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型酒店發展

經濟型酒店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6 07:05:54

Ⅰ 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與現狀是什麼樣的啊!

經濟型酒店是一種新類型的酒店,規模小,設施有限,價格實惠;Lee (1984) 指出,它是一種在酒店業發展最快的酒店類型,經濟型住宿業具有所有連鎖酒店業的優勢,通過特定的設計和管理,以具備極具競爭的房價,以達到低廉的建築成本及低廉的營運成本。中國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型酒店自身擴張的需求,是經濟型酒店競相選擇上市的主要原因。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前20年,必定要走以高檔酒店為主的發展模式,酒店對外資積極開放,引入星級制度,借鑒外國酒店的科學管理方法,引進外國酒店管理公司,都是當時的需要。在發展高檔酒店的同時,由於改革開放的擴大,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提高,經濟型酒店規模也從小到大,從行業配角發展到主角之一,成為酒店的一個須重視的部分,形成新的行業機會,是必然的發展過程。
發展經濟型酒店,是我國酒店業發展新階段的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經濟型酒店不僅有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有現實的緊迫性,有巨大機會。對於酒店宏觀管理結構和酒店產業中的成員酒店,這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
判斷」與「決策」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組成。作為消費心理學的認知,尤其注重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評價,以及消費者的購買選擇。
在一些消費者感到「豪華的價格高,住不起;便宜的不實用,不願住」的現實中,人們發現了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成長的巨大空間。經濟型酒店的出現,對中國人的出行住宿理念是一個十分有力的沖擊。在此之前,出行住宿,往往只能夠是一種扭曲的選擇。自市場經濟出現以來,雖然住宿業也開始了向買方市場的轉化,但是選擇的空間仍然是有限的。因為此前市場供給的主體,主要是兩種格局,一是星級酒店,另一個是社會旅館和單位的招待所。星級酒店,服務多是全方位的,但是價格不菲;招待所卻因為工作系統的不對口而無法入住;社會旅館往往環境、衛生等狀況又不盡如人意。老百姓願意有賓館的住宿條件,常常無須那麼多的用不著的設施,從而也就不願意支出那麼多的花費;想少花一點錢,但又不願意忍受交通不便,以及陳舊設施和不衛生帶來的煩惱。經濟型酒店的出現,給中國居民的出行帶來了價廉而且適用的選擇。它有星級酒店對住客現代生活必需的關注,又考慮到了住客對價格的敏感和接受力。因此,盡管經濟型酒店在我國出現較晚,但一開始就吸引了中國住客的注目,並且迅速形成了它的核心消費群。
不過,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目前經濟型酒店總體的滿意程度還處於「一般」和「比較滿意」的狀態。其中認為「一般」的(46.1%)比重,略高於認為「比較滿意」的比重(44.6%)。雖然評價「不太滿意」的還不到一成(7.3%),但是評價「很滿意」(1.7%)的更低。
由此看來,經濟型酒店未來的進一步發展還有賴於總體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關於消費者的關注,調查還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住客對經濟型酒店的最滿意和最為關注的內容,仍然是它的價格(70.5%)。此外,交通的方便性(40.9%)、衛生狀況(25.8%)、城市經營網點(23.4%)、酒店所在地段(21.7%)、酒店服務水平等(20.2%),也都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住客最不滿意的「配套設施」(35.3%),似應作兩個側面的分析:一是部分倉促上馬,或者倉促改造,乃至魚目混珠的「經濟型酒店」,其必需設施欠缺的情況,當前確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由於部分已經習慣於原有星級酒店的住客對經濟型酒店的不夠了解或不夠習慣的苛求。
不久前,就有業界人士指出了當前經濟型酒店發展的三大瓶頸,或者兩大問題。都提得很好,都很及時。
就其當前發展來分析,經濟型酒店面臨的普遍問題,似乎首先應該注重這樣三個,即資金、人才、行業規范管理。
其一,資金
對著擁有資本正在進入經濟型酒店的投資者而言,資金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已經進入或者正在經營著或者正在謀求實現經濟型酒店發展的業者而言,資金就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達問題了。這也就是不少正在謀求上市或引資的品牌公司正在著力謀劃的事情。
然而,如家、錦江之星、莫泰……都是不可能「復制」的。由此,擴張的計劃與現實之間就免不了會出現較大的距離。這種距離正在接受著時間的檢驗。
其二,人才
經濟型酒店的急速發展,必然將管理人才的問題提上日程。經濟型酒店服務應該是簡約的。但是它對服務的要求卻又不能放鬆。經濟型酒店成本的「經濟」,必然要減少服務人員與客人的比例,這也就越來越需要酒店服務方面的「通才」。尤其是「店長」這樣的人才,更是傳統住宿業和現代星級酒店所從來沒有使用過的。
在需求刺激下的現代住宿業,從現代酒店中滋生出了它的「經濟型」。而當經濟型酒店一誕生,就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迅速認同,於是經濟型酒店一發而不可收。它的全球性的擴展,正好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這就是中國經濟型酒店當前發展的現實。
經濟型酒店以其自身的優勢,又時時沖擊著現代酒店與傳統的住宿業。在中國,傳統住宿業的弊端,現代全服務酒店與需求的契合度,不僅都為經濟型酒店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機遇。而且經濟型酒店對它們的沖擊,又讓它們發生了並且將繼續發生極大的變化。如果借用核反應的理論,那麼,經濟型酒店便正在引起傳統住宿業和現代全服務酒店的「裂變」。

Ⅱ 求問我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與現狀是什麼樣的啊!

