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莫迪對印度經濟有什麼影響
自從2014納倫德拉·莫迪就任印度總理以來,採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經濟措施,首當其沖的就是2016年11月的廢鈔令和今年7月的商品和服務稅改革。
經過一番大動作,有人看到了印度的希望。比如,9月18日,德勤就發布報告稱,未來20年,印度將繼日本和中國之後,攜其巨大的人口紅利,推動亞洲的第三次增長大潮,成為亞洲增長新引擎。
即便如此,莫迪政府對印度經濟依然保持樂觀。因為,印度高儲蓄率為投資提供了資金、創歷史新高的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為面對外部沖擊提供了緩沖器、通過打擊腐敗來增加財政資金……
其次,如果說,99%的500盧比和100盧比鈔票都回到了銀行,則意味著「黑錢」都「洗白」了。
『貳』 中印兩軍對峙,印度有何打算,會對中國造成什麼麻煩
中印邊界問題,印急我不急
孫飛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陸地鄰國有14個,中國與其中的12個劃定了邊界,與印度和不丹尚未劃定。中不邊界尚未劃定是因為印度以不丹的保護國自居,粗暴干預不丹內政和外交,粗暴干預中不邊界事務,去年的洞朗對峙,就是印度這種粗暴干預的集中和惡性發作。中印邊界尚未劃定,一是因為印度占我大片領土,二是因為印度在中印邊界談判中頑固透頂、毫不讓步,致使談判始終沒有實際成果。
1、東段:藏南地區,爭議領土約9萬平方公里,全部被印度佔領。印稱「阿魯納恰爾邦」。
2、中段:爭議領土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全部被印度佔領。
3、西段:爭議領土約3.3萬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其中印度佔領巴里加斯一處,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
以上三段合計,相當於六個北京市,或一個浙江省,比英阿爭奪的馬島大10倍,比日俄爭議的「北方四島」大20倍,為中國總領土面積的近百分之一。這樣大面積的領土爭端,在現代國際社會中,是一個國家非法侵佔別國領土的最大案例。
從上個世紀50年代,中印開始就領土劃界問題進行馬拉松式的談判。印度始終不渝的邊界談判原則竟然是:我已佔領的就是我的,不容談判;現在要談的,是你佔領的那塊,如何還我。
縱觀印度獨立後的歷史,在與周邊國家邊界談判中,印度從來沒吃過哪怕1平方米的虧,全是佔便宜!有人總結說,佔便宜,已經成為印度民族性格的重要基因。更何況,現在印度是與尼赫魯相似的民族主義者莫迪當政,所以,中印邊界問題,兩國談只管談,談不成,那是肯定的。
中印邊界問題,維持現狀,是目前最現實的。從當前國際形勢和中國周邊形勢看,從當前中印兩國的國力、軍力對比看,短期或近期內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不通過戰爭而通過談判把印度佔領的東段、中段領土要回來,那隻是中方一廂情願的黃粱夢,實難實現。最可能的結果不過是中國「拿東段、中段換西段」,即把印度占東段、中段的現狀從國際法上固定下來,中國從此丟掉東段、中段而只保有阿克賽欽,而且永遠都不能再反悔。
西段阿克賽欽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阿克賽欽地區雖是不毛之地亂石灘,但它西控中亞、東控西藏、北控南疆、南控印度,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和優越。從阿克賽欽出喀喇昆侖山口,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直線距離400千米,也就是重裝坦克6個多小時,戰機20多分鍾的路程。解放軍居高臨下虎視印度平原,重裝集團兵鋒可直指新德里,如一把利劍頂住印度咽喉,印度永遠處於中國的戰略壓力之下,永遠睡不安穩覺。決不能拿阿克賽欽地區換取其他任何地方。
對於阿克賽欽戰略地位之重要,印度清楚得很,如鯁在喉而又垂涎三尺,從未放棄過對阿克賽欽的領土要求,必欲奪取而後快。這些年來,印度在阿克賽欽當面的印占克什米爾拉達克地區積極持續擴軍備戰,經營已久,並多次蠢蠢欲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印邊界問題與中蘇邊界問題不同。當年蘇聯在蒙古陳兵百萬,核武器直接瞄準北京,中國無法聚精會神搞建設。而中印邊界問題屬於「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正好要求西部和南部戰區部隊加強戰備訓練,此外對中國影響並不大,該干什麼干什麼,「無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恰恰是印方。
印度要買軍火、造裝備、調兵將、修設施、拉夥伴……忙得不亦樂乎。一個中印邊界問題,加上印巴邊界問題,至少耗費了印度一半軍力、財力,將印度的現代化進程遲滯了20年,甚至更多。說句不厚道的話:中印邊界紛爭、印巴領土紛爭持續下去,對中國是大大有利的。
所以,對中印邊界問題我們不應著急。當今中印之間,究竟誰怕誰?誰的國力軍力更強?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目前應以維持現狀、不戰不和不簽約為上策。反正已經對峙半個多世紀了,再對峙一段也無妨。你急我倒不急,保持戰略定力,你蠢蠢欲動,我引而不發躍如也,這樣很好。
