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節會經濟影響

節會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6 07:46:07

Ⅰ 如何將節會活動經濟收入納入統計范圍

如何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經濟發展方式,關系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是是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評判的標准之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化,創造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環境,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要從以下五個方面著力推進:

(1)深化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這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基本前提。一是加快體制改革。二是進一步落實自主權。

(2)加快建立現代制度,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

(3)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動力。

(4)加強環境資源制度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節能環保,構建能源資源等 生產要素投入的約束機制,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條件。

(5)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提供製度與政策環境。優化財稅等政策設計與制度安排,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優良的政策環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還要要走"優質,高效,高產"的新型農業道路,發展生態安全農業.努力做到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發展是第一要義,同時做到統籌兼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做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的統籌兼顧.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保證農業生產的前提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合理調節資源配置,充分利用國家的惠農政策.走集約化經營道路,提高資源利用率,努力做到可持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的意義:
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遏制城鄉差距拉大趨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農村市場需求,消化富餘的工業生產能力的根本出路。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的一個實際步驟。
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和代表最大多數人利益的集中體現。

統籌區域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所謂統籌區域發展,就是中央從區域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將不斷擴大的區域差距重新回歸到民眾能夠普遍接受的范圍,從而逐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標的動態努力過程。
①統籌區域發展是抑制區域經濟差距負面效應的需要。
②統籌區域發展是聯動解決各類區域存在和潛在的各種區域病的需要。

③統籌區域發展是謹慎渡過「矛盾突顯期」的需要。

抓好資源節約工作:

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特別是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促進節約使用和合理利用資源。

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各行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准,推進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鼓勵發展節能降耗產品和節能省地型建築。

三要大力推動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城市和農村實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完善資源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稅收政策,推進廢物綜合利用和廢舊資源回收利用。

五要全面加強管理,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評價考核體系,建立信息發布制度。

六要在全社會廣泛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深入人心,蔚成風氣。

要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重點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和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強化環境和生態保護執法檢查,健全環境保護的監測體系、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Ⅱ 什麼是節假日經濟和會展經濟

2,假日經濟是指人們利用節假日集中購物、集中消費的行為,帶動供給、帶動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一種系統經濟模式。有人形象地稱之為:因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獲得工作的機會。假日經濟屬於消費經濟范疇。假日經濟的主要特徵是消費,假日經濟具有的文化特徵是休閑與旅遊,假日經濟具有的空間特徵是流動與聚合,包括人流、 物流和資金流。從時間上來講,集中在雙休日與三個"七天"的節日高峰。

假日經濟的產業體系涵蓋面非常廣,幾乎涉及了第三產業中的大部分行業。除作為假日經濟支柱行業的旅遊業外,商業、餐飲業、娛樂業、體育產業、交通運輸業、影視業、展覽業、廣告業,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經濟的一部分。

假日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是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閑暇時間日益增多的情況逐漸形成的。近年來,為拉動經濟發展,政府提出了"鼓勵消費、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在此前提下,推出了"五、一"、"十、一"、"春節"三個七天的假期,使我國每年的公休假日達到114天,為居民消費、休閑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時間,從而也奠定了假日經濟堅實的基礎。

2, 會展經濟是一種形象說法,是各種類型交流會、洽談會、展覽會、博覽會的總稱。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優勢、經濟特色、資源優勢,由政府或社會團體組織,召集供需雙方按照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專業性的或綜合性的產品布展、宣傳、交易和服務為內容的特色型經濟活動。
會展經濟有以下特徵:

1、它是區別於一般經濟活動的特色型經濟活動;

2、它有事先確定的時間和地點;

3、它能使產品得到充分的宣傳、展示、其直觀性、藝術性、宣傳力得以充分體現;

4、它能集合眾多的供需雙方互相進行交流;

5、集中時間,批量購銷;

6、既交流了產品,又溝通了信息。
國內會展經濟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1、 是綜合型,如廣交會、山西省貿易交流既洽談會;

2、 是專業型,如陝西楊陵農業高新科技博覽會、武漢國際機電產品博覽會;

3、 是特種型,如中國藝術博覽會、全國人才交流大會。

Ⅲ 傳統節日對古代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回種答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中華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會」的法律體制。是構成區域文明國家的基本框架。——常識文化篇。

Ⅳ 中國七八十年代為什麼要講勤儉節約,而太過節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

那時候的糧食布料,都特別的短缺,大部分的中國人還是農民,有很多家庭也過著緊巴巴的日子,衣服都是一件全家人穿,因為當時經濟不發達,科技也不行,就算不節約經濟,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太大。