經濟型酒店是一種新類型的酒店,規模小,設施有限,價格實惠;Lee (1984) 指出,它是一種在酒店業發展最快的酒店類型,經濟型住宿業具有所有連鎖酒店業的優勢,通過特定的設計和管理,以具備極具競爭的房價,以達到低廉的建築成本及低廉的營運成本。 中國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和經濟型酒店自身擴張的需求,是經濟型酒店競相選擇上市的主要原因。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前20年,必定要走以高檔酒店為主的發展模式,酒店對外資積極開放,引入星級制度,借鑒外國酒店的科學管理方法,引進外國酒店管理公司,都是當時的需要。在發展高檔酒店的同時,由於改革開放的擴大,社會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提高,經濟型酒店規模也從小到大,從行業配角發展到主角之一,成為酒店的一個須重視的部分,形成新的行業機會,是必然的發展過程。
發展經濟型酒店,是我國酒店業發展新階段的需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我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需要。經濟型酒店不僅有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有現實的緊迫性,有巨大機會。對於酒店宏觀管理結構和酒店產業中的成員酒店,這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
判斷」與「決策」是人類認知的重要組成。作為消費心理學的認知,尤其注重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評價,以及消費者的購買選擇。
在一些消費者感到「豪華的價格高,住不起;便宜的不實用,不願住」的現實中,人們發現了經濟型酒店在中國成長的巨大空間。經濟型酒店的出現,對中國人的出行住宿理念是一個十分有力的沖擊。在此之前,出行住宿,往往只能夠是一種扭曲的選擇。自市場經濟出現以來,雖然住宿業也開始了向買方市場的轉化,但是選擇的空間仍然是有限的。因為此前市場供給的主體,主要是兩種格局,一是星級酒店,另一個是社會旅館和單位的招待所。星級酒店,服務多是全方位的,但是價格不菲;招待所卻因為工作系統的不對口而無法入住;社會旅館往往環境、衛生等狀況又不盡如人意。老百姓願意有賓館的住宿條件,常常無須那麼多的用不著的設施,從而也就不願意支出那麼多的花費;想少花一點錢,但又不願意忍受交通不便,以及陳舊設施和不衛生帶來的煩惱。經濟型酒店的出現,給中國居民的出行帶來了價廉而且適用的選擇。它有星級酒店對住客現代生活必需的關注,又考慮到了住客對價格的敏感和接受力。因此,盡管經濟型酒店在我國出現較晚,但一開始就吸引了中國住客的注目,並且迅速形成了它的核心消費群。
不過,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對目前經濟型酒店總體的滿意程度還處於「一般」和「比較滿意」的狀態。其中認為「一般」的(46.1%)比重,略高於認為「比較滿意」的比重(44.6%)。雖然評價「不太滿意」的還不到一成(7.3%),但是評價「很滿意」(1.7%)的更低。
由此看來,經濟型酒店未來的進一步發展還有賴於總體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關於消費者的關注,調查還顯示,當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住客對經濟型酒店的最滿意和最為關注的內容,仍然是它的價格(70.5%)。此外,交通的方便性(40.9%)、衛生狀況(25.8%)、城市經營網點(23.4%)、酒店所在地段(21.7%)、酒店服務水平等(20.2%),也都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住客最不滿意的「配套設施」(35.3%),似應作兩個側面的分析:一是部分倉促上馬,或者倉促改造,乃至魚目混珠的「經濟型酒店」,其必需設施欠缺的情況,當前確是存在的;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是由於部分已經習慣於原有星級酒店的住客對經濟型酒店的不夠了解或不夠習慣的苛求。
不久前,就有業界人士指出了當前經濟型酒店發展的三大瓶頸,或者兩大問題。都提得很好,都很及時。
就其當前發展來分析,經濟型酒店面臨的普遍問題,似乎首先應該注重這樣三個,即資金、人才、行業規范管理。
其一,資金對著擁有資本正在進入經濟型酒店的投資者而言,資金似乎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已經進入或者正在經營著或者正在謀求實現經濟型酒店發展的業者而言,資金就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達問題了。這也就是不少正在謀求上市或引資的品牌公司正在著力謀劃的事情。
然而,如家、錦江之星、莫泰……都是不可能「復制」的。由此,擴張的計劃與現實之間就免不了會出現較大的距離。這種距離正在接受著時間的檢驗。
其二,人才經濟型酒店的急速發展,必然將管理人才的問題提上日程。經濟型酒店服務應該是簡約的。但是它對服務的要求卻又不能放鬆。經濟型酒店成本的「經濟」,必然要減少服務人員與客人的比例,這也就越來越需要酒店服務方面的「通才」。尤其是「店長」這樣的人才,更是傳統住宿業和現代星級酒店所從來沒有使用過的。
在需求刺激下的現代住宿業,從現代酒店中滋生出了它的「經濟型」。而當經濟型酒店一誕生,就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迅速認同,於是經濟型酒店一發而不可收。它的全球性的擴展,正好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這就是中國經濟型酒店當前發展的現實。
經濟型酒店以其自身的優勢,又時時沖擊著現代酒店與傳統的住宿業。在中國,傳統住宿業的弊端,現代全服務酒店與需求的契合度,不僅都為經濟型酒店的成長帶來了極大的機遇。而且經濟型酒店對它們的沖擊,又讓它們發生了並且將繼續發生極大的變化。

