磯市的GDP為1960億美元。 6.日本大阪 它位於本州西南,面臨大阪灣,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阪神(神戶)工業地帶,周圍大約有30衛星城市,如東大阪、大阪吹田等,以及高科技企業集中的大阪經濟園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大阪市的GDP為1910億美元7.香港 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1103平方公里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約68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300人。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香港市的GDP為1640億美元。
8.芝加哥 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面積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90),其中黑人約佔40%。大市區由庫克等6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衛星城鎮以及印第安納州西北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061.6平方公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48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國近20%的人口。2004年度芝加哥市的GDP為1460億美元。 9.多倫多(Toronto)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會,有人口430多萬,面積632平方公里。作為加拿大經濟中心的多倫多是加第一大城市,位於加拿大心臟地區,接近美國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如底特律、匹茲堡和芝加哥等。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在多倫多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加拿大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設在此地。其高科技產品佔全國的60%。加拿大有名的大銀行總部,如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等全部匯集於此,90%的外國銀行駐加分支機構設在多倫多,按交易額計算,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多倫多市的GDP為1419億美元。 10.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MexicoCity,CiudaddeMexico) 位於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積平原上,海拔2240米。30多年來,市區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一個大都市區,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個城鎮,面積約2018平方公里。墨西哥城的人口為2000萬(含衛星城),居世界之首,增長速度也在世界大城市中占第一位。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生產總值佔全國的48%。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墨西哥城市的GDP為1250億美元。

㈡ 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是哪個

中國北海位居世界發展最快城市的榜首。這座港口城市曾經是古「絲綢之路」的一站。但是今天的北海更有名氣的當屬其24公里長的銀灘。它靠近越南、香港和澳門,旅遊業近年來獲得快速發展。
北海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人自豪的優異成績,得益於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北海地處開放前沿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得益於自治區實施「三優先」戰略及「雙核驅動」戰略,在產業布局、資源投放等方面大力支持北部灣經濟區,為北海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面對這樣的重大機遇,北海認真總結經驗、科學研判形勢,把中央的普遍性要求與北海的階段性特徵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符合實際的發展路子,自覺遵循經濟規律,牢牢把握第一要務,堅持發展產業不動搖、狠抓項目不松勁,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努力抓好「工業化」補課,不斷激發和增強城市發展的內生力。
中國新聞網資料:
http://www.chinanews.com/life/news/2009/09-24/1883241.shtml

㈢ 全球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世界人口將繼續增長。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預測,在中等生育率情景下,世界人口將由2010年的69.16億增長到2030年的84.25億、2050年的95.51億[47]。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南部非洲、北非、西亞、南亞等低收入國家,而發達國家人口則略有增長。2010~2030年,發展中國家人口將由56.75億增長到71.31億,年均增長1.15%;發達國家人口將由12.41億增長到12.94億,年均增長0.21%。發展中國家人口比例將由2010年的82.1%提高到2030年的84.6%。

全球城市化進程將持續。據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UNDESA)預測,世界城市人口將由2010年的35.59億增長到2030年的49.84億、2050年的62.52億;城市化率由2010年的51.6%增長到2030年的59.9%、2050年的67.2%[37](圖1–17)。城市化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和城鎮。2010~2030年,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率將由46.0%快速增加到55.8%,人口大於1000萬的城市將由2010年的17座增加到2025年的29座。據Seto等預測,2007~2050年全球城市面積將擴展40~143Mhm2,大部分將擠占農業用地來完成城市擴展[48]

圖1-17 全球人口與城市化率變化趨勢預測

(資料來源: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2013)

為了滿足人口增長對糧食需求,全球農業用地將繼續擴展。到2050年,全球穀物需求量將比2000年增加70%~75%,肉類需求量將增加一倍。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到2030年全球農業用地面積將擴展10%左右[49]。聯合國環境署(UNEP)預計到2050年全球農業用地將擴展7%~31%,即350~1500Mhm2,新增農業用地主要是砍伐森林與拓荒天然草地而成的。荷蘭環境評估機構(PBL)預測到2050年全球耕地將凈增1500~1600Mhm2,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地區。