Ⅳ 辯論賽:勤儉節約不會造成經濟萎縮的原因是什麼

這在經濟學上是一個悖論也就是節儉悖論
18世紀,荷蘭的曼德維爾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書中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為了追求豪華的生活,大肆揮霍,結果這個蜂群很快興旺發達起來。而後來,由於這群蜜蜂改變了習慣,放棄了奢侈的生活,崇尚節儉,結果卻導致了整個蜜蜂社會的衰敗!
其實這個就是節儉悖論的一個有趣的故事!其涵義在於:眾所周知,節儉是一種美德。從理論上講,節儉是個人積累財富最常用的方式。從微觀上分析,某個家庭勤儉持家,減少浪費,增加儲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熟悉西方經濟學的人們都知道,根據凱恩斯的總需求決定國民收入的理論,節儉對於經濟增長並沒有什麼好處。實際上,這里蘊涵著一個矛盾:公眾越節儉,降低消費,增加儲蓄,往往會導致社會收入的減少。因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費與儲蓄成反方向變動,即消費增加儲蓄就會減少,消費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以,儲蓄與國民收入呈現反方向變動,儲蓄增加國民收入就減少,儲蓄減少國民收入就增加。根據這種看法,增加消費減少儲蓄會通過增加總需求而引起國民收入增加,就會促進經濟繁榮;反之,就會導致經濟蕭條。由此可以得出一個蘊涵邏輯矛盾的推論:節制消費增加儲蓄會增加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好事,但由於會減少國民收入引起蕭條,對國民經濟卻是件壞事。
觀點大概如下:
其一,必須認識到節儉悖論的存在有其特定的時空條件。只有在大量資源閑置,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存在嚴重失業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悖論所呈現的矛盾現象。如果社會已經達到充分就業,但資源緊缺,甚至存在膨脹缺口,這時節儉可能就會抑制過高的總需求,也有助於消除通貨膨脹。
其二,正確理解節儉悖論,有助於提高我們對高儲蓄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的認識。目前,我國居民的高儲蓄不能有效轉化為投資;同時居民消費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產過剩,企業開工不足,失業人員增加,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為了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國家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給公務員加薪,擴大「低保」范圍和提高「低保」標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家消費,但這些措施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顯然,高儲蓄是不利於解決消費需求不足問題的,也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
其三,今天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在總體上正從節儉型向消費型轉變,人們對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意識明顯增強。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消費心理的某些畸形發展,比如出於面子需要和攀比心理所導致的炫耀性消費、奢侈浪費等非理性的現象。因此,我們不僅要鼓勵老百姓增加消費,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費,理直氣壯地反對浪費

Ⅵ 太過節約對經濟社會有壞處嗎

從環保社會的角抄度來說是有好處的襲,畢竟社會資源的總量是有限的額用一份則少一分。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太過節約有一定的弊端,太節約會使得社會的消費難以增長,不利於擴大再生產。投資消費出口三輛馬車 少了哪一個經濟增長都無法高校持續

Ⅶ 勤儉節約會不會導致經濟衰退

請不要懷疑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是一種精神,不要單純理解成省吃省用,它和追求高品質生活並不沖突。反之鋪張浪費,才是腐敗和落後的根源。