Ⅲ 經濟型酒店投資前景如何

這些內容是08年分析的,具體自己再總結一下吧:

據最近出版的《2007中國經濟型飯店調查報告》透露,2006年國內經
濟型酒店首次出現「雙跌」現象,2007年該類酒店經營狀況繼續下滑,更有不少位於市郊的小型經濟型酒店急於「拋盤」。據初步統計,近期此類酒店的平均門
市價下降119元、平均出租率下降7%。專業人士認為,國內經濟型酒店發展可能步入衰退期。
概念定位出錯
盡管國內經濟型酒店已有五六年發展歷史,但是人們對於「經濟型酒店」這個詞仍然沒有一個准確的概念和定位。作為來自境外的一種新的酒店類「新生事物」,不少國內人士對「經濟型酒店」還比較陌生,導致國內經濟型酒店市場出現許多尷尬狀況。

根據來自國外的資料,目前大多數人是這樣理解經濟型酒店的。即服務功能簡化到只提供標准化住宿的一類簡易性酒店,其設施等同於普通三、四星級酒店或者更
低;定價相當於中等酒店的25-50%;住宿對象主要是短途旅遊者以及預算較低的普通客戶,這是經濟型酒店必須具備的三項基本條件。至於「連鎖」或者「加
盟」則是擴大經濟型酒店規模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種方式。然而,國內一些經濟型酒店的投資者以及所建造的酒店物業恰恰從根本上違背了上述宗旨,這是造成經濟型
酒店走向衰退的一個基本原因。
競爭空前激烈
目前國內空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是造成經濟型酒店走向衰退的另一個重要原
因。經濟型酒店以其特有的價廉物美的優勢不但滿足大眾市場的需求,也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發建造經濟型酒店。當時市場上普遍認為,經濟型酒店的投資回報
率可以達到20%。於是,人們一窩蜂湧入此類物業市場。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日益臨近,國內經濟型酒店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
而起。部分品牌酒店的擴張速度甚至達到令人眼花繚亂之地步,有的擴張率超過200%。
有統計說,截至2007年10月,已開業的「如家」擁有201家店門、「錦江之星」達到148家、「莫泰」是107家。與2006年同期相比,三家中擴張速度最高的已超過106%。如此過度擴張已經遠遠超過市場需求量,供大於求和優勝劣汰的局面已經形成。
最近,不少經濟型酒店投資者已看到此類市場蘊育的風險。一些大型品牌酒店開始放低身價爭奪更低檔的客戶對象,而一批包括坐落在浦東、松江、寶山、青浦等邊遠地區的小型經濟型酒店紛紛出手轉讓。
服務功能模糊

有人說,目前國內的經濟型酒店並不「經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國外經濟型酒店最簡單的配置就是「雙B」(床BED+早餐BREKFIRST),在功能
上主要滿足客戶的基本住宿需求就可以了。我們的經濟型酒店卻在追求「檔次」和「完美」,設施配置和裝修裝飾越來越豪華。上海某連鎖品牌經濟型酒店的大堂和
樓梯裝修得富麗堂皇,室內有精緻的雕塑、衛生間配置大型噴淋頭,客房甚至分上下兩層套間。更有一家酒店還推出所謂「DIY」概念,在房間里設置廚房、洗衣
房等設施,美其名曰讓住客「自助服務」……這些已完全脫離了「經濟型」的概念。
由於經濟型酒店投資成本越來越高,最終投資者當然要從經
營中取得回報。於是,經營價格也水漲船高。美國經濟型酒店一般定價為30至65美元,根據國內相應的居民收入和物價水平,這里的經濟型酒店定價應該在
120元較為合理。但目前市場上經濟型酒店大都要價200元,有的甚至超過300元。
連鎖加盟盲目
經濟型酒店之所以
鍾情於「連鎖」和「加盟」,目的就是做大規模。一方面可以推廣酒店品牌來提高出租率;一方面也能降低投資成本。譬如,進行統一采購、統一訂房、統一提供服
務等,通過「連鎖」和「加盟」充分發揮「經濟型」優勢。但是,國內一些經濟型酒店的發展卻走兩個極端。要麼「單打一」,只想自己一家在市場上獨打硬拼,一
副「舍我其誰」之氣勢;要麼無限制地鼓勵「加盟」,不管阿貓阿狗通通網羅其麾下。曾經有一家國內經濟型酒店,花幾十萬美元從海外購得某品牌的中國地區代理
權,之後就不斷地吸納加盟者。該酒店在上海開設一家「樣板店」後,短短幾個月就擴張了好幾家「加盟店」。結果,各家品牌「加盟」店開張後很快就出現參差不
齊狀況。由於過度擴張,該酒店最終血本無歸。

