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美國大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大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6 07:51:19

Ⅰ 美國大選對中國的影響有哪些

一個瘋子復一個騙子,瘋子贏製得了眾人信任。瘋子是做生意的,更重視務實,更易於合作。瘋子注重的是美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壓縮美國赤字,他並不在乎貿易赤字,並不在乎亞太再平衡戰略,匯率問題只會拿做與中國談判的籌碼,所以對中國來說,利大於弊。

Ⅱ 美國大選對中國有啥特別影響么

奧巴馬在執政期間一方面尋求與中國合作,一方面保持競爭態勢,因此此次成功連任,對於中美關系而言是喜也是憂。
喜的是,奧巴馬比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更有利於中美關系。羅姆尼此前多次對中國放狠話,他曾表示,當選總統的第一天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如果羅姆尼當選,中美關系一定會在未來幾個月「陣痛」不斷。
此外,奧巴馬當選有利於美國對華政策的延續。奧巴馬的連任相當於其政策主張也一並「闖關」成功,他在對華政策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憂的是,中美關系老問題尚未解決,新問題又浮出水面。知識產權及經貿摩擦等老問題將繼續影響中美關系。而隨著中國產業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美國在太空、網路及電子等領域也將不斷給中國設置門檻。
此外,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也觸及到美國的神經。奧巴馬連任後,「重返亞太」戰略何去何從也成為關注點。美國「重返亞太」基於兩點考慮:一是順應亞洲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國際經濟「重心」由西向東轉移的事實,利用亞洲的經濟增長活力推動其國內經濟復甦;二是能夠平衡中國在亞太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美國將採取「求穩防亂」策略,不會輕易觸碰中國的底線。奧巴馬還是會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畢竟解決國內經濟復甦乏力才是其當務之急。

Ⅲ 美國大選對於中國有影響么

最終候選人有兩位
一位是奧巴馬的同壕戰友希拉里。
另一位就是現任總統特朗普。
如果說美國大選對中國有影響,最多是邦交上的走向。

Ⅳ 假如美國的共和黨大選成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歷史經驗來看,通常在共和黨總統執政期間,中美貿易關系會更加融洽一些,而在民主黨總統執政期間,中美貿易摩擦會更多一些。這種摩擦既體現在匯率層面,也體現在反傾銷、反補貼等制裁措施層面。其原因在於,共和黨更多代表了金融集團與大型跨國公司的利益,而民主黨更多代表了中產階級與藍領工人的利益。只有與中國保持更為密切的關系,華爾街金融機構與美國跨國公司才能在中國賺更多的錢。而如果美國製造業失業壓力高企,民主黨就會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如果歷史經驗會重演,這就淡化了羅姆尼上台後中美貿易之間面臨的悲觀氣氛。如果奧巴馬連任,中美貿易可能走出一條較平滑的曲線,而一旦羅姆尼上任,中美貿易可能會在初期下挫,但繼而低開高走。
對中國宏觀經濟而言,美國的宏觀經濟走勢與宏觀政策動向都蘊涵了新的外部沖擊。美國經濟在明後兩年可能繼續疲軟,且在明年年初可能遭遇財政懸崖的沖擊,這意味著中國出口面臨的外部環境仍不樂觀;美國失業率依然高企,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仍將面臨較大的外部政治壓力、中國出口面臨的貿易摩擦也可能加劇。美國政府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導致美國政府債務佔GDP比率繼續攀升,這意味著未來美國政府通過製造通脹、美元貶值等方式撇清債務的激勵增加,而中國是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人。美聯儲實施的量化寬松政策製造了新一輪全球流動性浪潮,這既是人民幣升值的推動因素,也可能導致中國面臨新一輪資本流入,進而造成外匯儲備上升、央行沖銷壓力增大、國內物價與資產價格上漲等不利結果。總之,未來幾年中國政府將不得不持續應對美國宏觀政策負外部性的挑戰。