Ⅷ 為什麼說節日社會高度文明經濟高度發達的見證

由於民族融合加強、商品經濟發展,宋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達到一定的高度,在整個封建社會時期,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宋代社會經濟變革帶來社會風俗的發展與變化,促使宋代社會風俗在魏晉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趨於定型。社會風俗發展的同時,節日風俗也進一步發展、完善。因此,宋代的節日風俗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節日種類大大增加,僅官方節假日有76天,加上旬假等假日,宋代節假時間總計達124天,而唐代的節日僅僅有46天。」彭恆禮說,歲時風俗,到宋代也發展得相當完備。節日與社會經濟等因素緊密相連,隨著商品經濟勃興,宋代城市興起,奠定新的城市格局。社會政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人們開始務實,追求理性,這種社會變革影響到當時社會各個層面。人們對待節日的理念悄然發生變化,宋代節日的宗教、祭祀因素減少,節日娛樂性增強,其中以官定節日最為豐富。以上元節為例,政府參與很廣,百姓狂歡,節日內容豐富,節日文化的功能得以展現。宋代官方十分重視節日以及節日所發揮的社會作用,在官定節日中通過舉行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活動來實現朝廷的思想教化對民風的導引,而在官定節日活動中也滲透了民間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情趣。由於宋代節日象徵意義更加豐富,娛樂性增強、宗教祭祀的成分相對減弱,世俗化不斷增強,民間也積極參與到官節中,官方和民間相互影響,積極互動,構成了宋代官定節日的整體。受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宋代官定節日添加了很多娛樂因素,例如在聖節中加入了全國性的會演、隊舞。政治性節日也有賞心樂事。宋代時的很多民間傳統節日保留至今,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而我國漢民族傳統節日的壓軸戲,非新年莫屬。呂原明在《歲時雜記》中記載:是日,朝廷下令免收公、私房租和准許京城百姓「關撲」(主要是賭博)三天。民間用鴉青紙或青絹剪成大小蟠,由年長者戴之,或貼於門楣。陳元靚在《歲時廣記》卷5《元旦上》中記載:家家飲屠蘇酒、吃面條。從早晨開始,百姓穿上新衣,往來拜節,並燃放爆竹。宋代極其重視歲時節令,所以,除夕民俗活動更是隆重熱烈。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6《正月》中描述:各坊巷擺設食物、日用品、柴炭等,馬行、播樓街、州東宋門外等處,都搭起彩棚,鋪陳冠梳、珠翠、頭面、衣著、靴鞋等。其間開設舞場、歌館,車馬交馳,熱鬧異常。傍晚,貴家婦女出遊或進市店飲宴。楊元咎在《雙雁兒·除夕》中記載:「勸君今夕不須眠,且滿滿,泛觥船。大家沉醉對芳筵。願新年,勝舊年。」則描繪了除夕夜親友相聚,互道祝福的情景。宋代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節日,這一天不僅官府、百姓要制燈、展燈,教坊百戲、民間藝人要遊街巡演,而且皇帝要親臨宣德樓觀燈,撒金錢讓百姓爭搶。帝民同慶,其樂融融,一派太平盛世的絢爛景象。「正月十五元宵,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東京夢華錄》)這段話描寫了元宵節都城的熱鬧場景,短短的一小段就將元宵節時尋常百姓在月下燈影中看百戲巡遊,開展節序民俗活動的熱鬧景象基本勾畫出來。今天的俗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即來源於宋代,與上元節放燈密切相關。「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所寫的這首上元燈節詞《青玉案》,不僅僅寫到宋人的文化節俗,更是濃縮了人們美好又心酸的瞬間情感。彭恆禮指出,與現在節日聯系最緊密的就是宋代的節日,宋之前的節日與現在差別很大。例如,寒食節在漢代就已經形成,寒食禁火、清明祭祖在宋之前是一個莊重、嚴肅的節俗場合,而到了宋代,則與清明節相融合,把郊外踏青、歌舞宴樂作為節日的新的主題。「四野如市,往往就在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盞,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柳永的這首《木蘭花慢》詞從市民的角度描繪了清明的節日風光。而清明節在之前是節氣而非節日,到了南宋,大家慢慢將「清明」當成節日過。因此,可以說清明節是在宋代開封誕生的。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清明節掃墓、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宋代端午節也是民間重要節日,在《東京夢華錄(卷第八)端午》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粽子、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孟元老將宋時東京過端午節的情形描述得生動詳盡。七夕是宋代風俗最盛、活動形式最為豐富的一個節日,它集中反映了封建時代男耕女織的社會形態和民族文化心理。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宋詞「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單純樸素地道出了普通人的生活願望;「須知此景,古今無價」,展現出在經濟繁榮的環境下,在歌舞昇平的社會中,人們懷著美好憧憬歡度七夕的情景。中秋節賞月以及中秋的各種民俗活動是宋代人的時尚追求,如今,中秋節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中秋節一家人團聚慶賀美好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仍然盛行。作為城市發展的產物,因為時代的原因,節日比其他任何一種文藝形式都更為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是體現和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節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重要標志。無論你走到哪裡,過自己民族的節日都會讓你找到自己的「根」。千百年來,形形色色的民風禮俗填塞進了一個個歲時紀念日,形成中國特有的歲時華彩。

Ⅸ 什麼叫節會經濟

如五一長假、元旦長假、春節長假就可以叫節會經濟。

Ⅹ 法定假日的調整對假日經濟的影響

改革黃金周影響
民航
短線航班客流量波動不大

針對取消「五一」黃金周,白雲機場方面昨日預測長線航班旅客會減少,三亞、桂林等短線航班客量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多個機票代理點則表示,受此影響,原「五一」黃金周期間長線航班機票價格將可能會有較低折扣。