Ⅳ 國外經濟型酒店的發展現狀

國外經濟型酒店發展過程
首先,20世紀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經濟型酒店的萌芽與發展初期。20世紀30年代,隨著美國大眾消費的興起,以及公路網路的發展,汽車旅館開始出現,為平民的出遊提供廉價的住宿服務。
其次,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酒店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產品形態呈現豐富的層次性,開始朝著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單體酒店開拓出快速發展的擴張途徑,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經濟型酒店開始並購整合單體酒店。同時,經濟型酒店開始了國際化的發展,從美國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歐洲。這種擴張同時刺激了本土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尤其是歐洲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快速發展。
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的成熟酒店業態。
再次,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行業開始進行品牌調整。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經濟型酒店進入了市場的成熟期,高速增長和大規模擴張的動力逐漸減弱。市場競爭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資金運營不通暢的品牌,一些大而強的品牌則得益於資本實力和管理實力變得越發強大。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轉向服務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品牌建設、質量管理、市場細分、產品多元化等企業內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最後,進入21世紀,經濟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輪快速發展時期。這主要表現在經濟型酒店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開拓和本土品牌的發展。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經濟型酒店的擴張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經濟型酒店品牌宜必思、速8、假日快捷等都紛紛瞄準了亞洲市場。

經濟型酒店又稱為有限服務酒店,其最大的特點是房價便宜,其服務模式為b and b(住宿+早餐)。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歐美國家已是相當成熟的酒店形式。

經濟型酒店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具有低投入、高回報、周期短等突出的優點,莫泰(motel),如家快捷,「錦江之星」作為國內經濟型酒店的三支主要力量,其擴張速度驚人。同時,美國的「速8。」法國雅高集團的「宜必思」也相繼進入國內。從沿海到內地,市場份額逐漸擴大,如今擁有強大網路平台支持的連鎖酒店也日趨成熟,如七天連鎖、城市便捷連鎖、漢庭連鎖等。

經濟型酒店的概念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才在中國出現。經濟型酒店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簡化,它把服務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該核心服務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飲、購物、娛樂功能大大壓縮、簡化、甚至不設,投入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經濟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於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經濟型酒店在全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萌芽與發展初期;蓬勃發展時期;品牌調整時期;重新發展時期。

20世紀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經濟型酒店的萌芽與發展初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汽車旅館的出現與發展。20世紀30年代,隨著美國大眾消費的興起以及公路網路的發展,汽車旅館開始出現,為平民的出遊提供廉價的住宿服務。例如,早在1939年美國佛羅里達幾家汽車旅館就自發形成了行業聯合組織品質庭院(Quality Courts),並於第二年改名為品質庭院聯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為單體汽車旅館業主提供行業服務。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眾旅遊發展,引發了對中低檔住宿設施的大量需求;城際高速公路網路的建成則促進了汽車旅館的風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車旅館在吸收了過去汽車旅館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改善了服務質量,並且第一次嘗試採取標准化方式復制產品和服務,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沿著美國的公路網路迅速發展。

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酒店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產品形態呈現豐富的層次性,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單體酒店開拓出快速發展的擴張途徑,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經濟型酒店開始並購整合單體酒店。同時,經濟型酒店開始了國際化的發展,從美國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歐洲。這種擴張同時刺激了本土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尤其是歐洲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快速發展。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酒店業態。

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行業開始進行品牌調整。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經濟型酒店進入了市場成熟期,高速增長和大規模擴張的動力逐漸減弱。大型酒店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和投資政策促使酒店集團更加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來購買和整合原有行業內的品牌,而不是自創新的品牌。市場競爭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資金運營不暢的品牌,一些大而強的品牌則因資本實力和管理實力變得越發強大。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轉向服務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品牌建設、質量管理、市場細分、產品多元化等企業內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Ⅳ 國內外經濟型酒店定義,發展歷史

經濟型酒店的概念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才在中國出現。經濟型酒店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簡化,它把服務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該核心服務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飲、購物、娛樂功能大大壓縮、簡化、甚至不設,投入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經濟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於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經濟型酒店在全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萌芽與發展初期;蓬勃發展時期;品牌調整時期;重新發展時期。 經濟型酒店洗手間
20世紀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經濟型酒店的萌芽與發展初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汽車旅館的出現與發展。20世紀30年代,隨著美國大眾消費的興起以及公路網路的發展,汽車旅館開始出現,為平民的出遊提供廉價的住宿服務。例如,早在1939年美國佛羅里達幾家汽車旅館就自發形成了行業聯合組織品質庭院(Quality Courts),並於第二年改名為品質庭院聯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為單體汽車旅館業主提供行業服務。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眾旅遊發展,引發了對中低檔住宿設施的大量需求;城際高速公路網路的建成則促進了汽車旅館的風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車旅館在吸收了過去汽車旅館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改善了服務質量,並且第一次嘗試採取標准化方式復制產品和服務,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沿著美國的公路網路迅速發展。