全球對礦產、水等地質資源的需求取決於各國未來的發展路徑,存在較大變數。中國、印度、墨西哥、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工業化進程仍將繼續推進,還有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剛剛啟動或即將啟動。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道路,以煤炭資源為動力,以高能源消耗、高資源消費、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要特徵。如果發展中國家繼續走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全球礦產資源開發可能將出現再一次的大幅度增長。據可持續歐洲研究所(SERI)預測,在「現行模式發展情景」下,到2050年全球礦產資源消費量將是2008年消費水平的2.7倍,農業用水需求量將增加80%,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CO2將增加260%[18]。這種情景將給全球環境與生態系統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基於對未來發展的預測,聯合國環境署(UNEP)提出了另一種發展路徑——「可持續發展情景」。在這種情景下,各個國家在採取強有力的可持續發展政策方面高度一致、高度協調,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由「現行模式發展情景」向「可持續發展情景」轉變,逐步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8]

㈣ 全球最富有五大城市,我國哪一座城市榜上有名

要說世界最富的城市,首先大家會想到的就是迪拜,畢竟迪拜是一個揮金如土的國家,雖然貧富差距較大,但是迪拜的有錢人,每個都讓人目瞪口呆,在迪拜的街頭能看到很多開著豪車的人,當地富人生活奢靡,迪拜可以說是出了名的最富有城市。

如今全球的經濟都在快速的發展,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都在直線的上升中,雖然迪拜的很多建築物都是黃金打造,但事實並非如此,迪拜只是一部分人有錢。在全球富有的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一的並不是迪拜,甚至迪拜根本沒有上榜,而我們國家卻占據了兩座城市。排名第一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大城市!

排名第五的城市就是上海,上海是我們國家一線城市,GDP也是排名前三的。它的繁華程度相當高,是全球著名的大城市,很多人都喜歡來上海發展定居,畢竟它的發展潛力巨大,發展機遇多,所以吸引力很大。上海的發展在世界上都是矚目的,這是一座極具現代科技和歷史文化並存的國際城市,來過這座城市的人都在感嘆這個城市的魅力。

㈤ 全球范圍來說,經濟金融最繁華的三大城市是

首推紐約。
紐約金融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1810年紐約就已取代費城,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但當時國際金融交易都集中在倫敦(見倫敦金融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紐約迅速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紐約金融市場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美國憑借其在戰爭時期膨脹起來的強大經濟和金融實力,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使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國際清算貨幣。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作為貫徹執行美國貨幣政策及外匯政策的主要機構,在金融市場的活動直接影響到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化,對國際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化有著重要影響。世界各地的美元買賣,都必須在紐約的商業銀行帳戶上辦理收付、清算和劃撥,因此紐約成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198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在紐約設有分支機構的就有95家。這些都為紐約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加強了它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
紐約金融市場按交易對象劃分,主要包括紐約外匯市場、紐約貨幣市場和紐約資本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匯市場之一。分為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紐約外匯市場並無固定的交易場所,所有的外匯交易都是通過通訊設備,在紐約的商業銀行與外匯市場經紀人之間進行。此外,各大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通訊系統,與該行在世界各地的分行外匯部門保持聯系,又構成了世界性的外匯市場。
參與外匯市場活動的主要是公司及財團、個人、商業銀行、外匯經紀人及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外匯交易主要通過商業銀行辦理。 70年代以後,紐約市場外匯交易量急劇增加。紐約外匯交易中心已發展成為歐洲與遠東的重要紐帶、世界性外匯交易的主要中心,與倫敦外匯市場相抗衡。
紐約貨幣市場即紐約短期資金的借貸市場,是資本主義世界主要貨幣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一個。除紐約市金融機構、工商業和私人在這里進行交易外,每天還有大量短期資金從美國和世界各地湧入流出。紐約貨幣市場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交易都是供求雙方直接或通過經紀人進行的。在紐約貨幣市場的交易,按交易對象可分為:聯邦基金市場、政府庫券市場、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等。
紐約資本市場是世界最大的經營中、長期借貸資金的資本市場。可分為紐約債券市場和紐約股票市場。