白雲機場客運部有關人士認為,根據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估計仍可能將就近的星期六、日調整過來一起放假。在此情況下,飛往海口、三亞、桂林等短線航班客流量應該波動不大,長線航班客量將受到沖擊。

白雲機場易登機售票處業務員告訴記者,以往的「五一」黃金周,機票緊張的情況一般集中在「五一」前兩天以及五月一日、二日這段時間內,因此這四天的機票價格會比較高。隨後幾天,機票價格就出現大跳水的情況。取消「五一」黃金周後,短線旅遊仍然有吸引力,所以機票價格折扣應該不多,長線機票價格則會降低。從國際航線來說,亞洲周邊國家機票價格下調空間應該不大,但是歐美等地的機票價格則會向下調整。

公路

傳統節日短途客流或增多

「縮短五一黃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意味著傳統節日期間中短途客流可能會增加,不過從總體客流來預計,影響應該不會太大。」有客運站相關人士昨日接受采訪時這樣告訴記者。

據有關人士預測,清明、端午、中秋成為法定節假日後,對於交通部門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清明節放假勢必帶來更加集中的掃墓大軍。據了解,在以往的清明節前後,即便沒有放假,但是鐵路、口岸等處都會出現客流高峰,有的客運站甚至出現過「清明似春運」的壯觀場面。一旦清明節真的成為法定節假日,由於民俗的原因,很多市民會選擇這一天返鄉祭祖,省內的客流可能會增加。「具體增加多少,也不好推測」,交通部門表示,他們會比對以往的情況,制定新的運輸方案,准備好充足的運力。

旅遊

將迎來自駕游黃金時代

黃金周的調整方案出台,屆時將形成兩個黃金周和五個「小長假」,業內人士表示,五個「小長假」的形成使得自駕游市場迎來了黃金時代,隨著帶薪年假的推進旅遊業的淡旺季界限或將隨之模糊。

五個「小長假」促使自駕游的黃金時代的來臨。自駕游是近年較流行的出遊方式。據統計,廣東省擁有私家車400萬輛,廣州市也已經突破100萬輛,預計到2015年左右廣東省的私家車將達到1200萬輛,大多是集聚在廣州、深圳等幾個中心城市。據悉,廣東的自駕游市場已經形成三大特色,業態新、發展快和要求高。其與傳統的參團旅遊相比較有非組織性、隨意性和機動性等三個特色。不少景區自駕游的增長量甚至達20%左右。業內人士表示,五個「小長假」的出現,給喜歡自駕游的市民創造了更多時間上的機會。

公園

增加突出民族特色活動

市政園林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此次國家擬取消五一黃金周,把三個民族傳統節日作為法定節假日,不會對公園方面造成太大的影響,更不會給公園的工作增加難度。

文化公園有關人士告訴記者,作為文化氛圍較為濃厚的一個廣州人心目中的老公園,公園會考慮在增設的三個節日中增加突出文化氛圍的活動項目。以往每逢節假日,公園都會組織一個突發事件應急小組,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在人流量特別大的情況下,附近的派出所也會出動警力幫助公園維持秩序,因此黃金周取消另設三個節日公園方面還是會沿用以往的應對方式。

中秋節辦燈會已經成為了公園例牌,但以往的中秋節都不是法定節假日,以後中秋節如果放假,人流量可能會有所增大。另外在清明和端午兩個節日,公園為了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可能會適當增加一些展覽類活動。

商業飲食

可分散人流帶旺傳統節日

取消「五一」黃金周,增加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假日。這次調整,將對餐飲零售業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昨日采訪廣州一些業內人士。

廣州部分餐飲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樣的調整對飲食業是利大於弊的。「取消五一而把假期分到其他傳統節日,可以說對餐飲業是一個促進作用。」廣州酒家的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黃金周七天的假期不可能每天都到酒樓吃飯,但是有可能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個傳統節日都到外面吃飯。這樣來看,到外面吃飯的人的基數大了,所以取消一個黃金周對飲食業應該是一個利好消息。」另外他還表示,增加的3個傳統節日對酒樓銷售祭祖用的乳豬、粽子和月餅的銷售都會有一個促進作用。

此外,廣州商家也普遍認為,新假期制度執行後,消費者可自由選擇出行時間和消費時間,這樣既保證了假日經濟的拉動作用,同時又避免了集中度假消費的各種弊端;而且還考慮到了中國傳統節日的保護問題,可謂一舉三得。

閱讀全文

與節會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