Ⅵ 經濟型酒店發展現狀

3月5日,漢庭連鎖酒店集團的IPO申請再次把投資界的目光吸引到經濟型連鎖酒店領域。這距離7天連鎖酒店在紐交所上市引起的業界轟動僅僅相隔4個半月。
雖然早在1996年,錦江之星就開設了國內第一家經濟型酒店,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大發展,不過8年時間——從2002年如家成立算起。如果漢庭成功上市,將成為該行業第4家上市公司。而且,按照開業酒店數量計算,排在5、6位的莫泰、格林豪泰也都有上市計劃。
沒有人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廣闊市場產生懷疑。在美國,所有星級酒店中,經濟型酒店所佔比例約為70%,每千人擁有經濟型酒店客房數為2.5間。而在中國,除上海外(經濟型酒店前6大中有5家的總部設在上海),其他城市的經濟型酒店比例都低於30%,千人擁有客房量只有0.3間。
如家CEO孫堅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堅定地表示:「中國酒店行業最大的市場份額理應是針對老百姓的。那些高檔的、特色的酒店,只能成為補充。因此,經濟型酒店應該是未來酒店市場中的絕對主力。」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巨大市場空間。早上市、早獲得充裕資金,就意味著能盡快在更多的區域布點、獲得先發優勢。這也正是引發該行業上市熱潮的潛在邏輯。
2005年1月,孫堅剛加入如家時,如家的開業門店不到50家。5年後,這個數字增至621家,照此速度推算,如家要想完成自己的「千店計劃」也不過是一兩年的事。2005年前後相繼成立的格林豪泰、7天連鎖酒店、漢庭,目前的開業店面也都達到了200-300家。7天連鎖酒店CEO鄭南雁在上市後更明確表示,要在5年內開店1500-1800家,趕超如家。
然而,在更多的城市開店、在更多的熱鬧路口掛上招牌,就算是成功了嗎?對於中國的經濟型酒店來說,跑馬圈地之後,究竟要靠什麼才能保持企業自身的競爭力?
全行業的初級階段
「目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消費者對酒店的服務質量、軟體、設計等方面還沒有什麼意識,注重的大多隻是價格。」在《英才》記者采訪的幾家經濟型酒店中,大多數管理者都表示,希望用差異化品牌去贏得競爭。
在專家眼中,品牌競爭分三個層次:認知度、美譽度、忠誠度。對國內排名前幾位的經濟型酒店來說,品牌認知度基本不成問題——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如家、「7天」、錦江之星、漢庭……的名字。但美譽度和忠誠度呢?
據網路調查,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排名前幾位的經濟型酒店差別不大,他們選擇入住哪一家是很隨機的。而且,即使同樣是入住如家,上海某個門店和成都某個門店留給消費者的印象也可能截然不同。
在去哪兒網負責酒店業務的副總裁張澤看來,這正是經濟型連鎖酒店缺乏品牌美譽度的表現:「如果你去住希爾頓,會明顯地感覺到一個門店比另一個門店好或差嗎?標準是否統一是美譽度的一個方面,哪怕一家門店做得不好,都會影響整個品牌的美譽度。」
格林豪泰董事長徐曙光也承認:「目前中國經濟型酒店的消費者對酒店的服務質量、軟體、設計等方面還沒有什麼意識,注重的大多隻是價格。」
在鄭南雁眼中,美譽度是通過「差異化競爭」獲得的,他相信「差異化競爭」是所有行業發展的必經之途:「獨特定位會給企業帶來很大優勢,當然,風險也很大。為了躲開風險,很多公司寧願選擇沿著大眾化的道路走下去,那種活法叫『苟延殘喘』。」但是,實踐這一理論給鄭南雁帶來了最讓他最頭疼、也是「7天」下一步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給消費者一個清晰、充分的理由選擇『7天』,而不是如家」。
市場的勝利
拜龐大的中國市場所賜,即使全行業處於初級階段,「市場需求」仍不吝賜給了令各家經濟型酒店滿足的營業額。
1997年,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型酒店――錦江之星梅隴店開業,主打房價是158元。13年過去了,日用品價格、人力成本、房租都上漲了數倍,但經濟型酒店的房價幾無變化。據2009年財報數據,7天連鎖酒店每間客房每天的平均營收為147.8元,如家則是146元。
對於薄利,鄭南雁並不否認:「經濟型酒店不是一個高利潤行業,它就像超市一樣,靠的是規模。」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鄭南雁透露了經營秘笈――自己從沒把「7天」按照傳統酒店行業來經營:「我是把酒店當作零售業來經營,就像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把航空業按照大巴交通的模式來經營一樣。」
好在,面對薄利,中國的經濟型酒店大多有著讓人欣慰的入住率。在2009年財報中,「7天」披露的全年平均入住率達到88.3%,如家是91.5%,店面總數排名第六的格林豪泰也有85%。相比之下,美國溫德姆酒店集團旗下的「速8」,全球分店在2008年的平均入住率僅為53.8%;經濟型酒店鼻祖――法國雅高集團旗下的宜必思,2008年的入住率也不超過70%。
拜龐大的中國市場所賜,即使全行業仍處於品牌競爭的初級階段,「市場需求」仍不吝賜給了令各家經濟型酒店滿足的營業額。「7天」2009年總收入1.67億美元,全年調整後的營業利潤為1249萬美元。如家2009年的總營收則為3.81億美元,凈利3750萬美元。
會員制的缺陷
一旦打折,會員制所帶來的利潤就會低於上門散客,從這個角度說,純會員制是影響酒店收益的。
「加大會員入住比例」,幾乎是所有接受采訪的經濟型酒店管理者都要提到的話題。
經濟型酒店的客源主要來自幾個方面:會員、渠道商、團體協議客戶、上門散客。通過攜程、藝龍這樣的渠道商獲得的客源,利潤中的很大部分要被抽佣;團體客戶,折扣也被壓得很低,利潤有限;上門散客雖然利潤相對最高,但極不穩定。
於是,在管理者看來,會員無疑是最好的客源。事實上,作為終端客戶,除了能帶來穩定的客流外,會員體系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如果會員這塊做得好,也不排除為未來拓展多元化業務――比如票務、租車,甚至旅遊產品――打下基礎。」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袁偉達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說。有接受采訪的經濟型酒店CEO甚至表示,心目中理想的客源構成是「100%會員」。
不過,在張澤看來,純會員制不僅沒可能,而且沒必要。「全球所有的酒店,沒有一家是100%會員的。大酒店集團的會員比例基本在50%以內。」
張澤曾參與制訂如家的會員體系,但在他看來,經濟型酒店的會員制有天生的缺陷:為了搶占市場,爭取對價格敏感的顧客,經濟型酒店主要是以打折的方式作為會員的優惠方式。一旦打折,會員制所帶來的利潤就低於上門散客。從這個角度說,純會員制是影響酒店收益的。「你看航空公司、高星級酒店的會員體系,一般都是以積分作為反饋的,不會影響銷售利潤。」
最重要的一點,在品牌競爭方面,會員制體現的是第三個層次――忠誠度。「第二個層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談第三個層次有意義嗎?」張澤一語道出核心要害。