但維持現狀決不是無所作為、坐等天上掉餡餅,而是要充分利用尚未開戰這段寶貴時間,在耐心談判的同時,切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中國應制訂並不斷完善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國家戰略,全面規劃,統籌實施,扎實准備。尤其要好好謀劃一下,如何在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尤其在解決印占的藏南問題上大有作為,一旦時機來臨,在穩固我西段、中段防線並確保西北、西南防空防導的前提下,堅決收復印占我領土。目前,在中印邊界的東、中、西三段,解放軍的當務之急是:
1、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印度這只南亞虎,你刺激他是那樣,不刺激他也是那樣。而且,他越是怕什麼,我們越是要干什麼,這樣他才能真正怕你。我應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在從西藏日喀則至雲南騰沖的弧形圈地域內,大修公路、鐵路、機場、火箭炮、導彈基地,大建軍營、軍需庫、補給點,大批囤積作戰物資,改善長期駐軍條件,大力加強對印佔地區的了解、偵察、測繪甚至潛伏,為未來戰爭准備好調兵遣將和後勤保障條件。
2、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苦練能打必勝的精兵。在對印作戰方面,應實行西部、南部戰區聯合指揮,從現在起就建立常設的西南聯指,統籌訓練、指揮我西部戰區、南部戰區、西藏軍區、新疆軍區的陸軍、空軍、海軍、火箭軍、戰支、後保部隊,心無旁騖、按部就班、有板有眼地扎實做好軍事斗爭准備。尤其要加強解放軍在阿克賽欽、班公湖、亞東、達旺、墨脫、察隅方向的軍事存在,把這幾個地區作為練兵場、磨刀石、輪訓基地,西南聯指要統籌安排所屬部隊進行高原、山地、缺氧、冰雪、極寒、無後方條件下的全建制、全要素、全過程、全年度輪訓,並報請中央軍委調二線預備部隊到青藏高原輪訓,爬冰卧雪、卧薪嘗膽、以待時機。否則,一旦戰機來臨,像洞朗對峙時臨時從內地增調部隊,增援部隊上來後氣都喘不上,如何與印度訓練了幾十年的山地軍較量?靠臨時抱佛腳、霸王硬上弓、人海戰術、捨命猛沖萬萬不行。
3、腳踩喜馬拉雅,虎視印度平原。海軍艦艇應經常進抵印度洋、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一旦開戰,做好與印海軍對峙甚至進行海戰的准備。陸上數路大軍開進之前或同時,應首先使用空軍、陸航、火箭炮、導彈、網路電磁部隊,對東印度的機場、指揮部、軍營、軍火庫等軍事目標進行飽和轟炸和干擾破壞,盡量摧毀其戰力。陸軍開進和戰爭進程中,應始終保持陸軍、陸航、空軍、海軍、火箭軍、戰支、後保部隊一體作戰,牢牢掌握制空、制海、制電磁權。火箭軍應隨時可進入待發狀態,一旦印度狗急跳牆,使用核武器或遠程導彈襲擊我縱深重要目標,可對新德里、孟買等中心城市進行印度不能承受的報復。
4、爭取多數、打擊個別。要進一步做好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等國的工作。進一步強化與巴基斯坦的盟軍關系,加強與巴軍的聯合訓練、聯合巡邏和聯合演習,並與巴方約定屆時進行戰略配合:只要印軍大舉進攻西南地區,巴軍就從巴控克什米爾進攻拉達克,讓印軍腹背受敵。印巴如開戰大打,將是中方援助「巴鐵」、收復印占我領土的最好時機。中印若開戰,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和俄羅斯的中立,是中方所必須的。印度與這些國家間有傳統友誼或歷史血緣,讓這幾國戰時保持中立,並不容易,需要做許多艱苦細致的工作。由於中印邊界紛爭由來已久、各執一詞、世人皆知,美國及俄羅斯都難判是非,印美、印俄之間沒有同盟關系(這也是我們能列印度的重要前提),美俄頂多支援印度一些武器裝備、提供一些情報,不會冒與中國開戰的危險,直接派兵支援印度,這是可以預計的。
對印斗爭,一是維和不挑釁,二是遇事不退讓,三是建設不停步,四是印打我就打。恰似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只待戰機轉瞬來,一撲噬敵咽喉。
那麼,何時才是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合適時機呢?我認為:
1、當西部、南部的軍力戰力對印形成絕對優勢,戰之必勝時;
2、當印度利令智昏、不聽警告,在邊境全面、大肆挑釁時;
3、國際輿論有利於我,我對印開戰不致成為眾矢之的時;
4、當印巴之間矛盾激化,兩國開戰大打時;
5、當印度國內陷入嚴重內亂甚至分裂,自顧不暇時。
只要具備上述5條的其中一條,徹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時機就來到了。一旦這樣的時機來臨,開戰的借口俯拾皆是;當這些條件都還不具備時,不可輕舉妄動,要長期准備,積蓄力量,隱蔽精幹,以求一逞。
未來對印開戰,應盡量保持戰爭的突然性,不給印度以預警備戰時間。只要戰機來臨,我陸、海、空、火、導、戰支、後保等部署到位,廢話少說,說打就打,開戰同時宣戰。
如果時機來臨,但沒有準備好,沒法打,機遇白白喪失,悔之晚矣。收復印佔領土,徹底解決中印、中不邊界問題,其重要性遠遠大於釣魚島,其可行性則大於攻取台灣,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此一戰,只能勝,不能敗,輸不起!