其次倫敦。
倫敦是著名的國際金融市場之一。從14世紀起,來自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的銀行家和商人就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一條大街上設立字型大小,經營放款業務,為英國銀行業奠定了基礎。這條大街名為倫巴第街,幾乎成為倫敦貨幣市場的同義詞。英格蘭銀行、各大商業銀行的總行、商人銀行、外國銀行的分行、貼現行、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專營海上保險的勞合社,以及黃金、外匯和商品市場,都集中開設在這條大街及其附近一帶總面積不到2.59平方千米的地區內,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倫敦城」。
19世紀英國在國際貿易和海洋運輸方面已居世界各國之首,英鎊也成為國際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英國的銀行體制日趨完善,「倫敦城」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經過先後兩次世界大戰,倫敦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曾一度受到削弱。20世紀進入50年代,美國國際收支不斷出現逆差,導致美元大量外流。從1957年起,歐洲美元市場應運而生。倫敦憑借其原有的優越條件,逐漸成為這個市場的中心。外國銀行為了發展歐洲貨幣業務,紛紛湧入倫敦城,設置機構。到1982年底,外國銀行在倫敦開設的分支機構達449家,世界上100家大銀行中已有94家在倫敦設立分支機構,「倫敦城」的地位又大大加強,重新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故至今仍是與紐約金融市場並列的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
倫敦金融市場交易活動中心集中於倫敦城,由英格蘭銀行、13家清算銀行、6家海外銀行以及貼現公司、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構成。在職958年英鎊恢復部分自由兌換,西歐國家放鬆外匯管制,美國限制資金輸出的情況下,倫敦在英鎊資金市場以外,又形成了歐洲美元與其他歐洲貨幣的借貸市場,1979年月日0月英國全面取消外匯管制,為居民的資金流動提供了方便。倫敦金融市場按貨幣種類可分為英鎊資金市場和歐洲貨幣市場。前者主要側重於短期資金的借貸以及證券交易、外匯交易和黃金交易。後者則涉及歐洲美元等外幣的同業拆放、工商貸款和歐洲債券等方面。
排第三的城市還是有爭議的,個人認為是東京吧。
東京是日本的金融中心,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是亞洲唯一能夠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的國際金融中心。日本在19世紀中葉明治維新後,金融業向現代資本主義金融制度發展。1872年明治政府參照美國銀行制度制定了《國立銀行條例》 。 1882 年又頒布了《 日本銀行法 》,成立了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在此前後,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也相繼建立。19世紀末,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明治政府先後創立了一批專門經營長期金融業務和外匯業務的特殊金融機構 。現代金融制度在法律上趨於完善,東京金融市場的基礎逐步形成。
進入20世紀,日本經濟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金融業走上了集中的道路。東京金融市場的規模隨著海外市場和對外貿易的迅速擴大而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金融資本高度集中,完全置於軍國主義政府的統治之下,資金首先滿足侵略軍軍需產業的需要,使東京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外匯市場的活動幾乎完全停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金融機構經過整頓,到50年代初期,東京金融市場恢復正常活動。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東京金融市場也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東京金融市場大體可分為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政府金融機構和外國金融機構。
①中央銀行。即日本銀行,是日本金融機構的核心(見日本銀行)。
②民間金融機構。有13家城市銀行(包括1家外匯專業銀行)、64家地方銀行、3家長期信貸銀行、7家信託銀行、69家相互銀行以及信用金庫、信用組合、商工組合中央金庫、農( 林、漁)業協同組合、農林中央金庫等等。此外還有21家人壽保險公司、22家財產保險公司和短期資金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消費信貸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機構的主體。
③政府金融機構。有進行貸款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和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等10家公庫。此外,還有吸收民間資金的郵局、資金運用部簡易保健年金等。政府金融機構的作用是從政策方面補充民間金融機構活動之不足。
④外國銀行。在東京設立營業機構的有70多家。

㈥ 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卡拉奇: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人口2000萬。

目前卡拉奇人口正以5%的年增長率快速增長,主要原因是巴農村人口以及各地務工人員向城區的遷徙。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30年,卡拉奇將超過雅加達和東京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城市。

據巴基斯坦《論壇快報》10月21日報道,亞洲開發銀行的《2015亞太重要指標報告》預測,到2030年,卡拉奇的人口數量將增長50%,達2484萬,成為世界第七大人口城市。目前卡拉奇人口1662萬,為世界第12大人口城市。



(6)全球經濟發展最大城市擴展閱讀:

屆時,世界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將分別是東京、新德里和上海。此前,巴人民黨(PPP)曾發布一份經濟增長計劃,預測到2030年卡拉奇人口將增長至2790萬人。

城市人口增長能夠提高城鎮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但是過快增長的人口水平也為經濟社會帶來了更多的負擔,比如目前巴營養不良人口比重高達32%,22%的人口生活在基本營養攝入水平以下,20%的小學適齡兒童輟學。人口增長也對巴基礎設施水平,如交通、供水、供電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㈦ 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是那個城市

東京早在04年GDP就高出紐約近一半了。東京早已打破紐約在全球發達城市排名第一的地位成為世界GDP最高的城市。

㈧ 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那裡

世界經濟最發達的20個城市:一、日本首都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東京市的GDP為7848億美元。

二、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紐約市的GDP為4070億美元。

三、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倫敦市的GDP為2847億美元。

四、漢城是韓國的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漢城共有25個區, 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漢城是一座巨大的國際化都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漢城市的GDP為1980億美元。

五、洛杉磯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著名的矽谷就坐落這里。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 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洛杉磯市的GDP為1960億美元。

六、日本大阪府的首府大阪市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它位於本州西南,面臨大阪灣,面積204平方公里,人口約300萬。以大阪為中心的日本四大工業區之一--阪神(神戶)工業地帶,周圍大約有30衛星城市,如東大阪、大阪吹田等,以及高科技企業集中的大阪經濟園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大阪市的GDP為1910億美元。

七、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 1103平方公里2003年年底,香港人口約68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 300人。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香港市的GDP為1640億美元。

八、芝加哥是美國第三大城市,五大湖地區最大工業中心。位於伊利諾伊州東北部,密歇根湖西南端。面積590.5平方公里,人口278.4萬(1990),其中黑人約佔40%。大市區由庫克等6縣組成,包括周圍許多衛星城鎮以及印第安納州西北濱湖地區諸城,面積12061.6平方公里。以芝加哥為中心的480公里范圍內,集中了全國近20%的人口。2004年度芝加哥市的GDP為1460億美元。

九、多倫多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省會,有人口430多萬,面積632平方公里。作為加拿大經濟中心的多倫多是加第一大城市,位於加拿大心臟地區,接近美國東部工業發達地區,如底特律、匹茲堡和芝加哥等。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金融業及旅遊業在多倫多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加拿大最大的汽車製造廠設在此地。其高科技產品佔全國的60%。加拿大有名的大銀行總部,如皇家銀行、帝國銀行、蒙特利爾銀行等全部匯集於此,90%的外國銀行駐加分支機構設在多倫多,按交易額計算,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北美第三大交易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多倫多市的GDP為1419億美元。

十、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積平原上,海拔2240米。30多年來,市區面積不斷擴大,形成一個大都市區,包括墨西哥城和附近的17個城鎮,面積約2018平方公里。墨西哥城的人口為2000萬(含衛星城),居世界之首,增長速度也在世界大城市中占第一位。墨西哥城是墨西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它的生產總值佔全國的48%。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墨西哥城市的GDP為1250億美元。

十一、蒙特利爾,座落於渥太華河和聖勞倫斯河交匯處,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人口約290萬。過去曾在很長時期內為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蒙特利爾並不因古老而缺乏現代化色彩,由於多年以來打下的基礎,其工業產值現仍居全國第二位。工業地位不容忽視,金融以及工商業也很發達。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蒙特利爾市的GDP為1131億美元。

十二、橫濱是日本僅次於東京的第二大城市,也是神奈川地區的中心。它具有良好的交通線,到東京以及羽田機場只需要30分鍾的車程, 而到成田國際機場則需要乘坐84 分鍾的火車專列。橫濱在傳統上就是一個國際化的港口,這里有很多舊的西式建築,充滿了多種文化交匯的氣氛。人們正在努力把這里建設成為一個國際化,信息化,具有良好居住環境的21世紀大都市。此外,橫濱南邊15公里處的鐮倉市,是日本1192年鐮倉幕府時代的首府,保留了相當多的歷史文化瑰寶.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橫濱市的GDP為1119億美元。