與渠道商之爭
「攜程對自己的會員有承諾,我們對自己的會員也有承諾,雙方都不願意修改,所以很難合作。」
其實,經濟型酒店們大力發展會員,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開攜程、藝龍這類渠道商。但由於後者擁有龐大的會員資源――攜程的會員數已達3000萬,是「7天」的3倍多、如家的20倍,與渠道商的關系是酒店們必須面對的話題。
在2009年初的「攜格之爭」中,徐曙光當了一回出頭鳥。雖然沒有同行呼應,但他堅持認為自己代表了正義的一方:「一間300元左右的客房,如果通過攜程,要被抽佣66元,酒店剩下的利潤可能還不到6元。」此外,攜程的推廣費用很大部分被轉嫁給了酒店,在徐看來,依靠這樣的中介,無異於「飲鴆止渴」:「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沒有資金改善自己的管理和服務。」雖然徐曙光承認,渠道商的存在還是「很有必要的」,但占據了57%市場份額的攜程讓他無法接受:「一旦壟斷,就會越來越霸道。」於是,格林豪泰徹底斷絕了與攜程的關系,轉而選擇藝龍作為自己的中介商。
有意思的是,同樣選擇藝龍作為中介的鄭南雁卻表示,自己不選攜程的原因,正是攜程之所以成功的根本所在――攜程和「7天」對會員利益的承諾同樣堅決:「能不能合作,最主要的並不是經濟原因――很多人說攜程的傭金太高,那並不是主要問題,只是商業談判而已――而是能否維持對自己顧客的承諾。攜程對自己的會員有承諾,我們對自己的會員也有承諾,雙方都不願意修改,所以很難合作。而藝龍願意接受我們的原則,放棄對他們會員的部分承諾。」正因為如此,鄭南雁反而認為攜程註定是一個比藝龍更加成功的公司:「那些對攜程有意見的,都是弱者。自己沒做好,怪別人做得太
領跑者
如家:「希望他們耐心一點。」
從創業、高速擴張到上市,如家被業內公認為總是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在孫堅眼中,連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是機遇:「這次危機間接地救了如家,讓我們在高速擴張中被動地踩了剎車。」
有了如家這根標桿,競爭對手們都試圖告訴顧客,他們跟如家有什麼區別。在孫堅看來,這並非良策:「對目前排名前幾的品牌來說,大家還處於擴張期,當下最重要的是盡可能穩健地跑馬圈地。」
如家創始人沈南鵬也表示:「現在討論細分市場還為時過早。」
對於鄭南雁在「7天」上市後所說的「5年內超越如家」,孫堅回應道:「經濟型酒店是一個傳統行業,跟互聯網有很大區別。酒店要一家一家地建,不是一項技術就可以改變所有事情的。目前,如家跟第二名的距離大約是300家店左右,理論上來說,只要我們不犯錯誤,距離就永遠存在。剛上市的公司必須要經過兩三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如家已經做到了,但對其他夥伴來說,我希望他們耐心一點,不要走錯了。」
挑戰者
7天:「會員利益第一。」
談到「7天」在業內最高的融資數額、創紀錄的上市速度,鄭南雁並沒有大談所謂的差異化戰略、核心競爭力,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們運氣比較好。」
在成立以來一直虧損的狀況下,還能獲得同行中最多的私募融資、開盤首日大漲22%,投資者們自然有自己的理由。
看似鬆散卻能大幅降低成本的「放羊式」管理模式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這畢竟要經久才能顯效。鄭南雁的另一個殺手鐧是會員制。「7天會」的成員超過975萬,這是一個數倍於其他同行的數字。數據顯示,會員對7天酒店的收入貢獻率高達98%。
短短5年,如何構建起如此龐大的會員體系?鄭南雁的回答是:「舍棄了非會員帶來的利益,就能得到會員的好處。『7天』整個流程的設計都以會員為中心,會員利益第一,其他的利益都不要,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讓會員方便來操作。」
再大的團體單,如果要求低於會員價的折扣,鄭南雁都不接受。因此,「7天」沒有一個團體客戶,來自渠道商的客源只有不到1%。
鄭南雁喜歡「垂直分割」的理念:把所有的資源加到最有價值的環節上去,價值沒那麼高的,寧可完全舍棄。
這樣做的風險在於:最有價值的環節選對了沒有?這個環節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追隨者
格林豪泰:「先治理再圈地。」
鄭南雁出差時經常會去漢庭、桔子等同行的酒店住住。而徐曙光表示自己在國內出差從來不住別家經濟型酒店:「我不認為他們是我的競爭者,我希望將來住格林豪泰的客人,來自希爾頓、萬豪。」
有趣的是,這個口氣頗大的山東人,在給格林豪泰選擇參照系時,卻與鄭南雁如出一轍:「格林豪泰在有些原則上的堅持跟沃爾瑪很像。別人快速跑馬圈地的時候,我們非常謹慎,有些事情別人打60分就可以做了,我們不行。」
相對於大多數同行選擇的「先圈地後治理」的模式,徐曙光寧願「先治理再圈地」。
格林豪泰是前六大品牌中唯一從未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的公司。「我做過很多家企業,從沒有為錢發過愁。只要你的能力足夠,有本事整合好其他資源:人力、系統、管理,具備了開快車的能力,資金遍地都是。」
在徐曙光眼中,或許正因為錢來得太容易了,經濟型酒店行業目前普遍「急功近利」:「員工、投資者、管理者的心態都被搞壞了,大家都像浮萍一樣飄著,很少人去做扎實的服務。結果把這個行業弄得大起大落,一會兒泡沫、一會兒破滅。」
至於上市?在徐曙光眼中只不過是「企業發展中的一小步」。