Ⅳ 深度解析:美國大選對國際和中國金融市場有什麼影響

《華爾街日報》的弗蘭哥斯(Alex Frangos)上周表示,特朗普對中國貨幣政策的敵意,並不意味著他的當選就是此前人民幣(6.8243, 0.0153, 0.22%)兌美元再度觸及六年來低點的主因。但這一狀況,確實能對人民幣匯率的下一步走向產生影響。
上周五(11月11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為6.81。自由交易的離岸變體在同一水平觸及6.83左右。在2008年至2010年與美元掛鉤。

在競選期間,特朗普曾一再指責:中國人為的壓低人民幣的匯率,但外媒稱,事實並非如此。中國銀行從技術上分析了人民幣疲軟的原因。雖然仍不清楚央行的決策,但人們知道它受到一籃子貨幣兌人民幣的影響。
隨著日元和歐元(1.0785, -0.0044, -0.41%)的疲軟,現在一籃子貨幣中,美元權重最大。這將是一年多後貨幣發展的方向。單純看市場力量:中國人正努力將賺錢的目標轉向國外市場。為了阻止人民幣暴跌,在國際收支平衡的基礎上,中國方面三季度總計拋售了1360億美元外匯儲備用以遏制人民幣過快貶值。但即使中國努力嘗試,目前也無法有效的促使人民幣升值。當前更重要的問題不是中國會否主動貶值人民幣,而是中國是否還可以阻止人民幣的匯率以更快的速度下跌。
在這一點上,特朗普將推行何種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現在中國正想方設法阻止人民幣快速下跌,因為中國要穩定國內的經濟,防止大量的資金外流。美國多年來借經濟問題糾纏中國。特朗普考慮上台以後立即徵收高額關稅,也為中美的緊張關系埋下了伏筆,這將推動人民幣匯率加速探底。
分析師預測人民幣匯率一年內可能貶值10%或更多,這樣在塵埃落定後的突如其來的貶值,使資本外流,導致中國的外匯儲備進一步下降。在此過程,已習慣於中國現行貨幣路徑的全球市場可能受到沖擊。雖然,特朗普依然認為人民幣匯率受到低估,但市場投資者卻不這么認為,而中國政府實際上是在試圖維穩人民幣匯率,而非加速貶值本幣增強出口行業優勢,這也會令特朗普對中國政策的攻擊失去靶子。

Ⅵ 美國大選對美中經濟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

中國經濟已經深刻融入全球經濟之中,歐、美等經濟體的政治經濟變動往往會對中國的對外經濟產生顯著影響。例如當下的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事件,都或多或少對中國有所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現仍處在艱難的「進行時」中,在外貿、資本流動和匯率政策等方面,也仍然承壓。人們習慣用「好不到哪裡,但也壞不到哪裡」來形容中美關系的定勢。目前美國大選透露出的保守右傾和孤立主義的傾向,會對美中經濟關系產生怎樣的影響?

每次美國大選,都會對美國國內政策有所影響。目前奧巴馬正忙於為其總統生涯畫上盡可能完美的句號,而兩黨總統候選人卻還走在競選的開端。從特朗普和希拉里兩位熱門候選人的演講來看,他們(不論是誰)上位後,會如何修正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無可能重新增加財政刺激,或調整美聯儲候選人並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鴿派基調?這又可能對美國經濟復甦產生怎樣的影響?