十三、名古屋市是世界著名的城市,工業發達,年產值僅次於東京和大阪。毛紡織和陶瓷工業居全國首位。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橫濱市的GDP為1060億美元。

十四、柏林作為1990年10月兩德統一後的首都既年輕又古老。它位於歐洲的心臟,是東西方的交匯點。城市面積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園、森林、湖泊和河流約占城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整個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環抱之中,宛若一個綠色大島。 人口約339萬。 柏林作為德國主要的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有電子、機器製造、化工、印刷、紡織和食品加工等。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柏林市的GDP為1017億美元。

十五、美國東南部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市是哈里斯縣的首府, 是得克薩斯州最大的城市, 也是全美第四大城市、全美最大的石油工業中心和第三大港,位於得克薩斯州東南沿海,通過長80公里的通海運河與墨西哥灣相連。市區總面積1,598平方公里,人口約195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休斯敦市的GDP為1010億美元。

十六、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馬德里市的GDP為970億美元。

十七、漢堡位於北德平原,易北河下游,距北海入海口100公里,面積約755.3平方公里,人口170萬,是德國第二大城市,系州級市。漢堡是德國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在德國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德500強企業中,漢堡佔40多家。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漢堡市的GDP為960億美元。

十八、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人口: 321.75萬(1999年6月),其中華人佔77.2%;馬來人佔14.1%;印度人佔7.4%,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人。經濟以五大部門為主:商業、製造業、建築業、金融業、交通和通訊業。工業主要以煉油、石油化工、修造船為主,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亞洲地區新加坡是外籍人士最喜歡居住和工作的城市;東京和香港分別排名第二、三位。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新加坡市的GDP為941億美元。

十九、法國首都巴黎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巴黎市的GDP為924億美元。

二十、米蘭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省的省會,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首都」之稱,也是藝術的搖籃和許多天才人物的故鄉,更是一種義大利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故鄉,因此被認為是義大利最重要的城市。市區面積181. 75平方公里,人口約2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米蘭市的GDP為860億美元。

㈨ 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在那個城市。中國最大的貿易中心在那個城市

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城市、最大貿易中心城市均為上海。
上海,簡稱「滬」或「回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答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上海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
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被全球最權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機構之一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
上海已形成由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等5種運輸方式組成的,具有超大規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上海市已形成了由地面道路、高架道路、越江隧道和大橋以及地鐵、高架式軌道交通組成的立體型市內交通網路。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良好的江海國際性港口,設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與安徽、浙江、江蘇構成的長三角城市群已成為全球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㈩ 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十大城市是哪些

世界有關組織好像還沒有推出這類的排名,倒是中國推出了一個,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最快,其他經濟增長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發展還沒有中國的成熟,所以也算是基本符合當今世界的情況。
中國社會科學院14日發布的《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城市經濟增長速度領跑全球,但城市競爭力總體仍處於全球中等水平。
報告指出,中國城市的經濟增長全球第一,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個城市屬於中國,依次是
包頭(內蒙古工業城市,鋼鐵稀土業發達。城市名牌:包鋼、包鋁、北方重汽)
呼和浩特(內蒙古工業城市,毛紡織業和制乳業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城市名牌:仕奇集團、伊利乳業、蒙牛乳業)
煙台(環渤海港口城市,是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後勁力很強的城市,逐漸從大連和青島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城市名牌:張裕葡萄酒、煙台港、魯花)
濰坊(環渤海城市,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實力平均,都較為發達,位置優越,是山東半島的門戶城市。城市名牌:濰柴動力集團、海化集團、新郎希努爾集團、壽光蔬菜。)
東莞(珠江三角洲城市,依託出口創匯,逐步發展合資、合作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典型的經濟外向型城市。 城市名牌:奇聲、步步高、以純、外資企業駐地)
中山(珠江三角洲工業城市,以高新科技產業為主,特色區域經濟顯著。 城市名牌:樂百氏、華帝)
惠州(珠江三角洲工業城市,位置得天獨厚,與港澳毗鄰,華僑眾多,高新科技產業為主 城市名牌:TCL、德賽、華陽)
蕪湖(長江三角洲城市,長江港口,依託本區域強大的經濟優勢,近幾年經濟增長迅猛 城市名牌:海螺、奇瑞)

閱讀全文

與全球經濟發展最大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