Ⅶ 經濟型酒店的發展背景及發展趨勢

經濟型酒店又稱為有限服務酒店,其最大的特點是房價便宜,其服務模式為「b&b」(住宿+早餐)。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歐美國家已是相當成熟的酒店形式。 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歷程 經濟型酒店的概念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才在中國出現。經濟型酒店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簡化,它把服務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該核心服務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飲、購物、娛樂功能大大壓縮、簡化、甚至不設,投入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經濟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於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

Ⅷ 經濟型酒店未來會如何發展

酒店(又稱為賓館、旅館、旅店等)的基本定義是提供安全、舒適,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空間的商業機構,即給賓客提供歇宿和飲食的場所。

直接受益於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我國酒店行業規模持續增長,我國的酒店行業正逐步走向大規模、高質量的發展時代。

經濟型酒店佔比過半

近年來,我國酒店行業發展在行業內部呈現明顯的結構分化特徵。以五星級酒店為代表的豪華型酒店受國家限制「三公」消費和「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影響消費需求快速萎縮,同時由於運營成本高居不下、地產投資高峰等多重因素影響,豪華型酒店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增長速度呈現連年降低的態勢。以如家、漢庭等連鎖酒店為代表的經濟型酒店在經歷過高速增長高峰後,由於同質化嚴重和供給過剩,現已進入洗牌階段。

而中高端酒店行業受益於消費升級和中產消費群體的快速擴大,加之經濟型酒店和豪華型奢華型酒店的消費轉移影響,近年來中高端酒店迎來行業紅利時代,連續多年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近年來,我國酒店數量規模及總客房數持續提升,據中國飯店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月1日,全國住宿業設施總數為608146家,客房總規模18916852間。其中酒店業設施338021家,客房總數17619694間,平均客房規模約52間,酒店業設施和客房數分別占我國住宿業的56%和93%。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酒店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經濟型酒店發展的背景

經濟型酒店又稱為有限服務酒店,其最大的特點是房價便宜,其服務模式為「b&b」(住宿+早餐)。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歐美國家已是相當成熟的酒店形式。
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歷程
經濟型酒店的概念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近幾年才在中國出現。經濟型酒店的特點之一是功能簡化,它把服務功能集中在住宿上,力求在該核心服務上精益求精,而把餐飲、購物、娛樂功能大大壓縮、簡化、甚至不設,投入的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經濟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對於傳統的全服務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種酒店業態。經濟型酒店在全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萌芽與發展初期;蓬勃發展時期;品牌調整時期;重新發展時期。 經濟型酒店的布局
20世紀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經濟型酒店的萌芽與發展初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汽車旅館的出現與發展。20世紀30年代,隨著美國大眾消費的興起以及公路網路的發展,汽車旅館開始出現,為平民的出遊提供廉價的住宿服務。例如,早在1939年美國佛羅里達幾家汽車旅館就自發形成了行業聯合組織品質庭院(Quality Courts),並於第二年改名為品質庭院聯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為單體汽車旅館業主提供行業服務。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眾旅遊發展,引發了對中低檔住宿設施的大量需求;城際高速公路網路的建成則促進了汽車旅館的風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車旅館在吸收了過去汽車旅館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改善了服務質量,並且第一次嘗試採取標准化方式復制產品和服務,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沿著美國的公路網路迅速發展。
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的發展
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酒店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產品形態呈現豐富的層次性,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單體酒店開拓出快速發展的擴張途徑,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經濟型酒店開始並購整合單體酒店。同時,經濟型酒店開始了國際化的發展,從美國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歐洲。這種擴張同時刺激了本土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尤其是歐洲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快速發展。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酒店業態。
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的發展
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行業開始進行品牌調整。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經濟型酒店進入了市場成熟期,高速增長和大規模擴張的動力逐漸減弱。大型酒店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和投資政策促使酒店集團更加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來購買和整合原有行業內的品牌,而不是自創新的品牌。市場競爭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資金運營不暢的品牌,一些大而強的品牌則因資本實力和管理實力變得越發強大。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轉向服務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品牌建設、質量管理、市場細分、產品多元化等企業內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新時期經濟型酒店的發展
我國經濟型酒店最初的發展始於1996 年,上海錦江集團旗下的「錦江之星」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型酒店品牌問世。進入21 世紀,各種經濟型酒店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除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錦江之星外,首旅酒店集團和攜程網於2002 年共同投資設立的如家快捷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長。除此之外,一些區域性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也在短短幾年內在部分地區得到迅速的擴張,並積極向全國性品牌的方向努力。

