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

發布時間:2020-11-26 07:19:22

❶ 根據材料二分析,影響小農經濟的因素有哪些

小農經濟的特點及弊端特點:
一.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
二.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
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基本結構:
一.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二.主要組織方式:男耕女織 (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
三.主要生產特點:精耕細作
弊端:
一.農民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
二.自給自足,生產經營模式老套,老舊,技術難以革新
三.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❷ 中國社會推動小農經濟發展有哪些有利因素

1.鐵犁牛耕的出現和逐步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3.重農抑商政策

❸ 激勵與制約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禦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於小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的沉重,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
③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盪.歷代封建王朝的後期,隨著統治的腐朽,每遇災荒疾疫,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於破產,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醞釀、爆發.隨著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農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小農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 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❹ 小農經濟的特點和發展原因

小農經濟的特點: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小農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漸普及;②農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農具、耕畜等生產資料,具有生產積極性;③為了求得生存,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④歷代統治者採取重農抑商政策,注意減輕農民負擔,扶植小農經濟。
4.阻礙小農經濟發展的原因:①農民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②封建王朝統治集團腐朽,封建剝削嚴重;③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❺ 依據材料一歸納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①鐵犁牛耕的出現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②小農經濟之下,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③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利於農業發展的精耕細作.④封建政府為保證財源,明智的統治者大都採取重農政策.不利因素:①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禦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②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這就嚴重地阻礙了農業的擴大再生產.③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盪(賦稅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賦;徭役沉重;土地兼並嚴重).④嚴重的自然災害.

❻ 歷史上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小農經濟的基礎是農民土地所有制,即是農民對土地同時擁有使用權和所有權
而地主的兼並土地則使得小農經濟大量破產,成為無地之人,也就失去了小農的身份。

而答案一我們可以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封建統治的財政主要來源在於地租,因此他採取各種措施來保護小農經濟,例如見面征稅比例,興修水利,限制蓄奴。
封建統治的腐朽主要是體現在過度保護小農經濟而限制了商品經濟乃至資本主義的萌芽。

❼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 [

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農經濟規模小、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抗禦天災人禍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於小農經濟規模小和條件簡陋,加之封建剝削的沉重,農業始終維持著簡單再生產,頑固地保持著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③封建政府統治的腐朽、剝削的沉重及社會的動盪。歷代封建王朝的後期,隨著統治的腐朽,每遇災荒疾疫,多數農民家庭就會陷於破產,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醞釀、爆發。隨著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農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訓,調整政策,小農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輪回。 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佔主導地位。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

❽ 歷史中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及小農經濟的弊端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小農經濟和自然經濟一樣, 弊端,小農經濟有封閉性,自足性。落後性。脆弱性(歷史書上寫的) 不利因素。1.封閉性,自足性。落後性。脆弱性。2.封建統治著的過度盤剝和壓榨。

❾ 小農經濟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這種生產方式有什麼特點

小農經濟的特點及弊端特點:
一.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回。
二.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答合。
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基本結構:
一.主要耕作方式:鐵犁牛耕
二.主要組織方式:男耕女織 (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生產勞動)
三.主要生產特點:精耕細作
弊端:
一.農民經營規模小,生產條件簡陋,缺乏必要的積累和儲備能力。
二.自給自足,生產經營模式老套,老舊,技術難以革新
三.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薄弱

❿ 小農經濟的形成原因,特點,弱點及影響其發展的不利因素

特點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結構就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小塊土地為核心,以種植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家庭飼養業,進行精耕細作的綜合經濟模式。
(1)綜合性。
(2)小塊土地經營的狹小、分散性。
(3)精耕細作的技術路線。
(4)以家庭為經營單位,男耕女織,個體生產,缺乏協作。
(5)既能自給自足,又有一定的開放性。(小塊土地的局限性;獨立手工業者的需求;封建政府的賦稅政策)
(6)規模小、脆弱性大,但再生性也很強。(薄弱的生產基礎;貧乏的生產條件;地主階級的剝削;土地兼並;商品貨幣經濟的影響;天災人禍;人口的壓力)
(7)穩定性高,可塑性低。(自給自足的封閉整體抗拒任何外來的新鮮事物和內部的自我革新)
3.影響:a.積極影響
(1)適應了古代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
(2)一定程度上創造了中國古代發達的農業文明;
(3)為其他行業提供了原料基礎,帶動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封建國家的繁榮昌盛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4)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它的持續性造就了中國文化文明的綿延不絕;
它的綜合型結構,造就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它的早熟性促成了中國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5)對中華民族的性格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勤勞、勇敢、頑強、靈活多變、節儉、安土重遷、安分守己、對故土的無限眷戀和對故國的深切情懷。
(6)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飲食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b.消極影響:
(1)小農經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文明向現代化轉化,使之始終處於簡單再生產和手工階段,沒有產生機械化的動力;
(2)小農經濟的頑固性使中國封建社會連續不斷,不易瓦解;
(3)小農經濟的脆弱性導致中國古代社會動盪不安、起伏不定;
(4)小農經濟的相對封閉性,排斥聯合,難以形成商品化生產;
(5)小農經濟的技術以經驗、實用為主,限制了中國古代的技術路線向立體化的質的轉化;
(6)對對外貿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沒有強烈對外需求懼怕外來商品競爭威脅,有一定的排外心理。
(7)對中國人尤其是農民的的思維、思想產生了一定影響:閉塞、保守、思想僵化等

閱讀全文

與影響小農經濟發展的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