不管是哪位候選人當選,遇到的首要問題都是如何重振美國經濟。盡管今年美國經濟走勢較好,但仍面臨增速低迷、勞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並未真正復甦。

若從刺激經濟增長的角度來看,當前最值得做的事情是增加對基礎設施、教育、研發等的投資。這不僅能在短期內穩定增長勢頭,而且能夠奠定長期持續發展的基石。但這樣的政策很難實施。

從財政政策來看,美國國內反對擴大公共支出的聲音很大:一方面,很多人認為擴大公共支出就等於是政府幹預;另一方面,公眾對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非常擔心,茶黨更是反對一切增稅政策。

從貨幣政策來看,量化寬松政策需要逐步退出。但怎麼退出,誰也沒有良策。美聯儲主席耶倫將於2018年任期結束,在這之前,圍繞著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提名和任命的博弈將會非常激烈。

希拉里的政策多數只是對民主黨奧巴馬政府政策的修修補補;特朗普則希望對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動大手術。鑒於希拉里主張更多地干預國際事務,在國內更多維持福利,估計美國財政赤字、貿易赤字問題會繼續惡化。

從特朗普的一些政策宣示來看,他傾向於主張壓縮財政支出和赤字,方法是通過收縮海外存在、由盟國分擔軍事保護費等方法減少軍費開支,減少逆向歧視性的福利開支,同時適度增加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裝備方面的投資。這些對美國經濟應該是有好處的,長遠看有助於其減少貿易赤字、提高儲蓄率。而在貨幣政策方面,特朗普的主張尚不十分清晰。

盡管奧巴馬已是跛腳總統,但美國仍運行在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的軌道上。目前,美國和環太平洋的TPP協議進展順利,對歐洲的TTIP雖有波折卻仍在不斷推進。同時,WTO的多哈回合卻仍命運多舛,前景不明。奧巴馬表示,未來貿易規則應由美國書寫。在兩位看來,美國大選之後,會在全球貿易機制領域逐漸偏離WTO而轉向以美國為主導的區域協定嗎?這又會對全球貿易以及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

從目前情況來看,TPP能夠順利通過的概率只有50%左右。如果特朗普當選,TPP可能從此夭折;如果希拉里當選,她會推動TPP通過。但由於美國大選之後,政策的變化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匯率波動。總體上看,全球化正在退潮。WTO談判步履維艱,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也會出現頓挫,單邊貿易政策會更為常見。這對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的出口有可能遇到更多的貿易保護政策。

TPP目前確實在美國國內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在競選中所有主要競選人全部公開反對TPP,包括曾經力推TPP的希拉里。奧巴馬力推TPP,重要目的之一是排擠中國參與制定規則過程、排擠中國在國際市場的份額,以此確保美國對貿易規則的影響力;而其他美國政治領導人則擔憂,這會導致美國貿易赤字更大,並進而影響美元匯率的穩定。

特朗普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尚且極力否定,更不要說TPP了。美國不可能退出WTO,但區域自貿協定是可以舍棄、修訂的。如果特朗普上台,區域自貿協定進展勢頭可能會減緩,甚至停頓。

次貸危機之後,美國率先走上了量寬之路,目前已處於放棄量寬和加息的拐點。但歐美和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周期和貨幣周期滯後於美國。這是否會使得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匯率政策更有干預之心?近期包括美國財長在內的一些政要,以及特朗普等人甚至用「掠奪性」來指責人民幣匯率政策。兩位覺得在美國大選的政治生態中,人民幣匯率是否仍會成為敏感的靶標?

匯率問題一貫是較為敏感的政治話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的收入彈性大於價格彈性,這意味著影響中國出口的主要是國外的收入增加程度以及購買中國產品的意願程度,而由匯率影響的價格競爭力是相對次要的因素。

美國將始終把匯率當作一個靶標。最近出現的一個新的現象是,「害怕浮動」的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國家也害怕人民幣過度浮動。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處於一種兩難:既要求人民幣更加市場化,又不願讓人民幣大幅貶值。或許,未來的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向一種更為穩定的匯率安排轉變,但這需要重大的改革。

大選期間,美國政治家肯定會更多地拿人民幣和其他貨幣的匯率說事;同時,由於其他經濟體,特別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在貨幣政策不同步所導致的跨境資本流動逆轉中遭到巨大削弱,美國也就更有能力強迫其他經濟體接受自己的要求。

美國似乎在美元的國際地位、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領域存在一些不安全感。這也許和美國全球戰略焦慮感有關。例如近期美國和沙特之間的矛盾再度尖銳化,就反恐和愛國法案等敏感問題,沙特甚至威脅說不排除大規模拋售美國國債的選項。同樣,美國股市和債市也面臨調整壓力。兩位覺得美國對自身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政策的調整,可能產生怎樣的外溢效應?