國外經濟型酒店發展史
1、萌芽與發展初期
經濟型酒店在全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萌芽與發展初期;蓬勃發展時期;品牌調整時期;重新發展時期。 20世紀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經濟型酒店的萌芽與發展初期,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汽車旅館的出現與發展。20世紀30年代,隨著美國大眾消費的興起以及公路網路的發展,汽車旅館開始出現,為平民的出遊提供廉價的住宿服務。例如,早在1939年美國佛羅里達幾家汽車旅館就自發形成了行業聯合組織品質庭院(Quality Courts),並於第二年改名為品質庭院聯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為單體汽車旅館業主提供行業服務。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大眾旅遊發展,引發了對中低檔住宿設施的大量需求;城際高速公路網路的建 成則促進了汽車旅館的風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車旅館在吸收了過去汽車旅館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改善了服務質量,並且第一次嘗試採取標准化方式復制產品和服務,在短短的十年時間里沿著美國的公路網路迅速發展。
2、蓬勃發展時期
從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進入蓬勃發展時期。酒店數量迅速增長,而且產品形態呈現豐富的層次性,開始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連鎖經營開始取代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單體酒店開拓出快速發展的擴張途徑,一些發展得比較成熟的經濟型酒店開始並購整合單體酒店。同時,經濟型酒店開始了國際化的發展,從美國傳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 洲以及歐洲。這種擴張同時刺激了本土經濟型酒店的興起,尤其是歐洲的經濟型酒店開始快速發展。到80年代末期經濟型酒店已經成為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酒店業態。
3、品牌調整時期
從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經濟型酒店行業開始進行品牌調整。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經濟型酒店進入了市場成熟期,高速增長和大規模擴張的動力逐漸減弱。大型酒店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和投資 政策促使酒店集團更加傾向於通過資本運作來購買和整合原有行業內的品牌,而不是自創新的品牌。市場競爭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資金運營不暢的品牌,一些 大而強的品牌則因資本實力和管理實力變得越發強大。競爭的加劇迫使企業轉向服務質量管理和品牌建設。品牌建設、質量管理、市場細分、產品多元化等企業內部 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4、重新發展時期
進入21世紀,經濟型酒店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時期。這主要表現在經濟型酒店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開拓和本土品牌的發展。在中國、東南亞等地區,經濟型酒店的擴張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經濟型酒店品牌陸續進入,如雅高集團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 1),聖達特集團的速8(Super 8)、天天客棧(Days Inn)、洲際集團的假日快捷(Holiday Inn Express)等,都紛紛瞄準了亞洲市場。同時,一些亞洲本土的經濟型酒店品牌也開始發展,例如中國的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等。

Ⅹ 經濟型酒店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經濟型酒店,英文名為「Budget Hotel」或「Economy Hotel」,其概念源自於美國,它是在傳統星級酒店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強化客房功能,弱化附屬設施及服務項目的新型有限服務酒店。其最大特點是房價便宜,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5 0 年代的美國,在歐美國家已經相當成熟。
經濟型酒店的裝修布置一般相對簡單,但是卻相當考究;注重住宿功能,重點強化其核心服務「住宿和早餐」。正是因為經濟型酒店減免了很多奢華的裝修,同時也取消了傳統酒店中如游泳池、康樂中心等娛樂設施,因此大大的減少了酒店投入和運營成本。而這樣的做法,更有效地利用了酒店的客房和服務讓價格從傳統印象中的高住宿成本變得非常的經濟。
現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需求出現多元化、多層次化,因此價格合理、性價比高、服務熱情、環境舒適的經濟型酒店就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應運而生。從經濟型酒店的發展中不難看出,在地理位置的選擇上經濟型酒店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能夠有效針對 90% 以上的一般百姓、旅遊人士以及商務人士提供有效的住宿、餐飲服務。
新興的經濟型酒店有很多,也在發展中演變出更多特色,中高端的酒店越來越多。如深圳的阿拉卓盈酒店(Ala Join Hotel),以創新跨界為元素,針對時尚潮流人士和精英商旅,打造多元化酒店新形態。有更多關於酒店的疑問,可以隨時找我哦!

閱讀全文

與經濟型酒店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