『叄』 中印對峙中國在印度的企業有什麼影響
中印對峙對在印度的中國企業有一些影響,
現在印度的一些人已經開始di制中國的商品,
這些對那些企業來說是有很嚴重的損失的。
『肆』 莫迪或因中印對峙下台,印度經濟剛發展幾年就翹尾巴了,真是找死。。
都是領導人自己作死,也沒得辦法啊
『伍』 中印對峙會影響股市嗎
上兵伐謀,次之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中國現在已經開始伐兵了,10月前如果不能解決,就只能採取下下策:最下攻城。
10月前必須解決,你就等消息吧。
『陸』 經濟學家如何看2017年中印沖突對中國的引響
其實吧,你要是站在印度角度看,這可真不算挑戰,而是自保
1,印軍非法入境,對峙原因是中國在動朗地區修路(修的這些路其實可以看作戰備公路),一旦中印開打,中國的機械化大軍往動朗地區一開,不用開火,就放那,印度整個東北邦和首都的聯系就被咱們掐斷了,動朗地區是印度的命門,如果你是印度你怕不怕
2,印度其實每天都會越界,與我們對峙也是常有,要知道中印爭議區是全球最大的爭議區!只不過這次在敏感地區鬧大了
對付三哥不足為慮,別聽新網上那些標題黨寫的東西,開打?短期內不存在的
『柒』 中印邊境對峙結束,在經濟上中方做了哪些讓步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文姬)今天下午,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專新聞局副局長、國防屬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上校答記者問。
印度媒體報道,印方撤軍是因為中方承諾向印度基礎建設提供200億美元的貼息貸款,並且不再修路。對此,任國強表示,純屬捏造。
任國強表示,中國部隊將繼續在洞朗駐守。過去因守邊及當地人民生活需要進行了基礎建設。未來會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繼續建設工作。
『捌』 印度軍隊越境挑釁背後動機為何對亞太局勢帶來怎樣影響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多方面來看。
第一,是歷史原因。我們知道,中國和印度之間曾在1962年爆發過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對於中印雙方乃至整個亞洲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從戰爭結果上來看,雖然現在對於誰是最終的勝利者仍有爭議,但中國在戰爭中佔了比較大的優勢且戰績相當不錯這個事實是不爭的,PLA(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的保衛了國土。而印度方面盡管付出了較大代價,但卻沒有侵佔到我們一絲土地,他們也是一直堵著一口氣的,這是人之常情,輸了都想報仇。
第二,是利益因素。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從地圖上觀察,不難發現洞朗地區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地處中國·印度·不丹三國的交界處,而這里,我們要引入不丹這個國家。歷史上,不丹曾是我國西藏統治的地區之一,在印度獨立以後,一直對不丹有無形的「統治」,不丹在經濟、軍事上高度依賴印度,而不丹非常靠近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無論對中國還是印度,不丹都是一個重要的國家,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不丹意識到這種高度依賴印度的情況,隨時會導致不丹如錫金邦一樣被印度所吞並,所以不丹近年來積極尋求與中國建交等。而中國此次在洞朗地區修路,有利於中國與不丹的關系發展,以及邊境地區的武裝力量快速投送,這對印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印度才會如此反對中國的修路計劃。
第三,就是不排除有他國摻和進來的嫌疑。我們知道,近幾年來,印度與美國爸爸的關系逐漸升溫,印度將美國當做幫助印度建設的搖錢樹,美國將印度作為在亞太地區牽制中國的有力工具,我們不能排除西方國家沒有摻和進來的可能。(美國爸爸和他的一眾小弟最喜歡搞這些了(滑稽))