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恩怨更多地是由於地緣政治因素。美國感到戰線太長,希望有所收縮,於是更多地在中東地區施展「平衡手」策略。沙烏地阿拉伯出於不安全感,希望增加自身重大決策的獨立性,這在其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窺見端倪。

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在短期內不會受到太多的挑戰。其國際收支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增長影響,如果美國經濟走強,進口將會增加,但出口未必同步增加。美國財政政策的調整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經濟增長的快慢、政治兩極化、貧富分化等,都會影響到其財政收支政策。

就理論而言,美國的政策調整努力方向應該是壓縮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據此,許多人擔憂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經濟可能會變得內向,並有損中國的出口。同時,某些視中國為競爭對手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正希望復制中國出口導向增長模式的成功路徑,美國有些勢力也企圖通過對這些國家進一步開放美國市場,扶植他們以抑制中國,侵蝕中國傳統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市場份額。換一個視角,如果美國經濟變得相對內向,也意味著中國的後發競爭對手要想復制中國的成功路徑沒那麼容易了。同時,一個更加強調美國國內經濟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朗普總統」,也意味著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參與美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的機會會更多。

關於美國與沙特的矛盾,如果沙特全面拋售其官方美元儲備資產,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對沙特自己的傷害都超過對美國的傷害,因為目前美方公布的沙特持有的美國債券僅為1168億美元。

從1970年代起,美國自身在經濟上對沙特的需求主要是在兩個方面:沙特向美國提供穩定可靠的石油供給;沙特石油美元迴流支持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目前美國基本實現了能源獨立,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甚至將油氣出口視為未來數年美國經濟的一大增長點。另外,如果說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初期,美國需要沙特等國石油美元迴流以支持美元穩定的話,則現在已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美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共同利益,也有顯而易見的利益分歧甚至沖突。在過去,人們習慣於使用「好不到哪裡,也壞不到哪裡」來形容美中關系,但隨著美國大選所折射出來的保守和孤立主義氛圍,人們開始擔心美中之間能否有效建立互信,管控沖突。在兩位看來,要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中美之間在經濟領域還存在哪些必須關注的風險點?

中美關系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可能需要准備好應對中美經濟關系的局部惡化。如果希拉里當選,安全問題會在中美關系中變得更加突出;如果特朗普當選,貿易問題很可能會成為矛盾焦點。特朗普當選之後最大的風險在於,美國的政策會變得更加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易於引發誤讀和沖突。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正在下降。處理中美關系應該更多地採用危機管理的思路,放過小的摩擦,集中防範重大的潛在沖突,增加雙方行為的可預測性,並對雙方利益、立場的分歧有更為客觀、清醒的認識。

如果特朗普上台,中美之間政治摩擦會趨向降低,經濟摩擦會在一定時期內有所上升,但未必能持續多久。

審讀特朗普本年4月27日的外交政策演講,開篇他就明確提出,要「用目標來取代盲目,用戰略來取代意識形態,用和平來取代混亂」;他強調,美國應當明白,「強化和推廣西方文明和它的成就將能比軍事干涉更加有效地在世界各地激發積極的改革,而不是試圖傳播不是所有人共享或者想要的普適價值」。

可以猜測,如果未來進入「特朗普」時代,美國主動挑起的直接的對華意識形態摩擦的烈度將有望明顯降低,中國與美國在實力基礎上達成務實交易的概率也許會提高。但我們也不能把特朗普主張的美國在海外的有限收縮,等同於中國獲得了在海外全面伸張影響力的機會。中國尋求「有所作為」時務必要積極穩妥、謹言慎行。