對於亞太局勢的影響。我個人認為,這場對峙最終不會演變成人們所擔心的戰爭。因為現在如果爆發一場中印戰爭,對中印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現在已不是1962年,打仗的方式與技術已天差地別,在這種現代戰爭的情況下,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打一仗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家西方發達國家還在一旁偷笑著呢。我認為,中國最近一兩周的所謂的大規模軍事調動,無非是因為中國建軍90周年和對印方的施壓,而非真的想要打仗。而印度方面應該也很清楚,現在的中國不比1962年的中國,並不是想打就能打的,我想印度不會亂來的,這個事件,再過個幾周應該就會平息,而中印雙方也會自然退軍。這個事件其實並沒有對亞太局勢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打字不易,求採納。QAQ
『玖』 如何看待中印洞朗對峙事件
如何看待中印洞朗對峙事件,有以下5點:
把雙方結束對峙和經濟方面的交往牽連起來,更是沒有理性。中印兩國之間一直有經濟交往,並且越來越密切,這次對峙也沒有影響到經濟交往。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中國是用經濟手段和印度達成交易的。
前兩年,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和菲律賓、越南的關系也非常緊張,但也沒有影響到雙方的經濟交往。即使中國有能力用經濟手段來解決戰略問題,那麼也表明中國的強大和外交的文明性。戰爭給人類帶來了多麼巨大的災難,不過很多人還是希望用戰爭和沖突來解決問題。這是人類的悲劇之所在。當然,這不僅僅發生在中國,而且也發生在印度,或者其他很多國家。
「陰謀論」根本站不住腳。如同這些愚昧者自己都說了,中國對印度是貸款,而不是賠款。如果貸款是表示服軟,那麼現在世界上到處服軟的國家就是美國,因為美國的銀行體系給全世界其它國家提供的貸款最多。按照這個邏輯,美國就是當今世界第一弱國。實際上,隨著中國的崛起,尤其是「一帶一路」的繼續,中國給其他國家的貸款會越來越多。
「撤離」不是割地,印軍如果已經退出了我國領土,我國軍方沒必要繼續「站在」原地和印軍「對峙」。用「撤離」來描述我國軍隊完成任務後離開對峙現場沒有任何問題。自媒體牽強附會的咬文嚼字不過是嘩眾取寵,顯示出自我愚昧的一面。
這些自媒體稱印度向我國貸款修鐵路,配合我國「一帶一路」是我國對印度服軟,這種在邏輯上根本沒有理由的言論會在國內互聯網上竟有那麼大的市場,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在社交媒體時代,人們樸素的民族主義情緒或者愛國主義情緒經常被利用,轉化成流量和商業價值。
中國應對的策略,有以下7點 :
中國目前階段的核心利益仍然在南海,然後是東北亞,東海,台灣,中東,最後是南亞。中國不可能因為南亞的跳樑小丑而打亂整體戰略的整體布局。
中國繼續保持在南海既得的同時(比如王毅部長在7月24日正式開始訪問菲律賓等國),在東海、東北亞方面接連做了幾件事:7月4日朝鮮試射針對美國的洲際導彈,美國在稱不排除武力解決朝鮮問題同時指責中國上半年與朝鮮的貿易增加了40%。
而到了7月17日韓國就正式提出與朝鮮舉行軍事會談的想法,很顯然,這一次是朝鮮明目張膽則直指美國的「挑事」,但另一方面的美韓卻在極力緩解東北亞局勢,再說的直白點,這表明中國准備在東北亞提前解構對美韓尤為重要的西太平樣安全體系。
在7月4日朝鮮試射針對美國的洲際導彈而美國根本無力反應、韓國出面急於緩解東北亞局勢這一明確事實後,所有人也看清了這么一個問題:在美國陷入中東問題施壓伊朗,俄羅斯的時候,背靠中國核心利益方向、則美國必然示緩。於是7月5日,巴基斯坦試射了多枚可以攜帶核彈頭的新型「NASR」短程彈道導彈,幾天後又公開摧毀了印軍2個哨所。
中國在中印軍隊對峙的情況下,將上萬噸後勤補給物資,從四川,青藏高原地區運向西藏,目的地卻並非中印對峙的洞朗地區,而是西藏北部靠近克什米爾地區。很顯然,這表現,中國根本沒把印度號稱的可以同時與中國、巴基斯坦打「2.5」戰爭的狂妄放在眼裡,中國准備的是在克什米爾支持巴基斯坦與印度對決。
在中東,7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出征中國首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地保障基地「。
在同一時期,在印度洋,印度稱印度海事監控飛機檢測到14艘中國軍艦在印度洋不同尋常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