如果希拉里當選,美國的經濟政策延續目前奧巴馬政府基調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如果特朗普當選,那麼美國經濟和外交政策可能更為內向和保守。兩位都認為,未來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更為寬松的可能性不大;而對目前奧巴馬力推的TPP以及TTIP的前景,兩位則都不看好。何帆對未來中美關系的前景更謹慎地強調管控風險和危機,而梅教授則對特朗普主義的淡化意識形態、強調經濟務實交往抱有一定的期待。次貸危機之後,全球變局仍在演進之中,有待我們持續觀察。


Ⅶ 特朗普美國大選獲勝對中國經濟帶來什麼影響

特朗普最終贏得美國

大選 會對中國經濟有

都會有一定的。

只要貿易主義不抬頭就可以。

Ⅷ 美國大選走勢帶來哪些經濟影響

2016 年美國大選是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產生新總統的首次大選,也是對美國政治和經濟政策及其後果的一次重新檢視。民主黨最有可能勝出的希拉里 仍然面對奧巴馬政策的延續性、「郵件門」事件及其強勁對手桑德斯等諸多因素 的制約。共和黨最有可能勝出的特朗普在政策議題上持多元立場,而在移民和 反恐議題上持極端傾向,但卻喚起了共和黨中部分選民的民怨情緒。在外交政策方面,希拉里更可能延續奧巴馬目前的外交戰略,但也會適當調整包括中東事務、美以關系、美俄關系等對外政策導向。共和黨陣營則將改變奧巴馬的中 東政策,捍衛以色列權益。從選情發展的總體態勢看,2016年大選明顯受到以下環境的影響,即後金融危機時期的美國內、外狀況、總統政治周期約束下的奧巴馬政治遺產。
由於在歷次美國總統選舉中,美國國內經濟政策極為重要,我們對兩個候 選人的經濟政策做一簡單對比。希拉里主要從強勁增長、公平增長和長期增長三個角度詮釋她的經濟政策。
首先她想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強勁增長: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清潔性能源、科學 與醫學研究;為小型企業和工薪家庭減輕稅負;增強尤其是女性勞動參與率、擴充就業機會、增加薪水。
其次,在實現公平增長方面主要考慮:鼓勵企業和 員工分享盈利所得,一方面提高員工的工資、福利和生產力,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得到 15%抵稅;提議把聯邦最低工資提升至 12 美元/小時,並鼓勵各州根據 實際情況提升各州的最低工資;修補稅法系統中的漏洞,確保富人繳納足夠比 重的稅。最後,在長期增長方面,她希望通過下述方案終結短期行為---鼓勵企業從薪資、培訓方面為員工做長久性考慮,以及企業自身的長久性發展,不要 只關注短期利益;通過改善資本利得稅來鼓勵可持續發展性企業。
希拉里在對待金融改革上希望通過提早規避風險的方式防止經濟危機再度發生:如通過各金融機構需根據規模大小和風險高低來支付一筆風險費用;通 過完善沃克爾法則以限制銀行在對沖基金方面高額投資;通過金融機構的營收 或損失與其高管個人的獎金直接掛鉤;通過給予監管機構更多許可權來阻止「太 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事件發生;對於對金融市場有傷害性的高頻 率交易增加一項稅款,並通過改變規則來使交易市場更公正、公開、透明。
她在華爾街問責制上有以下觀點:當金融機構存在欺詐行為時,賦予司法 部和證券交易委員會直接起訴金融機構的主要責任人;當金融機構違規且需要支付罰款時,直接責任人需要從個人工資中支付相應份額。此外,企業也會面 臨高額罰款,以防類似的違規再次發生。
特朗普目前並沒有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經濟政策,而是基於話題性表態,與經濟相關的話題主要集中於稅收體制改革、中美貿易戰、美墨貿易戰三個方面:
一是在稅收改革方面,為中產階級減稅(個人年收入 2.5 萬美元或夫妻兩 個人年收入 5 萬美元以下,無需繳稅);簡化稅收程序;為各種規模、類別企業減稅,最多至 15%,從而讓這些企業留在美國本土,為美國人增加就業機會; 避免繼續增加國債。
二是在中美貿易戰方面,公開宣稱中國為貿易操縱國;強調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阻止中國以要求分享科技產業核心內容來獲得市場准入;阻止中國對 出口貿易進行非法補貼,特朗普決定以這種方式來給美國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降低美國本土的企業所得稅,從而防止美國企業把工廠和工作外包給中國。
三是在美墨貿易戰方面,特朗普認為從墨西哥來的非法移民一方面搶奪美國人手中的工作機會,另一方面把掙到的美金匯回墨西哥,平均一年 240 億美 元。所以提出了幾個方案來制止這種情況:要求匯款機構(例如西聯)查驗匯款人的合法身份;要求墨西哥政府支付美墨邊界圍牆的費用;如果墨西哥政府 不同意,美國便對墨西哥貿易制裁;取消移民簽證或者增收簽證費。
從民調看,民主黨的希拉里對共和黨的特朗普占據略微優勢,大選最終結果未定。美國政治經濟熱點交織,給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了潛在影響。在政治方面,總統選舉誰能最終勝出將對美國國內和國際局勢產生深遠影響。自民主黨的奧巴馬執政以來,美國國內的深層次矛盾並未得到有效 解決。兩黨爭斗加劇,國會「否決政治」抬頭。美國經濟復甦緩慢,經濟復甦 周期超過 7 年,關於衰退的噪音越來越大。移民、控槍、墮胎、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社會議題不斷引發爭議,種族矛盾、恐怖主義呈現出抬頭之勢。
與國內政經環境壓力相比,美國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仍盡力維持所謂「全球 領導地位」,持續強化亞太戰略,實現美古復交、力促伊朗核協議,但面對敘利亞問題以及「伊斯蘭國」(IS)等恐怖主義威脅抬頭的現實,奧巴馬政府卻選擇了「不做傻事」的廉價平衡,無法令國際社會信服。
根據皮尤民調顯示,接受訪問的美國民眾中至少有60%對美國當前的發展 方向並不看好,認為國家急需改變的首要議題按順序大致為經濟與就業、反恐、 醫改、移民以及外交政策。這就意味著,選民對本次選舉仍然具有強烈的變革期待,而他們關注的這些首要議題也需要兩黨參選人認真應對、提出改變方案 的選舉關鍵議題。從目前看,希拉里和特朗普兩位候選人在上面各項議題上的 主張並不能使大多數選民信服。我們認為這次大選無論誰取的勝利,美國社會的深層矛盾仍將長期的存在下去,不進行深刻結構性改革的舉措都是徒勞的。
在經濟方面,美國經濟在經歷 7 年之久的經濟復甦周期後,美聯儲於去年年底啟動了利率正常化的首次升息。但由於美國國內經濟增長仍然溫和,以及 接踵而至的國外市場波動,將美聯儲利率政策的正常化過程整整拖延了 6 個月。 期間雖然美聯儲一度想加快升息步伐,但卻由於最近非農勞工市場的數據疲軟, 使得美聯儲進一步拖延了加息動作。美聯儲利率政策 6 月以來在鷹、鴿兩派之 間反復搖擺不定性本身已給而且將繼續給美元匯率帶來較大影響,導致美元對 其它主要貨幣特別是對人民幣離岸匯率的大幅波動。未來全球金融市場將繼續圍繞美聯儲利率政策以及美元的趨勢繼續波動。

Ⅸ 美國大選對中國的影響

沒多大影響。兩國關系是建立在利益基礎上的。布希政府說是鷹派政府,強硬沒有兩年,不也是和中國關系不錯,他在不願意,利益驅使他也會和中國修好。換不換領導人,沒影響。

閱讀全文

與美國大選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